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一季度汽車產銷將現較大幅下滑 疫情將加速汽車產業格局優化調整

本報記者 尹麗梅 童海華 北京報道

疫情衝擊之下,各行各業生產經營承壓,中國車市的2020年伊始亦如是。

1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佈最新產銷數據,2020年1月,汽車產銷降幅明顯。根據中汽協重點企業集團統計數據預估,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78.3萬輛和194.1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3.5%和27.0%,同比分別下降24.6%和18.0%。從細分市場來看,乘用車、商用車和新能源汽車均出現較大幅度下滑。

中汽协:一季度汽车产销将现较大幅下滑 疫情将加速汽车产业格局优化调整

中汽協認為,此次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問題、市場問題、零部件中小企業資金壓力問題等,無疑對本來就下行壓力較大的汽車行業來說是“雪上加霜”。中汽協預計,本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短期影響大於2003年的“非典”。從長期來看,疫情的“蝴蝶效應”將逐步顯現,或將影響未來全球汽車產業格局。

1月產銷降幅明顯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月,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78.3萬輛和194.1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3.5%和27.0%,同比分別下降24.6%和18.0%。乘用車產銷同比大幅下降,1月產銷預計分別完成144.4萬輛和161.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7.6%和20.2%。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0萬輛和4.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55.4%和54.4%。

中汽協分析認為,受今年春節假期影響,有效工作日較少是今年1月中國車市產銷下降的主要原因。1月20日之後,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對車市形成影響,但由於已經接近春節假期,其判斷疫情對1月車市的產銷數據影響有限。

不過,中汽協指出,受疫情影響,短期內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將受到巨大沖擊,零部件供應體系被打亂;從長期來看,疫情或將影響未來全球汽車產業格局。

具體來看,疫情對汽車行業的影響將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居民居家隔離狀態、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加之受疫情影響大的交通運輸、餐飲、旅遊等服務型行業企業相關從業者收入減少,導致短期內消費者購車需求和消費能力明顯下降。這將直接影響一至三線城市的換購需求,以及四線以下城市和鄉鎮等農村的首購車需求。

其次,企業生產進度受阻,出口困難增加。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均出臺了延遲復工的通知。據中汽協對超過300家整車、零部件企業的調查統計表明,延遲復工導致企業較往年平均少開工7~11天(湖北地區更久),多數地區還要求人員返回工作地後居家觀察,進一步推遲復工節奏,造成企業生產力不足,影響產品製造;很多省市區域及鄉鎮道路已出臺限行嚴檢、實施高速嚴查等措施,影響整車、零部件運輸,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生產問題。按照企業少開工10天計算,以及復工後人員、產業鏈供應短期無法滿足生產需要,預計將影響行業產量超過百萬輛。如果停工時間進一步延長,2月份產量影響將進一步擴大。

中汽协:一季度汽车产销将现较大幅下滑 疫情将加速汽车产业格局优化调整

與此同時,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超過60個國家發佈了對我國的入境管制措施,這也造成我國汽車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受到阻礙,加大汽車及零部件出口的難度。同時,由於不能及時復工導致的供應鏈緊張,造成出口訂單延遲交付,給企業後續的訂單簽訂造成了負面影響。

再者,受復工延遲的影響,多地汽車企業的生產和營業停擺,收入和現金流中斷,這將加大中小企業資金鍊斷裂隱患。根據中汽協對行業企業的調查結果,零部件企業受的影響更大。同時,經營中斷可能導致訂單合同違約,加劇資金週轉困難,部分體量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主要以零部件企業為主)將面臨破產倒閉的困境。

預測全年走勢前低後高

疫情將在何時迎來拐點,目前尚未可知,這給本來就處於調整期的汽車行業蒙上了較大的不確定性。

中汽協認為,目前階段,疫情還在持續,汽車和零部件企業的復工也剛剛開始,還面臨人員緊缺、防疫口罩消毒液等缺少、工作現場防疫監控工作量大、零部件供應鏈體系未正常恢復等問題的困擾。同時,目前疫情防控處於最關鍵時期,消費者信心還沒有恢復,消費者的購車需求也處於抑制狀態。

中汽協方面表示,從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將對汽車行業一季度的運行情況影響巨大,行業產銷量將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疫情結束後,抑制的消費需求會在短期內得到釋放,汽車市場將會迎來一波短暫的消費高峰,全年將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但全年汽車市場發展形勢仍不容樂觀。

中汽協分析稱,根據目前受訪的300多家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反饋的信息綜合分析表明,本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短期影響大於2003年的“非典”。

“2003年非典期間中國汽車工業處於生長階段,而如今中國汽車工業已處於行業優化調整階段。從長遠看,此次疫情並不會改變長期穩定增長的發展態勢,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面還將保持。”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各地政府也在出臺舉措,有序推動包括車企等企業復工復產。據中汽協統計,目前長期跟蹤調查的183家整車生產基地中,截止到2月12日,已有59家基地開始復工復產,佔比達到32.2%。

中汽協認為,從長期發展來看,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可能加速產業格局的優化調整,優勢企業或將獲得更多的市場資源,進而對優勢企業做大做強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疫情對於產業鏈的影響,正向和負向都會有。企業應長遠考慮如何增強抗風險能力,汽車企業應本著做大做強的思路考慮長遠發展,不要因為疫情失去方向。疫情是短期的,長遠發展是重點。”許海東談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