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冈仁波齐峰发现金字塔?!


揭秘:冈仁波齐峰发现金字塔?!

冈仁波齐峰(高度海拔6656米,是中国冈底斯山脉主峰)

冈仁波齐峰发现金字塔,这个新闻经过几年的网络发酵,越传越离谱。觉醒本着追根溯源的精神发现这又是一次谣传。

2000年5月至6月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先后5期刊登文章说,1999年8月至10月俄罗斯“科学家”在我国西藏考察时发现了100多座高度为100米至1800米的金字塔。然而这一“重大发现”是如何出笼的呢?

据调查负责指挥此次考察及宣布发现“金字塔群”的俄考察队队长穆尔达舍夫是名眼科医生,而组织这次考察的机构无一是研究地质地貌的科研单位。

揭秘:冈仁波齐峰发现金字塔?!

穆尔达舍夫等人的考察活动十分奇特。他们给被怀疑是金字塔的山峰画素描、拍照片,然后将山峰的影像输入电脑,勾画了山峰的轮廓并根据轮廓断定,冈仁波齐峰及其周围具有水平阶梯状外形的山体都是阶梯式“金字塔”;冈仁波齐峰西南面有一条人工开凿、通往塔顶的“天梯”;表面平整的山峰均为带有三角形侧面的金字塔。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青松、何希吾等专家完全不同意穆尔达舍夫等的结论,冈仁波齐峰及其周围部分山体的阶梯状外形,是千万年来构成山体的层层砾岩和砂岩抗风化、侵蚀能力的不同所致;“天梯”实为受雪崩冲击、侵蚀逐渐变深的山体裂缝;“有三角形侧面的金字塔”乃是由刚性地层破裂生成的正断层山体。

揭秘:冈仁波齐峰发现金字塔?!

然而穆尔达舍夫等人仍执意要指山为塔,生硬地解释与“金字塔”相关的问题,以求使上述结论能够自圆其说。如果西藏有金字塔的话,那为什么此前这些“金字塔”一直没被发现呢?穆尔达舍夫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实在贻笑大方。他称,我们没听说过有人对冈仁波齐峰所在地区进行过科学考察。即使有人进行考察,强烈的高山反应和尘暴会妨碍人们发现金字塔,而我们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

张青松、何希吾对此评论说,穆尔达舍夫的上述想法是很无知的,在他来西藏之前,中科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的各学科专家以及英国地质学家甘塞尔等外国学者对冈仁波齐峰及其附近山体的地貌、岩层结构进行过详细的考察,但他们从不认为这一地区存在金字塔。

所谓的西藏“金字塔”究竟有何用途?它们为何外形各异?针对这两个问题穆尔达舍夫提出了“高见”:“金字塔”的用途暂无法知晓,但它们有可能与时间隧道之间存在着奇特的联系;在“金字塔”的内部存在着多种能量,为了保存和控制能量,“先人”们单独建造了各式各样的“金字塔”外壳并将其拼接到了“金字塔”上。如此耸人听闻的奇谈怪论究竟有何依据?穆尔达舍夫对此只字未提。

时间隧道与金字塔有何关联?穆尔达舍夫答,某人曾感觉到“金字塔”里的时间隧道。用什么仪器能够证实“塔”内存在能量?穆尔达舍夫透露,这种仪器还没问世。 到底是什么样的“先人”建造了如此怪诞的“金字塔”呢?穆尔达舍夫的“考证”结果令人瞠目结舌。他称,根据当地的传说,“我觉得”是100万年前掌握史前文明的阿特拉人(曾译作亚特兰蒂斯人)修建了这些金字塔。阿特拉人身高3至5米,手指间有像蹼一样的膜…… 究竟何谓阿特拉人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新智发表观点,1954年科学家在阿尔及利亚发现了踞今40至50万年前古人类的下颌骨和顶骨化石,后这种古人类被命名为阿特拉人。他说:“目前,化石是研究古人类的最重要依据之一。他们说阿特拉人有3至5米高,手指间有蹼,从化石上看是没有根据的。至于说,他们能到西藏来修金字塔,我完全不相信。”而张青松更是一针见血地说:“我看不是阿特拉人造了西藏‘金字塔’,这些‘金字塔’是穆尔达舍夫‘建造’的。” 接受采访的科学家指出,科学研究是为了帮助人们认知世界,揭示各种现象的内在规律和各事物的成因,造福人类。而为了达到与科学无关的目的,组织所谓的“科学考察”,无视科学探索的丰硕成果,炮制耸人听闻的“发现”,与科学研究的宗旨是极端对立的,所产生的后果将极大地干扰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对科学的理解,极其不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