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經濟”下,線上消費各顯其能

此時此刻,你可能沒有坐在單位的辦公桌前,而是在家打開“釘釘”,查看今日份的任務單;也並不需要送孩子去上學,而是打開電腦,在教學APP上監督孩子學習,順便再打開外賣APP購買做午飯所需的菜和肉;晚上,你也不再出門遛彎兒或去找朋友喝酒、唱歌,而是拿起手機觀看直播,或是線上召集好友一起玩網絡遊戲。

這一切發生的背景,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疫情不僅延長了春節假期,也使得全國多數景區、影院、KTV等公共娛樂場所暫時關閉,線下娛樂大幅減少。與此同時,居家防疫催生出人們對線上經濟的需求,使得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網絡遊戲、移動直播、生鮮配送等行業需求暴增,“宅經濟”火了起來。

疫情來襲 “宅經濟”異軍突起

疫情抑制了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互動接觸,在居家隔離、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宅經濟”呈現出一派火熱景象。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博士梁威對國際商報記者說,居民“宅消費”火熱一方面源於滿足生產與生活的剛性需求——居家餐飲消費需求推高了生鮮電商的使用頻率,在疫情防控期間,京東到家、盒馬、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美菜等提供配送到家服務的生鮮電商配送平臺訂單量猛增,多家平臺春節期間訂單量達到節前單量的2-3倍;同時,“停課不停學”使得在線教育趨於火爆,新東方、好未來等數十家知名在線教育機構宣佈提供免費直播課程;此外,遠程復工催熱了在線辦公,節後超過2億人同時居家辦公,企業微信崩潰、“釘釘”限流的現象均已出現。

“居民‘宅消費’火熱另一方面則源於滿足物質生活、文化生活等可選性消費需求。”梁威進一步分析,一是在外出娛樂受限的背景下,線上遊戲,線上視頻、直播等居家娛樂消費火爆;二是在快遞物流時效不保、居家隔離的背景下,電子書、網上展覽、數字閱讀等居家文化消費也呈現較好的發展趨勢。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現代經濟管理研究院首席專家洪濤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亦表示,當前,在線購買生鮮類產品十分火爆,盒馬、京東到家、蘇寧小店、多多果園等多種創新業態以及美團買菜等社區團購模式受到消費者的好評。與此同時,各種手遊類產品滿足了人們居家休閒娛樂的需要,“好玩、好笑、消磨時間”使得近年來中國手遊業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此外,在線教育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間也獲得更多發展機遇,消費者並不侷限於兒童或學生群體,亦包括成人群體,防治疫情以及健身、跳舞、唱歌等在線課程均呈火爆態勢。

疫情過後 “宅經濟”將持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發生在鼠年的‘黑天鵝’事件,但挑戰中也蘊藏著機遇。”洪濤認為,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居民需要宅在家裡,但基本的生活消費還得延續,不僅要保障消費的安全、健康、綠色,更要有品質、有品牌、有服務。在此背景下,“非接觸交易”“無接觸配送”“無接觸快遞”正在發揮較大的作用,助力“宅經濟”“懶人經濟”更加常態化。

梁威談到,“宅經濟”的火熱是在當前特定的疫情防控背景下居民為滿足生活與生產剛需、調整原有消費習慣的結果,具有一定的時效性。

但與此同時,當前“宅經濟”的火熱也將改變居民原有的部分消費習慣,後續將表現出一定的可持續性。例如,居家無法外出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包括生鮮電商在內的電商消費群體範圍,中老年人或將在此次疫情防控中養成通過電商平臺進行線上消費的習慣,電商行業紅利將進一步得到釋放;又如,優質教育資源能夠通過線上教育平臺在三四線及以下城市中得到普及,在線教育有望進一步拓展至下沉市場,並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穩定增長趨勢。

“‘宅經濟’不僅火了起來,還可能影響未來消費的方向。”在洪濤看來,這次疫情過後,中國網上購物、網上休閒、網上娛樂或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