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李廣之外,歷史上還有這三位名將被高估了,白袍將軍被神化

歷史上有很多名將,他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留下了不少歷史傳說。可隨著時間的流逝,也有很多真實戰績並不那麼出眾的人,依靠小說、戲劇、評書等作品,變成了名將。人們對他們的印象也變得失真了,出現了很多被高估的名將。

第四名:飛將軍李廣

李廣號稱飛將軍,人們提及他第一時間都會想到的是“李廣難封”,展示出了一個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悲壯英雄形象。然而,歷史真實中的李廣並不是這樣。李廣確實武藝超群,又擅長騎射,能與士兵們同甘共苦。然而僅僅勇猛作為一個將軍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會如何打仗、訓練士兵、判斷局勢、進退有度。李廣之方面就做的很差,他手下的士兵紀律不嚴,雖然都願意與李廣同生共死,可也戰鬥力低下,遇到敵人難以取勝。

除了李廣之外,歷史上還有這三位名將被高估了,白袍將軍被神化

李廣一生征戰,勝少敗多,還有過全軍覆沒,迷路貽誤軍機的大過,所以是遠遠夠不上名將的邊的,至於懷才不遇,同時期的將星閃耀,衛青、霍去病橫絕大漠,只能說是李廣自身的能力不行,無法把握機會。但因為李廣與司馬遷的關係良好,司馬遷本人又是因為李廣孫子李陵叛逃匈奴而被處以宮刑,所以司馬遷在史記中盛讚李廣,同情他是失敗的英雄,又極力貶低衛青、霍去病是靠裙帶關係而成為大將,這才讓李廣聲名鵲起。

第三名:門神秦叔寶

秦叔寶秦瓊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大將,追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無數功勞,也名列凌煙閣功臣,最後和尉遲敬德並列成為了門神,震懾神鬼。史書記載,李世民出戰時,每次看到敵人有人耀武揚威,就派秦瓊出戰,將對方擊敗殺死。

除了李廣之外,歷史上還有這三位名將被高估了,白袍將軍被神化

可是受《隋唐演義》的影響,秦瓊變成了忠義無雙、智勇雙全,馬踏黃河兩岸,鐧打三州六府的大英雄,但還是會被李元霸、宇文成都等人吊打。這其實是小說裡低估了秦瓊的武力值,高估了他的智力值。秦瓊從來都是一員戰將,而並沒有行軍打仗的謀略。所以凌煙閣功臣裡,第一名是長孫無忌,第三名是杜如晦,第四名是魏徵,而秦瓊只能排到最後一名。

第二名:白袍陳慶之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這句話就是誇獎陳慶之的。他率領七千白袍軍,一路北伐,連續攻破北魏三十多座城池,收復洛陽,完成了近乎奇蹟的軍事行動。然而仔細研究歷史就可以發現,當時北魏正在內戰最激烈的時候,六鎮起義吸引了北魏軍方大部分的注意力。而北魏軍人領袖爾朱榮在河陰之變裡大殺文武群臣,已經讓北魏南線數十個州縣長官叛逃南梁,可以說北魏對南防線已經崩潰,對陳慶之根本就不設防。

除了李廣之外,歷史上還有這三位名將被高估了,白袍將軍被神化

當時北魏中手握最強實力的兩人,爾朱榮正在河北平叛,元天穆去山東鎮壓邢杲起義,所以陳慶之才一路長驅直入,順利收復洛陽。等到爾朱榮和元天穆回師合兵一處,幾天時間就消滅了陳慶之的白袍軍。

第一名:薊遼督師袁崇煥

袁崇煥確實是個不錯的良將,他作為守將經營遼東,可以擋住後金軍隊的進攻,還取得了寧遠大捷,傳言努爾哈赤就是死於這次戰爭。但袁崇煥遠沒有到所謂的“明末長城”的高度,至於說他死於皇太極的反間計,倒不如說這是清朝為了抹黑崇禎,表現崇禎是昏君而故意為之。

除了李廣之外,歷史上還有這三位名將被高估了,白袍將軍被神化

崇禎皇帝本來對袁崇煥是非常信任的,召見袁崇煥時,袁崇煥信心滿滿的表示可以“五年平遼”,結果袁崇煥到了遼東後,要錢要糧要武器要裝備,雖然關寧軍兵強馬壯,即使野戰也不弱於八旗兵,但就是不見他有所行動出擊後金,反而與皇太極有多往來。然後又擅殺了鎮守皮島的大將毛文龍,讓皇太極解除了後顧之憂。

除了李廣之外,歷史上還有這三位名將被高估了,白袍將軍被神化

後來崇禎給袁崇煥定下的罪名有三條:擅殺島帥、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而這三條裡前兩條是板上釘釘的事。當然袁崇煥很可能本人並沒有叛逆之心,只是覺得崇禎皇帝寵信他所以膨脹了,這才為所欲為。他的行事作風,連他的老師孫承宗都大為震怒,更不要說崇禎皇帝了。己巳之變讓崇禎皇帝徹底失去了對他的信任,最終下獄處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