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都停擺了,可空氣質量沒什麼改善,還和汽車尾氣有關嗎?

生機-食療


剛好說明和汽車尾氣關係不大。火電等大型傳統能源消耗行業,是空氣汙染的源頭。


質點77535122


個人感覺,這段時間私家車限行,各餐飲關停後,各施工項目關停,空氣確實清新多了,最明顯的是就是以前剛洗的車子停在小區一會兒就有明顯的灰,要是停半天那就是一層灰了,但是,現在擦乾淨的車停在小區一兩天也很乾淨……我每天出去散步一個小時(帶口罩,做好防護消毒工作,往人少的鄉道,山上),感覺空氣無比清新……


粗糧14


大型企業排汙,包括石油類,煤炭類,鋼鐵類,火電類,化工類。這些行業,有的排汙能看見,比方一些黑白煙霧,有些根本看不見。一中原因是晚上排,或者檢查來了我管閥門,走了我又開閥門。另一種是我一直排但是無色的煙霧你根本看不見,味道刺鼻。這種細霧遇到合適的東西會快速反應,形成有害物質。


諸葛泳


作為一個西安人,西安的霧霾眾所周知一直很嚴重,但是看了上面一些人的評論這件事情讓人真的很寒心,你們昧著良心說話心不痛?汽車完全停了,霧霾消失了嗎?確實沒有!但你們敢說沒有起碼10%~20%的好轉?空氣的汙染必然是大型工廠造成的汙染居多,但是工廠停了工人吃什麼,市場吃什麼?一個城市一個國家要發展,關了工廠發展什麼?一個人要活著,少開一天車能缺了什麼?而且說句實話,抱怨限號最多的也無非就是剛開始實施限號的城市,比如西安,一週一次,有很不方便嗎?限號的時候我也做公交,地鐵有點繞路,騎電動車,也踩過幾次自行車,做一個能為國家著想一點的人這麼難?能為下一代付出一點🉐人也這麼難?在下面罵人?無非就是限號硬開被罰款了,想炫耀一下自己有車,亦或者就是一些生活的失敗者找個發洩的地方?可悲可悲…

對了,不用說是什麼政府的人,什麼工廠的人,我自己做電商而已,跟你們要噴的類型應該沾不上邊,只是看不慣你們網絡上醜惡的嘴臉,僅此而已。

拍攝於2020年2月13日9:56。



這個用戶名還沒存在


提這個問題的人是別有用心吧?反正疫情期間車輛限制出行,空氣質量確實比平時好很多,因為你自己有車,你完全是為有車族洗白,你無中生有提這個問題,很多有車族都在跟著喊冤叫屈,都是不想承認空氣的被機動車尾氣汙染的,有人甚至還說是炒菜的油煙汙染的,更離譜的是有人還說是人和動物呼吸汙染了空氣,反正各種奇談怪論的回答一大堆,說什麼疫情期間車輛出行減少了空氣還是沒改善,其實你們都是瞪眼說瞎話,畢竟事實就是事實,不會因為你們的狡辯而改變,你們都是沒擔當而已。


總桶4


我記得六十年代我在一個縣城讀小學,一天也沒有見過一輛汽車,但到了冬春時節,經常是大霧瀰漫,我們在大霧中穿行去學校,大家都覺得很好玩。


風之夏6


說個簡單易懂的吧,疫情之前洗車一般兩天就一層灰了,現在洗車快一個月了,也只是有少量的浮灰,雞毛撣子一下就沒了。家裡陽臺平時不敢開窗的,現在開車窗臺上也沒什麼灰。


做你的老皮


事實證明,最近藍天白雲真的增多了,最起碼有兩個星期都是大晴天了




門前大橋下123


明顯現象:這是一個帶節奏的問題

近期因疫情出現了很多目的不單純的話題,且不討論在哪些範圍,這些話題的目的性非常明確,那就是挑起一些負面情緒使其集中爆發。不否認因過長時間的“宅”會讓人失去耐性,會讓人逐漸暴躁,此時需要有一個點來引導這種情緒進行平和或者爆發;這些帶節奏的話題目的在於引導爆發,其根本目的也就不用點破了。


話歸正題:因疫情造成大部分車輛停用,空氣質量沒有什麼改善,這是否說明空氣質量與汽車尾氣還有關?

面對此類問題首先要思考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空氣質量到底有沒有改善?發問不單純是提出一個問題,提問要需要有事實依據,否則則是“潑髒水”的帶節奏,是無知且險惡的發問。空氣質量的統計有月度標準和年度標準,自疫情全面爆發開始實行管制隔離至今,時間滿一個月了嗎?綜合統計數據尚未公佈,那麼空氣質量“沒什麼改善”說法的依據是什麼,難道只是憑藉想象嗎?

很顯然這一提問沒有依據可言,其獲得大量點擊率依靠的只是現階段普遍被壓抑,而造成大多數人存在的焦慮與煩躁,以此作為武器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製造混亂)當然這一話題多少有些偏離了汽車領域的技術討論,那麼僅在汽車領域討論汽車尾氣排放量,反駁此類說法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冰凍三尺是否為一日之寒?

以佔有率最高的汽油動力家用代步車為例,其消耗一升燃油產生的尾氣總量超2.4公斤,其中二氧化碳達到2.3公斤,水有數百克,剩下的是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以及顆粒物等。個人名下登記的汽車以2019年的數據顯示已經突破2億臺,這些車的平均行駛里程數按照1萬公里計算,這道數學題應該是(2.5×10000×200000000=?),算一算吧。

二氧化碳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物質,顆粒物是造成PM2.5超標的主要物質,其他佔比較低的物質對於空氣質量同樣存在破壞。所以處理這些尾氣則尤為重要,而處理的方式至少有一種是為大眾熟知的,也就是人工林。以目前的技術標準處理一臺1.5L/T的小排量汽車,其一年尾氣排放量則需要≥1.5畝的人工林,種植成本超過1.2K,那麼2億臺家用汽車需要多少投入呢?

很顯然淨化汽車尾氣以及工業排放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長時間積累環繞在大氣中的各類排放物,其能否因短時間的汽車停駛出現快速的淨化,這一問題似乎是沒有爭議的。而且停駛部分車輛僅限於國內,而海外的汽車仍然在正常運行。

要知道因二氧化碳造成的溫室效應不侷限於某個地區的上空,所謂的全球變暖指的是全球的汽車共同排放的尾氣在地球的大氣中飄散,汽車尾氣的有害物質在空氣中的傳播是沒有範圍性和區域性概念的概念。


總結:期望汽車尾氣淨化一蹴而就是反科學的說法,且空氣質量近期是否有變化也沒有準確的數據可以參考;而即使有小範圍的起伏也是正常現象,但這已經不是汽車領域的知識範疇了。曾經統計並公佈過數據的少數城市,其汽車尾氣排放佔全部排放總量超30%,危害程度之大還是顯而易見的。

至於能源變革初期針對汽車技術的升級,其原因在於工業作為民生基礎不可冒進;但是汽車作為普通人的代步通勤工具,其動力元的變化對於實際用戶體驗,以及整體通勤效率並無實質性的改變。

所以在汽車電氣化則成為改善空氣質量的第一步,同時因電氣化而加速老舊車輛的淘汰也必然會出現,這是權衡之後的戰略規劃中的戰術,不論能不能接受但為了未來也只能接受了。

目前受排放檢測影響最嚴重的是營運貨車,對於貨車而言營運成本的提升會帶來很大壓力,而運輸成本的提高也衍生了一些其他問題,所以在道路運輸領域有必要佔戰略中進行戰術調整;至於普通乘用車用戶,考慮這些問題有什麼意義呢?也許真的是大米產量高了吧。




天和Auto


不要用非專業眼光評論專業結論,也不要偷換概念吸引眼球。首先霧霾汙染源中汽車尾氣排放一直都不是最大比例,比例最大的一直是化石燃料汙染。看看下面元宵節全國汙染指數圖,汙染嚴重的地方都是北方,因為北方這個季節取暖是沒髮禁掉的。其次霧霾汙染跟天氣關係很大。風少的季節霧霾就嚴重,不要以為霧霾是這幾年經濟發達冒出來的,北方同學問問你家老人,幾十年前冬天啥樣。那時冬天家家燒煤燒柴取暖,有人聚集的地方遠遠看去就是黑雲籠罩在頭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