變法王安石,敢為天下先,兒子嘗年輕,力薦兒媳再嫁人

公元前的356年,自商鞅變法一千多年後的公元1069年,又一敢為天下先的宋代王安石,於熙寧二年,又一歷史性的大手筆,一劃破天空的壯舉,被永記史冊。時至今日,人盡皆知了。


變法王安石,敢為天下先,兒子嘗年輕,力薦兒媳再嫁人


王安石,一個敢做他人不敢做的人,他生活的另一面同樣是石破天驚。這就註定了王安石不管是站在國家大事的政治高度,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所應對的家庭瑣事,都是獨出異樣的與眾不同。


變法王安石,敢為天下先,兒子嘗年輕,力薦兒媳再嫁人


敢為人先的王安石,為何要在兒子正青春年華時,力勸兒媳改嫁,並且還極力撮合,至兒媳成功再嫁。

今天,不道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亦不說他的詩詞成就,也不講他的改革變法的波瀾壯闊。且單說王安石在自己小家庭的生活中,作為一個家庭中的一員,兒子的父親,兒媳的公公,看看他是怎樣當家長的,看看他做普通人時,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變法王安石,敢為天下先,兒子嘗年輕,力薦兒媳再嫁人


由於王安石的性格偏於拗執,過於強硬犟拗,所以得一雅號“拗相公”。這也映照了他那獨有的另類剛硬。所以,對於常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他卻可以力排眾議,當家作主,把年輕兒子的媳婦改嫁他人了。

先來了解一下他的兒子吧。王安石兒子,名叫王雱,自小聰慧過人,才藝出眾。正所謂,虎父無犬子。當然了,有老爹的好基因,再加之自幼的家庭好環境,以及獨具優勢的家傳身教,王安石的兒子自然超凡脫俗了。也許這就是真正的良性循環吧。在公元1067年,年僅22歲的王雱就考取了進士。自然而然,後來順利地進入官場仕途。


變法王安石,敢為天下先,兒子嘗年輕,力薦兒媳再嫁人


正好兩年後的公元1069年,王安石發動了變法大革命,這時的王雱,全身心地投入在變法之中,傾盡已力,為變法改革運動推波助瀾,這在父親王安石變法的時候,可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自然成為王安石變法時的一員得力助手。王安石成功變法並且在當時也得以全國推行,這其中也有他兒子的一份功勞哦。看來在文人做官的仕途中,上陣父子兵,一樣是可以得天獨厚的。這也是情理之中得了。


變法王安石,敢為天下先,兒子嘗年輕,力薦兒媳再嫁人


這時候的王安石父子倆可謂是一切順風順水,也正是在這春風得意的時段,王雱也理所當然地走進了婚姻。他的新娘正是一位美貌如花的龐性女子。小夫妻恩恩愛愛,和和美美。婚後兩年,喜添兒子。


變法王安石,敢為天下先,兒子嘗年輕,力薦兒媳再嫁人


可是剩下來的事卻是誰也沒有想象到的,龐氏生下兒子後沒多久,王雱怎麼看,怎麼就覺得兒子不像自己。因為兒子隨娘,極象龐氏。這樣王雱越想越覺得兒子不是自己的,越來越懷疑妻子龐氏對自己不忠不愉,成天對妻子疑神疑鬼的,搞得小家庭不得安寧。每每用“以貌不類已”,而“百計欲殺之”。總是說兒子不像自己,是別人家的兒子而要殺了兒了。

可惜當時沒有親子鑑定技術,要不然,真相就可以大白於天下了。

隨著兒子一天天長大,王雱的疑惑有增無減,越來越發現妻子是真正對自己不忠。漸漸地,開始對“出軌”的妻子越看越不順眼,直到後來,整個家庭被鬧得一日都不得安寧,年幼的這個“以貌不類已”的兒子最終導致夭折了。可憐的龐氏,日日夜夜以淚洗臉,莫名的受盡了煎熬。

而後來王雱也因為這樣的一個死結,導致於自己也在憂鬱之中而不能自拔。由於王雱正值年青氣壯的年齡,再到後來錯亂的精神症狀也愈演愈烈。感覺就是一個活脫脫的精神病患者了。

這時候,作為父親的王安石,見兒子的病因實難根除,兒媳在兒子面前晃動的身影就像一把刺紮在兒子心上一樣痛苦難受。而作為公公的王安石,眼見兒媳也是悽苦難言地存在。於是就自己當家 作主,挑選好了人家,把年輕的兒媳婦嫁與他人了。


變法王安石,敢為天下先,兒子嘗年輕,力薦兒媳再嫁人


偏偏這時的王雱,好像酒醒似的,發現妻子已是他姓人妻時,又是懊悔不已,反而又相思起妻子在家時的恩愛了。靈光一現的王雱,僅又在追悔莫及中煎熬著。就是在這種悔恨的折磨心病中,王雱卻寫下了一首驚世之詞。

《眼兒媚》:

“揚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海棠朱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年輕的王雱,就這樣在回憶“揚柳絲絲弄輕柔”的痛苦中度日,屋外的縷縷輕煙,全都是道不盡的閒愁。梨花開似雪,海棠紅帶雨,這已經過去了一半的春天了。再也回不到雙雙出入的往日歲月了,綠枝花頭全是這無盡的相思苦愁。


變法王安石,敢為天下先,兒子嘗年輕,力薦兒媳再嫁人


怎不叫人肝腸寸斷啊,心緒難調,心結難放的王雱僅在33歲那年就憂悶地離開了人世。

作為做父親的王安石,好似把兒子的媳婦改嫁他人,有點不通情理。作為做公公的王安石,自作主張地把兒媳再嫁別人,也似乎不合常理。更何況還是在那遠古的封建社會。王安石的這種做法,無疑是不會被當時的社會所認可的。


變法王安石,敢為天下先,兒子嘗年輕,力薦兒媳再嫁人


而在當今,是不是,王安石把兒媳改嫁他人之事,反倒讓現代人覺得,王安石對待兒媳 ,像是對待親生閨女一樣,給予了一個做父親的仁慈之愛呢。用現代話來說,這是不是叫做最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呢。只是在中國宋代的王安石 就已經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