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問醫答」輕症患者為何病情會突然加重?

疫問醫答·第十五期

「疫问医答」轻症患者为何病情会突然加重?

面對疫情,《生命時報》全新推出“疫問醫答”欄目,聚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每天解答一個你最關心的問題。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至今,有一個特點惹人疑惑,有些患者可能前兩天病情較輕,但第三天或後期突然加重,很快進入一種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狀態。

對此,不少醫學專家提出了“炎症風暴”這個名詞。

什麼是“炎症風暴”?為什麼它會推動病情發展?《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權威專家為你解答。

受訪專家

「疫问医答」轻症患者为何病情会突然加重?

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張 群

本文記者丨 董長喜

什麼是“炎症風暴”?

上海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鐘鳴接受南方週末人物週刊採訪時表示:新冠肺炎和SARS或者禽流感都不太一樣,SARS很多時候是病人一上來病情就非常的重。

但新冠肺炎患者有的早期發病並不是非常兇險,但是後期突然會一個加速,病人很快進入一種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狀態,會是一種炎症的風暴。

「疫问医答」轻症患者为何病情会突然加重?

“炎症風暴”是如何形成的?

新型冠狀病毒進入人體後不斷複製,大量破壞正常細胞,導致肺部損傷。

與此同時,被感染的細胞向人體免疫系統發出警報,免疫系統會釋放出對抗性的細胞因子,它們會把分佈在其他部位的淋巴細胞都吸引到病灶部位,以殺死細菌、病毒等微生物。

「疫问医答」轻症患者为何病情会突然加重?

當大量細胞因子在很短時間內被釋放到血液中,就會形成“細胞因子風暴”或“炎症風暴”。

通俗來講,正常的免疫是保護,過度的免疫則是損傷,它們不僅會殺死病毒、細菌,還會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進而導致肺、腎、心等器官受損甚至功能衰竭。

哪些人易發生“炎症風暴”?

臨床上的重症病例,一部分由於免疫系統太弱,無法控制病毒的複製導致病情越來越重;另一部分就是由於“炎症風暴”所引起的。

被病毒感染後,人體都會發生免疫反應,因此只要不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就都有可能暴發炎症風暴。

至於“風暴”的大小則因人而異,張群指出,以下人群更容易因“炎症風暴”而出現重症甚至死亡:

  • 60歲以上且伴有基礎性疾病者易在炎症風暴發生後引發嚴重併發症,導致疾病重症化;


  • 極少一部分年輕人會由於免疫系統過度應答而加重肺部損傷,出現重症。

“炎症風暴”會引發什麼後果?

“炎症風暴”發生後,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會急轉直下,由新冠病毒引起的炎症因子除會造成肺部受損,導致呼吸急促、憋悶、血氧飽和度下降甚至衰竭等情況外,還會對心肌等其他臟器造成攻擊進而衰竭。

「疫问医答」轻症患者为何病情会突然加重?

鐘鳴接受南方週末人物週刊採訪時說:

“一旦進入這種狀態,我們的治療很難把它拉回來。這和過去完全不一樣,很多病人不是死於肺。因為我們有ECMO,我們有呼吸機,我們有各種治療的策略,我們可以讓病人肺的功能得到代替。但是很多病人死於肺外的多器官功能的衰竭,這個跟過去都有很大的不同。

體外膜氧合(ECMO),又稱體外生命支持,是一種可以替代肺臟和心臟的呼吸循環支持技術。

如何對抗“炎症風暴”?

糖皮質激素是對抗炎症風暴的武器之一,可以給免疫系統“滅火”,減輕機體損傷。不過,糖皮質激素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它可以減輕炎症反應,有利於改善缺氧、呼吸窘迫症狀;但長期大劑量使用也可能引發諸多不良反應。

不少經過大劑量激素治療的“非典”患者,都留下了如股骨頭壞死等嚴重後遺症。

在2月5日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的第五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提到:可根據患者呼吸困難程度、胸部影像學進展情況,酌情短期(3~5 天)使用糖皮質激素。

張群表示,對於炎症風暴引起的重症患者,現代醫學主要的干預手段是對症支持治療(包括ECMO)。

根據第五版診療方案,目前新冠肺炎的治癒標準為:體溫正常 3 天以上,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胸部影像學顯示炎症明顯吸收,連續兩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檢測呈陰性。

張群最後說:“從現有臨床經驗來說,處於康復期或出院的病人沒有傳染性,同時他們自身會產生抗體,就能抵禦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這種抗體雖然不是終生的,但在半年或更長時間內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很小。”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科普

西漢至今抵禦了300多次瘟疫的中醫,為抗疫提供了什麼思路?

著名呼吸科專家劉又寧:一文解答你關心的10大“肺炎”疑問

“戰時”蔬菜也講“戰術”,營養專家推薦一份「囤菜指南」

【疫問醫答】疫情期“感冒”了怎麼辦?

家裡“口罩荒”了,這3種省法幫你再堅持一下

找到“新冠病毒剋星”為何這麼難?專家告訴你背後真相

【疫問醫答】關於“氣溶膠”傳播,解讀你最困惑的7個疑問

這份“居家消毒指南”,把你的消毒困惑一次說清了

《成語解“疫”》:9組詞幫你給肺炎防護劃重點

免疫系統如何幫你抵抗病毒的?一定要做好這4件事

【疫問醫答】為什麼病毒易對“心腦血管差的人”下手?

漫畫戰疫|謝謝你,為我們拼了命

為什麼要建「方艙醫院」?一文讀懂它在抗疫救治中的重要性

張文宏教授講傳染病:一節18分鐘的“硬核”公開課

“求求你,我不會傳染病毒,請別拋棄我“

【疫問醫答】中央空調會不會導致疫情擴散?

BBC紀錄片揭秘:對人類來說,最致命的病毒存在於哪裡?

最小確診病例僅1個月!一套“全方位防疫指南”給兒童最科學保護

19名院士學者聯名呼籲:立法禁食野生動物!敬畏自然才是珍愛生命

【疫問醫答】我家小區/附近有確診或疑似病例,該怎樣保護自己?

病毒在飛機上的傳播概率多大?一張示意圖帶你看清

鍾南山院士:辦公區這個地方最“高危”,3招教你躲開病毒

國家衛健委發佈“口罩使用指南”,口罩問題有了權威答案

WHO推薦的見面姿勢:戴口罩+一米線

收藏!最新版“新冠肺炎公眾防護指南”,50個重點幫你劃好了

洗熱水澡能不能抗病毒?感染科專家告訴你真相

營養專家10個「居家飲食處方」,教你科學“吃”出抵抗力

@在家憋煩了的人,這6件事可以幫你再堅持一下

這件和「戴口罩」同樣重要的小事,一直都被你忽視了

手機也可能是新冠病毒載體!疾控專家1分鐘演示「手機消毒法」

疫情下的老年人如何避免感染?這18個建議轉給爸媽看

【疫問醫答】即將返崗工作的我,該如何預防感染?

疫情下的“宅”家鍛鍊指南,讓你不出家門也能動起來

多家中醫院實名推薦:7個方子有助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疫問醫答】手機、超市物品、扶手……可能間接傳播新型冠狀病毒嗎?

冠狀病毒與人類“糾纏史”

【疫問醫答】哪種特徵的發熱需要警惕?

一座一座城“封”了,別一顆一顆心“崩”了

【疫問醫答】新型冠狀病毒,到底怕冷or怕熱?

致敬!疫情一線拍下的這12組圖,每張都讓人淚目

衛健委:病毒傳播力似乎有所增強,疫情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疫問醫答】宅在家的我們,怎樣做好“居家消毒”?

疫情籠罩下的春節怎麼過?六大呼吸科專家權威提醒

【疫問醫答】一份新型肺炎輕症患者的“居家隔離指南”

漫說疫事|這個春節,我們打一場特殊的戰“疫”

【疫問醫答】“重大突發公衛事件一級響應”意味著什麼?

爸媽,聽話!預防新型肺炎,請聽兒女6句勸

請擴散!面對疫情,我們有9個呼籲

【疫問醫答】增強免疫力,有助於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嗎?

除了不去武漢、戴口罩,我們還能做什麼?

【記者直擊】疫情中的春運回家路

汽車、火車、飛機……這份“防肺炎交通指南”助你安全回家

社評:必須向顧全大局的所有武漢市民致敬

【疫問醫答】怎樣分清“普通感冒”和“新型肺炎”的區別?

關於新型肺炎的13個疑問,衛健委專家給出了答案

權威解讀:新型冠狀病毒,是怎麼從動物傳染給人的?

劃重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8問鍾南山院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