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汽車產銷量大跌 中汽協:疫情的影響還未正式顯現

[懂車帝原創 行業]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國汽車市場,“蝴蝶的翅膀”已經開始煽動。2月13日,原本應在北京汽車博物館舉行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月度發佈會,因受疫情的影響,罕見地改在線上進行發佈。

當天公佈的1月份中國汽車工業產銷數據,也讓汽車業界極為關注。根據中汽協重點企業集團統計數據預計,2020年1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78.3萬輛和194.1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3.5%和27.0%,同比分別下降了24.6%和18.0%。

1月汽車產銷量大跌 中汽協:疫情的影響還未正式顯現

這也就意味著,在經歷了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的負增長後,中國汽車行業在2020年的第一個月依然是負增長開局,且跌幅明顯大於以往。

對於下降的原因,中汽協方面給出的解釋是:“今年春節假期在元月份,有效工作日17天,比去年減少5天;另外,考慮到一些單位提前放假因素,因此有效工作日較少是今年元月份產銷下降的主要原因。”

而當前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汽協認為對於1月的產銷數據影響並不大。“元月20日之後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影響,但由於已經接近春節假期,我們判斷對元月份的數據影響有限。”

具體到各市場領域,乘用車產銷也出現了同比大幅下降。中汽協產銷預計數據顯示,2020年1月乘用車產量為144.4萬輛,環比下降33.9%,同比下降27.6%;乘用車銷量為161.4萬輛,環比下降了27.2%,同比下降了20.2%。從下跌的幅度來看,乘用車的跌幅要明顯大於汽車市場的整體跌幅。

1月汽車產銷量大跌 中汽協:疫情的影響還未正式顯現

商用車方面,產銷量也處在同比下降的趨勢,但幅度要明顯好於乘用車。具體來看,根據中汽協的產銷預計,2020年1月,商用車產量為34.1萬輛,環比下跌31.4%,同比下跌7.8%;商用車銷量為32.6萬輛,環比下降26.7%,同比下降5.7%。

1月汽車產銷量大跌 中汽協:疫情的影響還未正式顯現

新能源車方面,依然是處於產銷同比下滑的狀態,且跌幅最大。具體來看,2020年1月新能源汽車產量為4.0萬輛,同比下降了55.4%,新能源汽車銷量為4.4萬輛,同比下降了54.4%。

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產量為3.5萬輛,同比下降了56.3%,銷量為3.9萬輛,同比下降了54.5%。新能源商用車產銷預計完成0.5萬輛,同比分別下跌了37.4%和51.7%。

這也意味著,長期處於爆發式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補貼退坡的政策打擊後,不但喪失了繼續增長的動力,甚至出現了銷量“腰斬”的危險局面。

1月汽車產銷量大跌 中汽協:疫情的影響還未正式顯現

在此前對2020年車市的預測中,中汽協認為今年總體市場將趨於穩定,結束2018年和2019年的深度調整,並逐步在未來的幾年內恢復正增長。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卻打亂了汽車行業的正常運行節奏,短期內汽車的生產和銷售都將受到巨大沖擊,零部件供應體系被打亂;從長期來看,疫情的“蝴蝶效應”會逐步顯現,或將影響全球汽車產業格局。

自疫情發生後,懂車帝已就疫情對汽車行業的衝擊進行了長期追蹤和報道。目前,疫情仍然導致不少汽車零部件和整車企業無法開工,尤其是在湖北省的武漢市、十堰市等地,這裡是中國最大的汽車整車和零部件製造基地之一。其停產不只衝擊了國內車市,也直接或間接導致了現代汽車、日產汽車等國際汽車公司在海外工廠的停產。

同時,由於中國多地對疫情的嚴密防控措施,部分汽車經銷商也處於停業或半停業狀態,一些開門營業的經銷商也都表示,線下的到店量非常有限,成交更是少之又少。為此,部分汽車企業已經開始給經銷商鬆綁,取消2月銷售任務、增加返利和補貼。

1月汽車產銷量大跌 中汽協:疫情的影響還未正式顯現

東風本田位於武漢的工廠

多位汽車企業高管在接受懂車帝採訪時都表示,疫情的突然發生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一季度和上半年的產銷節奏已經被徹底打亂,原定上市的新車紛紛推遲,營銷計劃也不得不推翻,全行業都將步入更為嚴峻的“寒冬”。但同時也有人強調,中國宏觀經濟的韌性還在,相信在戰勝疫情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單一汽車市場,仍將會恢復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