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免疫力是最后一道防线

据央视新闻消息,2月8日下午上海新冠病毒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防疫专家强调: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新冠肺炎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免疫力是最后一道防线


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密集科普宣传,大家对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已经基本了解了。


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存在形态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直径为0.001~100微米。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呼吸、咳嗽、说话、吐痰、呕吐、大小便(水冲洗)等,都可产生气溶胶。


气溶胶与飞沫有什么区别?

气溶胶可以简单理解为人在打喷嚏、咳嗽或说话时产生的比飞沫更为细小的物质,飞沫你能看到会快速落地,而气溶胶小到看不见,且可以在空气中停留非常久。

从大小上来对比,飞沫颗粒直径一般>50微米,在空气中悬浮时间较短,传播距离10米以内;气溶胶的颗粒直径大多≤50μm,最小的0.001微米,可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达几个小时。

防护性能最好的口罩可以过滤0.3微米的颗粒,而直径小于0.3微米的气溶胶病毒颗粒,是戴最好的n95口罩都难以做到完全防护的!


气溶胶到底怎么传播?

越小的颗粒,空气的粘性作用就越明显。微米级的颗粒在空气中像是芝麻撒在蜂蜜里,几乎不下沉。对于1微米的颗粒,在静止空气中沉降时间为1小时以上。而环境中总有风吹草动,于是这些颗粒几乎永远不会沉降,始终停留在空气中。这也是为什么走在楼道里甚至路上,明明周围几十米之内都没有人,但有时仍然可以闻到烟味。我们闻到的就是烟草燃烧后形成的小至微米的颗粒。

含有新冠病毒的飞沫核尺寸就在亚微米到微米的范围,与烟草燃烧后的颗粒尺寸类似。因此,飞沫核在空气中可以悬浮很久,并且在空气中湍流的推波助澜下飘移到远方。飞沫核中的冠状病毒有蛋白质膜壳的保护, 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活性。若是被人吸入体内,就有可能导致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另外排泄也可以产生气溶胶。在某些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RNA)阳性,使 "粪口传播" 引起关注。当然"粪口传播" 不可能通过吃,主要可能是通过气溶胶和呼吸传播。排泄活动也是牵扯到软物质和复杂流体(液体和气体)的力学过程,这些过程甚至可能比较剧烈,因此产生气溶胶也是很自然的。


2020年2月1日,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在某些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RNA)阳性,使 "粪口传播" 引起关注。

不过,"粪口传播" 不大可能通过吃,而主要可能是通过气溶胶和呼吸传播。这是因为与呼吸活动类似,排泄活动也可以产生气溶胶。排泄活动也是牵扯到软物质和复杂流体(液体和气体)的力学过程,这些过程甚至可能比较剧烈,因此产生气溶胶也是很自然的。


气溶胶的传播距离之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极高,因此具有长距离传播能力的气溶胶不容忽视。


这么艰难,如何防范新冠病毒?

加强内功,提升免疫力!

面对无孔不入的新冠病毒,牢记除了做好外部防护,还需要对内加强内功,提升免疫力!

【对外防护】

做到不聚集、勤洗手、常开窗、勤消毒。

【加强内功】

面对最好的口罩都不能做到100%防护的气溶胶病毒,完善的自身免疫系统是防范新冠病毒侵袭的最后一道防线。牢记保持日常生活健康好习惯维持身体的稳定状态,同时建议采用基于预防医学、为身体加强保障的人体分子矫正、氧疗等方式,为身体免疫系统充电,提升免疫机能。学会科学而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提升免疫营养素补充品,特殊时期更需要我们关注提升免疫力,呵护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