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初年娄敬献计与匈奴和亲,南宋初年秦桧主张的与金议和,两者有什么异同?

夜航船水手


和亲是加强改善汉匈关系,促进民族融合之举。同时,通过和亲避免了战争,有利于人民;秦桧议和以割地赔款为主,是以牺牲大宋领土完整和人民幸福为前提的,典型的丧权辱国行为。


行在山水间


汉朝初年娄敬献计与匈奴和亲,南宋初年秦桧主张的与金议和,两者有什么异同?

对于这个问题,最简洁的回答:一个有心驱敌,一个无意复国,这便是二者的区别。

  • 汉初的和亲制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还要从汉高祖刘邦说起。

根据《汉书·娄敬》传记载,匈奴冒顿单于曾率骑兵攻入山西,汉高祖刘邦亲自带兵迎击,但众所周知,刘邦不擅领兵,当初那些能征善战的大将又被他杀的杀、囚的囚,导致战斗力不足,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附近)被围困七天七夜。史称“白登之围”。

在白登被围之前,娄敬曾劝刘邦不要去打匈奴:

“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胔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但此时汉军已经集结准备出发,刘邦完全不听娄敬的忠言,大骂:

“齐虏!以舌得官,乃今妄言沮吾军!”

意思是,你这家伙就只知道卖弄口舌,还敢坏我军队士气?立刻把娄敬下狱,想等回来之后再收拾他。

结果,汉军大败,一回来刘邦立刻把娄敬从牢里放出,赶紧道歉:

“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已斩先使十辈言可击者矣。”

刘邦为人虽然狡猾,不讲信义,但他也有优点,不固执,非常懂得尊重那些比他聪明的人才,向人求取意见的时候,身段放得极低。

既然血泪事实证明娄敬的意见是对的,刘邦便继续向娄敬问对付匈奴的对策,这时,娄敬提出和亲制度,立刻便被采纳。

  • 那么,汉初的和亲制度具体如何呢?

“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单于,厚奉遗之,彼知汉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使辩士风喻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外孙为单于。岂曾闻孙敢与大父亢礼哉?可毋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

如果仅看这段,大家觉得汉朝的和亲与宋朝的纳岁币似乎没有太大区别,都是用重金买和平,花钱保平安。唯一不同在于,宋朝只给钱,不给人,而娄敬比较阴损,要求刘邦给人,还是要给出自己的长女,目的则是为了嫁过去立威、教化。

按娄敬的说法,不能够用宗室女或是后宫中人诈称公主,因为匈奴单元不傻,肯定能知道实情,到时候因为“公主”不够尊贵而不亲近,就完蛋了。

刘邦采纳了这个意见,但到具体实施时,遇上难题:吕后不同意。

“吕后泣曰:妾唯以一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

最后,刘邦拿自己老婆没办法,只得“取家人子为公主,妻单于”。

也就是说,汉初闹得轰轰烈烈的和亲,其实一开始就是以假公主为开端的,娄敬设想得不错,让公主们嫁过去,美女的糖衣炮弹软化单于意志,最后还可以传播文化,点燃文明火种。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汉朝这边,不时用假公主唬弄,诚意不够;匈奴那边,对钱粮的兴趣更大,美女则兴趣缺缺,加上草原生活环境恶劣,许多汉朝的女子嫁过去后,不出几年便香消玉陨,溅不起什么浪花。但没关系,一个公主倒下去,千万个公主站起来,汉朝有的是公主和宗室女,再选几个嫁过去,效果一样的。

到汉武帝时期,这位年轻的皇帝野心勃勃,想要改变苟安的状态。

他先后派出多路军队,长途奔袭,直捣匈奴老巢,霍去病“封狼居胥,禅于姑衍”,把匈奴人祖传宝地都给占了。

这已经不是被动防御,而是吐气扬眉的主动进攻。

相比六十年前的憋屈,武帝时期,汉朝人无疑是斗志昂扬的,虽然这是倾全国之力为支撑,也是汉初几十年休养生息的积淀。

这个时期,匈奴是被彻底打服了,就像民歌里唱的: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亡我祁连山, 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 使我嫁妇无颜色。

当时的匈奴人,经济和生活都受到重创,这些都是南宋时期比不了的。

  • 再来看南宋秦桧议和的背景。


当时南宋并非没有与金国一战之力,所谓偏安一隅并不准确,抗金将领如岳飞、韩世忠等人一直在扩大战果,甚至一度打入金国腹地,对其造成威胁。

然而,南宋仍禀承着赵家祖宗重文抑武的思想,抗金的非常时期,不得不大力提拔武将,一旦日子好过一点,便又开始盘算如何削弱武将的权力。

要削权,自然需要与金国议和,没有敌国威胁,才能放心大胆将屠刀转向自己的大将。

这一时期,金国的实力并不像表现出来的那么强劲,几次大战失败,加上蒙古人逐渐崛起,金国已经呈现出兵老气衰的迹象。

而反观南宋,新兴将领正跃跃欲试,颇有一争雌雄的锐意。

这种背景下,南宋要议和,金国自然答应。

几次谈判下来,金国开出条件:

1、南宋向金国称臣,金国册封宋康王赵构为南宋皇帝;
2、南宋每年向金国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3、重新划定宋金疆界,秦岭-淮河以北的原北宋辖区全部归金国所有。南宋与金国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二州及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
4、金国放回宋高宗生母韦太后,归还宋徽宗和郑皇后的梓棺。

还有附加条款,杀掉抗金名将岳飞。

如果说称臣,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服软,最要命的条约却是重定疆界、割让国土,这使得之前的各种努力化为泡影,自毁长城的杀掉己方名将,更让将士寒心。

每年金国使臣来催收贡品,都百般刁难,除了条约上写的,南宋还要额外付出很多钱财,国力衰弱,税收入不赋出。战争结束之后,朝廷不仅没有减税,还大规模预借赋税,老百姓负担更重了。

“预借之税,今尚未免,且预借之弊,折纳太重,近于重敛。”
“自桧再相,密谕诸路暗增民税七八。民力重困,饿死者众,皆桧之为也。”

由此看来,南宋议和只为苟安,能拖一日便是一日,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却自断手脚、白白拱手河山。这样的议和,与汉初休养生息而和亲的做法,当然不能相提并论。


元二使安西


同样是主张和亲或议和,汉朝初年娄敬的策略奏效,而秦桧的政策则是丧权辱国的卖国主张,收效甚微。


一是形势背景不同。汉朝初年,刘邦征讨匈奴在白登被围困后,陈平及时献计,巧妙化解了白登之围。匈奴未能与汉军正面交战,不知汉军实力强弱。故对汉军抱有忌惮之心;而在北宋后期,金国入侵,已经与宋军交战多年,已经知道宋军实力不足,乃至后来攻占了汴梁,掳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占领了淮河以北广大地区。相比西汉初年的匈奴,金国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娄敬像


二是议和的策略和条件不同。汉初,刘敬认为,对匈奴是不能用武力制服的。冒顿杀了他的父亲自己做了君主,又把他父亲的许多姬妾作为自己的妻子,他凭武力树威势,是不能用仁义道德说服的。只能从长计议,让他的子孙后代臣服汉朝。提议把皇后生的大公主嫁给冒顿作妻子,给他送上丰厚的礼物,他知道是汉帝皇后生的女儿,又送来了丰厚的礼物,粗野的外族人一定爱慕而把大公主作正妻,生下的儿子必定是太子,将来接替君位。因为匈奴贪图汉朝的丰厚财礼。汉朝一年多次抚问赠送,顺便再派遣能言善辩的的人用礼节来开导启发他。冒顿在位,就是汉朝的女婿;他死了,汉朝外孙就是君主。哪曾听说外孙敢同外祖父分庭抗礼的呢?——刘敬提出用财物、亲情、礼仪,循序渐进感化匈奴。


而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主和派,一直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这政策不仅屈辱,而且难以满足金国贪得无厌的胃口。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人背盟,又分四路入侵,河南、陕西等地相继沦陷。


所以,不同的形势背景和策略条件,决定了娄敬的和亲主张是富有成效的,而秦桧提出的一系列卖国屈辱政策,是偏安而无效的。


学习圣贤智慧


娄敬和亲,使得大汉休生养息,边境安定,国家发展,以大汉之国力,平息开国之混乱,超越并且越来越强,时间问题。和亲还能增加友好。所以娄敬是上策、为公,与国与民有利。秦桧议和,割地赔款,资敌行为,苟且偷安。金得宋地,宋人心未服,金实际上消化不良,无力再战,议和实际上给金整顿消化成果时间。所以说秦桧议和:’是资敌行为,仅仅是苟且偷安几年,是败势。而秦桧本人滋润的当宰相。’秦桧杀岳飞,常有甩锅给赵构的,其实迎回二帝,还是赵构皇帝’。赵构小屁孩,真真当家的是秦桧,会忽悠的也是秦桧。秦桧是当了俘虏逃回来的,能逃回来吗?!那是被驯服放回来的。所以最怕二帝回来的是秦桧,他那嘴脸,金人一定让他表演给二帝看过的。所以制造岳飞造反谗言是秦桧。有人造谣常事,宰相坐镇中枢,谣言至于智者,若秦桧无害岳飞之心,状元出身的秦桧应该是分的清真假。造谣者害大将,得真凭实据才行,岂能’莫须有’?!只有宰相伙同他人,才能蒙骗小屁孩赵构,有人造反,再笨的小屁孩,也要将他拿下。所以赵构只能是昏君(太难为小屁孩了,被人忽悠蒙的糊里糊涂,不昏还能明白不成!)秦桧被称成汉奸。


亮羽飞云99



清河叟1


汉时的娄敬提出和亲也是无奈之举,在今天看来是心酸的,甚至有点屈辱,对于国家而言舍弃至亲骨肉换来国家恢复国力的时间和战略空间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开创了后世汉王朝包括满清乐此不疲的经典外交政策,娄敬和亲是国家大义不掺私心,是爱国之举利国利民值得肯定,而秦桧议和是卖国行为是私利,损失国家民族利益而保全狗命于乱世的卑劣行为,两者不在一个层面,天堂地狱,不能相提并论。


高原蓝天47753621743


娄敬的建议可以说是非常符合当时汉朝国情。当时的匈奴正处于强盛时期,匈奴单于头曼的儿子冒顿在弑父上位后,对匈奴进行了军事和政治两方面的改革,创立了二元体制完整而严密的军政管理体系。在匈奴的历史上,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强大帝国。向北击破了浑庾、屈射、丁零诸部,控制远达贝加尔湖。向西赶走了曾经强大的月氏人,使楼兰等西域26国臣服。向南征服了楼烦,白羊河南王,夺取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匈奴占据的国土比当时的汉朝还要辽阔,可以调动的军事力量更是远超过汉朝。



而当时的汉朝还处于刚刚建立时期。经过艰苦卓绝的秦末战争,百业凋零,国力式微,不管是民间还是朝廷对连年的征战,都已经疲惫不堪。“和亲”虽然是一种绥靖政策,但却换来了汉朝高祖之景帝60多年的休养生息。为以后的对匈作战,做出了时间和空间方面充足的战略准备。

“和亲”本属于无奈的政策发明,却给枯燥无味的民族交往史平添了一抹玫瑰色。也引发了许多或美丽或凄惨的传奇故事,从此以后进入史书的女人不再只有皇后、妃嫔、公主,也有了许多的冒牌公主,比如解忧,细君,昭君,文成等。


而秦桧据说在被俘时已经投降匈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汉奸大间谍。他的所有目的就是谄媚宋高宗,不让钦宗回朝,并瓦解宋朝的统治,事实证明他也做到了。明明是在不断战胜的局面下停止作战,签订耻辱的“绍兴和议”,向金国称臣纳贡和亲。。。最后落得一个万人唾骂遗臭万年的结局。

我是阿紫海南,请关注。一起穿越时空的迷雾,找寻真实的历史。


阿紫海南


娄敬没有主张汉高祖接受匈奴册封、对匈奴自称“臣邦”,没有主张割地给匈奴,没有为了表现议和诚意找罪名杀死自家大将,没有让匈奴规定汉朝任他为终身宰相独揽大权,汉朝也不需要避匈奴皇帝、太子的讳……够不够?<strong>


代牧益州阎文平


和亲政策,古代常用的和平相处之道,双方势均力敌,不分上下,和则两利,战则两败,因此彼此通过联姻关系互为牵制,和解边界争端,达到长期的国泰民安,国家稳定繁荣的局面,消除了外部的不稳定因素。所以娄敬的和亲建议是出于公益,用联姻方法阻止战争,保证本国在和平环境下发展而强大。而秦桧的议和是出卖国家利益换取个人性命和利益。两者能等同的吗?


金龍6381447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