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徽對三國影響大嗎?

li星星之火1973


在《三國志》正史中,是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不是司馬徽。

正史中,司馬徽也沒有向劉備推薦龐統,只是在龐統早年,評議他為南郡屈指可數的士人,對龐統早期提升知名度有幫助。

事實上龐統投奔劉備,一開始並不受重用。後來因為有魯肅的舉薦信,諸葛亮的推薦,劉備才和龐統進行了深談,並認可龐統的才華,把龐統作為副軍師使用。

因此司馬徽只是荊州一個知名文人,對三國政局影響很有限。





一斗書生說歷史


司馬徽,潁川人,人稱水鏡先生。玄德視其人,松形鶴骨,器宇不凡。眾所周知,他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留下了“臥龍鳳雛,二人得其一,可安天下!”的三國之謎。



首先,水鏡先生最大的特長,就是做人物鑑定,決定三國人才流向。

其實,在三國時期人物鑑定界有三個老大,最早的算是水鏡先生了。緊接著的就是許劭,他的月旦評也很有名氣,他評價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後期最有名的是曹魏思想家劉邵他著有《人物誌》一書,揚名後世。

無論是誰,一經品評,身價倍增,從此躋身上層社會。《三國志》記載說:“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這些人的一張嘴,可謂一字千金。

譬如水鏡先生說:“廣元、公威忠清幹事,素業純固。”石廣元和孟公威就能入仕於魏。水鏡先生又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諸葛亮和龐統就見用於劉備。



被水鏡先生品評過的人最小是個郡守,最大的就是丞相尚書了。

雖說三國時諸侯,唯才是舉,看重的是經天緯地的能力,但是名士的品評也是很重要的參考條件,這相當於一個敲門磚,它決定了諸侯對你的第一形象。

大家還記得,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時,袁術斷喝關羽的話嗎?“汝欺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關羽遭斥,不就是人微言輕嗎,他沒資格與華雄一拼。

水鏡先生的影響力,可以說獨步荊襄。這種影響力,主要是輿論、道德、文化等層次,對三國時局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深刻持久的。在水鏡先生的推薦下,諸葛亮力促孫劉聯盟,使劉備有了立錐之地荊州,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涯。

其次,水鏡先生通過控制經典文化資源,操控時局走向。

諸葛亮舌戰群儒,東吳嚴畯責之,“且請問孔明治何經典”。在關羽掛金封印章節裡,張遼試探關羽時說:“公看《春秋》管、鮑之義,可聞得乎?”說明關羽就經常讀《春秋》經典。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流傳下來的所謂經典,大多數都被水鏡先生及其座下文人墨客註解或者詮釋過。這一點《三國志》記載:“益部多貴今文而不崇章句。李仁、尹默知其不博,乃遊學荊州,從司馬德操、宋仲子受古學,以修文自終也。”而他們修書修的最多的就是《左傳》和《春秋》。

上面提到的尹默就是水鏡先生的得意弟子,另外他還是劉禪的老師呢。他就經常拿水鏡先生和自己一起修過的《左氏春秋》教授劉禪。

史書記載是:“先主定益州,以默為勸學從事,及立太子,以默為僕射,以《左氏》傳授後主。”

那麼,劉禪制定蜀漢國策,多半也得按尹默等人傳給他的學問中獲得靈感吧。

第三、水鏡先生還通過口誅筆伐來把控輿論是非和清議當局,左右權貴。



袁紹曹操官渡之戰,陳琳在檄文中寫道: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偉,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首被梟懸之誅,妻孥受灰飛之咎。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一夫奮臂,舉州同聲。

這就是早年曹操,在兗州殺了一批天下名士,包括邊讓,所造成的後果。陳宮也因此最後個曹操鬧掰,叛逃離曹降,歸降呂布。

水鏡先生總是按照自己的立場開解讀當局者的言行,如果違背了這些人的是非標準,這還了得,他們亂髮脾氣,不跟當局合作,不給國家做事,就會口誅筆伐,非議當局。像曹操這樣的梟雄都忌憚不已。

當時有個叫張薊的,是司馬徽得意弟子李仁的朋友,他也不問青紅皂白,上來就評頭論足,給曹操扣大帽子。

他說:“操蹈藉彝倫、強忍寡義,人神共憤,異代同憤!”意思是曹操這個人是畜生,缺了半輩子大德,連兒女都受到譴責。

從此,曹操在荊襄地區就留下了“害賢”的惡命。以至於多年後,曹操對罵他出口成章的禰衡竟不敢下手。

閒將西話:司馬徽雖不出仕,但他精通奇門、兵法、經學,通過控制人才流向,運用文化影響力,暗操三國大局。他直言“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道盡了三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勢。所以對三國的影響大!


閒將西話


這個問題真是難住我了!我試著回覆一下,不當之處請見諒。

兩漢時期的察舉制是國家選拔官吏的基本制度,當時的鄉閭輿論則是最初東漢時孝廉察舉是地方士人進入仕途的一條重要方式,其依據是鄉里評議。

所謂鄉閭,古以二十五家為閭,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因以“鄉閭”泛指民眾聚居之處。至東漢末年鄉里評議掌握在清議名士手中,他們甚至干預政府用人,互相交結。這些名士又往往是地方大族或受大族支配的人,他們交結在一起,任意臧否政治(人物),形成一股浮華之風。《後漢書•許劭傳》“少峻名節,好人倫,……故天下之拔士者,鹹稱許郭……初劭與靖(從兄許靖)俱有高名,好共檄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

(許劭)

然而,司馬徽為人清高拔俗,學識廣博,有知人論世、鑑別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荊州牧劉表設立學校、學官,廣泛尋求天下名士。司馬徽客居荊州襄陽,他知道劉表心胸狹隘,一定會謀害善者,所以緘口不言,不談論時勢。司馬徽不受劉表等豪強大族的支配,不同流合汙,認真履行鄉閭清議。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得!

漢末士人大多追逐功名,各奔其主。司馬徽品評人物、鑑別人才基本上還算是實事求是的。為此,南郡人龐統聽說司馬德操(司馬徽)住在穎川,所以走了兩千里路去拜訪他。獲得了司馬徽給予的”南州名士之首”的讚譽!使龐統漸漸為他人所知。

諸葛亮、龐統雖隱居在襄、漢之間,淡泊名利,不輕易投靠他人,但是司馬徽卻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

與其說是對三國的影響,倒不如說司馬徽在東漢末年察舉滋生了種種腐敗現象的官吏選拔制度中,保持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清議名士的高貴品格。為後來的《九品中正制》的創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我為什麼要給司馬徽這麼高的評價?

(何夔何叔龍)

何夔對曹操說:“我聽說根據才德來制定爵位,那麼百姓就會注重道德修養;根據功勞來制定俸祿,那麼百姓就會爭相建立功勳。我認為從現在開始任用人,一定要先在鄉里考察,使得長幼次序,不相互超越。顯揚對忠誠正直的人的獎賞,昭示對公正樸實的人的酬報,那麼有才德和無才德的區分,就顯然辨別開了。

在朝廷的大臣,當時接受教令和各曹一同被選拔而授職的人,各自承擔責任。上可以觀察朝廷大臣的節操,下可以堵塞爭官奪位的根源,如果這樣做,天下就非常有幸了。”曹操稱讚他說得好。

何叔龍說得鄉里的考察,誰來考察?這個考察的人本身是否具備這種資格?你給他錢💰他能說你不好嗎!司馬徽就是表率,他品評人才,不是為他自己升官發財,而是為了國家選拔出色的人才。只有司馬徽這樣的人才有資格擔任中正官。《九品中正制》的出發點,就是這樣來的。

(陳群)

可惜的是,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劉琮投降,司馬徽也被曹操所得,曹操想重用他,但司馬徽在此後不久就病死了。


公明淏


那肯定不是的,不要以為“水鏡先生”姓司馬,就跟後來的晉朝開國司馬家族是一夥的,其實,司馬徽和司馬懿家族可能並無很深的交集。為什麼這麼說,原因有以下幾點:

1、司馬徽是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公元198年,荊州牧劉表設立學校、學官,廣泛尋求天下名士,司馬徽這才客居荊州襄陽。而司馬懿(179年—251年)是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在公元201年的時候曹操徵用過他,但他設計推脫了,到208年正式入世做官,任丞相府的文學掾。

從地點和時間以及兩人生活的軌跡上分析,兩人不可能有太大交集,兩地雖相距不過150公里,但最多可能只是遠房親戚,年齡相差也挺大的,司馬徽在公元208年就病逝了,此時的劉備尚未起勢,何來三足鼎立之說,另外,我看的史料上也沒有記載兩司馬家有何來往。

2、司馬徽信奉的是道家,道家講究的是清靜無為的出世之學,雖然司馬徽不一定真的就想出世,不過他在世時一直未遇到真正值得他效命的主公,所以他的才華並未直接顯露,在政治上是無作為的,他過的是學者和隱士的生活,連耕作都是自己親力親為的。

3、司馬徽被提及的最多的是他鑑別人才的能力,如龐統、諸葛亮、徐庶、韓嵩、石韜、孟建、崔州平等皆為當時俊傑之士,司馬徽平時主要做的事情就是聽劉表手下那幫清談客們吹吹牛,坐在那瞎扯淡,然後回家種地,要麼就跟當地隱士一起喝酒談天,不過對外,特別是當時的軍閥,卻很少討論國家大事,不管是劉表,還是劉備,他都未吐露出自己有何經天緯地之才,劉表那是閉口不說(因為他通過觀察,劉表這個人心挺黑的,不善於容納有才華的人),劉備那是推薦別人(可能覺得劉備雖是明主,無奈自己年紀大了,所以把機會給了比他小很多的諸葛亮和龐統),而說自己只是個一般的讀書人。

4、此外司馬徽還是個好好先生,從不說他人壞話,品德很高尚,跟鄰里鄉親相處都非常融洽的一個老先生。

綜上所述,實在是看不出司馬徽他在哪裡參與了三足鼎立的謀劃,也許他聽過龐統、諸葛亮偶爾提及,但以他當時的力量是不足以謀劃這麼大一個局的,更何況還要諸葛亮、龐統他們不遺餘力的執行下去,想想都不可能,別忘了最後司馬懿的宿敵可是諸葛亮阿!如果真有心為司馬家奪取天下,那還不給司馬懿找個差一點的對手或者直接投奔司馬懿多好,找孔明輔佐一方勢力,這不是給司馬家添堵嗎?


歷史回放機999


司馬徽(173—208年),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隱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

司馬徽為人清雅,學識廣博,有知人之明,並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木子卿53662013796


司馬徽對三國最大的影響當為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

劉表於198年在荊州設立太學和學官,聘請當時的名士司馬徽任教。劉表死後次子劉琮繼位投降曹操,司馬徽也隨之歸順。但不久就死於疾病。

司馬徽一生識人,“臥龍”、“鳳雛”和“冢虎”等名稱就是他給諸葛亮、龐統和司馬懿取的。其一生作為隱士而湮沒不聞,沒有什麼重大影響於當時社會。


物質文化史


司馬徽?提起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並沒有多少印象,但要是提起‘水鏡先生’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在三國中有這麼一個人物。

題主問司馬徽對三國影響大不大,個人感覺還是很大的。劉備曾經想請他出山,但是他拒絕了,他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然後劉備在以諸葛亮為主的謀士幫助下,促成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沒有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龐統,三國曆史很難說會發展成什麼局面,所以說還是很有影響的。個人愚見,不喜勿噴。

喜歡歷史的小夥伴可以互相關注啊☺️


風在笑啊


三國上有一句話非常有名,即"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

這句話就出自水鏡先生司馬徽之口。

臥龍,即諸葛亮;鳳雛,即龐統。這兩個人輔助劉備,創建了蜀漢政權。

是司馬徽首先向劉備推薦了這兩個人。這表明,司馬徽是很有知人之明的。

從這點上說,司馬徽對三國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但也僅限於此。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司馬徽號水鏡先生,臥龍,鳳雛便是出自其口。諸葛亮是劉備的丞相,替劉備借了荊州,讓劉備躋身一方實力諸侯。一番隆中對,定下了三國的基礎。龐統為劉備取了蜀中,讓劉備正式成為了三國鼎立的一足。這二人均是司馬徽推薦給劉備,沒有這二人的幫助,劉備無法建立蜀國,自然也就沒有三國一說。所以,司馬徽對三國影響很大。


那擱夾裡的草


一般來說還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