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心理驛站】醫護人員心理防護常識系列之二——如何調節“應激”情緒

【北安心理驛站】醫護人員心理防護常識系列之二——如何調節“應激”情緒

在2月4日90後醫生宋英傑超負荷工作猝死的消息還讓人們扼腕惋惜時,網上關於李文亮醫生逝世消息更是給人們的內心又一次沉重的一擊,在沉重哀悼這些具有高尚人格的偉大醫生的同時,也讓更多前線的醫務工作者產生了心理恐慌即心理應激反應。

一、什麼是心理應激?

心理應激是機體通過認知、評價而察覺到應激原的威脅時引起的心理、生理機能改變的過程,是個體對面臨的威脅或挑戰做出適應和應對的過程。

二、長期處於心理應激中對人會有哪些影響?

長期處於應激狀態中,人的免疫力會降低,會引發各類疾病。

三、醫護人員的面對哪些心理應激呢?

1、身體疲勞,情緒壓抑、剋制、耗竭;

2、患者的不滿情緒、攻擊行為導致的人身安全的威脅;

3、擔心自身和家人被感染;家人出現危機時,無法幫助和照顧;

4、雖竭盡全力仍無法挽救生命的挫敗感。

四、面對應激我們該如何調節呢?

1. 儘可能規律的作息,吃好睡好,找機會適當的運動;

2. 受負性情緒影響時,及時打斷並轉移注意力,聽一首自己喜歡的音樂,做幾個深呼吸來調整一下,想象一下當你的家人、好友遇到同樣的問題,你會如何安慰和支持他們;

3. 心情極其低落時學會與負面信息暫時保持距離,減少接觸,關注事情的積極部分,用更真實、積極的想法取代消極感受;

4. 行為上做些改變,呼吸新鮮空氣,給家人打個電話;如果整日都在忙碌,那麼找個地方安靜地坐著或躺一會;

醫護人員是疫情中無數恐慌民眾的燈塔,面對白衣天使的倒下,大眾的心中也不免忐忑不安,普通大眾面對心理又易出現哪些症狀呢?該將如何保護自己呢?

當突發事件發生時,個體會感到很難解決,平衡被打破,緊張不斷增加,繼而會無所適從。在此引用鈕教授的順口溜,防護方法顯而易見。


大眾正確看信息,防止越看越焦慮;

官方渠道最可靠,關注頻次要合理;

自我防護需做好,生活規律防病疾;

主動與人多溝通,心理不適求助醫。

-----鈕文異

關注主流媒體,官方通告,避免消極信息的過度接觸,建議瀏覽相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信息時長在30-60分鐘。

保證規律的作息,建議適量鍛鍊。

將精力放在個人防護上,勤洗手,多通風,少出門,戴口罩。

如若出現發燒、乾咳等症狀,建議通過網絡醫院進行諮詢,避免到醫院出現交叉感染。

與親朋好友保持溝通,緩解緊張情緒。

黑龍江省第三醫院心理危機干預24小時電話熱線:18904569633 180045638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