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小型企業只能倒閉、裁員?看這些品牌如何自救

非常時期,宅家禪修,難得周邊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寧靜,但網上疫情日益嚴峻的壞消息及不少中小企業頻頻傳出倒閉和裁員的消息,又讓這份表面的清靜難掩人們內心的恐慌與茫然。

先是西貝董事長親自爆出企業受疫情影響2萬多名員工待業,貸款發工資也只能撐3個月的危機;後有外婆家餐飲集團創始人吳國平的焦慮“每天天一亮就要支付250萬元。但防疫仍是第一位,要保證員工安全和基本生活。”而也有媒體對海底撈做了一個粗略估算,疫情後休市的前9天,僅“門店營收+員工工資”兩部分的損失就超過7億元。

最近,筆者又看到了一則令人戰慄的消息#新潮傳媒開工第一天宣佈裁員500人#,據瞭解,新潮傳媒此次裁員佔總員工數的10%,將涉及公司的銷售、開發、服務等部門,同時高管集體降薪20%。

疫情之下中小型企業只能倒閉、裁員?看這些品牌如何自救

由此可見,此次疫情之下,對本就死亡率極高的中小微企業帶來了不小的衝擊,然而依舊有不少企業能夠在危機中找到機遇,讓自己轉危為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企業是如何自救的吧!


01

藉助媒體大膽發聲,

引發當地政府和銀行的支援

截止目前為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已經持續了20多天,目前逐漸呈現出減緩的形勢。而對於我們大眾來說,這個春節假期一再推遲,相應的,各大企業和品牌也是苦不堪言,復工通知由2月2日延後至2月9日,再延後至2月17日。

在面對疫情災難期間,大企業還能保持臨危不亂,而本就搖搖欲墜的中小型企業可謂是受到了嚴重的重創,紛紛面臨著倒閉、裁員、降薪……尤其是餐飲業這一重災區,疫情期間,關門閉店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依舊有人員工資、房租等固定支出,很難長期維持。

疫情之下中小型企業只能倒閉、裁員?看這些品牌如何自救


作為餐飲行業的知名品牌,西貝卻藉助媒體平臺大膽發聲,第一時間向大眾反應了品牌危機,不僅引發了眾多品牌和企業的共鳴,也成功吸引了政府相關部分的重視,在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的同時,推薦了多家金融機構,也有多家銀行主動提供服務。

最終西貝餐飲集團獲得了浦發銀行三方面金融服務:一是為其提供短期流動資金貸款和貿易融資額度;二是提供中期流動資金貸款和“1+N”供應鏈融資額度;三是發揮渠道、客戶資源等優勢,幫助企業緩解銷售壓力。截至目前,西貝餐飲獲浦發銀行授信額度5.3億元,1.2億已入賬。

對於那些抱有“家醜不可外揚”老思想的品牌而言,西貝不僅成功實現自救,樹立了一個企業公關傳播的絕佳案例;而且也給他們上了一課。


02

跨行業互助合作,

衍生出“員工共享”機制

由於此次疫情存在著“人傳人”和“唾液傳播”的風險,所以應各地相關文件要求,除了提供生活服務類的超市等,線下大多數實體門店強制性關門歇業,減少人員的集聚和傳播。

尤其是以實體店為主的餐飲行業,2020年春節期間將損失5000億元。相對應的,大眾對餐飲的需求一下子湧到了“買菜”和外賣。因此以盒馬鮮生為代表的的生鮮零售超市成為了熱門。

受疫情影響,盒馬生鮮的訂單數量激增,而春節期間,盒馬原本只保留了7成的運作,人力層面成為一大困難。

疫情之下中小型企業只能倒閉、裁員?看這些品牌如何自救


為了保證盒馬生鮮的正常運作和消費者正常生活品的供應,盒馬就提出了一個跨行業的互助創新機制——餐飲業的員工來盒馬臨時上班,盒馬支付他們薪資的“員工共享”機制。

目前,雲海餚的部分員工已經在盒馬上崗,賈國龍也通過媒體表示,“西貝將有1000多名上海員工支援盒馬工作,站上他們臨時的工作崗位。”奈雪、探魚等30多家餐企正在與盒馬接洽。

疫情之下中小型企業只能倒閉、裁員?看這些品牌如何自救


用工荒不僅體現在盒馬,商超類、生鮮零售平臺共同面臨著這個難題。而盒馬生鮮在疫情危機下衍生出的“員工共享”機制,不僅解決了品牌自身的人力短缺問題,也緩解了友商停業期間的壓力,這種自救之道可謂是一舉兩得。隨後沃爾瑪、永輝、生鮮傳奇、金虎便利等已經紛紛發出號召,歡迎友商和鄰業暫停營業的閒置員工來公司“上班”。


03

維持自身發展的同時,

最大化發揮員工的價值

2月10日,不少企業陸續開工,在嚴格進行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也開始進行正常工作推進了。

在這波“返工潮”中,不少企業在保證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為全國疫情防控提供了一己之力。比如近期,社交網絡上出現了OPPO手機“不務正業”生產口罩的消息。對此,OPPO公司的公關部也回覆稱,“OPPO確實調派了一批技術人員與工人,支援相關企業進行口罩生產。”在有序恢復本企業生產經營的同時,OPPO率先走在了生產口罩的第一線,援助口罩生產,不僅最大化釋放了員工的價值,也成功支援了抗疫前線。

疫情之下中小型企業只能倒閉、裁員?看這些品牌如何自救


能夠在國家危難之際,主動站出來捐款捐物的同時,積極利用自身優勢協調生產前線的醫務人員最緊缺的醫療防護物資,這體現了OPPO作為民族品牌的責任和擔當,而充分安排和發揮員工價值的自救措施也值得學習和借鑑。


04

根據企業自身實力,積極拓展副

目前看來,想要打贏這場“疫情”之戰,必須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尤其是中小型企業,面對疫情的重大沖擊,企業資產不斷被消耗,在這場持久戰中,如果不另謀他道,能不能撐過此次疫情真的不好說。

在疫情的這場危機中,確實爆發出了不少的商機,所以不少企業和品牌為了降低損失,紛紛開始拓展副業,更有甚至,直接轉戰線上風口。

比如比亞迪,在疫情的國難之下,積極捐款1000萬元,並隨後追加捐贈100多萬元緊急醫療物資。與此同時,開始著手開展副業——設計和製造防護物資生產設備。

疫情之下中小型企業只能倒閉、裁員?看這些品牌如何自救


據報道,比亞迪口罩和消毒液的生產線預計2月12日試產,17日能夠實現量產出貨,2月底口罩產能可達500萬隻/天,消毒液產能5萬瓶/天,直至疫情緩解和消除。

除了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富士康、三槍內衣等企業都紛紛跨界生產防護急需品。對於品牌來說,這一措施能夠讓品牌在主業停滯的情況下,藉助這一副業最大化發揮品牌價值,甚至是實現額外營收。因此,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特殊時期根據自身實力,擴展副業是維繫品牌的一個不錯選擇。


05

做好現金流管理,

減少庫存、半成品等資金佔用

現金是企業的血液,企業可以沒有利潤,但絕不能沒有現金流。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由於積累少、實力弱,所以更需要籌劃好現金計劃,在形勢好的時候,有收入就有利潤,但是在眼前的疫情時期,市場蕭條、環境資源冷淡,做好現金流管理迫在眉睫。

如何才能抓好現金流呢?筆者認為,適當減少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等對於現金流的佔用,及時清理庫存,才能提升資金週轉效率。

疫情之下中小型企業只能倒閉、裁員?看這些品牌如何自救

例如知名服裝品牌衣邦人,疫情爆發期間,在停止生產的同時,積極開展線上售賣渠道,保障了品牌每天都有資金進賬,這一策略不僅及時制止了半成品加工時的資金佔用,而且也避免了產品的庫存囤積,最大化實現資產變現。畢竟流動資金才是品牌的血液,是維繫正常運行的核心。

疫情來臨,除了一線的醫護人員,企業家們的日子普遍艱難,房租、工資、收入……這些都在考驗著一家企業的生命力。尤其是貢獻了60%以上的GDP,解決了80%以上城鎮勞動就業的中小型企業,如何闖過這次疫情,化危為機為轉機。

以上的幾種品牌自救方式,不論是藉助媒體制造輿論引發關注,還是大膽創新衍生出互利共贏的機制,亦或是積極拓展副業等,都是企業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做出的思考和應變,希望能助你闖過此次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