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為什麼要學古文?日本捐贈物上的詩歌給了我們答案

2020年春節之前,或許誰都沒有想到過,2020年的開頭,居然是這樣的南......2020新年伊始,在國人還沉浸在即將過節的喜慶氛圍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這幅親人團聚的美好畫面。

在疫情籠罩下的中國,像是在出演一場默劇,每個城市都被慢速播放。街道空了、商廈空了、沒有汽笛、沒有對話。似乎人和人的距離正被拉遠,但同時,包括日本、俄羅斯、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在內的很多國家都積極援助抗擊疫情。無聲的世界裡,人和人的心卻更近了。

在日本捐贈的物資中大家其實都關注到了一個感人的細節,那就是日本的捐贈物資上面很多都寫著詩句。這些詩句除了含有中日人民源遠流長的友誼外,也讓廣大網友為傳統詩詞的雋永深深折服。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語文課為什麼要學古文?日本捐贈物上的詩歌給了我們答案

在日本捐贈武漢的物資的包裝寫著這麼兩句寄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意思是山川雖然各有疆界,屬於不同的國家,但風月無界,人們生活在同一個藍天下。

這首詩的作者是日本的一位親王,叫長屋,他是日本天武天皇的孫子,高市皇子的長子。長屋親王自幼聰慧,擅長詩詞,熱愛唐文化到了痴迷的地步。當他作為遣唐使來唐時,長屋王給唐朝的眾僧送了一千件袈裟,作為贈禮。這一千件袈裟上都寫著四句寄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鑑真和尚看了之後非常感動,毅然決然,六渡扶桑。譜寫了中日關係中最輝煌的,最感人的那一幕。

今天,我們在捐贈的物資紙箱上看到這八個字,知道這段歷史的人,思緒即刻飛越千年,穿越到了大唐盛世。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語文課為什麼要學古文?日本捐贈物上的詩歌給了我們答案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這兩句出自《詩經 秦風》是戰國時期秦國的一首戰歌,為打仗時唱的。原句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其中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怎麼能說沒有衣服呢?來,我們同穿一件。

這個包裝裡面裝的是日本援助湖北省的一線醫務人員用的防護服,所以當我們看到這兩句詩的時候,比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更加滾燙,更加鼓舞士氣。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語文課為什麼要學古文?日本捐贈物上的詩歌給了我們答案

這兩句詩出自於王昌齡的《送柴侍御》,原文是: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這是王昌齡送別詩中的佳句。即便是分別之後,青山我們可以一同見到,雲雨也是同樣的雲雨,明月也不會變成兩個,所以雖然分別,又何必去悲傷呢?這正是和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樣,是送別中的激勵之詞。日本京都府舞鶴市給大連支援物資上寫著這句話,也是在激勵國人,雖然分別兩地,但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彼此擁有深厚的人文淵源。

“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語文課為什麼要學古文?日本捐贈物上的詩歌給了我們答案

這首詩是日本捐贈遼寧省物資上的寄語,改編自南朝梁·周興嗣的《千字文》,引用其中詩句:“孔懷兄弟,同氣連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規。” 其中同氣連枝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原文意思是: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的大意是:遼河的雪融化來了,富士山的花也開了,我們兄弟姐妹,等待寒冬過去,春季到來......


古曰:“詩言志”。中國古典詩詞是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精髓,從《詩經》到最鼎盛的唐詩宋詞,華夏大地就是個詩詞歌賦的國度。在當前抗擊疫情的艱難時刻,傳統文化的魅力給予我們的不僅是理解和支持,更喚醒了我們內心的感動和力量。或許這份在疫情期間足以喚醒國人內心感動的力量,正是我們傳承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源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