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長潛伏期?感染病專家蔡衛平:目前看多是患者對症狀描述不清晰

南都訊 最長潛伏期達24天?武漢返鄉後42天確定發病?陸續出現的極端個案,不斷提升著人們對新冠肺炎潛伏期的擔憂。“現在看來,這個‘潛伏期’問題更多的應該是確診患者對曾經出現過的症狀描述不清”,

廣東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救治組專家、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病專家蔡衛平表示,結合現有以掌握的數據顯示,14天醫學觀察後解除的對象中,並沒有出現過再轉陽性的。

超長潛伏期?感染病專家蔡衛平:目前看多是患者對症狀描述不清晰

廣東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救治組專家、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病專家蔡衛平近照

“新冠肺炎是一個自限性疾病,但目前看來,這個自限的過程有點長,多數患者,哪怕再輕微的病患,也需要10天左右的康復期”。

蔡衛平表示,部分患者所表現的超輕微症狀,也可能引發所謂“潛伏期”超長的情況。在他所在的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是廣州市的定點收治醫院,疫情發生以來,收治的總病例數超過三百。“超過80%的患者都是輕症病例,重症佔比也就略多於10%,危重症則不超過5%”。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絕大多數患者都是輕症,部分輕症患者不出現典型性症狀,這給流行病學中的潛伏期調查問題帶來了第一大難題。

還有一部分患者甚至不是通過有明確症狀才發現的。他們是被篩查、排查出來的。當被醫生問到症狀時,他們又不能清晰表述自己的發熱、咳嗽症狀。則是出現“超長潛伏期”的另一個因素。“比如發熱,早期部分病人不發熱,但核酸陽性;再比如干咳,普通患者很難區分自己是新冠肺炎引發的乾咳,還是咽喉炎等其他因素引發的乾咳……,凡此種種,都給診斷、流調帶來難題。

經歷了今年春節的超長假期後,在全民宅在家裡超長時間後,進入返程高峰,是否會加劇疫情?目前來看,還是相對樂觀的。

“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我們居家隔離14天還是足夠的,至少目前沒有經過14天的隔離後,然後再發病或成為疾病傳播者的報告”,蔡衛平表示。而那些按照國家出院標準出院的治癒患者,也沒有見過再轉陽性的。“現在建議治癒患者居家隔離14天,是因為這是一個全新的疾病,全新的病原體,其很多規律性的東西還在摸索,治癒後隔離也是為了更為穩妥一些。”

這一系列舉措表明,在經過了全國範圍最大限度的自我隔離後,應篩查出來的確診病例已儘可能篩查出來了,人群中已經較少“潛伏者”存在。而治療端將確診出來的患者治療好後,也控制了疾病的進一步傳播。

當然,返程高峰期的人流聚集,會帶來一定的風險。從料敵從嚴的角度來做好一切防範,很有必要。

明明是一個明確的新冠肺炎患者,可核酸檢測卻提示是陰性。日前王辰院士提示的湖北一線的核酸檢測假陰性比例較高的問題,也引發普遍關注。蔡衛平表示,類似的情況,在廣州的臨床上也時有發生。導致這一局面的出現

,是多重因素引起的,並不說明是病毒變異了。

“應該說,和SARS、MERS這些冠狀病毒比較起來,新冠病毒在患者身上隱藏得會深一些,普通的咽拭子檢測可能難於捕捉到病毒的痕跡。但在患者的痰液、肺泡灌洗液中,核酸檢測的準確率就高很多”。

可是如果咽拭子取樣時深入患者喉部太深,往往又容易引發患者的咳嗽、乾嘔等反應,加大取樣醫生的暴露風險。“培訓好取樣醫生的採樣技能非常關鍵。”

與此同時,現階段國家批覆的核酸檢測試劑有六家,不同試劑的側重點會有不同,檢測結果也會存在差異。“所以在排查時,也特別建議不同的醫學實驗室之間開展聯合檢測,兩家以上機構來進行驗證性檢測。”

臨床治療上特效藥物,尤其是抗病毒藥物的效果一直備受關注。可具體到醫療機構的臨床實踐來看,“明星”藥物的表現在臨床上的表現一般。“從最早期的達菲,到隨後的柯立芝、阿比多爾,目前看來都沒有非常明確的效果”,蔡衛平表示,目前臨床上也在彙集其他兄弟醫院乃至兄弟城市的定點收治醫療機構的經驗。比如省內兄弟醫院推薦的氯喹,廣州的臨床上也在開始應用。至於目前最火的瑞德西韋,其具體療效仍待明確,畢竟還在臨床驗證階段,而且驗證過程是雙盲、隨機對照,週期會比較長。

“特效藥物我們也在找,現階段我們的治療手段還是以生命支持為主。呼吸衰竭嚴重的就上呼吸機,心、肺都衰竭的就上ECMO。目前市八的危重症病例中,就有患者上了ECMO。”

採寫 南都記者 王道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