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安静的看完一本书了?

amiee1001


从2019年七月份吧,我看书通常喜欢晚上睡前看,而去年我怀着我女儿,晚上不适合慢慢坐床上看书,晚上睡觉比较早,从那以后就没再看书,后来因为孩子生了更忙了,更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看书了,除了辅导儿子作业能接触到书。其实还是应该多看书,总能学到点知识,记得我以前看书,从手机上看我都喜欢把写的好的句子截图保存在手机里,有空的时候就能翻出来看看,细细品味。


庆庆姐说


高二的时候分进了文科班,只用学习六门课,这算是一个利于读书的环境。班主任当时还在教室的角落开设了一个读书角,每周还有一节课专门给我们分享书籍,由此我获得了很多接触新书的机会。我从中获得的收获还是蛮大的,这些对我现在有还有很大的影响。当时我觉得,只有高二才有更多时间让我读很多书,所以我在那个时候到学校图书馆借了很多书来看,有《明朝那些事》系列,《狼图腾》,还有史铁生的一些书比如《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重读《我与地坛》的时候被史铁生圈粉了哈哈哈。直到现在我也还是觉得我当时的决定和所作所为非常明智。高三要准备高考基本上没怎么借过书了。

大一。大学宿舍真是一个让人堕落的地方,一旦你进了一个颓靡的宿舍,自制力不够的话,那么你也会跟着颓靡。大学时间很多,但一有空闲时间都用来打游戏,上网看视频了,真正读书的时间很少,从图书馆借来一些书也是放着,根本静不下心来读。也看过一些论断,“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一直很庸俗,但是心里又很孤独。纠结地过完了大一。

庆幸的是,我现在还只是大二,新学期我给自己安排了一些要做的事和要读的书。游戏看视频现在对于我来说诱惑已经没有那么大了。


我现在正在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我希望可以重新开始,重新读书。读完这本书,我会把我从中得到的收获分享给大家。


红叶北飘


仔细数来已经差不多十年没有完整的看完一本书了。我记得从小学开始就比较喜欢文字,艺术。还清楚地记得初中的时候寝室已经关灯了,把家里带来的手电简打开躲在被窝里看三国,西游的情景。到了高中就是看林语堂文集,余秋雨文集等。高考失败踏入社会我还是时常保持阅读的习惯。什么读者,乐嘉写的性格色彩,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但是到了结婚以后,突然就对读书不感兴趣了。没事晚上躺在床上我也会思考为什么?原因就是结婚生子,名方面的压力徒增,而导致自己身心俱疲而导致自己对很多东西不得不做出取舍。最后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找个时间,静下心里找一些书好好的读一下。其实读一本好书也是一种满足,一种提升自身修养的路径,让我们一起好好读书吧。


w在途中


我自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就再也没有怎么静下心来看过书。

工作后,面对的问题很多,每天都忙的焦头烂额,能够抽出来时间发呆,都觉得是一件幸福的事。

首先,工作压力有点大,年龄不小了,还是承担责任的时候,挣钱是第一目标。因为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否则寸步难行。

其次,父母年龄大了,还是为他们挣钱的时候了,这么多年来,付出一切。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还有,自己也要结婚生子,这个压力有点大,只不过目前为止还没有结婚,不清楚。

综上所述,静下心来看书很难了,天天为工作和生活着想,哪有那么多闲暇时间来看书呢?

总之,就是太忙了。希望未来的生活,能够过上喝茶聊天,看书读报的生活。

大家都要努力奋斗啊!一切都会有的!


青竹有道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双黄蛋”现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图书专区就卖疯掉了。揭晓后仅20分钟,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作品《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的销量就达到前一周销量的600倍!


(图片为诺贝尔2019文学奖得主)


在这个时代,什么都追求速度的时候,连阅读也开始追求更快的速度。20分钟解读一本书等类似的平台纷纷上线,似乎人们只需要关心自己了解书的大概内容就可以了,而对于阅读真正带给人的体验,就不那么的在乎了。只要下一次,如果有人谈论起某本书,而自己又能接的上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似乎已经足够了。


说来也惭愧,筱米也是从去年开始,才重新回归书籍阅读。而在工作的头两年,除了上下班就是晚上回家追剧,但等到开始想要写一点东西的时候,才发现,许久不读书的我,已经缺少了写作的素材,想写,却脑子里空空如也。


有人也许会说,长时间不读书了,也很想重新拿起书。但看不进去啊,怎么办呢?也许你需要一些好的阅读方法。


装帧阅读法,打开你的阅读味蕾

当你去一家餐厅吃饭,点餐的时候,你首先会被菜单上精美的菜式所吸引,然后才会想要去试试这道菜怎么样。而装帧阅读法,就如同是一本书的“菜单”。


第一次接触这个阅读法,是在《高分阅读法》这本书中发现的。作者从一名学渣考上了日本排名第一的东京大学,他将自己学习中发现的关于阅读的方法写进了这本书中。



所谓的装帧阅读,就是将书的封面包括书的腰封还有作者介绍,全部都看一遍。在看的过程中,就用一张小便签记录下。要知道,出版社要吸引读者购买一本书,首先就是要让书的封面看上去非常吸引人。因此,他们会将很多重点的内容,放到书的封面上,就像两个人谈恋爱一样,先是被对方的外貌吸引,然后才会慢慢了解对方的内心。


而书的封面,就是那个“吸引人”的外貌。通过封面,你也能大致了解这本书的内容。


化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上到一门自己不喜欢的课时,老是想打瞌睡。明明上体育课什么的都挺精神的,但一到那堂课,就忍不住去和“周公约会”。很多人读书也会碰到这个问题,甚至有人觉得书是解决失眠的好帮手。每次自己失眠了,看会书,立马就进入梦乡。


也有很多人想要好好看书,但看了一会会,就觉得看不下去,或者困了。那这个时候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嘛?


其实,发生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自己在被动的接受书中的内容。就像上课一样,被动的接受,自己完全不会想到要深入的从书中发现一些新的内容。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化被动为主动,想象自己是一名记者,你手里的这本书,就是你即将要采访的对象。


尤其是你在阅读一些实用性工具书的时候,更需要有这种“记者”精神的主动阅读。不要100%相信作者的话,你需要对作者的观点提出质疑,不断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

1.找出作者陈述这些知识点的中心思想。

2.理清文章的主旨脉络。

通过不断质疑,不断从书中获取到答案,你会发现原来有些问题作者好像也没考虑的那么周到。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从其他途径来补充自己的质疑,当问题都被解惑的时候,你自然也就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广听天下之言,打开局限的思维

前阵子家里老人听广播里面的养生节目,里面的专家说豆制品吃多了会影响雌激素的正常分泌,她一听,就立刻告知了家里几个女儿,让她们都不要吃豆制品。而不久,电视里的养生节目说豆制品对于平衡体内激素很有帮助,她又赶紧告诉女儿们,多吃点豆制品。但凡她听到什么专家之言,她都信以为真,并且要身体力行的实践。


而老人的这种做法,就是典型的只听一家之言。很容易会造成认知的紊乱,东家说这个好,就听东家的,西家说那个好,就又听西家的。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应该听哪家的。


而读书也是如此。如果盲目听从一家之言,可能到最后会造成自己的认知体系的紊乱。那应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呢?不妨试一试平行阅读法。


平行阅读法,就是在两本书中,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这两本书的对比,你会发现,有些内容,两本书是重复的,这样你的大脑对于重复出现的内容,就会加深记忆。而有些不同的观点,正是引发你思考的部分。


比如有的作者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某某原因,而有的作者认为,这只是正常的气候现象。通过比较不同作者的观点,自己作出判断,形成自己的见解,这就是锻炼思辨能力的过程。让自己从一个完全中立的第三方角度思考,自然也就会更全面的分析整件事情。



这些小技巧,希望能对想重新安静看书的你有一定的帮助。能让自己更沉淀在书中的海洋,从而找到阅读中的”心流“,发现书中隐藏的”小秘密“。


我是舒筱米,成长不易,但至少我和你并肩同行。告诉你个小秘密,关注我,可以获得更多《高分阅读法》的小技能哦。

舒筱米的伴读小屋


读书我坚持多年的习惯, 我每天都必须看书,如果有一天没看,我会觉得心里很空。

今天,我翻阅卢梭《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我记得书里写道:“世间真有这么一种状态: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既不怀恋过去也不奢望将来,放任光阴的流逝而仅仅掌握现在,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不快乐也不忧愁, 抛开迷茫与焦虑。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可以说自己得到了幸福。” 读他的书上我醍醐灌顶,好像突然间为一直困惑我的问题找到了答案。

这本书上我忽然间很想去认识这个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学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他一生凄苦却对梦想的孜孜以求,以“自然”“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给予他的不公,不甘。人们是这样评价卢梭的,说他是“十八世纪全世界的良心”。然而他一生颠沛流离,饱受磨难,倍感孤独。其原因有二:一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爱弥儿》被当局列为大逆不道的禁书;二是伏尔泰在一篇文章中揭露他抛弃亲生子女的事实,要求对他处以极刑。

为了在世人面前还自己一个清白,他写了《忏悔录》,但仍然遭到种种非议和侮辱。晚年,他重温往日的时光,审视自己的一生,终于,写出了《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回首向来萧瑟处”,卢梭似乎还不曾拥有回顾人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然而他不再苛求当代人的理解,甚至也不再奢望后世遥远的赞同,就这样孤独而坦然地漫步在夕阳西斜的人生之路。在漫步中品味大自然的美景,采集植物标本;同时与自己的心灵亲切交谈,从中获得慰藉。

“有一天我老得不能再老了,真的是垂死之时,如果我能如同自己所希望的那样仍然身处孤寂之中,再回过头去读它们,我会想起我在撰写它们的时候得到的那份温馨的感觉。旧梦重温,时光重现,由此等于将我的生命延长了一倍。尽管别人对我心存恶意,我依然能品味到交往的乐趣,因为这样一来我便能在耄耋之年与旧我相守一处。

在我看来卢梭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一个“浪漫”的人,他的内心有很高的道德却被许多人用道德去诟病,他的内心有很多的哲学却被很多人从哲学上批判,可这并不影响一代法国人学到一种彻底的"卢梭式浪漫"。

当然这种浪漫的自由逐渐变成了暴行,继而有了新的奴役和束缚,但卢梭任然还是那个早已死去的浪漫而自由的卢梭。

他告诉你,你要汲取的并非什么真知灼见,你要汲取的是一种浪漫而高尚的精神。

你可以说卢梭的绯闻让他不配崇拜真爱,抛弃了五个孩子使他失去了谈论教育的资格,粗糙的教育背景令他的一切作品谈不上"学术"。但他仍旧是那个浪漫而自由的卢梭。

如果一个人提起法国的浪漫而没有想到卢梭,那么他不是一个了解卢梭的人,如果一个人鼓吹雨果却忘记了卢梭,那么他不是一个读过卢梭的人,放眼整个世界,卢梭则是世界之上孤独的散步者,忏悔着,辩护着,矛盾着,痛苦着。

即便他一生都处在精神分裂之中,他也依旧不曾疯掉,因为他是浪漫而自由的卢梭。


Lovely清幽


突然看见这个问题了,忍不住写下一些感慨。

看书和写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一看到这个问题就想起另一个问题:我有多久没举笔写过一篇完整的文章了?

我觉得这种情况在80、90后中很普遍,想看书没有条件,比如:环境、时间、精力,最后只有妥协为在上下班在地铁上掏出电子书充充电。想用笔写一篇文章或者散文,也是没有时间和精力,等有时间的时候,用笔开始写第一个字,自己都感到手的生涩。


我们迫于生活的压力和工作的压力,为了谋生,我们向生活做出妥协。我们被迫放弃宁静致远、书生意气,在繁忙的工作中染上了世俗的铜臭味,像饿极了的豺狼用尽自己的所有时间来在这座大都市勉强生存。放弃了随着兴趣而自发的阅读书籍的习惯和氛围,放弃了在空闲的时候能举笔书写一篇自己最近生活的感想。


这个问题让我读出了伤感,我想作者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伤感的,也是处于想挣脱现有的麻木的、毫无乐趣的生活,但不敢打破现状的迷茫期。

自大学毕业后,因自身乐趣而产生的阅读书籍是没有的,全都是为了工作或者职业规划需要的阅读书籍,大多数都是电子书,写作更是纯电子文档,可悲的是大多数写作都是写电子邮件,呵呵呵呵。


趣闲士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分析想读书的原因,是因为发现自身的短处,同时也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自然想通过读书来丰富自己,改变自己.

然而,却常常不能静下心来读书,是否找过原因呢?我分析有以下一些原因:

1.知道知识很重要,但远没到影响到生存问题,就是说少点知识,也是可以活,自然动力不足;

2.浮躁,即使书放在手里,但心却不在,持续性很差,心有杂念,浮想联翩,内心浮躁;

3.诱惑太多,人太懒!周围诱惑太多,不能克制,朋友叫一下去玩,立马就跑!或者宁愿把时间打游戏,看神剧,也懒得动书!

4.借口太多!工作忙,太累,不感兴趣,家务太多…诸多借口,为自己开脱!

其实,真想看书也不难,关键能不能逼自己一把,用文字写下来,贴在书房,床头,离开狐朋狗友,每天看书时间逐渐增加,比如今天30分钟,明天40分钟,后天50分钟.其次找一些难度小,感兴趣的书籍,培养看书的习惯,慢慢地过渡到专业的书籍。最后,看书时,拿只笔,写一些感想,心得!


智能马桶先生


两三年了, 不能说没看,看的很片面,时间碎片化太严重,主要还在自己。

那时候看一本书,是一本书、书本的书。

一页页的翻,一句句的看,好看的就在下面画上实线,看不懂的画虚线, 一切非常明了。

自从看电子书 ,感觉看的很快,虽然也有代入感,但读完以后,想看看那几句,惹人怜的美句,却忘了是那几句,那一章。

到后来,是只去看那些美句,也不知道出自哪里,就是提炼出来的精华,这种感觉很美妙,但也很没有营养, 就像电影 以前记得是电影里人物的名字, 乔峰 、段誉、孙悟空, 现在是某鹿、某峰、某某冰。




人是生物,有保存自我的本能,这还意味着趋利性,好的、有用的我们都天然想去接近、占有,但只有真正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利),我们才会产生足够的意愿去继续做一件事。而这个甜头(利)可能是我们各种欲望的满足,比如食、色、懒散、虚荣、安全感、精神愉悦等等。我们会养成什么习惯,就看趋利性将我们引向什么方向。

总得来说,就是没有沉下心去看,总会被一些东西所吸引,或者总觉得自己好像懂得很多多少,但稍微一深入,不得哑口无言。

明明感觉很多话,明明觉得有问题,就是不想去答,去解。


书文语生


但是庆幸的是,这个问题对我而言并不很严重,因为就在昨天下午,我还在读帕斯卡尔的《思想录》。这本书我已经读了一个月了,但是只读了三分之一不到,因为很深奥。下面我从自身的读书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让自己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

1、明确读书的目的


即便是读书这种事情,也切记不要去盲目跟风。今天古诗词火了,就去读古诗词;明天心理学畅销了,就去读心理学。这样子读书,只能越读越浮躁。那么怎么办呢?

先根据自身的需要,反思自己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工作吗?那就去读工作专业相关的书;是为了人际关系吗?那就去读卡耐基的书;是为了修身养性吗?那就去读孔孟的书。只有有的放矢,才能够善始善终,读有所得。

2、做好读书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明确了读书目的之后,就去查资料,找出该领域最精品的书。可以去知乎或者豆瓣,看一看大家的评价做个参考。因为现在的书真的太多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我们实在没必要读那些垃圾浪费生命和情怀。

读书计划不必太过详细和紧张,我自己经常是做出一月的计划,并不强制自己每天每周的进度。因为读书本来就是随性的事情,过于功利地去制定计划,反而打击自己的积极性,影响读书的美感体验。

3、修身养性,清心寡欲


这是我最想要强调的一点。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有一种人生境界叫“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全世界都在夸赞你,你也不要更加努力;全世界都在非议你,你也不要更加沮丧。要定出来自己内心同外界的分别,要明白自己以何为荣,以何为辱——那肯定不是外界的评价。

这是很高的境界。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可就真的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英雄气概了。

如果做到这样,静下心来读一本书,那简直是小菜一碟。

我是木木,热爱读书,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哟!(。ì _ 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