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企業應對危機的四個基本觀點

在帶領企業遭遇2003年SARS、2004年禽流感、2013年全行業危機和養殖疫情挑戰時,我講給自己和團隊的四個基本觀點,在此時,我想分享給大家。

第一,所有的成功最終都是人的成功。

在危機來臨的時候,客觀條件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外部環境不再提供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條件,與此同時行業以及合作伙伴,也都因為危機遭遇挑戰。在這樣的客觀環境之下,唯有依靠企業自己。那些能夠度過危機的企業,甚至在危機中崛起的企業,恰恰是因為領導者帶領組織成員,用自己的意志力和創造力,尋求在危機中活下來,並且獲得新的發展機遇。

經歷了2000年網絡泡沫的騰訊董事長兼CEO馬化騰於2008年11月6日對《廣州日報》的記者說:“如果在‘冬天’裡過分謹慎反而會喪失機會,對未來的長遠發展不利。”

同期遭遇網絡泡沫的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也說:我們就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我們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堅持這一點會讓我們找到屬於我們的機會。

事實也是如此,到了2019年騰訊和阿里巴巴已經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公司,併成為進入全球市值前十的中國公司。

第二,結果基於意願,始於行動。

結果基於意願,只要我們有意願接受危機,面對事實並與危機共處,有意願去解決危機,當有這個意願的時候,解決危機的結果就會擺在我們的面前。但是隻有意願還不行,還要行動,這樣才會有結果。一定要有應對危機的行動,要有直接面對危機解決困難的行動,有立即行動起來的計劃,這樣做就對了,只要我們這樣去做,相信好的結果肯定屬於你。

亞洲金融危機風暴發生在1997年11月,在它發生之後一個月,也就是12月,韓元兌美元的匯率由850韓元兌1美元下跌到1500韓元兌1美元,韓元迅速貶值。

三星當時詳盡地對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了分析,得出的結論是,三星公司已經倒閉了,光匯率損失就達到了30億美元。

在這種情況下,三星公司開始制定結構調整行動計劃,用一年的時間完成。第一個階段是克服這種危機,讓一家已經倒閉的公司活過來,包括確保現金流,挑戰極限式降低成本等,甚至規定了每一個細節;第二個階段是確保公司的競爭力,想辦法轉變業務模式,朝著真正有價值的方向上做一些加法。就是這樣,亞洲金融危機後,三星反而一舉成為全球消費電子的行業領袖。

第三,保持成功和領先的唯一答案是我們比別人更用心。

一場危機到來,檢驗的是企業的免疫能力,企業在環境好的時候,是否真正夯實了基礎,是否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是否讓企業一直處在危機之中,用危機驅動自我變革與成長。這就是關鍵,那些持續保持領先和成長的公司,不受危機影響,是因為它們總是讓危機驅動自己去做變革,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

在華為發展最好的年份,任正非告誡華為人“華為的冬天”,這家堅持以危機意識驅動自己成長的公司,在2019年遭遇如此巨大的危機,依然強勁增長。成功和失敗沒有多大差別,唯一差別就是成功的人堅持做得多一點。這就是需要大家瞭解的,機會總是給準備好的人。

第四,分享與共生才是可持續的關鍵。

越是危機的時候,越需要企業找到與顧客、合作伙伴共生的方式,尤其是與員工共生的方式。面對危機時,員工是可以幫助企業渡過危機的關鍵成員之一。在危機中如何與員工共生,與合作伙伴共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是,如果能夠在危機中堅持分享與共生,企業就有了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在此疫情中,奶農遭遇到巨大的損失,“我這都倒掉好幾噸奶了”,來自河北的一奶農向採訪的人這樣表示。

關鍵時刻,光明乳業率先挺身而出,他們深知“此時,全產業鏈日子都不好過,特別是上游奶農,如果此時企業不收奶,他們只能不斷倒奶,這對行業是打擊,這是讓人痛心的行為。”

他們承諾“儘管我們很難,但是我們還是決定要將壓力留給自己,承擔起來,承諾對於我們所有簽訂了採購協議的合作牧場,不拒收一滴奶。並且我們也承諾還保證不隨意降價,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去執行”。我們為光明乳業點讚的同時,也相信這家企業奠定了更堅實的發展基礎。

以上四個基本觀點,就是我堅持在危機中依然可以實現發展的信心來源,我也相信很多企業也會找到他們自己的信心來源。

尼采說:“任何不能殺死你的,都會使你更強大。”在疫情危機之下,讓我們記住這句話。

作者 陳春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