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流行于惠安六十年3968个村次的鼠疫,是所有惠安人难以忘却的痛


曾流行于惠安六十年3968个村次的鼠疫,是所有惠安人难以忘却的痛


惠安县鼠疫流行简况

惠安县是一鼠疫历史疫区,解放前人间鼠疫连年不断地发生和流行。根据1955至1956年惠安鼠疫疫史调查,有三次大流行,每次流行,罹鼠疫而致死者数以千计。

这三次大流行是:光绪二十三年(1897),流行140个自然村,死亡6161人;民国元年(1912)流行130个自然村,死亡4444人;民国三十五年(1946),流行385个自然村,死亡5013人。当时人们真有谈鼠色变之慨,以“长尾”、“阿舅”为鼠之代称。东园前园村,1895年的一天罹疫致死25人;苏坑村一次流行死亡300多人。

曾流行于惠安六十年3968个村次的鼠疫,是所有惠安人难以忘却的痛

惠安县鼠疫的流行,始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静止于1952年。其间曾中断四年,即1889年至1892年。从1893年至1951年,连续不断地发生和流行,连同1888年,共60年,疫区分布1219个村,占全县总村数的90.88%,共流行3968村次,发病人数7565人,死亡73688人。

根据调查,鼠疫在三个年份由四条路线侵入惠安县。

1888年,由染病患者花白之子,崇武人,从厦门感染回崇武,而引起崇武发生鼠疫,渐次向内地扩展。

1894年,藉航运由广东传入东园下垵村,当年即死亡170多例,先后传播小墌、白奇一带。

1896年,由厦门、晋江传入东园五音乡;同年又由患者潘门心从仙游县枫亭传入南埔九峰乡,而后藉亲戚往来,扩大蔓延。

当时,有机磷等灭鼠灭蚤药物及治疗鼠疫病的特效药物尚未问世,疫区的扩散和发病率、病死率之高,实属骇人。解放后,由于采取了多层次的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如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捕鼠、化学灭鼠,预防性、抑制性灭蚤,生物制品预防接种,特效药物治疗等,终于在1952年,惠安县消灭了威胁人民生命的烈性传染病——人间鼠疫。

此后,为巩固人间鼠疫的不发生,继续捕鼠灭蚤、检鼠检蚤及进行生物制品预防接种等。1953年检验鼠数14398只,发现阳性鼠7只。1954年至1959年检验鼠数89436只,无发现阳性鼠,又消灭了鼠间鼠疫。


惠安文献馆一直专注于大惠安地方文献征集、整理、开发、研究工作,已形成和建立较为完整的本地区地方文献收藏体系,保存并记录下惠安完整的发展历史进程!

关注本土文化,保护地方文献;

在时光流逝中,一起留住乡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