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在家,我敲擊鍵盤為戰疫加油


隔離在家,我敲擊鍵盤為戰疫加油

多媒體時代,筆記本、iPad、手機,都可以用來寫,這就是我宅在家的寫作平臺

作為一名負責單位宣傳的新聞工作者,我沒想到,今年的春節會這麼過。

我生活在無錫,我和妻子都是蘇北人,大年三十,和父母一起在無錫過年,看到電視上、網絡上開始有武漢疫情的報道,但是也沒有重視。

年初一,我和妻子帶著孩子駕車,踏上了去丈母孃的路途。初二,看到疫情的報道越來越多,感覺形勢越來越嚴峻,妻子是社區工作人員,她的同事都已經開始加班,由於在外地,領導暫時沒將她召回。到了初三下午,全國的疫情形勢越來越嚴峻,妻子接到單位電話,所有社工,全部到崗。

第二天一早,匆匆吃了飯,將孩子留在外婆家,我和妻子匆匆踏上了返程。直接將妻子送到了單位,我返回了單位家屬區。

為了防止疫情外來輸入,無錫市強化了出入管理,此時的單位家屬區,也已經進入了嚴管嚴控階段,實施了封閉式管理,嚴進嚴出,父母返回了老家,由於社區排查工作繁忙,妻子也拎著行李箱住到單位去了,我開始了一個人宅在家的生活。

第一天,由於沒有睡懶覺的習慣,我六點多就醒了,硬是在床上賴了半小時,起來,洗漱,簡單吃完早飯,我坐到辦公桌前開始發呆,幹什麼好呢?

百無聊賴的打開筆記本,想看部電影打發時光,但是一打開網頁,看著一條條蹦出的抗擊疫情新聞,我一點看電影的心情都沒了,一條新聞一條新聞瀏覽,望著舉國抗擊疫情那一個個感人的場景,望著白衣天使衝鋒陷陣的身影,望著鍾南山院士那不辭辛勞的背影,憑著自己從事近10年新聞寫作的職業特點,我禁不住想寫些什麼,來記錄下這感人的抗擊抗擊疫情經歷。

於是,我開始個人訂閱號上寫作,第一篇《戰疫,正在進行;博弈,剛剛開始》,闡述中國這次疫情的影響,在朋友圈轉發,得到了朋友們的認可。

以往,我寫作新聞主要刊登在報紙上,新媒體個人賬戶的創作,尚屬首次,卻也激發了我極大的動力。反正一個人待在家,單位也回不去,索性開始敲擊鍵盤。

看著一批批軍隊醫療人員,在疫情第一線堅守陣地,我深受感動,夜裡腦海中突然冒出靈感,《火神山,雷神山,人民軍隊是靠山》,應景的題目激發了我的寫作靈感,一大早爬起床,我就在電腦上開始寫,《 》,洋洋灑灑一千多字稿件寫好,我開始在自媒體上傳,在個人賬戶“江南橄欖綠”上傳,並在朋友圈轉發,這篇文章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認可,很多朋友發來信息說文章寫得好,上級新聞輿論單位領導聯繫我,讓我抓緊修改,準備在全單位微信公眾號轉推,報社也聯繫我準備刊載言論。我以《火神山,雷神山,人民是靠山》為題,迅速進行修改,隨後傳到報社,第二天報紙專欄刊載,十多家單位公眾號轉發。一篇拙作,得到大家認可,我想,更多的是因為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大家更需要精神動力的激勵與感染。

隔離在家,我敲擊鍵盤為戰疫加油


隔離在家,我敲擊鍵盤為戰疫加油


這之後,我開始聯繫單位人員,準備撰寫單位幾名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醫生的稿件,經過電話採訪、溝通,一篇《 》稿件出爐,我也迅速在微信公眾號和今日頭條刊載,並在朋友圈、微信群廣泛轉發,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要把單位幾名醫生撲在疫情一線的事蹟傳播開來,這篇新聞也取得了不錯的宣傳效果,也被報社錄用編輯。

2月10日晚上,微信公眾號突然冒出一條消息,一個人想加我投稿,我隨即認證通過,這個人是其他單位的,他目前正休假在湖南老家,由於疫情無法返回,但是他待在家裡沒有閒著,主動申請當了村裡的志願者,負責入村道路的管控,當地媒體已經對他進行了報道,他想在我的公眾號上刊登,面對這“意外”的新聞線索,我立即答應下來,並連夜進行編輯,第二天在今日頭條號和微信公眾號刊登。

筆耕不斷,收穫不斷。我看到北京衛視養生堂節目採訪鍾南山院士,一名年輕女主持嬉皮笑臉,在舉國抗擊疫情之際,如此不嚴肅,實在不成體統,有損形象。於是在我的微頭條上,我寫了《 》,得到廣大網友支持,一千三百多萬閱讀量,三萬多點贊,六千多評論,說明了大家對此觀點的認同。也讓我感受到了網絡媒體傳播力量的強大。

隔離在家,我敲擊鍵盤為戰疫加油


宅在家期間,我還相繼撰寫了反映單位疫情防控期間抓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千多字通訊刊登報紙,半夜受領任務為某雜誌撰寫一篇軍隊抗擊疫情兩千字言論。

有人說,宅在家很空虛,但是整日在敲鍵盤的我,卻感到很充實,記錄這段戰鬥疫情的歲月,我感到驕傲!#疫情之下,我的日常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