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他憑一己之力,解救了一座被鼠疫困住的城


100年前,他憑一己之力,解救了一座被鼠疫困住的城

縱觀歷史,人類從未停止與傳染病的鬥爭,一些烈性傳染病甚至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每次與傳染病交鋒,醫務工作者都奮不顧身堅守在第一線。100多年前,我國東北地區流行一種烈性傳染病,有一位醫學專家不顧自身安危,深入疫區,把一大批垂死患者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人們盛讚他“一個人救了一座城”。他就是被尊稱為“防疫泰斗”的伍連德。


臨危受命

20世紀初,一種烈性傳染病在東北三省流行。這種傳染病就是使人談虎變色的“黑死病”——鼠疫。

鼠疫是人類歷史上最駭人聽聞的瘟疫之一,歷史上曾有過三次世界性大流行:第一次發生在公元6世紀。這場瘟疫直接導致了羅馬帝國的衰落。第二次發生在中世紀的歐洲。這次大流行使歐洲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一。第三次開始於19世紀末,20世紀30年代達到最高峰,波及亞洲、歐洲和非洲60多個國家。這次鼠疫傳播速度之快,波及範圍之廣,遠遠超過前兩次。

1910年12月,時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校長的伍連德收到了一封來自北京的急電,請他火速入京。進京後,清政府外務大臣施肇基馬上親自接見伍連德。施肇基開門見山地說,一種可怕的傳染病正在哈爾濱一帶流行,很可能是鼠疫,需要專家前去調查和控制。

對於鼠疫這一惡性傳染病,作為劍橋大學醫學院畢業生和醫學博士的伍連德比誰都清楚:這種病當時無藥可醫,死亡率很高,可以說,得病後絕無生路可走。但伍連德更明白,如果不採取科學方法加以控制,任憑鼠疫流行、傳播、發展,中國將成為第二個中世紀時的歐洲。伍連德沒有任何猶豫,堅定地把任務接受下來。

伍連德被緊急任命為全權總醫官,到東北領導防疫工作。他僅帶著一名助手日夜兼程奔赴疫區。

100年前,他憑一己之力,解救了一座被鼠疫困住的城

伍連德

發現肺鼠疫

哈爾濱的疫情主要集中在傅家甸。當時,傅家甸儼然已成為人間地獄,街上死人多,活人少,家家關門閉戶,居民人人自危。流行在傅家甸的惡疾到底是由什麼方式傳染的,是不是真正的鼠疫,國內外醫生有不同的看法。伍連德是一位嚴謹的科學家,他決定通過化驗來判斷。結果證實,在傅家甸流行的是可以在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播的鼠疫。

就這樣,伍連德發現了比以往兇惡百倍的新型鼠疫——“肺鼠疫”。通常的鼠疫可以通過消滅老鼠、跳蚤等切斷傳染途徑,而肺鼠疫通過飛沬傳播,撲滅起來困難得多。伍連德身邊包括護士和他自己在內只有四名醫務人員,急需增援。

不久,伍連德迎接了一位志願者,他是天津北洋醫學堂的教授——法國醫生邁斯尼。伍連德非常高興。但當他介紹完疫情以及自己對肺鼠疫的結論時,邁斯尼卻大不以為然。他憑藉自己參加過印度等地防治鼠疫的經驗,認為滅鼠才是防治鼠疫的關鍵。伍連德想進一步說明自己的觀點時,邁斯尼卻大發脾氣。

原來邁斯尼來哈爾濱之前,曾去奉天(今瀋陽)拜訪東三省總督。邁斯尼認為伍連德太年輕(其時只有30歲出頭),要求總督任命他為防疫總醫官,取代伍連德的位置。伍連德從團結出發,致電施肇基請辭。施肇基回電:邁斯尼已停職,伍醫生照常繼續防疫工作。

邁斯尼被解除職務後,負氣到俄國人居住區內的醫院工作。邁斯尼倚老賣老,認為冬天醫院和病房裡沒有跳蚤和老鼠等小動物,不會傳染疫情。他只穿一件白大褂,戴一頂白帽和一副橡皮手套,連口罩都沒有戴就為患者檢查,不料幾天以後就染病身亡。算來他來到疫區前後還不到10天。

國外防疫專家死於醫院,哈爾濱全城為之震動。此前,人們認為只要消滅老鼠就能防止疫病,而邁斯尼之死讓人們的態度來了180度的大轉變,空前一致地信任伍連德。


人間奇蹟

伍連德全面接管了防疫工作。傅家甸的防疫措施為整個東北疫區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各地紛紛效法。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仍然發生了。

隔離、消毒、阻斷交通……能做的事情都做到了,但疫情並未減輕。1911年1月,傅家甸每天死亡40~60人,不久便攀升至近百人,有一天竟然上升到創記錄的183人。問題出在哪裡?伍連德百思不得其解。

防疫局下設抬埋隊,專門將死者運送到公共墳場安葬。1911年1月的一天,伍連德來到墳場察看情況。放眼望去,雪地裡一排排棺材和屍體露天堆放著,連綿如山丘。伍連德驚呆了。他終於明白疫情難以控制的原因。鼠疫病菌怕高溫不怕嚴寒,即使在零下幾十攝氏度的低溫仍能存活。這個墳場就等於一座巨大的細菌庫,如果不將它去掉,那麼一切防疫工作和努力都將白費。

阻斷屍體傳播病菌,有兩個方法可供選擇,一是深埋,二是火化。深埋談何容易。北方冬天天寒地凍,土比石頭還硬,要想挖一個土坑掩埋屍體,其工作量非同小可。形勢緊急,只能採用火葬。

那年的新年前夕,其他地方喜氣洋洋忙著過春節,哈爾濱卻是一片肅殺氣象。公共墳場上,幾百名工人把每200具棺木或屍體堆在一起,然後用煤油將它們付之一矩。2200多具屍體就這樣灰飛煙滅了。隨後,其他疫區如法炮製,實行火葬。

很快,傅家甸的死亡人數開始下降。1911年3月,奇蹟出現了:傅家甸因鼠疫死亡人數減為零。不久,從長春、奉天、鐵嶺等處傳來的消息,死於鼠疫者均降為零。

在這場生死搏鬥中,伍連德付出了無數心血。他率領東北三省的防疫人員,用3個月的時間就徹底阻斷了這場百年不遇的惡性傳染病的大流行,拯救了千萬人的性命。


中國走近諾貝兒獎第一人

1911年4月,萬國鼠疫研究會議在奉天召開,伍連德當選為大會主席。這是中國醫學史上最早的國際研討會。這次會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人與自然災害做鬥爭的勇氣與決心,中國人與瘟疫的鬥爭為世界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1918年,北洋政府委派伍連德在北京組建中央防疫處,從此我國有了全國性的防疫領導機構。在他的組織領導下,我國有效而且迅速地撲滅了1919年發生於哈爾濱的霍亂。1920年我國發生第二次肺鼠疫流行,但並未造成災難性後果,這時中國的防疫水平已超過日本和俄國。

100年前,他憑一己之力,解救了一座被鼠疫困住的城

1919年伍連德在哈爾濱主持霍亂防疫工作

因其科學抗疫實踐和對疫病研究的卓越貢獻,1927年日內瓦國際聯盟衛生組織聘伍連德為該組織中國委員,並授予他“鼠疫專家”稱號。1935年,伍連德被提名為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候選人,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提名的中國科學家。

伍連德不僅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而且是一位愛國的知識分子。伍連德出生於馬來亞檳榔嶼(今馬來西亞檳城)。他在英國接受醫學教育,學成之後毅然回到中國,將30多年寶貴的年華貢獻給祖國的醫學事業。無論身在國外還是國內,他都以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自豪,永遠以祖國為重,努力擴大中國的影響。在他的一生中,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享有多大的榮譽,他始終將其歸功於祖國。

100年前,他憑一己之力,解救了一座被鼠疫困住的城

伍連德一生著述頗豐,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專著多部。圖為1957年《鼠疫鬥士:一名現代中國醫生的自傳》


100年前,他憑一己之力,解救了一座被鼠疫困住的城

他曾為《科學畫報》撰文(1934年第四期卷首語《公共衛生與民族復興》)

伍連德為撲滅鼠疫做出永垂史冊的成就,為發展我國醫學教育和衛生事業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他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世界聞名的最傑出的中國醫學專家。正如梁啟超先生所說:“科學輸入垂50年,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僅伍連德博士一人而已……”



本文選自《科學畫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