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16歲以上英語愛好者拓寬視野的5本高質量英文外刊

想要學好一門語言,你需要融入這個語言所在的環境。


這並不是說你一定得住到國外去,你也可以每天去看一些老外看的外刊;我們今天就為你篩選了5個世界一線的外刊,既可以用來學英語,也可以用來積累知識、開拓國際化視野。


- #1 -

Fast Company

《快公司》

適合16歲以上英語愛好者拓寬視野的5本高質量英文外刊

類型:商業、創意、職場、互聯網


這本雜誌在國內被稱為《快公司》,是一本風格輕鬆、時效高的雜誌,而且很會來事兒。它報道的內容包括國際公司的新聞和趣事、新型產品、商業人物、職場技能、創意設計。


語言直白、篇幅簡短,特別適合追求效率的職場人和創業者。


雜誌報道的所有新聞都會以短訊的形式出現在這裡,時效性非常高,而且完全不說廢話,所有的文章都很簡短。


除了新聞類的文章,《快公司》還有一種強勢內容,那就是它的職場技能文,其中的內容包括職場文化、工作技巧、白領生活等等。


總而言之,這個網站非常適合奮鬥中的白領,以及那些即將進入職場的大學生。


體驗一下:


Starbucks Generates An Astronomical Amount Of Waste–Can It Stop?

星巴克正在創造天文數字級的汙染,它能停一停嗎?


A decade ago, facing growing complaints about the number of its cups ending up in the trash, Starbucks promised that it would make 100% of its cups reusable or recyclable by 2015. But today, most of its paper cups are still going to landfills. A second goal, to serve 25% of its drinks in reusable containers by 2015, was quietly lowered to 5% in 2011. It didn’t reach even that goal: only 1.4% of drinks are served in reusable containers now. The company also uses millions of Starbucks-branded green plastic straws.

10年前,星巴克就聲稱要在2015年之前開始100%使用可重複利用的杯子或者可回收的杯子。但時至今日,它每年依舊在把大量的紙杯子送到垃圾填埋場。除此之外它還定過另一個目標:到2015年,其所出售的25%的飲料都會使用可重複利用的容器。但這個數字在2011年時被悄悄降到了5%,而星巴克現在的達成率則只有1.4%。而且他們每年還在用掉數以百萬支那標誌性的綠色吸管。


- #2 -


1843 Magazine

《1843》


適合16歲以上英語愛好者拓寬視野的5本高質量英文外刊


類型:文化、生活、觀點、時事


《1843》是一本風格年輕的時評雜誌,是由倫敦經濟學人集團出版的生活方式類雙月刊,也是《經濟學人》的姐妹刊物。


雜誌編輯部在創刊時將其涵蓋的內容形容為“藝術、時尚、食物、美酒、車、旅行和世上一切其他有趣事物”。


《1843》刊載的文章一部分由《經濟學人》雜誌記者執筆,也有一部分由世界各地作家撰寫的專稿。每期雜誌還刊登專門拍攝的攝影作品。


體驗一下:


Can Meghan Markle save the monarchy?

梅根·馬克爾能拯救英國的君主立憲政體嗎?


In marrying a foreigner, Harry has selected a wife who is entirely free of class markers – and one, moreover, whose life as a struggling professional is far closer to his compatriots’ than his has ever been. Though their union has provoked some racist comments, her ethnicity probably boosts the institution in the long run. Without her the royal family looks a little like a strange tribe that modernity has left behind; with her, it looks a bit more like the nation it aspires to unify.

哈里王子迎娶了一個完全沒有社會階層標誌的外國女人。而準王妃梅根的個人奮鬥史顯然要比哈里更貼近普通英國人的生活。儘管梅根和哈里的結合激起了一些種族主義的評論,但正是因為梅根的種族背景,從長遠來看,對於振興英王室反而更有利。如果沒有梅根,英王室倒更像是落後於現代社會的一個奇怪部族。而梅根嫁進來之後,英王室追求的大一統形象反而更深入民心。


- #3 -


Wired

《連線》


適合16歲以上英語愛好者拓寬視野的5本高質量英文外刊


類型:科技、人物、商業、趨勢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類雜誌,著重於報道科學技術應用於現代和未來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並對文化、經濟和政治的影響。


曾經被視為是新經濟雜誌一員的《WIRED》如今證明了它更重大的貢獻在於培養了一大幫“技術派”,這本雜誌崇尚無線技術及數碼並長期堅持此道,實在值得大批數碼熱血青年的熱烈追捧,文化評論家已經把它等同於1960年代由《滾石》帶動的一代。


體驗一下:


The paradox of universal basic income

給全民發無條件的基本工資,真的好嗎?這是個悖論


Touted as an elegant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poverty in America and the impending decimation of jobs by automation, UBI is a hot topic today in the “salons” hosted by tech and hedge-fund billionaires. The idea of UBI in fact is an old idea, older than me even: Either through direct cash payments or some sort of negative income tax, we should support people in need—or even everyone—to increase well-being and lift society overall.

現在市面上的說法是:全民基本收入計劃能很好地解決美國貧困問題、緩衝自動化對工作崗位衝擊。因此,最近科技大佬、對沖基金的億萬富翁在“沙龍”講座活動中,言必談此計劃。而實際上,全民收入的概念早已有之,甚至比你我的年歲還要久遠。它的實現形式可能是直接發放現金,也可能是發放最低收入補貼。總之,我們需要幫助有困難的民眾,甚至說是補助全體民眾,提升社會整體福利。


- #4 -


The New Yorker

《紐約客》


適合16歲以上英語愛好者拓寬視野的5本高質量英文外刊


類型:文化、藝術、時評、文學


也譯作《紐約人》,是一份美國知識、文藝類的綜合雜誌,以非虛構作品為主,包括對政治、國際事務、大眾文化和藝術、科技以及商業的報道和評論,另外也會刊發一些文學作品,主要是短篇小說和詩歌,以及幽默小品和漫畫作品。


《紐約客》不是完全的新聞雜誌,然而它對美國和國際政治、社會重大事件的深度報道是其特色之一。雜誌保持多年的欄目“城中話題”(The Talk of the Town)專門發表描繪紐約日常生活事件的短文章,文筆簡練幽默。每期雜誌都會點綴有《紐約客》獨特風格的單格漫畫,讓人忍俊不禁。


體驗一下:


Theresa May's Impossible Choice

特蕾莎梅的無奈選擇


The British Prime Minister, Theresa May, often strikes people as cautious, but her political career has been defined by acts of boldness, often on behalf of unfashionable causes, or in the face of seemingly impossible circumstances. The misconception arises in part because she is an awkward person.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人們心中一直是一個謹慎的形象,但她的政治生涯卻寫滿了各種大膽的舉措;而且通常都是圍繞些不怎麼討喜的話題展開的,亦或是面對著一些看似無法解決的難題。人們會有這種誤解,是因為她是個尷尬的人。


- #5 -


Scientific American

《科學美國人》


適合16歲以上英語愛好者拓寬視野的5本高質量英文外刊


類型:科普


《科學美國人》是美國的一本科普雜誌,它是《自然》的姐妹出版物。


《科學美國人》涵蓋的受眾包括企業主、高級經理人、決策者和意見領袖,與《自然》的學術受眾形成互補。


到目前,有151位諾貝爾獎得主撰稿。雖然被認為是大眾化的高水平學術期刊,但這本雜誌並不採用類似《自然》雜誌同行評審的方式審查稿件,而是提供一個論壇來呈現科學理論和科學新發現。


體驗一下:


Why Everyone Is Insecure (and Why That's Okay)

為什麼人都沒有安全感(而這並不是問題)


At some point in life, 13 percent of Americans will cross the line into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meaning insecurity that gets in the way of living the life people want to live. We deliberately pass up class participation points. We pass up promotions because they require public speaking. We turn down invitations because we suspect our friends are only including us out of pity.

13%的美國人在生命的某階段會遇到社交焦慮障礙。這意味著,不安全感阻礙了人們過想要過的生活。我們故意放棄課堂參與機會。我們放棄晉升,因為需要公開演講。我們拒絕邀請,因為我們懷疑我們的朋友只是出於同情才把我們包括在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