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上洋掠影


●謝龍海

沙縣鄭湖鄉上洋村,東鄰南平延平,與西芹鎮珠地村劉地自然村就半小時腳程,自古就與西芹有通婚往來、走親訪友的習俗,是沙縣通往南平的主要道路之一。鄭湖生產的筍乾、柿子和水蜜桃等特產,時常會經過這裡銷往南平,這裡的村民也屢屢會到西芹、南平等地購買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

冬日的一天,我們開著車,沿著水泥村道一路上坡,七拐八彎,穿過村口的古木林,約莫1刻鐘,就進入了上洋村。

村子不大,兩百多戶人家,房子稀稀疏疏地散落在半山腰,多數建築是上個世紀90年代新建的,只有村尾幾戶人家的房屋還保持著建村時的模樣。

村子七棵高大的柳杉顯得特別。筆直的樹幹直插雲霄,一副頂天立地的樣子。聽村裡的老人說,這幾棵柳杉並不簡單,是沙縣界內柳杉鼻祖。據《沙縣文史資料第十四五輯—沙縣之最(一)》記載:最高的柳杉在鄭湖鄉上洋村,樹高32.1米,胸圍4.45米,樹齡300年以上。

300年來,柳杉風雨不動,矗立在民主廟旁,和民主神靈一起守護著這個悠然古樸的村莊。

村內還有一條百年古道,路面以塊石、卵石鋪築,寬不及1.8米,風景令人著迷。三五步就能遇見一棵棵參天古樹,路旁盡是不知名的野花野草。在通往村裡的水泥路沒打通之前,上洋通往鄭湖、沙縣及沙縣東南部鄉鎮通達延平府都要依賴此路,也曾是百姓客商往來和商貿流通的主要通道。

順著九曲十折的山路,行至半山腰,忽見一段石塊壘砌的矮城牆,高約數米,均由大青石壘砌而成,在古樹下隱隱約約,十分隱蔽。居高臨下,古道一覽無餘,盡收眼底。進可攻、退可守,為兵家必爭之地。

村裡的老人們說,在曾經動盪的歲月,這座城牆承擔起禦敵的重任。當時,毗鄰的南平、尤溪的彪悍殘匪,時常會到這裡打家劫舍,家家戶戶苦不堪言。此處離鄭湖又有20多里路,告官無暇。長者不得已,號召村民依山而建了這座城牆,抵擋匪患。

上個世紀40年代初期,閩贛邊游擊隊縱隊司令員林志群(馬司令)曾率領游擊隊在這一帶活動。張祥棋的爺爺張來榜,作為地下交通員,多次接應過馬司令和游擊隊。

小時候,土生土長的張祥棋,常常在柳杉下,聽爺爺講那段紅色故事。

1945年底,中共福建省委決定在南沙尤工委基礎上重建閩西北特委,林志群任副書記,繼續大力建設隱蔽根據地,加強擴大遊擊支隊,密切與人民群眾聯繫。

馬司令一行從沙縣前往延平建立隱秘根據地,當時通往延平的船被敵人封鎖,青州、湧溪等地又有敵人設崗盤查,在這種局勢下,馬司令決定從七都(今南陽)經過湖源(今鄭湖)到西芹。入夜,順著這條古道悄悄到達上洋村,來到接頭戶張世祖家,召集地下交通員張來芳、張來榜等人,商議在村子發展地下游擊隊員事宜。

在短短的三天時間,馬司令就在上洋發展了數十名游擊隊員,奠定了堅實的人民群眾基礎,上洋也成為遊擊支隊的重要活動場所。

為此,張來榜等幾位老人在1985年12月,榮獲沙縣縣委、縣政府頒發的“五老”人員(老交通員)榮譽證。

近年來,隨著交通的迅猛發展,眾多古道漸漸被遺忘、消失。慶幸的是,上洋村每年都會安排黨員、村民來到古道,開展修繕、清理等志願服務,加強對古道的保護,並在古道沿線增種合適的樹種,推動古道的開發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