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大家對於老人家捐款有什麼看法。這兩天看到了好多,有的甚至捐出大部分積蓄?

心心哥


這件事上,我有一些不同的觀點。子非魚焉知魚之樂?老人的心意,以及她的想法需求,並不是一個局外寫手(那篇文章我也讀了)甚至你我可以感知的。捐贈表達善意是一回事,對於這種善意的傳遞是一回事,而對於弱勢群體的充分關愛以及讓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追求,則是這個社會應有之義,時時刻刻都不容懈怠,不管有無這次災難。這和善意的傳遞,並不能截然對立。我們需要關注的事情,並不是不收誰的善款。不收老人的,怎麼操作?老人的年齡層次怎麼區分?是一塊錢也不收還是多少數量的不收?而且又以怎樣的標準來判斷貧困或者富有?判斷出貧困或者富有真的好嗎?捐款這種行為背後的善意,不應該被疊加其他的因素。抱著不純粹的判斷去看待這件事,這種善未免太過狹隘。我們要的是對老人的全社會的,有制度保障的關心愛護,而不是說不收某一筆錢,不做宣傳,不去傳遞他們的善念。



宋冰心律師


不要再收捐出大部分積蓄老人的錢了,不要提倡這種行為

看的這種新聞,心疼又心酸,老人家為了保護自己的祖國,心情讓人感動,但是這種行為值得表揚不值得提倡.

為什麼呢?老人捐出大部分積蓄,對於老人來說,這筆錢非常重要,甚至就是棺材板,沒有這筆錢,可能他今後的生活會困難很多。

但是對於疫情來說,沒有老人的錢,我想說也並不會影響疫情的結束。

這個社會,我們鼓勵愛心,但是所謂的愛心應該量力而行。

這種動不動就是,全身積蓄捐出去,太讓人心酸,你會說,怎麼處理自己的錢財是老人的自由,但是老人是不是真的信息屬於完整狀態,是不是真的有比較好後期的保障? 他以後生活怎麼辦?感動過後,還有後續嗎?

疫情捐款的人已經很多了,所以能不能就別收這種類型老人的錢了。

大家都是納稅人,愛心值得鼓勵,但是捐款這不是責任

我們中國人是很善良,有困難都想著捐款,這是愛心,這是好事,這無可厚非。

但是這是大家的責任和義務嗎?需要各種變相鼓勵嗎?

我想說作為民眾,我們都是納稅了的,既然錢給了政府,用政府的話來說,服務於人民本來就是職責所在。

當然我知道這次國家付出很大,也做了很多舉措,民眾這時候似乎也應該多付出。

但是,我只是想說一個理念,所謂的捐款本來就是自願的愛心,不是變相的鼓勵,更不是逼迫。



我不知道這樣的新聞,會不會鼓勵很多人捐款,我只是覺得感動之後很心酸。

一個社會,災難整體更應該依靠的是政府,個人就應該量力而行即可,就像之前看到很多的個人看病看不起病募捐一樣。

如果他們窮的故事都沒有呢?沒人關注就沒人捐款沒人理睬嗎?我們顧不過來那麼多災難,顧不過來那麼多的哭聲。

我們勤奮工作,不偷稅漏稅,不違法犯罪,面對災難量力而行,就是最大幫助。


廖彩琳律師


有些老年人把自己的積蓄捐獻出來,用於抗擊疫情,幫助疫情嚴重地區的人。一般情況下,非紅十字會的機構不接受捐獻,但有時,一些捐獻人不留姓名,也不好找的情況下,接收單位都會轉贈與紅十字會並說明情況。對於這些老人,我們只能表示敬仰,對他們點贊。


吉林省律師陳維國


前幾天,有個外地的小夥伴給我發了一條消息,說他在抖音上看到河南有個超市給這次疫情捐贈了5000萬,問我是不是作秀


鄉村小黃鴨vlot


對這個事情我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社會上的老人,包括孤寡殘疾以及被社會救濟的人員,他們的捐獻的態度是值得肯定和稱讚的,但是接受捐獻的單位和人應該婉拒他們的捐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