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後或是“金鳳凰”中國經濟前景依然光明

鼠年新春,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全體中國人民進入緊急戰“疫”狀態。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佈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擔憂疫情對中國經濟產生不利影響的聲音驟然增多。疫情之下,中國經濟將會走向何方?多數經濟學家表示,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內生動力足,財政和貨幣空間較大,長期向好趨勢不變。

之所以有如此堅定的信心,是因為中國經濟不僅有強大的韌性,而且有十足的成色,足以抗禦疫情帶來的衝擊。國家統計局1月17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相比之下,2019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大約為2.3%,日本和歐元區的增速略高於1%,印度增長5%多一點,中國依然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的冠軍。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上佳的表現是在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和人工與資源環境成本持續上升、產能過剩現象比較嚴重的國內經濟背景下實現的,實屬不易,充分體現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大韌性。

“黑天鹅”后或是“金凤凰”中国经济前景依然光明

財政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天一 攝

2019年,中國經濟“六穩”目標全部實現,充分展現了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底氣與實力。一是穩就業。2019年,中國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遠超1100萬人以上的預期目標,這已是城鎮新增就業連續7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在就業穩增的同時,居民收入也在攀升。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實際增長5.8%,實現了全年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的預期目標。二是穩金融。2019年,中國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取得積極成果,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微觀槓桿率穩步下降。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較低,撥備覆蓋率較高,資產質量較為穩健。三是穩外貿。2019年,面對日益嚴峻的外部經貿環境,中國外貿仍然實現了逆勢增長,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15446億元,比2018年增長3.4%。其中,出口172298億元,增長5.0%,進口143148億元,增長1.6%,實現了2019年年初提出的穩中提質預期目標。四是穩外資。2019年1-11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6747家,實際使用外資8459.4億元,同比增長6.0%,全年有望超過1300億美元。五是穩投資。2019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51478億元,比2018年增長5.4%。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所上升,全年達到了31.2%。六是穩預期。2019年四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6%,與三季度持平,好於預期。尤其是11月、12月,包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在內的主要宏觀經濟指標都出現了積極變化。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但也不必悲觀,疫情之下對中國經濟的看法更需客觀理性。從以往經驗看,疫情對經濟活動和資本市場的影響是短期的,並不會改變中長期趨勢。結合中外歷史經驗更容易看出疫情對經濟的衝擊通常是短暫的。2003年“非典”期間,受疫情影響最大的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三大行業,在疫情解除後1-3個月之後即恢復增長。2016年,巴西因“寨卡”病毒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當年巴西GDP甚至從持續多年的下跌中反轉,重新回到上升通道中。

“黑天鹅”后或是“金凤凰”中国经济前景依然光明

中國人民銀行。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佟勝良 攝

疫情可能對中國經濟造成衝擊,但也可能催生新的機會。在2003年防控SARS阻擊戰中,騰訊、京東和阿里巴巴等不少企業為了“活命”被迫自我進化,最終衝破困境化繭成蝶。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王琛偉接受《經濟日報》採訪時表示,疫情在給一些行業帶來負面影響的同時,也未必不是行業整合、升級的一個時機。他說:“只要這些企業沒有在疫情中倒下去,那麼疫情過後一些‘憋了很久’的經濟活動將集中暴發。疫情過後也會有較強經濟反彈。”

鵬華基金董事總經理王宗合則認為,從全球歷史上歷次突發疫情事件來看,疫情會在短期一段時間內影響宏觀經濟和市場走勢,但長期影響較小。他說:“如果將經濟比作人,則突發疫情相當於得了一次重感冒。感冒未來肯定會康復,不會影響經濟的長期競爭力、長期潛在增長力和韌性,我們不宜過度放大短期情緒,而忽視長期力量。”

如果將新冠肺炎疫情比喻成中國經濟遭遇到的一隻“黑天鵝”,那麼,經歷這場考驗之後,中國經濟或將迎來鳳凰涅槃,開啟新一輪中高速增長。(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苗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