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納蘭詞》18

《蝶戀花》

又到綠楊曾折處,

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

衰草連天無意緒,

雁聲遠向蕭關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

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明日客程還幾許,

沾衣況是新寒雨。

納蘭性德:《納蘭詞》18

簡介(背景):

這首詞考證作於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八月去梭龍時。納蘭性德於當年三月曾扈駕東出山海關至盛京(今遼寧瀋陽)。

納蘭性德:《納蘭詞》18

註釋:

①綠楊曾折:古人在送別時,有折柳枝相贈的習俗。

②不語垂鞭:引用唐溫庭筠《曉別》詩:“上陽宮裡鍾初動,不語垂鞭上柳堤。”垂鞭,放馬慢行。

③衰草:指秋天的草。

④意緒:心緒;心情。

⑤蕭關:關口名。在今甘肅平涼縣,古為西北邊地要塞。

⑥行役:指因公務而長期在外跋涉。

⑦成今古:謂今與古距離遙遠,實為感嘆光陰易逝。

⑧幾許:多少。

納蘭性德:《納蘭詞》18

又來到昔日折柳相送友人的故地,騎馬默默垂鞭徐行,心緒沉沉惝恍迷離,在無望的秋思之途踏行。衰草無邊已了無生趣。大雁遠去關塞遙遠。

納蘭性德:《納蘭詞》18

賞析:

這首詞寫羈旅在外,路過舊日與親友分別的地方,而引起的惆悵之情。上片重在寫景,下片重在抒情,然而又都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先看首句,詩人不直陳痛楚,而將其深隱於“綠楊”依依之中,這種隱忍使情意又深了一層。更重要的是,一個“又”一個“曾”,完成了時空上的移位與重疊。故地重遊,綠楊依舊,一如當初折柳相望、依依不捨之時,誰料如今物是人非,竟只剩下自己孤獨漫遊。“不語”承接首句的惝恍迷離的狀態,而“垂鞭”已將詩人的思緒引回到現實之中。“垂鞭”意指詩人心緒沉重,縱馬緩行。馬足所及,又輕輕勾連“踏遍”一句。於是詩人在現實中痛感自己的孤單無依,也不得不面對無邊無際的“清秋”“衰草”,無力地抵擋著秋意淒涼的侵蝕。意猶未盡,“雁聲”又將秋意帶到“蕭關”更遙遠的地域;一個“遠”字,令愁情綿延不盡。下片的“天涯”收結了上文,也極言“行役”之遙遠之漫長。分明苦不堪言,偏偏還說“不恨”,翻出新意,更為後文“只恨西風”伏筆——原來還有可恨之事甚於“天涯行役”之苦。風吹夢,本來給人以無限迷朦、無盡悵惘的意味,只因詩人所要抒發是天涯羈旅、人各一方的怨恨。把夢吹成了“今古”應屬詩人首創。最後以“明日客程”收結,一片“雨”色裡,全詩籠罩在朦朧淒冷的情調之中。總而言之,在這首短小的詞裡,詩人著意拓展了詩歌的時空,遂令天之悠悠、地之茫茫,無時不懷想,無處不相思,寫出了思念之極致。這份穿越時空的思念,才是真正的“地久天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