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李广利投降,都受到匈奴单于的厚待,为何结局却很不一样?

大胖饺子哟


李陵和李广利相似的人生经历,却有着极不相同的人生际遇,也许用一句总括的话来说只能是“性格决定命运”,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造成这种不同际遇的一些原因。

一、出身不同,所以追求不同

李广利的父亲以及兄弟姐妹都是戏子出身。起初他的弟弟李延年因犯法被处以宫形,留在宫中服役。李延年会作词作曲,又能歌善舞,深受汉武帝喜爱。

此后,他将自己的妹妹引荐给汉武帝,他的妹妹便是在汉武帝中老年时期极受宠爱的李夫人。从此李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李广利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成了汉武帝的一员宠将。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广一生军功无数,最后却沦得一个自杀的下场,他前两个儿子早年战死沙场,三儿子李敢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李敢认为父亲李广是被大将军卫青逼死的,一直对卫青怀恨在心。他借机刺杀卫青,卫青未死受了重伤。

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得知此事,趁李敢陪同汉武帝在甘泉宫狩猎时,施冷箭射杀了李敢。汉武帝宠爱霍去病,隐秘不发,对外宣称李敢是被野鹿撞死的。

李陵和李广利家境的不同,决定了两人追求的不同。乐人家庭出身的李广利更看重个人的利益得失,对功名利禄有强烈的贪念与渴望。

李陵出身于这样一个极富悲剧色彩的将军之家,其祖父,其叔父都是铮铮铁骨的英雄,他有着将门后代的胆识与傲骨,他在意的是国家的利益和自己的名声,是光耀门庭,以雪祖父与叔父的屈辱,并不过多地计较个人的利益与功名富贵。

当然也正因为这种出身上的云泥之别,让李陵耻于受李广利的统帅。他愿意率五千步兵进入匈奴腹地,一方面是因为他确有过人的胆识,但另一方面也有负气的成分。



二、能力不同,导致战败原因迥异

李陵率五千步兵经三十天长途奔袭,在匈奴腹地遭遇匈奴八万骑兵,被团团包围。。李陵率军队与匈奴大軍血战八天八夜,击杀一万多匈奴士兵,终因寡不敌众。力竭而降。

李陵战败,有他自负和轻敌的原因,,但若汉軍施以后援,并不至战败投降。故而李陵失败的原因并不全在于他。

与李陵相比,李广利的失败完全是咎由自取

早在李广利出征之前,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因巫蛊案惨遭汉武帝的血腥清洗。在这个敏感时刻,李广利和他的儿女亲家左丞相刘屈耄勾结,企图拥立妹妹李夫人的儿子昌邑王为太子。

在这个节骨眼上,汉武帝派李广利率七万大军出击匈奴。李广利一开始小胜了几场,正志得意满之际,京中传来噩耗,他和刘屈耄谋立太子之事败露,刘屈耄被腰斩,全家被杀,他的全家被抓。

李广利觉得此时唯有自己立下大功,皇上才有可能饶恕他的一家老小。于是贪功冒进,孤军深入。接下来,他遭遇了和李陵一样的故事,在匈奴腹地被匈奴主力军队包围,全军覆没,最后不得不投降匈奴。

同样是失败,李陵是以五千战八万,依然重创匈奴,血战八天八夜才败。李广利却只是为了一己私念置整个汉軍的作战计划于不顾,结果造成軍心不稳,终至大败,不仅葬送了七万精兵,还摧毁了汉軍良好的战场形势。



三、投降目的不同,因而处事态度不同

李陵投降本意是诈降,只是暂时保住性命,伺机而动。李陵投降以后,汉武帝并没有立即杀掉他一家老小,他曾派公孙敖前去匈奴接回李陵,但公孙敖无功而返,却向汉武帝讹传李陵正在为匈奴练兵,汉武帝大怒,这才把李陵一家老小杀了。

李陵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自然不会热衷与参与到匈奴的权利政治中心去,他只是寻找机会可以逃脱,所以他自然对匈奴单于赏赐的高官厚爵不感兴趣,表现得相当冷淡。

直到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李陵才死了心,真正地归顺匈奴。但他只是一个单纯的将軍,没有追名逐利的渴望,加之他生性骄傲,自己李家一门忠烈最后却惨遭灭门的悲剧深深地打击了他,让他心灰意冷。

李广利兵败投降匈奴,只是一种权衡利弊的考虑。他既救不了全家老小,倒不如投降匈奴免掉自己的杀身之祸。他投降之后,汉武帝立即下令杀了他全家。

李广利是一个喜欢争权夺利的人。从他谋立外甥当太子这件事情可以看出,他很贪婪,对权利对政治有着极大的野心。这样的人注定不会远离可以让他得到权利满足欲望的地方。所以他投降匈奴以后,为匈奴单于倚重,其地位超过了早先投降匈奴的卫律。



结论、为什么结局不同

以上说了很多,但每一条都不是致李广利死地的必要条件,然而历史上总会出现一些小人物,他们能够精准地把握时机,利用别人的缺点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从而改变了别人的一生。比如,李斯之于韩非子,再比如庞涓之于孙膑。

据说李广利是死在卫律手里的,他觉得李广利的地位超越了他,被单于倚重的程度也超越了他,总之,李光利夺走了单于对他的宠信,于是他利用单于母亲生病的机会,买通巫师,借他之口,说单于违背了自己的誓言,触怒了天神。

原来,单于曾在天神面前发过誓,说日后捉到李广利,一定要用他的头来祭拜天神,如今李广利就在身边却不肯杀了他。最后,为了平息天神的怒火,李广利只能成为一道祭品。

李陵则因其对名利的淡泊而深受卫律的喜爱,得以在匈奴颐养天年。

事情果然是这样简单吗?匈奴单于也许只是借卫律之口找个理由杀李广利呢?因为李广利和李陵不同,他在汉朝时就位高权重,又是为了争储之事而兵败投降匈奴,可想而知,匈奴单于也明白,李广利这样的人留在身边是个定时炸弹。

其一:论才能他不比卫律和李陵更强。李陵降时,单于是敬畏他的英勇,而李广利投降,单于则是敬畏其位高权重。

其二:李广利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有极大的政治野心,

,汉武帝灭了他全家,他必定报仇心切,要挑唆匈奴与汉开占,这种行为必会强势干扰到匈奴的内政外交。

其三:他的投降更多地带有避祸性质。匈奴单于明白自己重用李广利必定会影起汉朝的不满,匈奴再蛮狠,可也不是强汉的对手,单于并不想真正激怒汉武帝。

所以对匈奴单于来说,李广利连根鸡肋也算不上,杀了就杀了,倒也清静。

所以同样是投降,同样是做了驸马,李陵得以安享天年,而李广利却只有身首异处了。


紫贝壳


咱先说李陵,笔者提及李陵就掩卷深思、感叹难发!他是汉武帝时期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他爷爷李广更是一名悲剧将军,一生英勇善战、智勇双全,一生驻守在最前沿与匈奴对峙,参加和领导与匈奴战役七十余次,胜多败少,让匈奴人闻风丧胆,最后拔剑自刎于茫茫戈壁,生命终结于战场上、终结于愚昧中……

李广将军老实厚道、不明事理。流下成语“李广难封”。一辈子大战恶战几十次没得封侯。不明自己老板的真正意图,一味地死拧瞎犟,用现在话说就是“笨死的”。李广年轻的时候出尽了风头,但是随着年纪增大,汉武帝旨在打造新的战争明星,目光已经从转移到卫青又转移到霍去病那里了,可叹老蒋军还在发犟,每次战役他越来越是配角,甚至不让他参战,给他配备的士兵已经从年轻力壮换成老弱病残了。唉……一代天骄没有死于两军阵前却被卑劣的人事关系葬送了。

这不是李家的最大悲剧,最大悲剧的主角才来~ 李陵!

公元前99年夏天,李陵率领步卒五千来到现在的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北行千里来到戈壁阿尔泰山脉中段,被匈奴30000骑兵围困于两山之间,展开恶战,凭借五千步兵追杀匈奴千余人,遂遭单于左右地骑兵80000万的围攻,一代豪杰不为所惧硬生生斩杀匈奴3000多人,连战八昼夜,又斩杀匈奴2000余人,这是一场没有后援没有供给的血战。冷兵器时代的短兵相接棍棒互砸刀剑互劈的情形,八个昼夜的血腥战争……

这是一次成功的惨烈的血战,李陵本就是民族的英雄!因兵员实力相差悬殊,汉军损失惨重,李陵被俘,几乎全军覆没(所部回塞者仅400余人)。

然而,汉朝皇帝不明是非,却错杀了李陵三族,造成李陵有家不能回,在茫茫漠北了却终生……

再说李广利,李广利可称得上是盖世名将,但是李广利的一世英名是汉朝皇帝捧出来的,是朝廷有意打造战争明星,笔者个人认为,李广利是福强,李广是悲将!取决去汉朝皇帝的心思,汉武帝是刻意打造霍去病为明星,为此冷落了李广,伤了李广的心也害了他,然而霍去病又是个短命鬼,着实忽悠了一下汉武帝,李广利就沾了这个光。单论排兵布阵带兵打仗,李广利不能跟李广李陵爷孙比,但是他恰逢一个皇帝心里缝隙中,风光招摇了很多年!

被俘后的李广利,家族被诛,于匈奴处好景不长,被杀掉祭神。不愧是一代福强,被杀时的破口大骂“我死必灭匈奴”不但悲烈昭昭,而且恰逢匈奴连月下雪、家畜遍死、疫情不断,农业不收,匈奴单于忌讳李将军的“豪言”而建立了祭祀灵堂以慰亡灵,李广利也算安息!

李陵和李广利,时代相同,都是英雄。轨迹个人,还是相迥很大。


雪峰观


李陵和李广利虽然都是因为兵败投降,但是两人兵败的原因相差很大,首先在这方面李广利显然不如李陵的名声。

李陵因才而被赏识,李广利因身份而被优待

李陵兵败的因素非常复杂,不是简单的谁对谁错的问题。这个事李陵有责任,汉武帝同样也有责任。李陵是急于恢复李家声誉,李家实际上也够惨的,为汉朝劳累奔波,最后李广是自杀的,两个儿子也早就战死了,李敢则是被霍去病射杀了。


虽说李广战败是自身的原因,但是一门忠烈这个词用在李家也是最合适不过的。李敢虽是因为得罪卫青被霍去病射杀,但是也表现了他刚烈的一面,在这件事上我觉得李敢没错,出身将门,年少有为,哪个还没有点血性,没有血性还能当军人吗?

但是他的血性用错的地方了,李广兵败罪不在卫青,所以霍去病也没错,那卫青就更没错了。虽说这是一个悲剧,但是这样的悲剧恰恰是汉朝军人值得我们尊重的原因,也是大汉的脊梁。

而李陵呢,同样也是年少轻狂,李家一门忠烈,到头来落的如此下场,李陵心里肯定是憋着一股火的,他时刻想要证明自己,想要证明李家。所以汉武帝要求他带五百人为李广利运送军粮的时候,李陵才会说:“我带的都是勇猛之士,都可以独当一面,怎么可以让他们做运输这样的活计呢?”


汉武帝告诉他没有战马了,这次发兵战马已经都分配出去了。李陵说:“我不要战马,只需要五千步兵就可以直捣匈奴王庭”。这完全就是武将的老毛病了,总喜欢夸大其词。当年樊哙也说过差不多话:“我愿率十万大军,为陛下扫平匈奴”。樊哙是莽撞,李陵是急于证明自己。但是这话武将可以说,如果武将连打仗的勇气都没有,才是一个国家头痛事情。但是作为决策者的皇帝,却不能不思考其中问题。

所幸,刘邦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但是刘彻显然已经没有清醒的认识,他居然也批准了这个行动。这不是开玩笑吗?靠着步兵去偷袭匈奴王庭,就是霍去病重生也做不到啊!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而李陵在汉武帝强行命令下,进行30日长途行军遭遇了匈奴单于的主力,五千步兵,被八万骑兵包围。李陵孤军奋战,与匈奴相持了八天时间,击杀匈奴上万人,最后兵败投降。

而李广利的投降其实和李陵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就是他们都急于立功表现自己,李陵是为了李家的荣誉,李广利是因为巫蛊案的真相被揭开。在征和二年,发生了巫蛊案,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都因此自杀。而李广利为了立功赎罪,所以轻功冒进,致使我大汉七万将士埋骨大漠。而不同点是李陵是力竭而降,李广利是轻功冒进。



本来这一仗汉军首先取得一场大胜,御史大夫商成丘击败了匈奴三万大军,重合侯莽通击败了匈奴两万大军,还俘虏了车师国国君。而李广利的中军护军也郅居水北岸击败了匈奴左贤王。但是长安传来了的消息让李广利坐卧不安,因为李广利家族已经被收押在监,这还是看在李广利领兵在外的份上,如果这次李广利能取得大胜,或许还能免于一难,否则就是家破人亡。

所以李广利急于立功,甚至不惜杀掉了军中长史。结果李广利遭遇了匈奴的偷袭,死伤惨重,后来更是疏忽大意被匈奴偷袭了大营,致使七万儿郎殒身大漠。

虽说,匈奴对李陵和李广利都有优待,都娶了单于的女儿。但是匈奴对李陵优待是因为他军事才能:“单于壮陵,以女妻之”。对李广利优待是因为李广利是汉朝大官:“单于素知其汉大将贵臣,以女妻之,尊宠在卫律上。”所以在匈奴那里,匈奴对他们看法是不同的。

李广利因遭人嫉恨而死,李陵因避祸而生

当然了名声只是其一,还有就是李陵刻意的避开了匈奴的权利中心,而李广利却一直待在权利中心。这就难免引起有些人的嫉恨。

李陵在投降后,汉武帝后来悔悟了。他说:“当初是安排强弩校尉去接应李陵的,但是由于他临时改变主意,李陵是因为没有援兵才败的。”于是汉武帝还派人慰问了李陵的部下,然后派公孙敖去接李陵归汉。但是公孙敖回来却说,李陵在帮匈奴练兵。汉武帝怒而杀李陵全家。


但实际上,为匈奴练兵的是李绪。李陵恼怒因为李绪而导致自己全家被杀,于是刺杀了李绪。后来匈奴阏氏要杀李陵,于是李陵谈到了北方去了。

但是李广利一直待在单于身边,由于单于对李广利的看重,引起了卫律的嫉恨。所以卫律买通巫师谎称老单于在生前发誓一定杀了李广利祭天,现在李广利就在这里,却没有祭天,老单于要发怒了。于是匈奴单于就杀掉了李广利。所谓“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作为降臣还是低调点好。


渔耕樵读


在汉朝有不少投降匈奴的将领,而其中最为著名的两位,就是李陵与李广利。李陵率领数千步兵与匈奴单于主力部队死战,最终杀敌两万,力竭投降。而李广利则是因为急于想戴罪立功,而落入匈奴人的圈套,最终投降匈奴。李陵与李广利都是汉朝名将,匈奴王对二人都非常看重,将女儿许配给他们。

不过李陵与李广利最终的结局却有所不同,李陵在匈奴人那里生活数十年,最终寿终正寝,而李广利却在投降以后次年就被单于诛杀。那么,同样是投降的汉朝名将,为何两人的结局是截然相反的呢?

原因其实与一位在历史上并不起眼的小人物说起,他就是卫律。说起来卫律与李广利更有渊源,他出身胡人,却在汉朝长大,并被李广利的兄弟李延年推荐到朝廷,担任使者出使匈奴。李延年本来非常受宠,卫律也因此沾光,然而正当他完成出使任务准备回到汉朝时,却听闻李延年已被诛杀。卫律担心自己受到牵连,于是投降了匈奴。

卫律虽然只是一位使臣,但他能力很强,又有胡人的出身,因此匈奴单于非常信任他,将他封为丁灵王。李陵投降匈奴以后,又因误会被汉武帝诛灭三族,自此他意志消沉,既不愿回到汉朝,也不愿替匈奴出力。即使李陵替匈奴单于出征,他也并未建立战功,匈奴单于因此将他排出权力中心。

然而李广利却不同,他本就是依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将军,投靠匈奴更是心甘情愿,因此他在来到匈奴以后尽心竭力的为匈奴人服务,匈奴单于也对他非常重视。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在李陵到来以前,卫律的地位无人威胁,李陵投降以后,他的爵位虽然与卫律相当,但他不慕名利,做人低调,卫律也没有必要针对他。然而李广利却不同,他深受匈奴单于的重视,大有超越卫律地位的趋势。

卫律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因此他在单于母亲生病以后,派巫师跟单于说:“这是老单于发怒了,因为匈奴人以前祭祀时发誓要活捉李广利,将他杀掉祭天,如今您却忘了此事。”单于对此将信将疑,但母亲的病让他无可奈何,他最终下令将李广利诛杀。

然而与李广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卫律对李陵却十分欣赏,他曾数次在匈奴单于与汉朝使臣面前说李陵的好话,在汉朝派遣使臣希望劝说李陵回到汉朝时,卫律还出去替他们把风,足以可见卫律对于李陵的态度与李广利是截然不同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李陵对卫律无法产生威胁,而李广利却随时有可能取代卫律。不过卫律已经在匈奴人这里扎根数十年,他又怎会允许李广利在自己面前作威作福,因此他略施小计,就让李广利丢掉了性命。李广利与李陵结局的不同,正是因为两人在投降匈奴以后不同的选择所造成的。


历史战争


首先两个人投降初始的情况就是不一样的。

李陵的投降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可谓是将门之后,并且因为“善骑射,爱士卒,颇得美名”,受到汉武帝的器重,认为他颇有李广的风范,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奉汉武帝命带着五千步兵出征匈奴,可惜遇到匈奴主力,吊诡的是,李陵军中的情况为匈奴所知,故而对其穷追不舍。

在这次战斗中,李陵奋力厮杀是不容置疑的,可惜还是因为寡不敌众,连连受挫。后来李陵所部被围困,弹尽粮绝,想要突围也是难上加难,不过李陵和韩延年还是想着突围出去,可惜在这次行动中,韩延年战死,李陵迫不得已投了匈奴。



但是,李陵并非真心投降,这一点司马迁也是深信不疑的,后来汉武帝在仔细思考一番后,也觉得李陵不太可能会真投降。后来,因为听闻李陵竟然在为匈奴练兵,汉武帝大怒,杀了李陵全家,故而使得李陵假戏真做了。

李广利的投降

李广利是历史上有名的草包将军,不过因为兄凭妹贵的缘故,他却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不过因为当时发生巫蛊之祸,太子李据已死,储君之位空悬,李广利自然希望自己的外甥能够得到太子位,故而联合左丞相刘屈氂(两人是儿女亲家)一同谋划,参与其中。



后来东窗事发,刘屈氂一家被斩,当时李广利已经被派去同匈奴作战,听闻此事,他便想着能够击败将功折罪,可惜天违人愿,因为贪功冒进,指挥不力,导致汉军遭遇袭击,最后兵败于匈奴之手。而李广利见回天无力,也直接投降了匈奴,当闻知李广利在汉朝的地位不低,匈奴单于便将女儿嫁给了他。

两人的结局

李广利在投降匈奴之后,在匈奴军中的地位俨然上升,一举超过了卫律。卫律原来也是匈奴人,但是却生长于汉朝,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也投降了匈奴,可是当感觉到李广利所受的的尊崇比自己要高,卫律心中不满,便起了陷害李广利之心,并且得以成功。

而反观李陵,在投降匈奴之后,因为心中有汉,所以他格外低调,后来因为汉朝误会李陵在给匈奴练兵,可是实际上却是李绪在为匈奴练兵,所以可以说,李陵是给李绪背了黑锅,出于此故,所以李陵愤怒的杀了李绪,引起匈奴方面的不满,所以也得不到什么器重。

所以,很明显,李陵和李广利最终的结局有所迥异,主要还是在于初心与际遇,李陵主动选择远离匈奴的权力中心,甚至为人所淡忘,故而得以善终,而李广利在匈奴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为有心人所嫉妒,故而遭此一劫。


妙龄老翁谈历史


原因其实与一位在历史上并不起眼的小人物说起,他就是卫律。说起来卫律与李广利更有渊源,他出身胡人,却在汉朝长大,并被李广利的兄弟李延年推荐到朝廷,担任使者出使匈奴。李延年本来非常受宠,卫律也因此沾光,然而正当他完成出使任务准备回到汉朝时,却听闻李延年已被诛杀。卫律担心自己受到牵连,于是投降了匈奴。

卫律虽然只是一位使臣,但他能力很强,又有胡人的出身,因此匈奴单于非常信任他,将他封为丁灵王。李陵投降匈奴以后,又因误会被汉武帝诛灭三族,自此他意志消沉,既不愿回到汉朝,也不愿替匈奴出力。即使李陵替匈奴单于出征,他也并未建立战功,匈奴单于因此将他排出权力中心。

然而李广利却不同,他本就是依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将军,投靠匈奴更是心甘情愿,因此他在来到匈奴以后尽心竭力的为匈奴人服务,匈奴单于也对他非常重视。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在李陵到来以前,卫律的地位无人威胁,李陵投降以后,他的爵位虽然与卫律相当,但他不慕名利,做人低调,卫律也没有必要针对他。然而李广利却不同,他深受匈奴单于的重视,大有超越卫律地位的趋势。

卫律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因此他在单于母亲生病以后,派巫师跟单于说:“这是老单于发怒了,因为匈奴人以前祭祀时发誓要活捉李广利,将他杀掉祭天,如今您却忘了此事。”单于对此将信将疑,但母亲的病让他无可奈何,他最终下令将李广利诛杀。

然而与李广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卫律对李陵却十分欣赏,他曾数次在匈奴单于与汉朝使臣面前说李陵的好话,在汉朝派遣使臣希望劝说李陵回到汉朝时,卫律还出去替他们把风,足以可见卫律对于李陵的态度与李广利是截然不同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李陵对卫律无法产生威胁,而李广利却随时有可能取代卫律。不过卫律已经在匈奴人这里扎根数十年,他又怎会允许李广利在自己面前作威作福,因此他略施小计,就让李广利丢掉了性命。李广利与李陵结局的不同,正是因为两人在投降匈奴以后不同的选择所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