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下加入人工色素的紫砂是怎樣的?

妞爸_Shanghai


先要說明一下:藉助衝漿的技術性手段而人為調色的壺,因底料和漿料都並非紫砂材質,也就不屬於紫砂的範疇,也就不可能有什麼調色的紫砂壺。

壺圈裡有很多朋友一直在爭論:本山、原礦紫砂可以通過「泥配泥」來調色,甚至為此找到古籍記載和明清的老壺來佐證。

古籍記載:摶泥之法,密不相傳。

是指:不同的紫砂礦料加工提煉,精選篩分的方法,因當時的匠人在實踐中認知的漸進而各有心法,而非簡單的兩種或多種不同泥料之間進行調配。

原因其實很簡單:不同的紫砂礦料,各自含有的具體成分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決定了在窯燒過程中燒結所需的溫度區間不同,專業說也就是燒結溫域不同,通俗的說也就是吃溫的不同;如果不同的紫砂礦料調配在一起,在窯燒的時候就必須遵循一個原則:

「只能就低而不能就高」:窯溫高了,吃溫低的紫砂泥料就會燒過頭,燒過頭的泥料在外觀上類似燒透的蜂窩煤渣子;但就低則會導致吃溫高的泥料燒不熟而無法燒結,水色無法正常表達,就像個生瓜蛋而無天然雅潤之澤。

因此:本山、原礦的紫砂礦料並不能隨心所欲的相互調配,反倒是會越來越精選分取而達到泥性的統一,充分的同步燒結。單一品類的紫砂泥料的紫砂壺越來越多,就是最好的明證,也是玩家對把玩漿色如玉的追求極致化,對泥料精選要求的回訴的結果。

新工藝衝漿調色的壺,加入人工金屬氧化物致色劑的根本原因:

底料無論是外山料還是陶土都並非紫砂材質,也就不具備紫砂在氧化焰氣氛燒結的髮色滿適度,最簡單的方法莫過於調色;而無論哪種非紫砂材質的底料都不能直接添加著色劑,就必須藉助加工好的「漿料」作為載體,依靠漿料的附著性對底料顆粒的表面包裹而著色,這就是「衝漿調色」。

如何鑑別,明白了道理也就不難:

請注意文中所示本山、原礦紫砂壺的局部細節圖,不難發現壺表的大小顆粒或者砂的呈色不會完全一致,而是各色深淺不一的具有層次感,同時砂的表面具有天然潤澤感而絕無稀泥漿料的統一包裹感。

更重要的是:紫砂壺因能夠充分燒結而具有極佳的親水、親脂吸附性的,在把玩過程中即便不上茶湯泡養,而僅僅是用熱水反覆淋洗壺裡壺外,也會沁色漸深而同時越發潤澤;而衝漿調色的新工藝壺,因不能燒結也就不具備紫砂的吸附性、沁潤性,而只能在表面附著汙漬,甚至用熱水淋洗還會產生色退的觀感。


紫砂泥的傳人


首先說一下,紫砂泥的調色不是大家所想象的加入色素或者顏料,因為紫砂泥料的燒製溫度在1100℃左右,所有的色素或者顏料都沒有這麼高的耐熱性能,也就是你即使加入這些東西,經過窯內的高溫,這些著色劑早就灰飛煙滅了,更起不到調配的作用。下面說一下,紫砂泥是如何進行調色的呢?

大家都知道紫砂土是介於陶和瓷中間的一種物質,它的本質是砂和泥的混合物,那麼,原礦的紫砂泥製作而成的壺必定是很土的樣子,也就是帶有土味的。天然的紫砂泥,燒製出來我們基本把它分為三大色系,紫色,紅色,黃色。當然,一個色系可以包含n種接近的顏色,這個大家應該都明白,同樣是紫泥的紫砂壺,他可以有幾十種顏色,整體都是偏紫的。

其實調色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兩種不同顏色的泥土進行調色,以達到顏色的豐富多樣性,這一點是無可厚非的,只要本身都是原礦泥料就沒問題。那我們著重說第二點,也就是題主想問的本質東西:添加化工用料,以達到改變紫砂顏色的效果。這就是大家聞風色變的化工料!

那麼,為什麼商家要添加化工料呢?

靠幾種泥料調配出來的顏色已經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了!有很多人追求顏色豔麗,豐富多彩的紫砂壺。那麼,沒辦法,加化工料吧。只要市場有需求,黑心賺錢的每個行業都有。比較常見的化工料是添加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的熔點要高於紫砂泥成型的溫度,燒製過後能達到改變紫砂顏色的效果。常見的化工添加料有:鐵紅粉,氧化鈷,氧化錳,玻璃水,等都能改變一個紫砂壺的顏色和質感表現力,至於哪種料起什麼作用,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又要重新說起,真有感興趣的朋友呢可以私信,有時間單獨和大家展開聊一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