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过度宠爱孩子,孩子养成习惯了,怎么改变?

花都靓事


孩子的问题,首要原因是家长自身的问题。因此,首先要自己查找自己的缺点,先做好自己,给孩子一个榜样。自己做好了,才能教育孩子。如果自己教不了,请人教。


安定世居


1、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不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是很大的,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父母不能把孩子的事情全部给做了,孩子有了很强的依赖之后,就没有了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这是不可取的;不要过度的疼爱孩子,让孩子慢慢独立起来才行。

2,孩子一般都喜欢吃甜食,但是过度食用,就会长蛀牙。

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吃甜食,如果过度的溺爱孩子,让孩子吃过量的甜食,天长日久就会造成蛀牙的产生;有了蛀牙,就影响到了孩子的吃饭,从而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育;所以过度溺爱孩子是不行的。

3,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

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懒被窝,早上天亮了,不起来;如果太溺爱孩子,孩子就养成懒被窝的习惯,到了上学时就很难叫起来,影响到孩子的上学;培养孩子早上早起的习惯,并且有物质奖励和表扬,这样慢慢的孩子习惯了就行了。

4.家中的电器开关和插座不要让孩子乱摸。

孩子在家里喜欢玩玩具,同时也喜欢玩电器开关;如果父母太溺爱孩子,不及时制止,如果孩子一旦触电,就会造成电伤,非常危险,甚至付出生命的危险;比如父母在用洗衣机洗衣服时,不要让孩子到跟前来,防止孩子被洗衣机转到里面去;要教育孩子这种电器的危害性。

5.培养孩子大小便要自理。

孩子在家中大小便一般有父母照顾,但是一旦孩子上学了,比如幼儿园,小学,如果没有大小便自理的能力,到时候孩子自己吃亏的;所以父母不能过度的溺爱孩子,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谈情说愛


养成了的坏习惯,一定要及时纠正,越早越好,因为等到孩子越大你会发现越难管了。关于什么“孩子殴打大人”的新闻,并不少见,多数都是过度溺爱孩子导致的。

因此,如果一旦意识到自己对孩子过度宠爱,或者说是溺爱,就要及时纠正,逐步改变。尤其是要改变的是大人对孩子的态度,该管教的时候要管教,否则,以后社会帮我们管教的。

1,养成正确的消费观

正确的消费观,能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有些东西,不是孩子想买就立马要给他买的,适当的延迟满足,让孩子了解“想要的东西,不是每件都能得到的”,社会不会围着你转。

2,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

家长要言传身教,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文明懂礼貌的孩子。不能强迫孩子跟别人打招呼,但是家长要做示范,让孩子明白懂礼貌的重要性。在家对老人说话,正要注意礼貌。孩子第一次骂老人时,就应该阻止,让孩子明白这是错的。

3,让孩子帮忙做家务

孩子是家庭的一份子,所以在他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适当地做一些家务,也是对于孩子的锻炼,让他明白,不能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是通过劳动获得。


舒达床垫


如果孩子的坏习惯是从小宠到大的,一般情况都很难改,因为这已经形成了他主观意识,所有人都会围绕着他转,一旦不顺心就会生气或者做些其他的事来发泄,自然就会有人来安慰他。

这种情况是目前大多数家庭存在的,特别是国内隔辈亲的常态,长辈宠孙子辈都是想将最好的东西给他,有时不管对与错都会赖在别人身上。有的不只长辈宠、父母也宠,孩子犯错确没有惩罚或者是其他引导,而是一带而过,次数多之后,孩子自己也会认为,犯错没什么大不了的,之后就会变本加厉,形成习惯。

要想改变,就需要家里所有人配合,孩子犯错大哭大闹时,一定要忍住去安慰他,等情绪稍微平复,再好好引导,让孩子意识到犯错之后会怎么样,自己错在哪里等等,这个过程是比较艰难的,特别是和长辈一起生活的家庭,长辈会忍不住。


铸造小能手


在家过度宠爱孩子,孩子养成习惯了要想改变,这已经很难了。这是做父母的对自己的孩子是很不负责任的。古人云,惯子如杀子!你们做父母的过度宠惯孩子使他养成了坏的习惯了,如果不进行严厉的纠正,这将会伤害孩子一辈子的。如果你是孩子还小的话,从现在起对他进行严格的管教,千万不能认为孩子还小,舍不得对他提出严格的要求,首先要制定严格的家规,要求孩子必须怎样做,不能怎样做。那怕有一点不能严格的遵守,就应该严肃的批评教育,要求他立即改正错误。你的孩子可能很任性,例如,他想要什么必须立即得到,若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可能又哭又闹。这时,家长不要心疼他,没有就是没有,他再怎么哭,再怎么闹,父母坚决不答应他的无理要求,只要父母坚持几次这样做,孩子的无理要求,可能也不会再提出来了。同时父母还应该对他进行说服教育,告诉他这样做不是一个好孩子,好孩子应该听父母的话,不应该要的东西不能要,不应该做的事不能做,长期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你的孩子不良习惯是有可能改掉的。不知道我的浅显的看法是否能帮助到你。如果对你教育孩子没有多大的作用,还请你给予谅解。


姜长永


在当下独生子女具多的家庭社会,四位,甚至六位老人守着一个孩子的情况非常多见。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美德。但树大自直的观点不能成为溺爱孩子的理由。

孩子是天真的,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和未来。

但凡性格开朗建康,有正义感的父母,一般不会容许孩子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和偏执。很自然的就防微杜渐了。不会造成孩子后期的诸多严重的毛病。

话分两头。也有些性格自私,偏执的家长,对孩子的一些错误熟视无睹。给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等到后来孩子越来越大犯的错也就越来越大。想改?不容易了。山难改,性难移呀。

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们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才能为人师表。给天真的孩子从小灌以良好的教育和正确的处世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愿天下的小朋友们健康成长。心灵更要健康,成为优秀的接班人吧。






山东农民刘哥


过度宠爱孩子,会让孩子失去独立能力。遇到事情第一想到的不是自己面对解决,而是想到爷爷奶奶。比如,孩子想要一个放在桌子上的玩具时,父母会鼓励并帮助孩子想办法自己拿到,而不会直接去拿过来给他。再比如,父母会锻炼孩子自己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并且陪同他踩在小板凳上去洗手盆洗手。而不是像爷爷奶奶那样,直接把孩子手里的垃圾,接过来扔掉。或者像垃圾,以及觉得不干净的一切东西(落叶、沙土等)直接不会让孩子去碰!对于爷爷奶奶的这种做法,对于孩子的未来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上学、工作、恋爱、生活等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过度宠爱孩子,会让孩子变得叛逆暴躁。现在的80后,90后,很多年轻的夫妻都是拥有一个孩子。在孩子教育方面,与爷爷奶奶的传统教育方式会有小小的冲突。每当孩子犯错,父母表示惩罚或者讲道理的时候,爷爷奶奶会第一时间保护起来。让小小的孩子从小就明白,即使犯了错,也会在爷爷奶奶那里得到庇护,不会受到什么惩罚,从而变得任意妄为。以至于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父母管教时会出现过早叛逆,脾气暴躁,甚至离家出走的极端行为,这些统统都是从小过度宠爱的原因。现在的小孩子都特别聪明,谁依着他的多,就专门欺负谁。


安帝酱菜孙东梅


生活在这个独生子女比较多的年代,溺爱孩子也是有的,如果已经养成不好的习惯,那我们就要慢慢的改过来,虽然有点困难,但是还是有办法的。

我先来说说我的看法吧,先把自己的身份降下来给孩子做朋友,再用一个约法三章的形式来解决。

1.发脾气,不管遇到什么事你都不能发脾气,只能是心平气和的慢慢说。我们再来慢慢的解决。如果是父母做错了,那么我就给你认错。如果是你错了,你就必须得承认。并且道歉认错。

2.自理能力,很多溺爱过的孩子自理能力都很差,现在得改掉这个习惯,就拿七八岁的女孩子来说吧,自己梳头,扫地,拖地,洗碗这些,都可以让他来做。

3.条件,给你安排的活,做得好就会有奖励,如果做的不好就不但没有奖励而且还会有惩罚,当然奖励和惩罚都是适当。


村里的小艳子


1.家长不要对孩子过分袒护,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要让孩子明理,不要一味包庇孩子,让孩子不明是非。

2.要让孩子独立做事情,给孩子独立做事情的,让孩子体会到独立做事情的快乐。

3.要教育孩子勤俭节约的道理,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勤劳习惯。

4.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礼貌习惯,到别人家里去玩耍,不要随便动别人的东西,要懂得和对方进行交流。

5.给孩子买东西,尽量不要购买过于奢侈的东西,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给她买的东西,也是通过辛勤劳动换来的。

6.要教育孩子,爱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如果别人有需要,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之内,要尽量帮助别人。



导航98k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首先孩子出生时一张白纸,是家长不当的方式让他养成不良习惯。所以在去弥补的时候不要一个劲的怪孩子,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自己身上的习惯是否也需要改变。一个习惯的养成是长期性的,并不是几天就养成,所以我们不要操之过急。要保持一定的耐心。

其次,世界上最难改变的不是错误,而是习惯。所以,除了花时间花精力,还要有实用的方法。要针对孩子个性制定出方法,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改变。

另外,若不良习惯是杂草,那么除去杂草最好的安排是种上新的植物。那么就重新种上好的习惯。我的意思就是改变的过程中,不能一个劲的告诉孩子,这不能做,那不行。除了和孩子交流那样不能做的同时,应该告诉孩子应该咋办。要不然孩子会很迷茫,你把路都堵死了,叫人家咋走。所以有必要指出一条清晰可见的路。

最后,孩子再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也有想法。我们和孩子相处改变习惯的过程中,不要以命令的态度。应该多和孩子沟通交流。用浅显易懂以及孩子能理解的口语讲解那样做的好处和坏习惯的不好。并且,不要让孩子一个人改变,那样他会觉得自己一个人有点无助。应该和孩子一起实切记施。当做一个生活小任务来做。

切记,要长期的有耐心有爱心有信心的坚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