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風景,都只在人心

Hello 大家週五晚上好。這裡是“黎鳥之聲”欄目,感謝您深夜的守候,今晚節目主題是《真正的風景,都只在人心》。



黎鳥之聲 20 | 真正的風景,都只在人心


音頻內容↓↓↓

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

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克服自己的浮躁。這是一個根本性的社會問題,也是人心治理的關鍵。

對於年輕人來說,心能靜下來,才華和潛能才能發揮出來,不然,一切的才華反而將束縛人的發展。

心是一切經驗的基礎,它創造了快樂,也創造了痛苦;創造了生,也創造了死。心的第一個層面是“凡夫心”,這是會思考、謀劃、欲求、操縱的心,會暴怒的心,憂鬱不定、反覆無常的心。但此外,我們還有心的本性,這是永恆的,不被死亡以及任何外界事物觸及。

說到底,心性就是萬事萬物的本質。

歷史上的聖人先哲,用了不同的名詞來修飾他們所悟到的真理,但他們都是在闡述基本的心性。

基督教徒稱之為“罪”,印度教徒稱之為“梵”,佛教教徒稱之為“空”。所有的宗教,都肯定有一個基本的核心,並要求他的教徒用一生演化和體悟這個核心。這核心就是心性。

現代的文明給了我們無窮多的好處,讓我們認識了無限複雜的世界,但是另一個方面遠遠不如我們的祖先,那就是對心靈的認識。

心理學家們把人的思想和情緒進行極其煩瑣的分析,這樣分析的結果,是將人描繪成了充滿矛盾、無限複雜的黑洞。並非說這種種理論不對,而是這些理論的出現,正標誌著現代文明一種令人擔憂的傾向:我們正越來越遠離單純的、清澈的心靈。

我們平時被種種情緒、思想和慾望所主宰,但是有些時候,我們依然能極其清晰地、極其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心靈:

可能是在欣賞一支美好的曲子,可能是在寧靜清澈的大自然流連,可能是品嚐著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

當我們看雪花翩然飄下,或看到太陽從山後緩緩升起,看到一束光線神秘縹緲地射進屋裡,都可能讓我們瞥見自己內心深處那無比寧靜和美好的地方。

這些光明、安詳、喜悅的時刻,都曾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而且美妙得令人難以置信。

慾望使我們存在,而心靈決定我們存在的品質。

身居陋巷的顏回,只有粗糧清水但快樂無比;宗教的苦行者,可以在極其惡劣的生存條件下感受到常人難以感受到的幸福。是的,幸福本身不由你獲得多少決定,而是決定於你感受到了多少。

因為心不曾被正確理解,如同它不瞭解自己一樣,所以產生了不可勝數的哲學觀念和主張。更有甚者,因為一般人不瞭解、不認識他們的心性,所以就繼續在三界六道中流浪,經歷痛苦。因此,不瞭解自己的心是嚴重的錯失。


“黎鳥之聲”是我們一套全新的音頻節目,希望能在寂靜的深夜帶給您最溫情的撫慰。期待您每週五晚九點半的聆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