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戏剧等专有名词是怎么来的?

颜永2


1、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为什么叫“杂剧”?

杂剧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汉族传统艺术形式。最早见于唐代,那意思和汉代的"百戏"差不多,泛指歌舞以外诸如杂技等各色节目。"杂"谓杂多,"百"也是形容多;"戏"和"剧"的意思相仿,但都没有今天"戏剧"的意思。

到了宋代,"杂剧"逐渐成为一种新表演形式的专称;这一新形式也确实称得上"杂"的,包括有歌舞、音乐、调笑、杂技,它分为三段:第一段称为"艳段",表演内容为日常生活中的熟事,作为正式部分的引子;第二段是主要部分,大概是表演故事、说唱或舞蹈;第三段叫散段,也叫杂扮、杂旺、技和,表演滑稽、调笑,或间有杂技。三段各一内容,互不连贯。

所以,元杂剧的“杂”是指多种表演形式的混杂、组合、结合。

2、正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在悲剧与喜剧之后形成的第三种,其叙述手段以文字为主。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而正剧是将悲剧和喜剧"调解成为一个新的整体的较深刻的方式"。因此,正剧也称为悲喜剧。

任何戏剧都可有正剧、喜剧、悲剧之分。

3、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所谓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论,与今日小说观念相差甚远。直至东汉桓谭《新论》:「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小说家」列为十家之后,其下的定义为:「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4]之所造也。」才稍与今日小说的意义相近。

另:没有“大说”这种东西。

4、词,源于唐,盛于宋,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长短句”是词的一种别称,除了这一别称外,词还叫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例如《沁园春 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词牌通常也决定词的平仄。

词牌来源有三:一来自民间的曲调,二摘取词中字为词牌,三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要注意,词牌和词的题目不是一回事。

5、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绝的意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就开始出现广义五律,武周年代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狭义七律,其成熟于中晚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

截句,绝句的别称。有人认为绝句是由律诗截取一半而成的,所以称绝句为截句。



一个热爱戏剧的年轻人


小说这个词,来自道家经典《庄子·外物》:“饰小説以干县令,其於大达亦远矣。” 成玄英 疏:“县,高也。夫修饰小行,矜持言説,以求高名令问者,必不能大通於至道。”

后来才变成了今天的小说的意思。

而小品文,则是最早指的是佛经。《世说新语》上面有例子,“ 殷中军 读《小品》,下二百签,皆是精微,世之幽滞,欲与支道林辨之。”刘孝标注:“ 释氏 辨空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

古印度的佛经指七卷本的《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与二十四卷本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相对。

后来变成一种文体,明清比较盛行。

词牌的名字来源非常多,简单说几种,并举例。

沿袭前代教坊的音乐(浪淘沙,西江月)

词人自制,比如柳永“望海潮”,这首是柳永自己创制的词。

根据字数的十六字令。

还有就是有故事的词牌:《雨霖铃》来源“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弥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明皇杂录》


总之,词牌来源复杂多样。词牌代表一种或多种格律(简单说就是这词牌的格律可以理解为歌的曲调,词牌和曲调就是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情况)

综上所述,这些文学的称号或作品名字之类的大多都有来源,但是往往历史的演变,最早的意思与当今的理解不尽相同。


半卷


首先回答一下词牌名,词牌名大多是来源于唐教坊曲名,也有自己自创的或者根据几篇名作中的几个字作为曲名。

至于其他的的问题都是命名而已,杂剧、小说、律诗绝句等,这些只是名子不同而已,没有多大意义,当然,不排除这其中哪个名子的由来是有什么特殊意义,小编没什么文化,没听说过。就像我问你被子为什么叫被子,不叫床一样,只是一个代名词而已,是中国千百年来承认的一个代名词,在这方面达成了共识。当然,你非要管小说叫大说也行,只要别人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就行


骑驴看相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