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納蘭詞》中總是飽含愁思呢?

《納蘭詞》是清代詞人納蘭容若的作品,是他對短暫的生命歷程的體驗和感悟。他是大學士明珠之子,自幼便文武雙全,聰明過人。他的一生雖然十分短暫,但流傳下來的作品卻十分豐富,後世統稱為《納蘭詞》。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曾經這樣評價他“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詞萌芽於隋唐,興於晚唐五代,繁盛於宋朝,到元代時期衰落,整個明朝時期更是找不出多少優秀的作品,清朝時期,詞壇自宋朝後,又一次達到巔峰,呈現出中興盛世。當時的詩詞派別十分豐富,但納蘭容若卻自成一派,遺世而獨立。在納蘭容若看來,“詩乃心聲,性情中事也”。他的作品體現出來的最大特點就是一個“真”字,看似出身名門,官高位重,可他的詩中卻為何飽含著愁情?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納蘭詞》。

如何看待《納蘭詞》中總是飽含愁思呢?

一、人間惆悵客

納蘭性德的作品風格與他的性格和身世背景是密切聯繫的,納蘭性德生活在清初的一個特殊的詞人。明清易代之際,獸性高漲的清兵在中原、山東、江南大肆屠殺,“揚州十日” ,殺百姓八十萬。然而刀槍歷來殺不死文化,有著千年歷史的楚國被強秦滅掉了,楚辭卻風靡北方,強勢引領了漢晉唐。南唐滅,李煜的詞開啟了北宋士大夫詞的先河。金兵馬踏洛陽、汴梁,燒殺搶奸,北宋變南宋,卻有一批文化精英成長起來,接上了北宋文脈。

說他特殊,不單因為他是八旗子弟,他有顯赫的父親,是康熙皇帝的表弟,名列御前一等侍衛,卻被漢文化徹底征服。更是因為他身處榮華,擁有別人一生都達不到的地位,卻擁有多愁善感的性格,他善良而憂鬱、憂鬱而孤獨,納蘭名句:“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詩人為什麼總是惆悵呢?惆悵是積鬱的一種結果,是在漫長的時光中成形的情緒。一旦成形,便難消失,其他的生存情態會受它牽引,關於納蘭容若的早年心境,在他的詩詞中體現的淋漓極致,可見,惆緒滿懷、多情善感是詞人性格當中非常突出的一點。 不僅如此,納蘭自小就體弱多病,19歲那年順利通過會試後,他正要在殿試中大展才華時,卻在考前突然患上了寒疾這一嚴重的疾病,身體被徹底打垮以致一度臥床不起了,對此他曾有兩句詩描述這種由年輕氣盛瞬間跌入低谷的失意心情:“紫陌無遊非隔面,玉階有夢鎮愁眉。”他只能失落、痛苦地看著別人功成名就,萬丈豪情、勃勃雄心第一次受到了深深的打擊。其實比名落孫山更要命的是這次寒疾暴露了納蘭非常病弱的體質,這種體質也成為他日後成功路上的巨大障礙。

如何看待《納蘭詞》中總是飽含愁思呢?

二、一身還被浮名束

納蘭17歲入最高學府國子監,18 歲應順天府鄉試中舉人,19歲通過會試,22 歲通過殿試成為進士,這樣的人生道路可謂“一帆風順"、“平步青雲”。可是正當他要施展自己的雄心抱負之時,卻被安排做了康熙帝的貼身侍衛,大家都認為他深得聖寵,前途不可限量,可是伴君如伴虎,康熙帝為了限制明珠的權利,又豈會給予容若實權。容若的理想並不是這個看似位高、實則權虛的職位,而是在戰場殺敵立功,他在《金縷曲》中就曾寫道“競須將,銀河親挽,普天一洗。”在隨康熙出征的時候,他的主要職責就是保護皇上,外人看來,他深的聖心,可實際上他覺得自己做的都是一些可有可無、並沒有價值的繁雜小事。這也是為何他的邊塞詩別具一種風格的原因。眼前這虛華的浮名就像一把枷鎖禁錮著他,使他一生都不能有所作為。

納蘭性德也深知統治階級的榮華富貴的地位是不可能永遠穩固不衰的。他曾感慨地說:“榮華及三春,長恐秋天至。”1676 年10月他隨從康熙帝到過昌平,經過前明十三陵時寫下的《好事近.馬首望青山》言道:“ 馬首望青山,零落繁華如此。再向斷煙衰草,認蘚碑題字”,目睹曾經香菸繚繞的十三陵映照在衰草寒煙的秋日夕陽裡,納蘭發出了“零落繁華如此”的慨嘆,曾經這借大的明王朝,現在不也只剩下殘垣斷壁,那麼而今繁華正盛的清王朝的“新豐獵騎”是否也會如前朝一樣零落殆盡呢?在這樣一個感傷的封建末世,哀婉淒涼之嘆幾乎完全取代了那種昂揚奮發的盛唐之音,這一點納蘭詞裡表現得尤為突出。

如何看待《納蘭詞》中總是飽含愁思呢?

三、自古忠孝兩難全

另一方面,納蘭的父親納蘭明珠是一個充滿野心、利慾薰心之人,為了在朝廷中籠絡人心、鞏固地位,自然不少做一些貪贓賄賂之事,納蘭雖有心建功立業,卻對父親很多以權謀私的做法非常不滿。但他又是一個十分孝順的人,他不得不壓抑自己的天性,他明白侍奉父親是他的責任。由此以來在他們父子之間存在著一道隱性而又不可逾越的鴻溝。自古忠孝兩難全,在自己的內心和傳統的孝道之間,納蘭努力平衡,內心必然有著巨大的隱忍和痛苦。

正如李澤厚在《美的歷程》中寫道:“就納蘭詞的作者本人來說,皇室根苗,貴胄公子,少年得志,世代榮華,生為滿人,根本不應有任何家國哀、人生恨。然而其作品卻是極其哀怨沉痛的....這反映的不正是由於處在一個沒有鬥爭,沒有激情,沒有前景的時代和社會里,處在一個表面繁榮平靜實際開始頹唐沒落的社會階級命運的哀傷嗎?”

如何看待《納蘭詞》中總是飽含愁思呢?

四、當時只道是尋常

愛情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的靈感源泉,得意時可以作詩,失意時亦可作詩,《納蘭詞》中描寫最多的就是感情。與納蘭性德有關的女子大約有四位,一是他婚前的戀人,二是早逝的妻子盧氏,三位續絃官是,四是江南才女沈宛。世間只有顛倒配,哪有才子配家人?這四段愛情最終都以悲劇收場。

“若解相思,定與韓憑共一枝”這句詞引用“韓憑”的典故,講述了自己與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的故事,這無疑是為婚前的戀人所作。

後來的納蘭是幸運的,因為他擁有一份單純美好、令人傾羨的愛情,他的妻子國色天香,知書達理,更是他的知己。“自把紅窗開一扇,放他月明枕邊看”是對他們美滿愛情的真實寫照。及時雖康熙出征沙場,千里之外的容若也時常將妻子放在心頭,“遙想碧紗紅燭畔,玉纖時為數歸程”,遠方的妻子也一定在每日計算著他的歸程吧。可是好景不長,他們結婚後的第三年,盧氏死於難產。自此他便用詩詞訴說著對亡妻的悼念,“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斯人已逝,以前看似是一件尋常不過的小事,如今回憶起來卻令人寸寸斷腸。

後來的容若與官氏是一種相敬如賓的狀態,經過了前兩段愛情的無疾而終、刻骨銘心,可能他的心裡很難再住進第三個人。直到遇見了沈宛,容若才又接受了這樣一個知己的陪伴,可是天妒英才,在兩人相識的一年後,容若病逝,他的愛情故事也由此畫上了一個句號。

如何看待《納蘭詞》中總是飽含愁思呢?

結言

所幸,在清代這樣一個相對停滯的時代裡,滿族詞人納蘭性德卻未受到爛熟的漢文化過多的負面影響,依然以赤子之心感受天地萬物,寫出了那麼多真摯純淨深沉的優秀詞作。納蘭容若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詞人,是清初詞壇世上一顆別具一格的新星,短暫卻又耀眼,時代、經歷、性格造就了他別樣的人生和獨特的詞風。王國維言“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他是一位真性情之人,他的作品都是個人真摯情感的迸發。納蘭容若在詞史上,尤其是在清朝詩詞上的地位是無可比擬、無法取代的。他的清麗婉轉、他的自憐自殤、他的多愁善感、他的濃愁悲緒,都值得後人慢慢品讀。“斷腸聲裡憶平生”,感謝他在如此短暫的一生中為我們留下了這麼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