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最近,中國餐飲業過得著實有點慘。


1月,西貝莜麵村的老闆賈國龍說要養活2萬多名西貝員工,每個月光發工資就要1.5億,賬上現金已撐不過3個月,疫情導致的總計損失會高達7到8個億。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老鄉雞董事長也親口說,春節前後的總計損失超過5個億。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眉州東坡退訂了11144桌年夜飯,直接損失1700萬,每個月工資還要發5000萬。


巴奴毛肚火鍋為了備戰年夜飯,準備了20噸哈密瓜,15噸火龍果、2噸黃喉……最後都黃了。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有人替海底撈算了一筆賬,如果停業15天,海底撈預計損失會超過50億元——目前正月十五已過,海底撈依然停業。


江蘇全省、河南鄭州等地,春節關門的餐館比例超過95%;四川退掉的宴席涉及聚餐人數超過1000萬。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廣東省調查顯示,全省30%的餐館春節期間收入幾乎為0,超過一半餐館收入下降80%以上,宴席減收超2億,平均每家少掙120萬。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中國烹飪協會統計,春節年夜飯退定量在

94%-100%之間。


連外賣發達的麥當勞都說,春節頭10天,全國餐廳報告的現金流是負數。


不光是連鎖大餐館叫苦不迭,很多中小餐飲企業的老闆也撐不下去了。


有小老闆算了一筆賬,自己手上有1200萬現金,還能活多久?答案是2.17個月。


這就很讓人奇怪了,人都說開飯館是一個“暴利”的行業,為什麼剛發生短短1個多月的疫情,就讓老闆們感覺“藥丸”了呢?


因為毫不誇張地說,春節檔是餐飲業的重頭,一家飯館如果折了春節和“年夜飯”,就算辛苦一整年,也沒有多少利潤。


你知道春節7天,對餐飲行業有多重要?


2019年,中國餐飲業有將近1/6(15.5%)的收入是春節7天裡創造的。


而今年除夕到初六,中國餐飲業損失估計達5000億人民幣,超過海南省的GDP總額(2018年),或者說相當於1/6個北京市的GDP沒了。


重慶2019年的餐飲收入裡,1-2月收入佔全年的30%。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因為年夜飯客單價貴、毛利更高,有些三四線城市的餐館,全年一半的利潤都來自春節團餐,所以打擊就更重了。


對開飯館的老闆來說,這“新冠病毒”來得太“不是時候”。


假設病毒早一個月,還來不及下單給年夜飯備料,就不會有那麼多高檔食材砸在手裡,且眼看年夜飯退訂,開年效益不佳,可能會削減年終獎開支,企業現金流會更充裕;


假設病毒晚一個月,企業最起碼賺到了今年年夜飯的“第一桶金”,可以應付年後淡季的兩三個月。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可今年,病毒就正好趕在了過年前幾天蔓延開了,高檔食材都備好了,年終獎也發了,年夜飯卻退了,員工1-2月在家工資還得照發,堂食關門了,外賣單子少,房租還得交……


這就是2020年一個飯館老闆的“地獄開局”。


有人問,他們手裡就沒點“餘糧”過冬嗎?掙的錢都哪兒去了?


對於一家企業來說,最穩妥的方式,是讓手裡的現金流維持6個月以上的企業運轉,哪怕什麼收入都沒有,也能扛上6個月。但很少有餐飲企業這麼做。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即便是實力雄厚的海底撈,按2019年年中持有現金30億,一個月支出6-7億來算,也只能撐4-5個月。


小企業也一樣,最新調查顯示,85%的中小企業現金流撐不過3個月。


大部分餐飲企業不會讓錢趴在賬上,有了錢就去開新店、搶佔市場,因為中國是個大吃貨國,這一行競爭的激烈程度是人們難以想象的。


2017年,全中國每開100家新餐館,就有92家老餐館倒閉。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中國有近1000萬家餐飲門店,每年開店超過300萬家,關店也接近300萬家,平均每天有近9000家餐廳關門。


中國人喜歡吃的東西種類太多了,餐飲業頭部的大企業並不能一手遮天。在美國,麥當勞一家的餐飲市場份額就佔到3%;而在中國,規模最大的海底撈市場佔有率僅有0.3%,最大的5家的餐飲企業市佔率總和不到1%。


這些年中國餐飲行業收入一直高速增長,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10%。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然而這些增長很大一部分不是頭部大企業貢獻的,而是“長尾”小餐館們湧進來的結果。


2012年的時候,全國1/3的餐飲收入,都是年入200萬以上的餐飲企業掙到的;


而到了2019年,年入200萬以上的企業只能拿走全國1/5餐飲收入。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年入200萬以上餐飲企業收入和市場比重


很多人以為海底撈、西貝這些大企業在餐飲業內是“強者恆強”,實際上他們的市場份額並沒有水漲船高,反而是蛋糕越大越縮水。


中國的餐飲業是典型的“大行業,小公司”,全國超過1000萬家餐飲企業,個體戶超過95%。


但行業規模、企業數量擴大有一個明顯的好處,就是吸納就業。


2019年,中國餐飲行業收入是4.67萬億元,佔GDP比重在4.7%左右。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而它吸納的就業規模是驚人的,根據《餐飲產業藍皮書: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報告(2019)》,截至2017年,餐飲業(上下游總計)貢獻了4257萬個就業崗位,佔中國人口的3%。


而且由於學歷門檻不高、就業靈活,餐飲業可以吸納農村低端勞動力,“在飯店打工”是很多進城務工人員的城市驛站——餐飲業對中國起著“就業託底”的重要作用。


如果餐飲業出現大危機,會對中國經濟和就業形勢造成比較大的壓力。


這次疫情算不算“大危機”呢?要看時間。對很多餐飲企業來說,停業3個月是一條生死線,如果3個月後社會恢復正常秩序,他們可以活下來,然後用二三四季度掙的錢(3個季度的利潤),來填補一季度留下的窟窿(3個月的支出)——換句話說,

大部分能活下來的餐飲企業,2020年大概率是掙不到錢的。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而如果疫情持續超過3個月,可能就會有相當一批餐飲企業倒下,從而影響到就業穩定。


有人說,餐廳老闆們不能坐以待斃呀,堂食沒了,可以多送外賣呀。


春節和復工後,的確有很多飯館外賣訂單量見漲,但根本彌補不了堂食無人光顧帶來的損失,西貝莜麵村的數據是,外賣不過是正常日收入的5-10%。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很多餐飲企業也想積極展開自救,他們在店門口擺攤賣菜。


很多原本用於年夜飯的食材折價出售給周圍居民,生菜3塊錢兩斤,80塊一斤的多寶魚賣40塊。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消費者現在都不出來吃飯,但是買了菜回去又不會做,所以我們就想創新來個半成品。比如魚香肉絲,我給他切好、配好了,店裡平時買一份40幾塊錢,但這種半成品只要20幾。”


一些飯館甚至可以3公里以內免費配送上門,包括海鮮。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連南京大牌檔都開始在朋友圈裡賣菜了。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一時間很多關門的飯館變成了菜攤。


就在這個春節裡,“賣菜”的生意也火了,很多叔叔阿姨跟著孩子學會了在手機APP上下單搶菜。


盒馬鮮生、京東到家、每日優鮮、叮咚買菜春節期間銷售額均暴漲300%以上。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然而有一個問題被忽視了:


飯館無“飯”可做,就去“裸奔”賣菜;

百姓無“餐”可聚,就買菜在家“DIY”。


這兩者之間有一種重要的需求幾乎是一片空白,就是美味且標準化的“中餐半成品”。


有些人想足不出戶吃到堂食水平的中餐,要麼嫌外賣送來不熱乎、跟堂食口感有差距,要麼嫌中餐外賣不衛生,可自己又不會做飯,怎麼辦?


在家加熱、或稍加處理就能上桌的“中餐半成品”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廣受歡迎的

自熱火鍋、速食螺螄粉都是成功案例,但它們大多不是餐飲企業推出的,而是一些食品加工企業做的。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在全國各個省市,都有一些家喻戶曉的餐飲品牌,但他們沒有利用品牌多點開花,拓寬營收渠道,反而

對堂食形成了“路徑依賴”,在這次疫情爆發之後,連最起碼的保命“B計劃”都拿不出來,只能坐吃山空。


中餐在做半成品、二次加熱的時候能不失其風味,當然不容易,但不代表這不值得努力。


比如某酒樓線上旗艦店出售的佛跳牆半成品,春節月銷5500+份,單價328元,僅此一菜入賬超180萬元。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粗略統計一下該店月銷過千的商品,單月營收總和就已超過657萬。倘若月月如此,全店全年營收應在8000萬-1億的規模。


眉州東坡創始人王剛就說:“半成品將成為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通過這次疫情,打通餐飲零售以及線上線下等服務。”


兩條腿走路的重要性,只有當一條腿突然折斷的時候才凸顯出來。


假如沒有這場疫病,原本2023年中國就能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餐飲消費大國。但這場疫情可能導致中國登頂的步伐再延後1-2年。


很多人說餐飲業依賴餐廳堂食,是看重門店生意的“暴利”,其實不然。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餐飲業的“暴利”指的是毛利率普遍在60-70%左右,但去除食材、人工、房租、水電、稅費等成本後,淨利率多數不足10%

——2016年,全國餐飲百強企業利潤率僅為4.07%;2018年,呷哺呷哺的淨利率就是10%。


既然淘汰率高、利潤又薄,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幹餐飲?因為在正常時期,這是一個“現金流充裕”的行業。


你每頓飯吃完了都是現結現付,而餐廳進貨卻可能賒賬、跟供貨商壓賬期,等於先收錢後付錢。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你去一些餐館,告訴你辦卡充值5倍本餐消費金額(花400充2000),這一頓飯還能免單,都是做“現金流”生意的體現。


餐飲業最大的魅力不是淨利潤,而是現金流。


試想一下你每天賬上都趴著1個億的現金,每個月微利,甚至不掙錢,你怕啥?你拿著1個億去擴張開新店、去投資,讓現金流進一步擴大,你就能一直做大做強,一直不下牌桌。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在“正常時期”,如果像現在疫情時期,現金流只出不進,一下子少了5000億進賬,還要發工資交房租,這個模式就容易撐不下去了。


好在進入2月份之後,餐飲行業迎來了一些好消息。


西貝和老鄉雞都獲得了4-5億的銀行貸款。


美團給中小餐飲企業提供超過100億的優惠利率小微貸款。


盒馬臨時僱傭了雲海餚、西貝、茶顏悅色等餐飲企業的上千名員工到盒馬“上班”幫工。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雲海餚的員工已經到達盒馬


萬達、保利、大悅城等超過120家“房東”也為餐飲企業減免春節房租。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很多機構將這次疫情類比2003年非典時期做了測算,雖然短期內餐飲消費重挫是一定的,但隨後的消費恢復和增長勢頭還是很明顯的,綜合來看,這次疫情造成的餐飲業損失不會是5000億,而會在1500-1700億元左右,佔全年餐飲業營收的3-4%。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老鄉雞、木屋燒烤等餐企員工寫聯名信遞給老闆,主動提出願意減薪、拿最低工資,跟公司一起渡過難關。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老鄉雞的老闆束從軒深受感動,他錄了一段視頻,親手撕掉了聯名信:“感謝你們的大愛,但哪怕是賣房子賣車子,

我們也要確保你們有飯吃、有班上!”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就在很多餐飲企業“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的時候,他們依然不忘用自己的力量支援湖北,給一線的醫護人員免費做便當、送飯。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讓一線醫護人員能吃上一口熱飯”就是這些餐飲人心底最樸實的願望。


巴奴火鍋不僅捐款捐物,還把自己的全國

冷庫向政府開放,用作物資存儲。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現在武漢街上大部分餐館都關了門,而一對90後夫婦的店還開著,他們決定要“24小時為一線醫護人員送餐。”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有人問老闆娘邱貝文為什麼這麼做,她說:“我想做這個事兒。”


金銀潭醫院的醫護人員連續幾天只能吃到“幹饅頭”,醫生深夜在群裡發“好想吃一口米飯”。


邱貝文的丈夫說:“我媳婦特別善良,她就看別人沒飯吃,看得晚上自己在那流淚。”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只要醫院醫護人員需要吃飯,提前半小時打我電話,24小時在線——我們不發國難財,就想出點力。”


每一份飯兩葷一素賣15元,全城送,不要運費,每份飯虧5塊錢,一天要送700多份。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有很多人要給他們夫妻店捐款捐物,夫妻倆堅決拒絕,說“我們不能接受這些東西,碰都不能碰,我們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


她飯館的牆上用紅筆寫著一行字:“人總要仰望點什麼,向著高遠支撐起生命和靈魂。”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總有人說,中國人應該學學洋快餐,在“吃飽”的生意上多下功夫,中國人就是太把吃飯當“社交”了,年夜飯損失才會這麼慘重。


的確,提高外賣品質,深度開發“中餐半成品”,讓更多人在家“吃飽”,是中餐應對這次疫情最該反思、最該做好的事。


但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吃飯從來都不只是吃飯這麼簡單。


我們在年夜飯裡感受親情的溫暖,在聚餐中感受友情的珍貴,在大災大難面前,也用一盒熱氣騰騰的飯菜來傳遞我們守望相助的大愛。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中國餐飲人在明知風險的時候,依然選擇做了他們認為自己該做的事。最近有一句話,常常被人提起:“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對於中國的餐飲人來說,尤其如此;

對於“民以食為天”的中國餐飲業來說,尤其如此。


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餐飲業用了28年突破萬億,用了5年突破2萬億,用了4年突破3萬億,用了3年突破4萬億,我們期待著它突破5萬億,成為世界第一的那天。


邁過這個冬天,中國餐飲,步履不停。


被疫情幹掉5000億的餐飲業,能被吃貨們拯救回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