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最喜欢颜回,颜回哪一点最吸引他?

颜小二述哲文


孔子最喜欢颜回,因为颜回得了孔子的真传。因为颜回善于学习,做到活学活用。


观心观身


孔子喜欢颜回,可以从《论语》中下面这一段话看出。

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成现代汉语是:孔子说∶“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冷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其实,颜回最吸引孔子的是“不改其乐”,也就是能从对道的追求中找到乐趣,从而忽略一切物质的枷锁。能够忘我地学习忘我地追求自己追求的东西,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其中的乐趣旁人是难以甚至无法理解的,更不要说能达到!这种乐趣与物质无关,与功利无关。

英国大物理学家牛顿有一次请朋友来家里吃饭,饭菜做好了,可朋友还没到,他就进实验室专心致志地做实验去了。朋友来后找不着牛顿,因急于上班,就独个儿把饭菜吃了,并把吃剩的鸡骨头放在盒子里,然后走了。傍晚时,牛顿做完实验,准备吃饭。但当他看见盒子里的鸡骨头时,显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哈哈大笑地说:“我以为自己还没吃饭呢,原来早就吃过了。”

据说,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为了学习,为了自己的追求,以苦为乐,乐在其中的名人故事数不胜数。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乐在其中,乐而忘我。孔子喜欢颜回赞赏颜回,就是因为颜回能达到这样高的治学境界。


金风359


孔子一生致力于传师授业,到他晚年的时候,号称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便有七十二人。

在这七十二人中,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颜回。

颜回这人,简直是学霸中的学霸,什么“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儒家五大圣人之一
”的称号,统统被他收入囊中。

一、颜回真是一个君子啊!

颜回跟孔子一样都是鲁国人,他字子渊,十三岁就跟着孔子学习了。

颜回问孔子:老师,什么叫做仁?

孔子回答道:你要控制好你自己,一切按照礼的标准实行,不要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这样天下人就会觉得你是个仁德的人。

颜回记住了孔子的话,他决心要做个符合“礼”的人。

怎么做呢?

做人,要知足常乐;

为政,要以民为本;

从师,要恭恭敬敬。

不过,孔子生活的时代,诸侯们天天忙着争霸,时局动荡不安,谁又有心情去听你如何施行仁政的学说呢?

索性,颜回也就不去当官了,始终陪伴在孔子身边,对此,孔子却赞誉有加: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需要他的时候,他便济世救民;不需要他的时候,他便隐于俗世。能够这样不慕名利,一切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唯有我和你颜回了。)

无怪乎孔子对于这个贴心的弟子,特别满意,想来若是有人能够有颜回的才华、品行,也能很讨老师们喜欢吧?

二、学霸和孔圣人的日常

颜回和孔子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处于父亲和老师之间。

颜回看向孔子的眼神里,都泛着崇拜的光芒。

有一次,颜回在听完孔子的课后,感叹道:对于老师的才华和品德,我抬头仰望,越是觉得高,我埋头钻研,越钻研越觉得坚固。看上去老师就在我的面前,可当我走上前来,却发现老师又好似在我的身后……

《论语·子罕》曰:“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学霸颜回想了很多,在他二十九岁那年,【发尽白】。

随后不久,便英年早逝了。

颜回死的时候,孔子痛哭流涕,他想颜回了:自从我有了颜回,门人们越来越亲近。

这件事过去很久后,鲁哀公问孔子:先生门下的弟子谁最好学呢?

这件事又勾起了孔子的伤心事:“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喜欢本文的朋友,欢迎关注我,如果您有什么想要分享给我的内容,也可以留言探讨呢。


剑惊禅丶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对于圣人来说,亦复如是。孔子之所以最喜欢颜回,也不是没有缘由的,不只是因为投缘或对了脾气。

根本的原因在于,颜回总是能在最关键的时候,能给予孔子一种最触动心扉的理解和精神上的慰藉,甚至在遭遇最落寞困境时,都能给孔子以最坚定的支持。而这是孔子其他任何一个弟子都难以做到的。颜回不仅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

圣人也不想像孤狼似的作着空虚而苍茫的旷野呼告,而颜回就是那个最温暖的回声。特别是孔子的行道,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更是没有几天顺风顺水的时候,因而,来自颜回本能般的无条件的支持,对于孔子来说,就尤为难得。

兹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王充《论衡》曰:“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颜渊独知孔子圣也。夫门人去孔子归少正卯,不徒不能知孔子之圣,又不能知少正卯,门人皆惑。”

这一段是说孔子与少正卯在宣讲自己学说上的大竞争。“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孔子的弟子被蛊惑的都不知道该怎么做好了,也就是说孔子面临着空前的“信任”危机。

哪怕仅有一个人的教室,还可以叫做教室,假若一个人都没有的教室,还能叫教室吗?若是那样的话,孔子就彻底冷场了。只有颜回,在那里作老僧入定般的坚守,在当时应该会给孔子以莫大的心理安慰。所以当子贡困惑地发问“子为政,何以先之”时,孔子冷冷地回答:下去,这不是你能问的回题。因为这时的孔子根本就没有心情回答这种回题。

再一个例子。据《史记 孔子世界》,在孔子周游列国陷入困境的时候,孔子分别向子路、子贡与颜回分别问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诗经》中“匪兕匪虎,率彼旷野”诗句,问他们如何理解。孔子其实是在问他们如何看待所信守的儒家之道与所遇到的目前的困境。

子路的回答是,我们是否还没有真正做到“仁”与“知”,所以人家不相信我们?这个回答让孔子很不满意。子路的回答是,是不是我们所奉行的儒家之道太大了,人家接受不了,能不能把标准放得小一点,这个回答让孔子很不高兴。

颜回不愧是颜回。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见君子!夫道之不脩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脩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见君子!”

颜回说:假如是我们在宣扬的儒家之道上存在问题,那责任在我们;若是儒家之道上没毛病,那就一定是他们出了问题。儒家之道不为当世所接受,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若是这样的话,就能看出“谁是当门定脚人”之君子了。

这一席话一下子就说到了孔子的心里,孔子当即笑逐颜开,给颜回开起了玩笑:“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太棒了,你这个姓颜的小子!你要是有钱,我就给你当那个管帐的。

这样看来,颜回就不只是个好学生,说他是孔子的患难知音,也是不过分的。孔子曾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这分明是把颜回当成是知音与同调来看待的。

还有什么比患难时期的理解更让人感动与铭记的呢?

除此以外,颜回身上还有不少优良品性与超拔德行,不仅是儒者的典范,更让孔子很是欣赏。

颜回在恪善求仁方面,几乎达到完美的程度,这让孔子是赞赏有加。孔子会这样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颜回还是好学不倦的,同时颜回也是聪明的,当然他是属于那种大智若愚式的聪明。孔子这样评价颜回:“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尔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当别人问他的弟子中谁最好学时,孔子回答:“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论语》中有一段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孔子问子贡,你与颜回相比怎么样?子贡回答:“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孔子则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这是师徒二人对颜回颖悟能力的最大肯定。

颜回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安贫乐道。这可是儒家非常向往的一个境界。

孔子曾这样评价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其实,孔子就是最大的安贫乐道的提倡者,孔子就有“忧道不忧贫”等诸多这方面的教导。由于师弟二人在这方面深相契合,于是就有“孔颜乐处”之说。

此一“孔颜乐处”在后世宋代理学那里,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与发挥。北宋邵雍命其住所为“安乐窝”,应该就是由此取义。

颜回在儒家中有“复圣”之称。孟子最先抬升了颜回的地位,他把颜回与远古大贤禹、稷并称同列(《孟子 离娄下》)。贞观六年(632),唐太宗便下令废除唐高祖设立的周公庙,以孔子为“先圣”,颜渊为“先师”。

到了宋代理学,对于颜回的尊崇,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他们试图从“屡空”与“虚空知道”角度来研究颜子,朱熹称孔子是“水已平”,而颜回是“水初平”,认为颜回是紧随圣人的境界。

当孔子说颜回“於吾言,无所不说”时,孔子对颜回的赞赏之情已经是溢于言表了。可以说,在孔子弟子中,颜回是最能懂孔子的那个人,颜回同时又是儒学与儒道修为非常高的一个人。像这样一个人,深得孔子喜欢,实在是理之必至。


尼山启明


我们先说孔子是多么喜欢颜回,这一点,子路、宰我和子贡他们,大概要羡慕嫉妒恨了。

就像班主任一般都喜欢班长一样,在“青年政治学院”,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班长颜回。

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天丧予!天丧予!”他哀叹说,“这是老天让我死啊”。

孔子是极为理性极为内敛的,颜回的去世,让孔子呼天抢地悲痛不已,可见孔子对颜回的感情至深。

孔子把颜回列为十大弟子之首,说他是君子,是贤人,别人都做不到做一天的君子,践行仁的理念,一般人一天都做不到,而颜回可以三月不违仁。在孔子眼中,颜回大概可以达到贤人的境界了。那么,颜回到底有什么优点,让孔子这么喜欢他呢?

好玩的国学认为,这里面,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颜回是孔子最忠心耿耿的弟子,对孔子是真心的崇拜,无论是孔子风光的时候,还是在孔子喝凉水都塞牙的倒霉的时候,颜回都不离不弃,守在孔子得瑟身旁。自十多岁进入师门,颜回始终追随着孔子的脚步,是孔子“骨灰级”的“铁粉”。对孔子的话,颜回深信不疑;对孔子的要求,颜回坚决执行。在办学之初,孔子在和少正卯的竞争中处于下风,学生们都跑光了,但只有颜回一个人陪着孔子,所以说,颜回是孔子忠心耿耿的学生。

第二,颜回最有执行力,最任劳任怨,是孔子最得力的助手。在孔子面前,颜回是班长,替他管理班级;是厨师,给孔子烧菜做饭;是心理医生,给孔子加油打气;是助教,帮晚年的孔子搜集资料整理《易经》;他甚至还会说几句笑话,给孔子调剂心情。在跋涉四方找工作时,颜回掉了队,很晚才和大部队会合,孔子担心地对颜回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回则幽默地说,老师还没有死,我怎么敢死呢?这也就是颜回,要是子路说这样的话,估计孔子早就开骂了。

第三,颜回绝对情商巨高无比,他看起来很木讷,实际上却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太会讨孔子的欢喜了。

庄子曾经讲过这样的故事。颜回对孔子说,“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我们不禁感叹颜回的语言艺术。他平时不说话,一旦开口,每句话都能直达孔子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这段话是说,“老师慢步走,我也慢步走;老师快步走,我也快步走;老师跑起来,我也跑起来;但老师一旦加速,绝尘而去,我只好目瞪口呆了”。这话说的好啊,简直让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第四,颜回人家甘于寂寞敢于清贫。孔子从小也是苦出身,但对财富怀有一种淡然看待的心理。孔子就说过,富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弟子中,颜回大概是最穷的人了。一竹筒饭,一瓢水,住在破巷子里,简直是在贫民窟里要饭的。别人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自得其乐。而颜回在这一点上,简直和孔子是一模一样的,这也让孔子与颜回之间,形成了一种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气场。

第五,颜回勤奋好学。孔子最喜欢勤奋的学生,只要你不是太笨,像司马牛那样的笨孩子,理解力太差,孔子是不喜欢的。但太聪明,孔子也不喜欢。比如子贡、宰我等学生,太聪明了,老喜欢表现自己,老喜欢耍小聪明,就经常找来孔子的大骂。

而颜回,实在很勤奋。孔子说“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 。意思是,“认真做笔记目不转睛不开小差听我讲话的,大概只有颜回了吧”。颜回去世之后,孔子还悲叹,“死得可惜啊!我只看到他前进,从未看到他停下前进的步伐。

”在孔子眼中,颜回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典范。最重要的是,颜回人家聪明,又很低调内敛,看上去有点呆。一开始孔子认为颜回的智商不高,到后来才发现,颜回其实一点都不笨,对孔子的学问,颜回不仅能够掌握其精神实质,做到融会贯通,还能够对孔子有所启发。

这样听话的乖宝宝,这样忠心耿耿的弟子,这样什么事都能做的学生,这样低调内敛不张扬的学霸,谁不会喜欢呢?


好玩的国学


孔子称赞颜回,在《论语》中留有记录:“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颜回有很多优点,我想这一点应该是最吸引孔子的:他能够在穷困之中,坚守节操,不改志向。

孔子很伟大,具有很多高尚的品质。但是在“贫困不能移”这一点上,他可能真的做不到。他曾为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而愤怒疾呼,不能像颜回一样安于贫困。

人往往是这样,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孔子对自己不具备的优秀品质,看得格外重要,就会特别喜欢具备这项品质的颜回了。


栖鸿看红楼


“贫而好学,笃于存亡,虽箪食瓢饮,不改其乐。”颜回家贫却敏而好学,能准确理解孔子“仁”,“礼”的思想,“敏于事而慎于言”,在颜回身上能看到“学而时习之”的乐趣和意义。


邵颜3


孙悟空有七十二变,猪八戒只有三十六变,为什么唐僧喜欢猪八戒多一点?因为唐僧让猪八戒变什么就变什么,孙悟空是想变什么变什么。明白了吧?



奔跑中的隔壁老宋


最让孔子怀念,而津津乐道的是颜回的“不迁怒,不贰过”。

孔子有七十二门生,而属颜回是最聪明的,但是却英年早逝。颜回家境清贫,死后无法按照当时的礼仪殡葬,于是其父亲颜路四处筹款,靠亲朋好友的帮助才完成葬礼。颜回的死,孔子非常悲恸地说:“自从有颜回这位弟子之后,学生间的感情更加和睦,更加亲近了。”颜回的聪明才学,很受老师孔子的赞赏与喜爱,最让孔子怀念,而津津乐道的是颜回的“不迁怒“的品德。

曾经,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哪位最好学不倦呢?”

孔子回答:“所有的弟子中,以颜回最好学。他不会迁怒于人,也不会重犯同样的过错。只可惜年纪还轻就死去,现在已经没有颜回这样好学的人了。”

足见古圣先贤重视一个人的才学智能,更重视他的品格道德。

因为常人容易犯下“室怒市色”的过失,一旦怒火中烧就会失去是非判断的能力,受到一点怨气,稍有不如意,就怪罪、迁怒不相干的人。所以唐彪说:“盛怒时,与人言语,颜色必变,词气必粗。知我者,谓我因怒而气暴;不知我者,谓我怒彼而发嗔,启人仇怨矣。又人怒时,一语不合,即加迁怒,甚至迁怒于毫无关涉的人,故怒极莫多言也。”动怒时不多言,不形于色,是做人的基本修养,也不至于“与人结怨”了。

不迁怒于人是修养,不重犯过错,也是为人称道与尊敬的涵养。“不贰过”是一种自觉、自省的功夫;清人洪仁玕认为:“既自问不敢谓无污,则又当何如以爱己身乎!惟悔改不贰过已。”常人谁不犯错呢?人的尊贵不在于犯不犯错,而在于勇于改正,诚心忏悔过错,改过自新。

一个人读再多的书,如果不能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也不过是个于世无益的书虫罢了!


琴棋书画诗情画意


不容,然后见君子。

母亲是家庭的灵魂。

父亲是社会的灵魂。

家庭的不稳,由于女德的缺失。

社会的不稳,由于家庭的不稳。

廉耻是立国之本。男人不懂廉耻为盗。女人不讲廉耻是娼!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礼是相处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复礼。若不克己,子弑其父者,有之,母杀其子者,有之;夫妇互杀者,有之……

义是行为底线。忽见孺子坠井,见之者必发乎怵惕恻隐之心。发乎心,践乎行,义也。若不信乎义,社会冷漠,世态炎凉,重庆公交之事,可怖也!国家未尝不似一辆行驶中的列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即是义之义!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养廉!若不知廉,妇叛其夫,夫叛其妇,官叛其位,国叛其家,家庭之道绝矣!

耻是羞耻之心!书曰“一夫不获,是余之辜;百姓有过,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羞耻是人性最后一道防线。不自知,不知耻,何为人!

育民不以廉耻,是为育畜!畜类只有被食用的价值!死不足惜!

帮忙复制粘贴,转发。中华复兴有你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