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赤黴病用什藥,在什麼時間打藥效果最好?

手機用戶87427755493


小麥赤黴病,是一種小麥,很常見的疾病,如果不加以防止,輕者會影響收成,重者會絕收。

很多農戶,每年都會防治小麥赤黴病,噴藥幾遍,還會有大面積赤黴病發生。主要是因為用藥時間不對,其次是用藥不對。

對於預防小麥赤黴病,關鍵在以下幾點。

1.第一次噴藥應選在小麥拔節前後。

2.第二次噴藥應選在小麥揚花前後,或揚花初期,如沒有連續陰雨天氣,也可以選擇不噴藥。反之要在揚花後期或灌漿初期,追噴一次。

3.防治小麥赤黴病,無非是用一些殺菌類的藥劑,不能用容易產生抗性的藥劑。

小麥赤黴病,是一種可以防治的疾病。可以防止,但不要發現治理。


直觀鄉村


小麥赤黴病,近些年來一種比較常發的病害,危害小麥的正常生長,一旦發病,沒有藥劑能很好的防治,在一些地方,一些農戶稱小麥赤黴病為小麥上的“癌症”,輕則造成減產,重則直接絕收。

小麥赤黴病,又被稱為紅麥頭、\t爛麥頭,它從小麥幼苗的時候都有可能開始危害,不過,一般在小麥抽穗期、揚花期、灌漿期這三個生育期發病比較明顯,主要危害小麥穗部。

當小麥感染赤黴病以後,穗部會有白色或者粉紅色的黴層,如果用手觸摸,能感覺到有凸起,根據發病的時期不同,導致小麥抽穗不好或者抽出來的穗枯黃,到了後期,有些也會變成白穗。

小麥赤黴病的傳播主要有3種,其一是種子傳播,感染過赤黴病的地塊,不能再留種,病菌會在種子中生存,當帶病的種子再次播種後,就會繼續出現赤黴病。

其二是田間患病的殘株,比如該地塊已感染赤黴病,在小麥收穫後,一些病殘體掉落在田間,病菌就會在這些病殘體上越夏,等到下茬作物播種後,會提供腐生生活的場所,隨後小麥再播種後,繼續危害。

其三是路邊的雜草,雜草也是赤黴病病菌藏匿的場所,在雜草中越冬、越夏,等到來年小麥播種後,隨著風雨進行傳播,危害小麥。

小麥赤黴病的發病和外界因素關係很大,主要有以下5點:

1、在小麥抽穗揚花期時,如果遇到連陰雨天氣,發生赤黴病的幾率大大增加,田間空氣越溼潤,小麥赤黴病越容易發病。

2、排水不良的麥田,容易發生赤黴病,比如澆水之後或者遇到下雨天,田間排水較慢,這種情況下,不僅是赤黴病,其它病蟲害的危害也會加大。

3、播種過密的地塊,發生赤黴病的幾率也比較大,因為田間通風性、通光性減弱,小麥長勢變弱,利於病蟲害的繁殖生長。

4、氮肥使用過多的地塊,一方面導致旺長,另一方面其他元素過少,不利於小麥的正常生長,赤黴病發生的幾率也會增加。

5、地勢比較窪的地塊相比地勢較高的地塊,發生赤黴病的幾率也會增加。

以上5點是導致小麥赤黴病容易發生的因素,開頭小幫手已說過,小麥赤黴病一旦發病後,基本上很難有好的藥劑能夠防治,所以提前預防非常重要。

預防小麥赤黴病分農業預防和化學藥劑預防,先說農業預防,主要有4點:

1、選擇抗病性較強的種子,儘量不選擇自己留種,如果要留,一定要記住發生赤黴病的地塊不留種。

2、在播種時,不要過早過晚,也不要過密過深,保證小麥安全出苗,先從根本上做好預防。

3、水肥管理上,根據田間墒情和小麥的長勢具體操作,尤其是水分管理,在小麥抽穗揚花期時,千萬不要過多,適量即可。

4、針對已發生赤黴病的地塊,為了保證以後小麥的生長,在收穫時,一定要把病殘體清理乾淨,挨著地塊的雜草同樣要清理出去,消滅病菌的棲身之地。

以上4點是農業方面的預防措施,下面說化學藥劑的預防辦法:

目前來看,小麥赤黴病的預防藥劑還是挺多的,以前,大家會選擇多菌靈進行預防,但是,隨著長時間的使用,抗性越來越大,多菌靈的預防效果慢慢降低,近些年來,開始使用一些復配藥劑,比如咪鮮·甲硫靈、戊唑·咪鮮胺、甲硫·戊唑醇、氰烯·戊唑醇、戊唑·多菌靈等等,預防效果還不錯。

最後,再說說打藥預防小麥赤黴病時,要注意以下3點:

1、不要見病才用藥,這樣就晚了,赤黴病和其他病害不一樣,需要提前預防,有些農戶在實際種植過程中, 看不到田間發病,一般不會去打藥,等到看到病害後,就已經晚了,多多少少都會造成減產。

2、打藥時用水量太少,導致打不透,預防效果一般,比如一畝地用30斤、40斤水這樣可以的,有些農戶為了省事,一桶30斤的水能打1畝半地,有些麥株上藥液沒有噴到,預防效果肯定一般。

3、對於發病特別嚴重的地塊,建議進行多次預防,尤其是打過預防藥劑後,出現了下雨天的天氣,這時候,間隔7-10天,選擇合適的天氣,再次進行打藥預防。

以上就是關於小麥赤黴病的相關內容,大家千萬要記得,赤黴病和其他病害不一樣,它危害大,不好防治,需要提前預防,特別是抽穗揚花期遇到連陰雨天氣時,更要多加註意。

希望以上內容,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關於小麥赤黴病,如果你還有其它問題,或者更好的預防經驗,歡迎在下面評論中留言,大家一起討論學習。


農民的小幫手


防治小麥赤黴病,可以用的殺菌劑很多,有貴的,有便宜,有老產品,有新產品,有產生抗藥性的,有反應敏感的,等等,不一而足。

在當前的,所謂的【防治赤黴病的文章】,95%的是“有瑕疵的”或“複製粘貼抄書本的”或“落後陳舊的”或“沒有經過實踐驗證”的——換一句話說:當前防治赤黴病的文章,只有約5%的是【真正科學的】。

具有近30年農技指導經驗的原創作者“十星科技”,為一部分願意提高的自己科技素質的種植戶朋友,談以下3點:

第一,防治赤黴病,儘量不用“多菌靈”和“吡唑醚菌酯”

因為,除了多菌靈的抗藥性嚴重之外,據南京農業大學周明國教授指出“苯並咪唑類和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在防病的同時,會刺激赤黴毒素的產生”。

同時,美國肯塔基大學Paul Vicelli撰寫的《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優勢與風險》指出“也會加重一些特定的病害”——吡唑醚菌酯屬於“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

第二,使用時期問題

因為,赤黴病的小麥田間長期存在和“長期潛伏”【見附圖】——遇到風雨和一定的溫度、溼度,即可引起發病。

明白了這一點,有智慧的三農人士就知道了:

除了小麥種子採取殺菌劑包衣處理之外,最最關鍵的【兩次藥】的時間是在“小麥返青後到抜節期”和“抽穗後揚花前”。

第一次用藥:可以壓低田間病菌源基數,同時結合【一噴八防】又可以兼治“四大爛根病害”,以及預防凍害,紅蜘蛛,灰飛蝨,抗旱,抗鹼等。

第二次用藥:最最關鍵,可以【讓藥液吸收在麥穗上】形成“保護層”——阻斷或減輕赤黴病菌的侵入。

如果揚花期間,沒有陰雨或多霧天氣,第二噴藥後一般不用噴藥【一般天氣,終花後不噴藥】——見附圖2。

個別年份如果多雨潮溼,在第二次噴藥的的5天左右,加噴一次【物美價廉的殺菌劑】:2份戊唑醇+2份乙蒜素【正規農資公司零售價約4元】。

第三,除了合理的時間,就是【用足藥量】和【用足藥液量】

因為,一個平方米就有500——700個小麥穗子,

如果用藥量不足【比如“戊唑醇純藥在8—12克”等於80%戊唑醇10克—15克】,

如果用藥液量不足【——試想,你的藥液只噴到半個麥穗或者沒有噴到麥穗上,哪裡來的良好效果呢?!


十星科技


小麥赤黴病是小麥種植戶最頭疼的一種氣候性病害,一旦發病輕者減產10%-20%,嚴重時達80%-90%,甚至顆粒無收。作為植保技術推廣一線人員,經常聽種植說自己打預防小麥赤黴病的藥都打好幾遍了,結果還是沒有防好小麥赤黴病。


一、小麥赤黴病防治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打藥時機不對。小麥赤黴病必須提前噴藥預防,是能防不能治的病害,一旦發病即使打再多的農藥也沒有效果。

2、打藥時間過遲。很多種植戶看見小麥赤黴病症狀時在施藥,這個時候已經錯過了最佳預防時間防效肯定不好。

3、小麥赤黴病對部分農藥產生抗性,導致防效降低。多菌靈自1972開始廣泛防治小麥赤黴病,在安徽、湖北、河南等省,以發現病菌對多菌靈產生抗性,且抗性菌株在病菌群體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因此在防治小麥赤黴病防治上建議用多菌靈與其他復配藥劑來防治小麥赤黴病,如多菌靈和咪鮮胺復配劑等。

4、小麥揚花期遇連續陰雨天氣,不具施藥條件,錯過了最佳噴藥預防的時間。

5、在防治過程中施藥技術不合理規範,如兌水量不足,噴霧不均勻,無人機防治沒有加沉降劑等都會導致防治效果不理想。

二、小麥赤黴病防治技術。

1、適期用藥。採取“適期防治、見花噴藥”的防控措施,第一次用藥時間是小麥揚花初期用,遇陰雨天氣5-7天在噴藥一次。

2、合理選藥。優先選用防治赤黴病兼治小麥葉部病害的復配製劑,如氰烯·戊唑醇、唑醚·戊唑醇、丙唑·戊唑醇、戊唑·咪鮮胺、咪銅·氟環唑、苯甲·多抗、苯甲·丙環唑、甲硫·戊唑醇、戊唑·多菌靈、咪錳·多菌靈、戊唑·福美雙、氟環·多菌靈、烯肟·多菌靈等,或選擇氰烯菌酯與戊唑醇混用。由於多菌靈抗藥性較高,慎用多菌靈單劑。注意輪換用藥,延緩抗藥性、提高防治效果、減輕真菌毒素汙染。


農作物栽培知識講解


防治小麥赤黴病的關鍵時期就是現在!大家不要遲疑了,現在就開始用藥吧!

眾所周知,目前是小麥形成產量的關鍵時期,受溫度和溼度的影響,也是多種病蟲為害的高峰期,這一時期以防治蚜蟲,小麥赤黴病和白粉病為主。陰雨天氣使小麥赤黴病的發病率較高,將對後期新季小麥品質產生影響。

近期是赤黴病防治關鍵時期!

眼下這一時期正值小麥抽穗揚花期,最近河南多地陰雨天氣較多,防治小麥赤黴病確保糧食安全成為當前小麥病蟲害防治的最關鍵一環。俗話稱,小麥清明拔三節,這個時期也是小麥管理“黃金期”。

農業農村部也在不久前發佈預警稱,未來一段時期,江淮、黃淮冬麥區降水顯著多於常年,將加重小麥赤黴病發生流行。對此,農業農村部要求各地及早落實防控措施,加強監測預警,推進統防統治,遏制病害大範圍流行成災,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

赤黴病能防不能治!

筆者專門請教農業植保人員後得知,赤黴病只能防不能治,提醒廣大農民群眾都要進行預防,用藥的時候一定要選對農藥,打藥的時候一定要記住病、蟲兩樣藥摻到一塊,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治赤黴病常見的有戊唑醇、咪鮮胺、氰烯菌酯等,

同時摻上治蚜蟲的藥:氧化樂果、高效氯氰菊酯、吡蟲啉,

另外治赤黴病的戊唑醇、咪鮮胺同時兼治白粉病。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04.25


糧油市場報


小麥赤黴病用什麼藥,什麼時候用最有效果。是的,種植農作物,農藥是必不可少。但是,使用太多的農藥也不行。所以,我們要想辦法,用最少的農藥,獲得最大的效果。



首先,要了解小麥赤黴病,知己知彼方能夠百戰不殆。

小麥赤黴病是一種流行性疾病,分佈在溼潤半溼潤地區,尤其是氣候滋潤多雨的溫暖地帶受災最為嚴重。小麥赤黴病爆發的時間點,要摸清楚,方能夠提前預防,當春季小麥楊花期,平均溫度在9℃以上,又遇到3~5天陰雨天氣,此時造成小麥赤黴病流行和發展起來的概率特別大。需要注意防治。



所以,要想起到防治小麥赤黴病最大效果,需要在這個時候,採取措施,什麼措施?

使用多菌劑,錯!要是按照以前,遇到小麥赤黴病,都會使用多菌劑,效果也是不錯。但是,據瞭解,小麥赤黴病對多菌劑已經形成嚴重的抗性,就是有了很強的耐藥性,沒效果了。這裡建議,使用戊唑醇-咪鮮胺 ,該農藥在植物體內具有內吸傳導性,兼具保護和治療的作用。使用方法是,在小麥揚花期的時候,使用20~40g戊唑醇-咪鮮胺,兌水15~30kg,裝於噴霧器之中進行噴施。第一次使用之後,間隔7天,再噴第二次即可。

根據2017年的數據,全國的小麥赤黴病大肆流行,危及1億畝小麥,需要進行防治的達到2億畝。



所以,今年小麥種植戶,特別是規模化種植的大戶,要提前做好預防,避免出現大面積遭遇赤黴病的侵襲。


有點意思的事兒


小麥赤黴病問題在很多地方都有所發生,特別是連續陰雨連天時候,赤黴病容易爆發。主要的表現就是小麥麥穗發生病害,枯死,造成減產。如果小麥赤黴病爆發得不到控制,不僅影響小麥的產量,還會影響小麥質量,進而影響小麥價格,需要農民朋友高度重視。

小麥赤黴病多是以預防為主,如果單株出現病害可以將其拔除;如果情況嚴重,可使用戊唑醇和咪鮮胺混合,或者使用戊唑醇和氰烯菌酯混合防止,這兩種藥物持續時間長,對小麥赤黴病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措施。但是很多農資藥物受本地銷量和口碑限制,不一定能夠買到,所以還是以實體農資店推薦或者有經驗老農使用藥物為準,農民的實際經驗還是很有幫助的。

敲個黑板:小麥赤黴病和天氣有很大的關係,在小麥揚花期可以噴施藥物進行預防,但也不要以訛傳訛盲目擴大赤黴病的危害,如果有這種症狀趨勢,就去噴施藥劑治療,而且是要連續多次用藥,如果沒有太多症狀,天氣條件多風乾熱,就以預防為主,一噴三防的時候摻雜藥劑。如果沒有發現,也要多觀察小麥麥田中的病蟲害,吸漿蟲,蚜蟲,都是小麥的重要預防對象。

如果你閱讀完之後感覺有所幫助,請麻煩您點擊藍色字體“關注”。海棠每天為您提供最實用的三農知識,讓我們一起討論三農問題,助力三農發展。

海棠小醉


小麥赤黴病在我們當地種植戶稱它為爛麥頭,赤黴病也是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赤黴病發病週期比較長,從小麥幼苗期直到抽穗都有可能受害,主要引起小麥枯苗和穗腐等,尤其是穗腐危害最嚴重。

預防赤黴病首先應選用抗病小麥品種,如蘇麥3號、鄭引1號等小麥品種,因地域不同,可根據各地選用當地品種,適時播種,儘量避開揚花期間遇到雨季,合理施肥,提高小麥植株的抗病能力。

小麥抽穗至揚花初期也是防治赤黴病的關鍵時機,可用氰烯菌酯懸浮劑, 或戊唑·咪鮮胺水乳劑,或烯肟·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按比例噴施。噴藥後遇到下雨天氣,隔上一週左右可再噴一次,用以提高防治效果,噴施時要注意按照農藥配比正確使用農藥。



防治赤黴病的農藥有烯唑醇、克百菌、氰烯菌酯等。我們也用多菌靈防治赤黴病,膠懸劑效果就比較好。 防治赤黴病的時間也正好也是防治小麥蚜蟲、白粉病、鏽病的階段,用殺菌劑、殺蟲劑、腐植酸微肥、磷酸二氫鉀混合噴施,實現一噴多防,可達到很好的效果。在施藥時要注意用藥量不可過大,按照各用藥說明配比使用,濃度切不可過高了。


農大知事


小麥赤黴病是典型的氣候型病害,一旦揚花期遇連陰雨,病害就會流行,即使想防治也因下雨而防治困難,等到雨過天晴後,往往錯過適宜期。

赤黴病防治效果主要取決於首次施藥時間,通常最佳施藥期為揚花期。如果穗期溫度高,小麥邊抽穗邊揚花,應在揚花株10%時施藥。
小麥穗期每公頃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1875克或50%多菌靈、福美雙合劑1500-1875克等藥劑防治。


放心果農


赤黴病是小麥病害之一,屬於真菌病,主要發生於潮溼和半潮溼的區域,尤其多雨的溫帶地區受災嚴重。小麥生長週期均可得病,主要引起苗枯、穗腐、莖基腐,其中最嚴重為穗腐。



目前正是小麥揚花期,是小麥預防赤黴病的關鍵時候,發病初期在麥穗和穎葉上有淺褐色小斑點,漸漸擴大至整個麥穗,受害以後很容易形成白穗,氣候溼潤的時候病部表面可以看到粉紅色黴層。



赤黴病病菌能在小麥帶病的殘體上越夏和越冬,一般赤黴病孢子成熟期正值小麥揚花期,孢子靠借風雨傳播,孢子濺落在麥花上開始侵染麥穗,主要在開花期到盛侵染嚴重。



小麥赤黴病可防、可控、但不可治,被稱為“小麥癌症”,防治最佳期為齊穗到揚花期,施藥應儘早,在揚花之前效果最佳,首次施藥之後5一7天應再預防一次,若抽穗遇陰天應再補噴一次,噴藥應以一噴多防為主。防治的藥物有:烯唑醇、戊唑酵、咪酰胺、克百菌、速保利等。

歡迎大家觀注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