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間,雲服務將如何“安全”落地?

當前,信息通信業全力發揮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綜合優勢,高效助力全國疫情防控。無論是“火神山”醫院核心業務系統全面上雲,還是雲視頻會議的及時溝通,都讓雲服務成為疫情防控和疫情指揮的高效工具。火神山、雷神山臨時醫院建設現場24小時不間斷高清視頻直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急重症患者的遠程會診讓5G大顯身手。在疫情防控期間,如何應用信息化手段——尤其是雲服務這種趨勢性的手段來解決傳統手段難以解決的問題,成為信息化產業關注的焦點。

在疫情防控期間,雲服務呈現出三大趨勢:一是雲服務大大加速了信息化服務的擴散速度,一個簡單的服務鏈接分享就能夠使很多客戶享受到相關的信息產品服務,完全不需要再耗費大量的溝通和建設成本;二是雲服務對傳統服務提供形式的替代作用已經呈現出一個很高的水平,帶動著整個社會的數字化發展進程朝向著雲化的方向轉變;三是疫情防控期間,民眾對雲服務的受培訓和接受週期變短,在線辦公、在線會議等服務幾乎即時變成了各企業組織的工作手段。

疫情防控期間,雲服務如何落地教育行業?

在雲服務的設計中,用戶場景的定義很重要。場景是描述用戶在特定的情境下的目標以及完成目標所採取的行動,在服務或產品的設計中準確進行場景定義,能夠幫助利益相關者發現和理解用戶的需求以及一些難以發現的細節,從而更好地完成對服務可用性、易用性、良好體驗等目標的達成。

在教育行業,不少教育主管部門都已經在“三通兩平臺”(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要求下完成了包括網絡基礎設施及平臺的建設。但是由於目前教學方式還是以線下教學為主,資源平臺無論是從本地資源的設計、錄製到使用,整體的驅動力都不是很大。在雲架構方式下“為任意數量的客戶提供信息傳遞和信息共享”“各個組織合作導致交易成本降低”這樣的優勢也無從體現。

在疫情期間,“受教育對象無法實現在地理上的聚集”“本地教育計劃(包括課程設計、課程表)的製作和集中訪問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各方需要對接確保課程在電視端、電腦端、移動端最終展示效果”等需求構成了推動雲服務設計客戶側強大的力量。

此時,如果服務提供者能夠將自身定位為服務設計者,梳理好服務提供過程中的項目的業務流程,並串接起服務涉及的利益相關者關係,服務就有很大的落地可能——反之也能夠推動客戶改變傳統的使用習慣,對新的雲服務開始適應和依賴,實際上在危機中解決問題,客戶更容易適應新的信息化發展趨勢。

如下是一些參考步驟:協助教育管理部門明確服務學校、學生的範圍,確定資源的投放情況(包括雲資源、網絡資源及學生接入資源等);協助本地教學資源提供方確定教學計劃、課程表、錄製課程並上雲;協助授課老師完善界面、使用習慣、互動模式等,提升服務的可用性;協助線上課程開通的電教機構編寫相關的使用流程,並與目前流程進行比對,確保師生能夠以很低的知識門檻和資源門檻接入使用;監督監控雲服務提供全過程,確保服務質量,問題的關鍵在於服務提供者角色的變化,把自己從原先“售賣資源”的定位轉換成為“提供諮詢、設計能力,利用資源配合客戶實現工作流程,為客戶賦能打通各方面壁壘達到業務目標”,就能夠很好地在疫情中較為平滑地幫助客戶完成轉換為“雲服務客戶”的身份變化。

不可將“雲化”作為節約成本的唯一目的

雲化架構的發展趨勢有著相關的理論支撐,其中重要的就是節省交易成本。產業組織演化可以節約交易成本,這一現象在組織生態學理論、產業集群理論、企業戰略聯盟理論、商業生態系統理論等領域都得到研究。其中很重要的結論是,企業之間以某種形式進行合作可以節約交易成本。

在傳統的組織機構中,交易成本的節約主要發生在生產產品和服務的企業這一側,企業與客戶之間由於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交易成本遠沒有得到有效降低;但通過“雲化”構建的新架構中,企業、客戶共同分佈在一個價值生態系統中,互為客戶;微觀層面的交易成本有機會得到大幅降低,傳統模式下由於交易成本過高而無法實現的交易被開發出來;同時藉助雲技術,可以為任意數量的客戶提供信息傳遞和信息共享的平臺。

在疫情防控期間,當大量客戶無法通過點對點交易而將交易形式變換為通過雲端平臺交易的方式時,雲端就會因為數據和信息的聚集使得價值快速提升——網絡信息的規模效應體現得越明顯。

可以預想到,在疫情防控期間體驗過信息行業的雲化架構後,不少客戶會扭轉幾個轉型障礙的觀念:擔心工作機會因為自動化而消失、前期投入過大有可能導致損失而更願意採取“搭便車”的方式參與轉型、組織人員能力缺乏而導致放棄改造機會。雲服務有望得到一波新的發展機會,但與此同時,對“雲化”的理解不能夠簡單停留在節省成本這樣的層面,而是應該從組織的整體發展戰略層面對雲化轉型進行評估。

如果一個組織期望利用雲化技術加速獲得業績、取得最佳成效,從明確各個目標的戰略性框架入手,這將加大雲平臺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反之,如果一個組織將關注點單純放在通過雲化節省成本,則會大大削弱開展雲化所能帶來的收益預期。

雲安全是雲服務規模發展的先決條件

服務的發展需要有相應的技術來支撐——或者具體到雲計算的領域來說,需要有相應的技術來引領。在Gartner發佈的雲計算技術成熟度曲線中,進入成熟期的SaaS服務、雲辦公、雲存儲、雲化ERP等都已經在疫情防控時期的特殊場景中得到了充分驗證,而云託管服務、邊緣計算、雲網絡這些被列入“技術萌芽期”或是“期望膨脹期”的技術則有望在需求牽引之下得到更多資源的投入而進入成熟期。

智能抗“疫”| 疫情防控期间,云服务将如何“安全”落地?

在雲服務的發展過程中,還有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領域是雲安全的同步發展。雲安全包括啟動雲經濟立法、制定服務標準和服務水平協議、解決數據隱私保護數據主權歸屬問題,以及明確相應的違約責任等。這一系列的舉措可以為大規模雲服務的開展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此外,作為政策的制定者還應該規範服務提供商和用戶之間簽訂服務水平協議,對產品和服務流程等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約定,解決潛在客戶安全問題,這對雲服務的大規模發展也是必須具備的先決條件。

總之,雲服務是互聯網服務發展的下一個階段,它提供了從基礎設施到計算能力,應用程序到業務流程的系統性服務,從根本上重塑了人們的認知方式及其商業模式。然而要想讓雲服務需求變得更加剛性,需要用戶從認知、使用習慣到工作方式全方位的改變。外部環境的鉅變為雲服務的爆炸性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條件,如果服務提供商能夠更多地以用戶體驗為核心,更多地考慮客戶的使用目標、使用習慣及客戶核心流程的解決等問題,可以預期雲服務會得到跨越式發展的機會。

END

校對/審核:申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