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舒兰“百姓说事点”唱响防疫歌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王春宝口董建伟 通讯员林岩 赵东昌)在防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些平凡的人无畏无惧、走在前、干在前,在广大的农村和社区居民中带头唱响了防疫之歌。他们,就是吉林省舒兰市"百姓说事点"的信息员。

吉林舒兰“百姓说事点”唱响防疫歌

"现在困难当头,大家能不能有点担当,不要聚堆、不要串门啊!"大年初一,老郭苦口婆心劝走了"说事点"扎堆的乡里乡亲。老郭名叫郭胜强,是舒兰市亮甲山乡致富村"百姓说事点"的信息员。已过花甲之年的老郭,为人热情并且在村中小有威望,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他商量,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老郭"。这次疫情令老郭甚为担忧,他说:"我活了一大把年纪,从没有见过这么厉害的疫情!"于是,大年初一,老郭就劝走了乡亲们。虽然"说事点"没人了,可老郭还是见到村民们又在路上三五成群地闲聊,老郭又赶忙上前劝阻。致富村一共有7个自然屯,别的屯的乡亲们能意识到这疫情的严重性吗?想到这,老郭立即起身,带着扩音器走屯串户,强调防控疫情的重要性。初春的天依然寒冷,但老郭那洪亮的声音,却一遍遍响彻在乡村。村屯道路不知道留下了老郭多少双脚印。

吉林舒兰“百姓说事点”唱响防疫歌

"听党话、别信谣、别造谣、别传谣",水曲柳镇锦德村"说事点"信息员孟庆德一大早就开始宣传防疫的政策法规。老孟热心村中的公益事业,他始终秉持着"村里事就是自己事"的工作理念,尽全力帮助村中乡亲。于永芝大姐家是锦德村的贫困户,春节这几天于大姐犯了愁,因为家人没有口罩并且很难买到。"疫情这么严重,家里连个防护用品都没有,能不着急上火嘛!"老孟得知此事后,立刻送到于大姐家几个崭新的口罩。而这些口罩是老孟的亲人送给老孟的,本想让老孟自己家多留一些备用。但是老孟雪中送炭,解了于大姐一家的燃眉之急。老孟为人热心但也有铁面无情的时候,正月初六村里来了个卖糖葫芦的人,在这样的关键时期,老孟想着绝不能让外地的人进村,于是上前阻止,卖糖葫芦的人百般哀求,但还是被老孟劝离本村。

"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水曲柳镇大树村"百姓说事点"信息员张继兰见到乡亲便认真讲解抗击疫情的知识要领。腊月底,张继兰刚刚做了子宫手术,本应该在家休息,可是当她看到疫情的紧张形势,看到不少村民不懂得防疫知识,她心急如焚,完全没有心思休息。拖着尚未痊愈之躯,走东家、串西家,宣传防疫知识。有村民问她:"你也不是村官、国家也不给你钱,干嘛这么不要命?"张继兰听后一笑置之。村里辛海娟家的孩子得了感冒并有发烧症状,不少村邻听说后不敢前去,担心孩子被感染会传染。辛海娟也不敢带孩子前往医院,担心被医院错当成新冠病毒的肺炎患者。张继兰听说后,不顾家人劝阻来到辛海娟家,听了辛海娟的描述后,张继兰立刻用酒精为孩子退烧,没想到土办法起了作用,孩子退烧了。

"来,老李,咱把条幅挂上!"滨河街道红石村农民李启和,刚刚在屯里消完毒,又跑来和村干部一起将抗击"新冠"的标语挂在了村口。"村口没有把门的怎么能行?"李启和主动请缨,甘做守门人。春寒料峭,可是李启和没有一丝怯意,坚守岗位、忠心职责,守护着家乡的安宁。

像"老郭"、"老孟"、"老李"这样的人,舒兰市还有800多位。他们在舒兰市司法局和乡镇街道的组织下建起了防控疫情的社区"分队"和农村"守卫"。他们所做的并没有像白衣天使那样受人瞩目;也没有像人民警察那样令人敬畏;甚至他们的行为还令一些群众不解。然而,即使有时候不被理解,但他们却坚守本心、勇往直前、默默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份家国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