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疫情“大考”补齐“三农”短板

刘启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决战脱贫攻坚暨防控新冠肺炎阻击战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杜家毫强调,要突出薄弱环节实施精准攻坚,特别是要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卫生短板。

而今大“疫”当前,一方面突发疫情对“三农”工作造成了冲击,但另一方面它也是一次难得的“大考”。今后的“三农”工作如何针对疫情中暴露的短板、薄弱环节,牵住问题“牛鼻子”,发力施策如何更加科学精准?这是“必答题”而且必须答好。

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疫情来势汹汹,防控是场硬仗,农村也是战场。疫情防控工作逐步深入,“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是维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基础,而要让粮油蔬菜、口罩消毒液等必备物资畅通物流,首要条件是完善的通村连村硬化公路,畅通的农村道路也进一步方便开展疫情排查工作。其次,部分地区通信网络未完全覆盖短板也要补齐,保证地理位置偏远地区也能在第一时间得到疫情防控信息。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农村群防群控“战疫”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是重要环节。要以疫情防治为契机,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对柴草农具堆放、农村道路清扫、畜禽养殖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再研究、再整治,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生活污水规范排放等方面再动员、再部署,加大对重点区域日常消毒力度,坚决铲除病毒滋生土壤。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长效机制,全面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当前,农村在整个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暴露出最迫切需要补齐的短板就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建设,防控物资缺乏、技术手段落后、医务人员短缺等,是影响农村疫情防控工作有序进行的短板。要推进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强化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建设。同时还需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把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纳入关爱服务体系。

原载于《湖南日报》(2020年2月12日08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