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文化有多昌盛呢?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少数民族学校


宋朝疆域虽然远不及汉唐辽阔,但境内依然有大量少数民族居住,文化繁荣昌盛、登峰造极的宋朝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由朝廷出资兴建了少数民族学校——蕃学。


宋代最早的蕃学出现于宋神宗熙宁年间。


当时,宋朝通过王安石变法,国力军力得到某种程度的增强,宋神宗派遣名将王韶出兵收复了西北地区的熙州、河州等地。


宋朝的文化有多昌盛呢?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少数民族学校


熙河地区,居住有大量依附于西夏的羌族部众和其他民族约30万帐,宋朝为了安抚和笼络这些少数民族人,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一项就是尝试设置蕃学,试图通过文化教育,让羌族人亲宋而疏远西夏。王安石曾提出:“今以三十万之众,渐推文法,当即变其夷俗。”(1)


熙宁四年,宋朝将熙河地区划归陕西路,第二年,宋神宗下诏在陕西设置蕃学。


到了熙宁六年,熙州蕃学已筹备完毕,并且招收少数民族子弟入学,熙宁八年,河州知州鲜于师中上奏请求设立蕃学,得到朝廷批准,并拨给土地10顷作为学田,并每天出资1000贯钱作为教育经费。(2)


宋朝的文化有多昌盛呢?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少数民族学校

宋神宗画像


除了边关,内地少数民族聚集区域,宋朝也逐步建立起蕃学,熙宁八年,沅州、靖州、梅山等地蕃学陆续建立。


蕃学使用的课本为宋朝国子监规定的书籍,蕃学学生也可以参加朝廷举办的科举考试,而且朝廷还出台了一系列的“加分”政策,比如,“贡院考试不中格,宜依特奏名人例就试”。(3)


所谓“特奏名人”,就是建立过特殊功勋并由所在州县推荐的考生,可以在贡院考试中享受到特殊照顾,蕃学子弟可以享受与宋朝“特奏名人”相同的待遇,可见朝廷对他们的照顾力度还是很大的。


遗憾的是,熙宁年间设立的蕃学数量过多、规模过大,导致宋朝的财政不堪重负,蕃学停办。史书记载:“而蕃学之设,冗费为甚,无补边计,可令罢之,其教授赴阙,蕃部弟子放逐便。”(4)


宋朝的文化有多昌盛呢?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少数民族学校

王安石画像


虽然朝廷停办官学,但当时的宰相王安石热衷于蕃学,在他的运作下,西北地区陆续建立为数不少的蕃学,虽然规模不如朝廷出资时盛大,但对少数民族普及中原王朝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少数民族数量较多的广西,直到宋徽宗大观年间才正式设置蕃学,同时,广州蕃学也开始招收少数民族子弟入学。


宋朝的文化有多昌盛呢?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少数民族学校

宋徽宗画像


宋徽宗在位初期,宋朝对西北用兵,扩展了部分土地,一度恢复了西北地区的蕃学,徽宗甚至派遣进士黄庭瞻为西宁州(今青海西宁)教授,到青唐羌人聚集的西宁州兴办蕃学。


几年之后,黄庭瞻办学成绩斐然,史书记载:其蕃族子弟,甚有能书汉字,背诵《孝经》,渐习《论语》,皆知向方慕义,化革犷俗。(5)


黄庭瞻“以为训诱不倦之功(6)”,得到朝廷的嘉奖,被破格提拔为将仕郎。


宋朝的文化有多昌盛呢?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少数民族学校


“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失去对熙和地区的控制,蕃学也随着北宋王朝落入历史的尘埃。


宋朝兴办少数民族学校,虽然动机并不单纯,但在客观上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水平,有利于民族间的融合与团结,为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引用资料:

(1)《宋史·卷一百九十一》

(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六十一》

(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四十三》

(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七十》

(5)《摛文堂集·卷四》

(6)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