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美:形式美、結構美、生命美、流動美,造就了一切的美

漢字與表音的拼音文字相異的一個突出方面是具有獨特的形態美。希臘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朝鮮字母等等,用幾十個字母,排列組合成各自的文字。漢字則在方塊形內以一種潛在著的審美理想,精巧建構,不僅使漢字成為記錄語言的符號,而且使這符號本身具有獨特的形態美,而且漢字中又含有深層的意蘊美。書法家又對漢字種種美進行卓越的創造,一字可以有千種意態,一字可以傳達萬種風情,一代有一代創造,一家有一家的創造!

漢字的美:形式美、結構美、生命美、流動美,造就了一切的美

中國夢


漢字有形象意境之美。構成漢字符號的物質形式是字形,漢字的字形是以象形為基礎的。現在能看到的最早的較成熟的漢字是甲骨文。甲骨文已具備“六書”,以象形字最為突出。這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所佔比例很高,約近百分之八十;二是許多象形字近於繪畫(但並不等於繪畫,而已是文字)。在甲骨文中,人體的眉、目、耳、手是象形,動物的牛、羊、虎、鹿是象形,植物的木、禾、米、黍是象形,自然的山、水、雲、電是象形,事物的舟、車、井、田是象形,如此等等,不煩列舉,“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是共同的特點,創造了生動的漢字形象美。甲骨文中其他 “三體”,也是以象形為基礎的。會意字,往往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象形符號組成,形符亦由象形符號充當。

漢字從甲骨文而演變為金文,繼而為篆書、隸書、行草、楷書,原先甲骨文的象形意味漸為減少,到楷書已基本上看不出漢字的象形來了。其中隸變是一個歷史的轉折,而楷書又是一變,先前漢字的象形面目已難認清,成了不象形的象形字。美學家宗白華說:“中國字在起始的時候是象形的,這種形象化的意境在後來 ‘孳乳浸多’的‘字體’裡仍然潛存著,顯示著形象裡面的骨、筋、肉、血,以至動作的關聯。後來從象形到諧聲,形聲相益,更豐富了 ‘字’的形象意境,象江字、河字,令人彷彿目睹水流,耳聞汩汩的水聲。”( 《藝境》)宗先生的深刻,不僅在於揭示了象形字的形象,而且進一層顯現了形聲字(佔漢字絕大比例)的形象意境美,那種在視學形象與聽覺形象的聯覺之中表現出來的美! 漢字,獨體的 “文”,合體的“字”,將天地萬物的生命形象、韻律、音響攝取,融鑄成形象意境,可感,生動,豐富!漢字是將文字符號與藝術符號共載一體之內,始終結伴而行,形成了與其它純粹表音文字不同的二重組合。


漢字的美:形式美、結構美、生命美、流動美,造就了一切的美

米芾書法


結構的多樣和諧美,作為漢民族思維載體的漢字又反映出我們民族獨特的審美思維,其結構是多樣和諧的美。其一,齊整與參差相結合的美。從甲骨文開始,漢字不管象什麼形,或大或小,都是用一個方塊形來作為基本框架,這種特徵決定了幾千年來漢字始終是方塊字。每一漢字都顯示其方正的平面形,從而表現出齊整劃一的美來。然而,漢字簡至一劃,繁至數十劃,因此幾乎各個漢字內部均有一番細密的策劃,包含著變幻的參差美。若從形體結構的流變史言,那末甲骨文中的各字異狀,大小不一,橫豎不一,正反不一,今日之齊整劃一又是從參差發展而來,並且在齊整劃一裡面包含著更高層次的經過提煉、選擇的參差之美。其二,部分與部分間的和諧美。漢字在筆劃的基礎上構成偏旁、部首等,然後有機地組成漢字。象形者摹示實物,在隨體詰詘中顯示其和諧。指事者,會意者,形聲者,則是象形部分與指示符號、象形部分與象形部分、象形部分與聲旁的密切締結,部分與部分在指向同一意義上有機地統一起來。“末”與 “本”都是由“木”和指示符號兩部分結合成,但指向意義不同,一字示其梢,一字示其根,從而形成“末”“本”兩種結構,各顯示其部分向結合的有機性,和諧美。其三,整體上一與多的秩序美。數以萬計的漢字顯示其內部結構的秩序美,基本上由 “六書”條貫之。“六書”有“四體二用”之說,真正產生新結構的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體,轉註、假借只是用字方法,然而四體又全是以象形為根本,因此漢字便表現出由象形之 “一”——演為 “四體”之“四”——化為漢字之 “萬千”,充分顯示了 “一”與“多”的美學原則。這些都表明了漢字結構的美是多樣的而又和諧的。豐子愷先生曾說過“世界各國的文字要算我們中國字為最美術的。別國的字,大都用字母拼合成,長短大小,很不均齊。只有我們中國的字,個個一樣大小,天生成是美術的。”( 《豐子愷論藝術》)確實,漢字呈方塊形,除形成大小一致的整齊以外,還由於不管字是繁或簡,都得在限定的方塊中調整佈局,安排重心。這就含有藝術的因素。


漢字的美:形式美、結構美、生命美、流動美,造就了一切的美

趙孟頫書法


漢字潛隱著深層意蘊之美。漢字獨特的形態美也體現了我們民族認識世界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結構的美中還含有深層的意蘊美。這種意蘊美包含形式美、結構美、生命美、流動美。文字學家姜亮夫曾分析漢字形態的基本精神,論道: “是以象徵性的線條,帶了一些象徵作用的符號,而以寫實的精神來分析物象以定一字之形的。故亦得總結為漢字是寫實主義與象徵主義的結合的一種文字”,“從漢文字的全部或整體來看,整個漢字的精神,是從人(更確切一點說,是人的身體全部)出發的,一切物質的存在,是從人的眼所見、耳所聞、手所觸、鼻所嗅、舌所嚐出發的(而尤以 ‘見’ 為重要)”。(姜亮夫 《古文字學》)漢字結構精神,這種深層意蘊美是與中國古代哲學、美學中的 “人本位”相契合溝通的。以 “人”和 “人生”為本位的思想、性格與我們的民族緊相聯,而鮮明地反映、滲透在哲學、美學中,又反映、滲透於漢字的結構形狀中。在漢字的結構形狀中,古代取象於天地間萬物,從中感知到自然之美,而且與自然保持一種微妙的關係。在甲骨文中,“虎”有虎形,“鹿”有鹿形,“魚”有魚形,“鳥”有鳥形,各示其特徵及美,虎之斑紋,鹿之雙角,魚之樂水,鳥之豐羽,反映出各自的自然美。然而古人又把人與萬物相聯繫,發現人與萬物間確有某種內在的同形同構的關係,從而在漢字中又“人化”之。姜亮夫先生曾說: “譬如一切動物的耳目口鼻足趾爪牙,都用人的耳目口鼻足趾爪牙為字,並不為虎牙立專字,不為象鼻、豕目、雞口、驢耳、鴞目、鴨趾立專字,用表示人的祖妣之且匕作獸類兩性的差別等等,從不為某種禽獸的特徵器官,特造專字,偶然為牛鳴造個牟字,……然而吠也、鳴也,乃至雞之喔喔,鳥之喈喈,龍吟虎嘯,莫不與人之口同用口,狼心、豕腦、馬肝、牛肺、草心(卷施草拔心不死),樅,松葉柏身;檜,柏葉松身(《釋木》),……自藫至此《爾雅釋草》草木禽獸,有子有孫,有父有母,有子有女,說是喻辭,固然簡單明瞭,然何以不造個虎牙喻牙,象鼻喻鼻,驢耳喻耳,豬嘴喻嘴,豈不更表特性,而一定要搏雞也無能的人爪作一切爪,跑不及犬的人足作一切足,趕老鼠皮也趕不上的衣作一切衣,曰:漢字不用其物的特徵表某一事,只是用 ‘人本’的所有表一切,這還不是人本而何?”(同上書)這一點實在很重要,但往往在書學研究中被忽略。為什麼歷代書論中存在著這樣的事實,即是把書法“人化”,把書法看作是有筋骨,有血肉,有呼吸,有神情,有生命的人的形象?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地為書法家和書論家所樂道、所美化?這就是漢字是象形的,而漢字的象形又是人本的。漢字結構的這種精神促使了漢字在書家筆下的昇華,而這種昇華又是朝著藝術的象形、順著人本這一審美方向進行的。

漢字的美:形式美、結構美、生命美、流動美,造就了一切的美

黃庭經


數千年的書法家對於漢字的種種美質又進行了熱情卓越的創造。他們將漢字構成血肉靈魂共具的生命形象,表達自己的審美理想,啟示生活的內容和意義。這種漢字的書寫美是別的拼音文字所無法企及的。

書法家用毛筆運行構成線條,流出萬象之美、心靈之美。用筆有輕重、方圓、徐疾、中側、藏露等等區別,於是在錯綜融合之中,便顯示了形質、節奏的種種變化,表現出線條的美、字形的美和豐富的內心情感。從甲骨文契刻的直線折線,到小篆的圓轉曲線,到隸書的蠶頭燕尾式的波動線,到草書的優美的蛇形曲線,中國人不斷地用筆創造著漢字書寫中的線條之美,用美的線條構成漢字的一個個藝術生命形象。

書法中的結體美,具有十分豐富的創造。各種書體,如草、篆、隸、真、行,都有各自的美學規律。書法的結體美,可以比之建築,一字就像一座建築,有棟樑椽柱,有間架結構,有重心,且又各字不同,而各放異彩。宗白華先生揭示道:“中國書法裡結體的規律,正象西洋建築裡結構規律那樣,它們啟示著西洋古希臘及中古哥提式藝術裡空間感的型式,中國書法裡的結體也顯示著中國人的空間感的型式”,“是一種 ‘書法的空間創造’”。《藝境》書法構體的美,還可比之自然界的最高創造物——人體之美。宋代沈括說:“譬如西施、毛嬙,容貌雖不同,而皆為麗人。然手須是手,足須是足,此不可移者。作字亦然,雖形體不同,掠須是掠,磔須是磔,千變萬化,此不可移也。若掠不成掠,磔不成磔,縱具精神筋骨,猶西施、毛嬙,而手足乖戾,終不為完人。”( 《夢溪筆談》)人體與字體,古代書家發現其同構的奧秘,人之手足眉目猶如字之撇捺點劃,人之精神氣質猶如字之神情風采,字之美者猶如人之美者若西施、若毛嬙。字成了一種生命結構美,成了一種完人之美。杜子勁說:“寫漢字象疊羅漢,有立的,有臥的,有披肩的,有伸腳的,不但要整齊,還要疊成花樣,而且是好多種不同的花樣。”(杜子勁《漢字在書寫上的缺點》,《中國語文》1954年12月號)這又顯示人體美的結集,不僅一個字可以看成一個完美形神兼具的人,而且一個字中每一點劃都看成了一個個人,從而一字是眾多羅漢疊成的藝術整體美! 一種充溢著陽剛之氣的集體之美!


漢字的美:形式美、結構美、生命美、流動美,造就了一切的美

蘭亭序


書法家不僅用美的原則創造漢字筆畫、結體之美,而且將一個個漢字連綴成美的整體,體現整體的美。這是書法藝術中屬高層次的美。古人論書以章法(即布白)為首要大事,只有在這裡創造了高水準的美,這一書家才算是真正創造了書藝的美。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譽為歷代書法中的神品,就是在布白上成功地創造了美。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評道: “右軍《蘭亭序》,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書法藝術的布白,集多數之字成一行,集多數之行成一幅,連貫、參差、飛動、變幻,其中的美妙,口筆難詳。書家已充分注意到字與字空白中的美妙,字中空白的美妙,行間空白的美妙,以及整幅中空白的美妙。因此提出著名的計白當黑的黃金原則。他們靈眼了得,在這些空白間流蕩著氣息、灑落著光彩、充溢著精神、躍動著靈魂、顯示著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