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京瓷能不裁員、不減薪度過危機的3個原因

員工不是企業的負擔,而是企業最寶貴的財產。

——稻盛和夫


前幾天,某餐飲經營者接受採訪時表示,受疫情影響,公司的現金即便加上貸款,也撐不過3個月。

沒有儲備現金流,又沒有新訂單,企業難以為繼。有些企業無奈只能減薪、裁員。

曹岫雲老師在一次採訪中說:

“我們經歷過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機,當時在日本,連豐田也裁員了。但危機一開始,京瓷就發表了一個公開聲明,決不因為經濟危機而解僱一名員工,包括鐘點工。結果他們不但做到了,而且由於全員團結一致,共同奮鬥,成為度過危機,效益恢復最快的企業之一。可以說,京瓷就是一個比較成功、比較成熟的企業命運共同體。”


為什麼在不知危機會多嚴重,持續多長久的情況下,京瓷能做到有福同享,患難與共,不裁減一名員工,工資獎金照發呢?


京瓷的企業目的就是追求全體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

以追求全體員工幸福為目的的企業,當然不會一有風吹草動就想到裁員,不會把經濟危機轉嫁給員工。

保障員工的就業穩定,始終是企業的第一要務。

而且這一讓員工都獲得幸福的企業目的,能讓全體員工從內心產生共鳴,對於激發員工的熱情、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能夠發揮巨大作用。經營者也能夠做到問心無愧,毫不躊躇地全力投入經營。

稻盛和夫:京瓷能不裁員、不減薪度過危機的3個原因


水庫式經營避免企業發生危機。

為了實現員工幸福,為了有備無患,不受經濟危機的影響,京瓷一貫實踐水庫式經營,有豐厚的資金儲備。

據說,哪怕京瓷七年沒有訂單,員工工資也能付得起。

“水庫式經營”,就是經營順利時,賺的錢不要全部用光,要像水庫一樣,把一部分錢儲存起來, 當經濟不景氣時,儲備的利潤可以用來救急,起調節作用,避免企業發生危機。


蕭條是企業實現飛躍的契機。

在稻盛領導下的京瓷,在每次危機過後,企業都會大一圈二圈,因為他們具備在危機中飛躍的智慧和力量。這種智慧和力量來自稻盛,也來自全體員工。

員工不是企業的負擔,而是企業最寶貴的財產。

這是稻盛的基本觀點,這也是構建企業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基礎。

為了成功構建這樣的共同體,企業最高領導人必須明確提出為員工謀幸福、為社會做貢獻的企業目的。

為實現這個目的,經營者必須率先垂範,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甚至不惜自我犧牲,成為受到全體員工信任、尊敬、愛戴的人。

稻盛和夫:京瓷能不裁員、不減薪度過危機的3個原因

稻盛先生說:“在京瓷成立至今發展的幾十年間,有過各式各樣的經濟變動,遇到過無數次自己都不知該如何解決的困難。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我仍然拼命工作,堅持努力經營公司,才使得京瓷一次都沒有出現過赤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