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生,東西方人的不同詮釋


寫生,東西方人的不同詮釋

文森特"梵"高(荷蘭, 1853-1890年) 《梧桐樹群》

編輯:作品《梧桐樹群》Gift of the Hanna Fund:1889年 畫布油畫,73.40 x 91.80釐米
<strong>  文森特"梵"高是這樣一位藝術家,人們可以憑藉他將藝術史一分為二。就像人們感嘆“在梵"高之前,絲柏僅僅是絲柏”一樣,在梵"高之後,“藝術家”這一概念也被徹底改變。焦慮、瘋狂、執著、宗教般虔誠、一輩子的受難、對生活的渴望,梵"高的問題成為其後所有藝術家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今天也不例外。
  我們都知道他有個好弟弟——提奧,除了給予梵"高經濟上的資助,同時也是他精神上的支柱。從梵"高寫給提奧的大量書信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其繪畫思想的發展脈絡。關於這幅《梧桐樹群》,梵"高在1889年12月的信中這樣寫道:“我最近的一次寫生是關於村莊的風景。在那裡,修路工人和村民每天都在巨大的梧桐樹下辛苦地工作著。”他試圖用畫筆捕捉髮黃的葉子,並以強烈的色彩和顫動的筆法,給景色注入了緊張的活力。油畫上部,樹冠組成了一個黃色的華蓋,投下一片明亮的影子——梵"高一直將這種黃色和永恆聯繫在一起。我們不知道畫面中哪些偶然經過的小人姓氏名誰,也不知道巨大的梧桐樹後隱藏著什麼秘密。但我們知道,對這一切探究的興趣或許都源於梵"高,是藝術家在每一塊顏料和每一筆線條中賦予了恆久的精神性。


寫生,東西方人的不同詮釋

由於人類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存和發展,在人與自然的關係方面形成不同的哲學觀。就藝術家而論,由不同的哲學觀而產生不同的美學觀和藝術觀,由此而產生不同的觀察方法、表現方法和藝術效果。就世界繪畫藝術創造而論主要分兩大流派,一是以意大利為母地的西方繪畫藝術,一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繪畫藝術。我們談論任何繪畫樣式不能離開這兩種繪畫的根源。研討寫生畫亦如此。


寫生,東西方人的不同詮釋

  “寫生”被片面解讀的原因

  當人類處在封閉的生活狀態下,各民族按自己的傳統觀念創造各自具有鮮明地域民族風格的藝術樣式。當開放走出封閉時,自然會吸收外民族的藝術成就,在新的環境和條件下創造新的藝術,這種吸收、借鑑只會豐富本民族藝術的發展,決不會徹底改變民族藝術的本質,除非是藝術家永遠離開生你養你的那塊母地,你的後代可以改變,而你則永遠屬於你的民族血緣。如今有不少畫家走向世界各地,但他的藝術裡始終流淌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張大千的潑彩畫和趙無極的抽象表現畫裡飽含著民族的精神和元素。

寫生,東西方人的不同詮釋

  20世紀初清朝末年,中國從封閉逐漸走向開放,西方文化藝術入境中國,大開國人眼界,興辦美術教育,引入西方繪畫教育,開始改變傳統中國畫的傳承方式,即學習繪畫從臨摹入門而代以西法對景寫生法,從此在普及的美術教育中寫生被列入美術課程,新中國成立後,從中學到高等美術院校主要是西畫教學體系,因此在這種對景寫生教育下,逐漸遠離傳統,在這種美術教育體系和環境中培養起來的畫家只知道、只會對景寫生,已經不明白我們的祖宗怎麼理解和怎麼寫生的了,因此才出現“辭海”裡對寫生一詞解讀的不完整。


寫生,東西方人的不同詮釋

  中西繪畫發生發展之源

  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我們的民族歷來視 “天人合一”,莊子雲: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這種天人合一觀必然導致人與自然處於暫忘彼此,達到相互和諧默契狀態,達到物我兩忘境界,物即我,我即物也;在人與人的關係上,我們的祖先是以定居農耕生存發展,因此造成血緣固定聚居,生命的延續發展壯大又形成血親宗族,要維持和發展必然要求宗族內部關係和諧親近,因此我們的民族很講情義。天與人合一,人與人講情義決定了我們的民族精神講究“和”與“情”。而西方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持“天人相勝”觀,這種人與自然對立觀念,以人為主體與客體自然處於不平等地位,人要認識自然,要駕馭自然,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最終達到享受自然,要達此目的必然要發明科學,利用科學來達到征服自然和享受自然。這種觀念必然導致物我相鬥相爭,造就西方人的不斷進取和創造性,講科學和理性的民族精神。

  基於不同的民族精神,必然導致不同的美學觀和藝術觀,崇尚“順其自然”、“和諧”、“中庸之道”和講究血緣親情,重情義,必然導致我們民族的審美意識:尚自然,貴含蓄,愛靜境,講情義,追求精神性以善為美,因此我們的民族崇尚“優美”。而西方人則崇尚征服自然、進取、創造性、科學和理性,追求物質性以“真”為美,這必然導致西方民族的審美意識:崇尚人類自己,以人為本,開放、爭鬥和講理性,呈現兩種美:一種是客觀自然與主觀情意相順適時表現為“優美”,二是客觀自然與主觀情意相沖突而顯示出人類的意志和力量時即為“壯美”、“英雄主義的美”。


寫生,東西方人的不同詮釋

動觀——中國繪畫的觀察方法

  中西不同的審美意識導致不同的藝術觀,由此而產生不同的觀察事物方法和表現事物的方法。“寫生”就是面對自然作畫,首先碰到的是觀察自然,中西繪畫觀察自然的方法是不相同的。中國繪畫在“天人合一”觀的影響下是“動觀”,即在行動中觀察自然,畫家以畫中人作畫中游,在行動遊賞過程中將自己融於自然之中,視物為我我亦物、物我為一,觀物如觀人,觀物性物態融人之情志、我之情志。古人云: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古人觀梅花,枝幹有文武,剛柔相合;花有大小,君臣相對,條有父子,長短不同;蕊有夫妻,陰陽相對;惲壽平說:“古梅如高士,堅貞骨不媚”。元代擅畫竹的李衎觀竹如觀人云:“散竹者有長幼之序,叢生者有父子之親情”。蘇東坡說文與可畫竹身與竹化,古人仰望孤飛的旅雁會想到飄零無定的獨客。在畫家的眼裡:春山如美人,夏山如猛將,秋山如高人,冬山如老衲。在這裡,山也,雁也,梅花也,皆人也。中國畫家走進自然就是通過觀察、感悟自然之形態、習性、精神氣質與人與我契合,飽遊飫看,決不受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制約,也不受眼前的一時一地所見制約,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用心靈去感受眼睛看不見的那些美,將心與物熔冶一體。這種“目識心記”、“應目會心”的領悟,達到“搜盡奇峰打草稿”,創造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人與景物相默契之意趣和意境之作。因此在中國傳統繪畫中“寫生”的含義和方法決非西方的“寫生”含義,概括地說就是寫自然的生命美,內在精神的美,外在的物質形態主要是傳達生命和精神美的媒介,當然,物質形態和表現藝術語言都有著各自的美,這種外在形式美和內在的精神美是一致的、完美統一的。


寫生,東西方人的不同詮釋

靜觀——西方繪畫的觀察方法

  西方繪畫在“天人相勝”觀的影響下,人是主體,寫生時,畫家視物為對立,以我觀物,觀察方法是靜觀,坐定一處不變動,重視眼前所見之物在特定光線下所呈現的形狀、質感、量感和空間感,真實地再現到畫面上。對景寫生源自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對人和自然的肯定,那時的畫家就已指出寫生的重要性:14世紀意大利畫家切尼尼就曾說過“寫生勝過一切範本”,他指出“你要記住,只要你能夠擁有的,最完美的指導者,最好的指南,最光明的燈塔就是寫生。”俄國畫家蘇里柯夫說“杜撰,什麼也成不了,一切要從寫生做起”,列賓說“是呀!去寫生吧!去研究大自然吧!逐步前進吧,要拯救我們繪畫的絢爛,使它有力和不朽,就必須這樣做。”弗魯貝爾也極力提倡寫生,他要求畫家“全力以赴,面對著大自然作畫。”西方繪畫的寫生主要表現在人物肖像寫生,一流的大畫家都是肖像畫大師,意大利的達·芬奇、拉斐爾、提香,德國的丟勒、荷爾拜因,西班牙的委拉斯貴支,荷蘭的倫勃朗,佛蘭德斯的魯本斯等等,他們都有不朽的肖像畫傳世,形神兼備、活靈活現展示在世人面前,令觀者過目不忘。靜物寫生是西畫中主要寫生對象,靜物原本附屬於人物畫的,是人物畫中的人物用品和環境道具,17世紀逐漸脫離人物畫而獨立成科為靜物畫。所謂靜物是指無生命的物象,題材多為人的生活用品,諸如水果、餐具食品,通過物象的組合可以想象到人的生活、身份和地位,畫家著力於描繪特定光線下物象的形狀、質感、量感和空間感,所描繪的對象可達亂真高度,求真美;西方傳統繪畫都完成於畫室,在穩定光線下進行寫生,19世紀末畫家倡導走出畫室,到室外陽光下作畫,主要是風景寫生,印象派應運而生,畫家追求陽光下瞬間變幻的色彩美,色彩是由光而生,光為色之母,色彩給予自然以生命,色彩也是征服眼睛的誘惑物,更是一種趣味和感覺,它在繪畫中起著音樂的作用。所以室外風景寫生,畫家更關注的是大自然的色彩感,同時著力於對象的物質形態美、質量感美、空間感美的表現。總的說來西方畫家觀察對象著意於對象的物質性美,真實地再現眼前所見物象,求真美。我們這裡所表述的西方繪畫是專指印象主義以前的西方傳統繪畫。自塞尚、高更、梵·高開創的後印象派開始,作為現代派的祖師梵·高畫他的心境,高更寫他的神秘思想,而塞尚強烈的主觀願望是力圖表現空間感和質感,永恆的物質形態。他們對待自然的觀念是:藝術的任務在解釋自然而非抄襲自然。從此,西方現代繪畫從傳統的模仿客觀事物走向主觀內在精神的表現,從此畫家不再對景寫生,而根據自己的觀念和思想感情去表現,總的來說西方現代繪畫遠離客觀現實走進畫家主觀精神世界,畫家作畫不再面對景物寫生了。


寫生,東西方人的不同詮釋

  寫生是寫自然的生命和美

  我們現在來重談寫生,目的絕非重回過去時代的藝術道路,再用過去的藝術觀念、藝術方法和藝術語言。而是在今天的新時代,依著藝術家從傳統走進現代的觀念、審美趣味走進自然,感悟自然,從自然中發現現代人所需要的精神氣質和形象元素,創造新的藝術圖式和藝術語言,抒寫現代人心目中的自然形態和精神。從這個層面來審視“寫生”,會採用中國傳統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遷想妙得”之理,鄭板橋所說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之道。當然,不能否認,原有的西方傳統的對景寫生仍然有它的作用和意義。


寫生,東西方人的不同詮釋

  當今社會已從過去的農業文明進入工業文明信息化時代,高度的科學發展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係,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社會的激烈競爭,人類對自然的無情掠奪引得自然對人類無情的懲罰,造成人類生存發展的危機,人人都處於緊張和不安之中,脆弱心靈需要渲洩和撫慰,藝術是一種歸宿。作為藝術家要更加親近自然,尤其是原生態的無染的大自然,那裡有清、淨、靜,有閒、空、淡、遠,有與人契合的視覺元素和心靈感應元素,我們現代藝術家們到那裡去感悟、體驗,由眼而入胸中,最後用自己的手錶現出來,這就是現代畫家的寫生,這種寫生就是寫自然與心靈契合的生命美。如果說西方傳統繪畫寫生是再現自然的物質形態質感、量感和空間感的美,那麼中國傳統寫生是透過自然物質形態表現自然與心靈契合的精神美、生命之美,這是中國繪畫的傳統,也將成為人類藝術共通表現的傳統,也是現代繼承和發展的優秀傳統,它是傳統的也是現代的。(作者:待核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