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民警刘鑫:把镜头当枪 用笔杆子战斗

刘鑫,男,1986年出生,现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乌拉特前旗大队宣传中队负责人。2010年加入公安交管队伍,加入警队以来一直在从事公安交管宣传工作。十年来,刘鑫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不倦探索、默默耕耘,共在各级各类媒体刊发稿件500余篇,其中国家级稿件61篇,做出了令宣传同行瞩目的骄人业绩。多次被自治区公安厅交管局、巴彦淖尔市公安局、巴彦淖尔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乌拉特前旗政法委、乌拉特前旗交警大队评为宣传先进个人、优秀警务辅助人员和宣传作品优秀奖。

“大家吃饭时候叫我,我给你们拍照、拍视频。”、“快,来了一辆车,拦截检查,我来拍照”、“喂,李队。哦,好的,马上到。”……这几句话可能是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刘鑫说的最多的话。

1月24日,大年三十,到乌拉山陵园祭祀的群众很多,刘鑫带着照相机早早就来到乌拉山陵园,拍摄路勤民警执勤保畅的画面,留存资料。拍摄完回到单位,立即剪辑、编写简报。这只是他每天工作其中一项的缩影。

从1月25日,大年初一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刘鑫每天奔波在乌拉特前旗境内的所有执勤点,今天白彦花、乌拉山;明天西小召、八排干;后天大佘太、朝阳……,就这样日夜兼程奔波与乌拉特前旗每一个角落里,为的就是能够第一时间将一线弟兄们的辛酸用相机记录下来,用媒介传播出去,传递正能量、宣传交警力量。

刘鑫被一线弟兄们亲切的喻为活“喇叭”。这个喇叭寓意有三,其一:嗓门大;其二:雨点大;其三:眼路宽。他说话嗓门很大,但是每次说完起的作用却不大,所以被称为嗓门大雨点大。眼路宽是因为你看起来很平常的事情在他的眼里、笔下出生入画,就成了一个故事。

正是这样,刘鑫用自己的妙笔记录着每一个执勤点的点点滴滴。记得那是2018年抗洪抢险时,他也参与了抗洪执勤,他所在之处通讯中断,只能靠手机与外界联系,就是这样他用手机记录民警们的点点滴滴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人民公安报交通周刊、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日报等新闻媒体刊发,引起很大的反响。

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刘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一个公安交管宣传民警的职责与使命,从1月25日奔赴一线至今,他已在国家级新闻媒体刊稿4篇、自治区级刊稿4篇、市级刊稿6篇。成绩只是暂时的,但是成绩的背后就有他默默无闻的付出,在外人看来,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无非就是坐在屋里写点稿件,出去讲讲课,风吹不到,雨淋不到,工作量也不大。但是在刘鑫看来,要想写好稿件,就必须掌握鲜活的第一手素材,而素材的获得,必须在与一线民警随警作战中才能获得。正是这样,他总觉得对不起家人、对不起孩子。特别是这次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刘鑫考虑到自己每天接触的人不同,必须考虑到自我隔离,他打电话让媳妇和孩子去了外母娘家,自己每天一个人回家,回到家后先是对家里消毒,对自己消毒,通风。当许许多多的人在和家人团聚时,刘鑫在一线,他与家人最多的沟通就是电话、微信视频。孩子每每和他发视频时,总是会问一句:“爸爸,你怎么又在单位呀?什么时候回来呢?”,刘鑫的回答总是说:“爸爸忙完就回去了,你和你妈先睡觉吧。”。

对于这些牺牲和付出,也曾有人问他:“你这么拼命干,你觉得值吗?”对于这个问题,刘鑫经常说的一句话是“选择警察就得付出,我不付出,别人也同样得付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是这样的坚持,他才有今天的成绩,正是有这样一个个默默无闻付出的人,正是有这样默默付出、家人理解与支持的人们存在,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疫情无情、人间有爱。


宣传民警刘鑫:把镜头当枪  用笔杆子战斗


宣传民警刘鑫:把镜头当枪  用笔杆子战斗


宣传民警刘鑫:把镜头当枪  用笔杆子战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