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時期,為抵抗通貨膨脹,持有房產還是好辦法嗎?

疫情之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破5%,2011年來逾8年新高。可以很明確的說,持有房產不是應對通貨膨脹的最好方法。是的,這可能會顛覆一些人的投資理念。

困難時期,為抵抗通貨膨脹,持有房產還是好辦法嗎?

一、財富的隱形殺手,通貨膨脹到底有多大?

過去10年間,CPI增速最高的時候,有8%,平均年增速大概在3%左右。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掙的錢,每年的投資年化收益,沒有超過3%,那麼它的購買力就是在下降,錢是在貶值當中。

當然,我們感受到的通脹,不僅僅只有3%。去年,很多人對於“錢毛了”最真切的體會,都是來自於,也就是食品價格,尤其豬肉價格。

數據顯示,2020年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5.4%,漲幅較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創下2011年11月以來逾8年新高。

​也就是說,想維持跟前一年同等的“吃”的標準,你需要確保手中的資金,每年投資收益至少達到5.4%。

如果再考慮上房價,一線城市從2010年的2萬/平方米,到2017年保守來算的均價4萬/平方米,6年翻了一倍。假設最初投資金額為100元,若年回報為9%,採用複利投資的形式,根據72法則,將72除以9,得8,即需約8年時間,投資金額就會滾存至200元。

這樣,你就知道,你需要至少獲得年化12%(72/6)的投資回報,才能抵禦“住”的通脹。


困難時期,為抵抗通貨膨脹,持有房產還是好辦法嗎?

二、房租收益不如銀行理財,迎來賣房好時機

所謂房屋租售比,是指每平方米使用面積的月租金與每平方米建築面積房價之間的比值。衡量某區域房產運行狀況良好的租售比,國際上有個慣用比例為1:300~1:200。

對於房產持有者來說,如果租售比較低,意味著房租收益低,遠不如一次性賣掉房產獲得的收益多。

根據2019年的房企數據顯示,50個全國大中城市中,平均租金回報率為2.2%,低於2年的銀行存款利率(2.4%),租金回報率處於較低水平。

很多,持有房產的投資人,基本都是投機需求,他們購入房產並非在意短期租金,而是更看重未來幾年的房產增值。所以,購來的新房多半是毛坯狀態,如想出租還要進行裝修,耗時耗力,不如閒置幾年還以毛坯狀態出售。

閒置房源導致,中國住房空置率處於較高水平,目前房產的政策是“房住不炒”,多家銀行因貸款流向房產,而被處罰,未來推行消費稅、流轉稅、空置稅,物業稅,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一時之間,一些城市也迎來一陣“賣房潮”。

困難時期,為抵抗通貨膨脹,持有房產還是好辦法嗎?

三、抵抗通貨,需要一套適合的投資組合

總的來說,即便是跟著GDP的增長,你投資的年化回報也得在7%以上,才能實現真正的不貶值。而如果你只單純地依靠房產,獲取每年2%~3%左右的房租收益,是根本無法實現不貶值這個小目標的。

如果,獲取預期年化7%左右的收益率,那麼靠單一的房產投資是無法實現的,而且明顯也是不能實現的。這時我們就需要思考,通過各類資產投資組合並加以管理,可以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實現資產的不貶值。

具體如何配置組合,考慮的個人因素還是很多的,歡迎關注,私信諮詢。

困難時期,為抵抗通貨膨脹,持有房產還是好辦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