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農繪畫的“金石氣”(一)

金農有“丹青不知老將至”印章,並題有印款,印款透露出一些值得重視的思想:

既去仍來,覺年華之多事;有書有畫,方歲月之無虛。則是天能不老,地必無憂。曾何頃刻之離,竟何桑榆之態。惟此丹青挽回造化,動筆則青山如笑,寫意則秋月堪誇;片箋寸楮,有長春之竹;臨池染翰,多不謝之花。以此自娛,不知老之將至也。


金農繪畫的“金石氣”(一)

金農 達摩冥想 弗利爾美術館藏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這裡所說的“長春之竹”、“不謝之花”,在金農一生藝術中很具象徵意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金農的藝術就是他的“不謝之花”,花開花落的事實不是他關注的中心,而永不凋謝,像金石一樣永恆存在的對象,才是他追求的。大地上天天都在上演著花開花落的戲,而他心裡只專心雲捲雲舒的恆常之道。繪畫,在金農這裡,只是他思考生命價值的一種途徑。


金農繪畫的“金石氣”(一)

金農 佛像圖 天津博物館藏


“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是雍正到乾隆時期一位特立獨行的藝術家。他一生藝術生涯異常豐富,甚至可以說有些繁雜,他在詩、書、畫、印等方面都有貢獻,他是當時很有影響的收藏家、鑑賞家。一生心力並不主要在繪畫領域,像青藤一樣,他開始作畫的時間也較晚,在繪畫領域,並沒有特別專長的類型,他喜歡畫的題材有花鳥、道佛、鞍馬等,並間有山水小品之作。從繪畫成就來說,他的每一種形式似乎都沒有臻於最高水平。如其山水不敵石濤,人物難與老蓮、丁雲鵬等大師相比,即如他最擅長的梅花,似乎也不在他的好友汪士慎之上。他的人物、鞍馬等有明顯造型上的缺陷,與擅長人物的唐寅、擅長鞍馬的趙子昂相比,有相當的距離。按照今天藝術史的一些觀念看,他很多作品中所體現出的“繪畫性”並不強。


金農繪畫的“金石氣”(一)

金農 紅蘭花圖 絹本設色 63.7×40.5cm 故宮博物院藏


但就是這樣一位藝術家,在中國藝術史上卻享赫赫高名,他被推為“揚州八怪”之冠,有的人甚至認為,他是傳統中國的最後一位真正的文人畫家。時至今日,與很多藝術界朋友說起金農,還是有無限的景仰和歆慕,他的藝術在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影響。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金農繪畫的“金石氣”(一)

金農 隸書七言聯 縱128.2釐米 橫28.4釐米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情況?這與金農身上獨特的藝術氣質有關,與他繪畫中所葆有的那種充沛的創造力有關,更與他繪畫中所顯露出的獨特人生智慧有關。正像西泠八家之一的陳曼生所說:“冬心先生以詩畫名一世,皆於古人規模意象之外,別出一種勝情高致。” 如他有一幅畫,畫菖蒲,沒有任何特別的地方。一個破盆,一團綠植。但金農卻有題說:“石女嫁得蒲家郎,朝朝飲水還休糧。曾享堯年千萬壽,一生綠髮無秋霜。”畫的是一種永恆的綠,永遠的生命,永世的相守。這樣的題跋給人奇警的感覺,與其說是作畫,倒不如說以簡單的圖像來敷衍自己的人生哲學。


金農繪畫的“金石氣”(一)

金農 梅花 弗利爾美術館藏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金農地位的突出,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文人畫傳統中一些關鍵性因素:文人畫不是塗抹形式之地,而是呈現生命智慧之所,文人畫最重要的是給人以生命智慧的啟發。潘諾夫斯基說,作為人文科學的藝術存在的重要理由,就是超越現在,發現存在背後的真實,予人以智慧的啟發。金農的繪畫正是在這一點上顯示出他的優長。


金農繪畫的“金石氣”(一)

金農 溪山村莊圖 旅順博物館藏


生命智慧,是金農繪畫藝術具有長久生命力的基點。本文通過他繪畫中所蘊涵的“金石氣”來討論他關於繪畫真性的獨特見解。


把玩金石

金農在金石中

玩出永恆的意味


金農畢生有金石之好,他的好友杭世駿說:“冬心先生嗜奇好古,收儲金石之文,不下千卷。”他的書法有濃厚的金石氣,他的畫也有金石的味道。秦祖永說:“冬心翁樸古奇逸之趣,純從漢魏金石中來。”要理解金農的藝術,金石氣倒是一個重要的角度。


金農繪畫的“金石氣”(一)

金農 醉鍾馗圖 中國美術館藏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金農有一號叫“吉金”,上古時鐘鼎彝器,因為一般用為祭禮,又稱吉金。金農常用“金吉金”的畫款,以張皇他的金石之好。他一生愛石如命,世傳他的一方硯臺,上有他的硯銘說:“寶如球璧,護如頭目腦髓。”金石對於他來說,就是他的生命。他的藝術,也包括他的繪畫都沾染上濃厚的金石色彩。


金農繪畫的“金石氣”(一)

清 金農 隸書七言聯 縱133 釐米 橫28.5 釐米


在中國經學和語言文字研究中有一門專門學問“金石學”,在中國藝術史研究中有一個“金石氣”的專門問題。金,一般指材料為青銅器的古代流傳文物,包括上古青銅禮器及其銘文、兵器、青銅雕刻、符璽等等。石,主要指石質的文物,包括各種碑刻文字及圖案,如墓碑、摩崖石刻、各種以石為材料的造像(如佛教寺院的經幢)等。金石的存在為考鏡古代文化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角度。金石學對藝術領域的影響也十分突出,如我們說六朝以前的書法,其實基本都在金石中。金石學的發達也影響了中國藝術的氣質,如中國藝術特別重視的“金石氣”、“金石味”,重視古拙蒼莽的格調,它還影響了中國人的審美生活。中國藝術一些觀念的形成,也與金石的流佈有關。如中國藝術推重的歷史感,便與金石學有極為密切的關係。


金農繪畫的“金石氣”(一)

清 金農 墨梅圖 紙本墨筆117×43.6cm 故宮博物院藏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清代是傳統金石學繼宋代以後發展的又一高潮,金農生活在金石學極為發達的時代,這對他的藝術和思想構成有直接影響。他精鑑賞,好古雅,在書畫之外,又精於篆刻,對明代中期以來文人篆刻的思想有深刻浸染,他與西泠八家之首丁敬有極深的情誼,又多識於古文奇字,一生遊歷於三代秦漢之間的鐘鼎彝器碑刻之中,明中期以來文人所喜歡的物品,如碑版、硯臺、奇石、青銅古玩等等,金農無一不精。他的“百二硯田富翁”、“吉金”等號就記載著他的金石生涯的印跡。


金農繪畫的“金石氣”(一)

清 金農 神龜圖


他玩金石,研究金石,不僅使自己成為當時有名望的金石學者,也影響到他的藝術,他的精神世界。他是一位具有獨創性的藝術家,並不像那些古玩行家、博物裡手,流連於物,也沉溺於物,他玩物而不為物所玩,重物又超然於物。

他喜歡珍貴的古物,為其中所包括的內在精神所著迷。如他一生留下大量的硯銘(又稱研銘),這些硯銘記載著他對古硯品質的鑑賞,又體現出他獨特的人生哲學。如《寫周易硯銘》:“蠱、履之節,君子是敦。一卷周易,垂簾闔門。”此在說《周易》的卑以自牧的思想。世傳他的《硯銘冊》行書,是一件極為珍貴的書法作品,其中記載了他大量的題硯文字。如《巾箱硯銘》雲:“頭上葛巾已漉酒,箱中剩有硯相守。日日狂吟杯在手,杯乾作書瘦蛟走,不識字人曾見否?”其中展現的思想簡直有《二十四品》中《沉著》一品之風味:“綠杉野屋,落日氣清。脫巾獨步,時聞鳥聲。鴻雁不來,之子遠行。所思不遠,若為平生。海風碧雲,夜渚月明。如有佳語,大河前橫。”他見一硯,白紋若帶,裹於石上,故作《腰帶硯銘》雲:“羅帶山人,韋帶隱人,吾不知世上有玉帶之貴人。”表現出脫略世俗的情懷。他的畫似乎就在這樣的氛圍中氤氳:“白乳一泓,忍草一莖,細寫貝葉經,水墨雲山粥飯僧。”(《水墨雲山粥飯僧寫經硯銘》)硯的紋理形狀和自己的心靈形成一種境界,他不是在賞硯,幾乎在玩賞生命的趣味。他的藝術是在其金石之好中浸染出來的。沒有金石之好,不會有他的奇特的書法;同樣,沒有金石文化的影響,也不會有他獨特的繪畫。金農繪畫對永恆感的追求,就與金石氣有密切的關係。金石氣,有兩個重要特點,一是它時歷久遠,二是它的恆定性。金農在把玩金石中,玩出了永恆,也將這氣息帶到了繪畫中,他的繪畫“不謝之花”盛開,與金石氣深具聯繫。我們可從兩幅有關金農的畫像(一是他的弟子羅聘為他畫的《冬心先生像》,一是他的一幅自畫像)中,略窺其金石之好中藏有的特別氣質。


金農繪畫的“金石氣”(一)

金農 人物山水圖冊 第一開·於無憂林中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羅聘《冬心先生像》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是金農的神似作品。金農飄然長鬚,穿著出家人的黑色長衫,坐在黝黑奇崛的石頭上,神情專注地辨別著一塊書板上的古文奇字。幾乎全白的鬍鬚與黑色的衣服、石頭形成鮮明對比。略帶誇張的專注神情給畫面帶來了輕鬆幽默的氣氛。畫像形象地描繪出金農的金石之好,同時也畫出了金農超然世表的個性,他似乎不是在辨識其中的文字,而是在與永恆對話。


金農繪畫的“金石氣”(一)

金農 人物山水圖冊 第二開·禮佛圖


他在自寫小像題識中說:“予今年七十三矣,顧影多翛然之思,因亦寫壽道士小像於尺幅中。筆意疎簡,勿飾丹青,枯藤一杖,不失白頭老夫古態也。”“老夫古態”,不光表現他年齡的衰老,也是時歷多艱後對人生命的感知,他的眼光已經滑出蔥蔥翠翠的“丹青”世態,進入不變的“古態”中。這幅自畫像頗像今天流行的裝置藝術,磊磊落落,如累磚塊,充滿著神秘的古文奇字的題識,似乎構成了一幕永恆之牆,而一飄然長鬚的老者,把瘦筇,拾細步,正向其淡定地走去……


金農繪畫的“金石氣”(一)

金農 人物山水圖冊 第三開·馬和之秋林共話圖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這兩幅畫像所顯示的金農意態,簡直可以說是羲皇上人。其中所透露的,就是金農對時間表相背後真實的關注。金農有硯銘說:“坐對常想百年前,百年前既誰識得?”他摩挲奇石,玩賞古硯,正如古人所說的“千秋如對”。眼前雖然一物,但此物曾為何人所有,它從何而來。他的金石之好,使他常常像進入一個時間隧道,與眼前的石對話,與千年的人對話。他的金石之好,給他帶來的是時間的淡化。


金農繪畫的“金石氣”(一)

金農 人物山水圖冊 第四開·吳興眾山如青螺


古人有“坐石上,說因果”的說法,意思是通過石頭來看人生。金石者,永恆之物也;人生者,須臾之旅也。人面對從莽莽遠古傳來的金石,就像一片隨意飄落的葉子之於浩浩山林。蘇軾詩云:“君看岸邊蒼石上,古來篙眼如蜂窠。但應此心無所住,造物雖駛如餘何?”遷滅之中,有不遷之理;無常之中,有恆常之道。金農將金石因緣,化為他藝術中追求永恆和不朽的力量。


金農繪畫的“金石氣”(一)

金農 人物山水圖冊 第五開·山青青,雲冥冥


金農與朋友之間相與酬酢,對此永恆感也有認識。詩人厲鶚說:“吾友金冬心處士最工八分,得人筆法,方子曾求其書《孝經》上石,以垂永久。用暴秦之遺文,刊素王之聖典,方子真知所從事,而衛道之心至深且切也夫。”世界上的一切,看起來都在變,但又可以說沒有變,青山不老,綠水長流,秋來萬物蕭瑟,春來草自青青,它們都變了嗎?藝術家更願意在這種“錯覺“、甚或是幻覺中,贏取心靈的安靜。摩挲舊跡嘆己生,目對殘碑又夕陽,是惆悵,也是安慰。


金農繪畫的“金石氣”(一)

金農 人物山水圖冊 第六開·宋龔開善畫鬼


浙江省博物館藏其梅花圖冊,有一頁畫落梅,畫面很簡單,畫一老樹根,粗大,不知多少年許,地上若隱若現的怪石旁畫落梅數朵。以蒼莽之楷隸之體書七個大字:“手捧銀查唱落梅”,款“金二十六郎”。梅花且開且落,生命頓生頓滅,捧著滿手的銀圓,唱著梅花紛紛飄落的歌,嘆惋之情宛然自在。但金農在這裡表現的不是生命的脆弱,而由中轉出一種永恆的生命之歌。花開花落凡常之事,囿於此,只有無謂的哀嘆;超於此,則而得永恆的寧定。就像那段老梅樹根,千百年來,就是這樣,開開落落,由此悟出一種生命穎脫的智慧。


金農繪畫的“金石氣”(一)

金農 人物山水圖冊 第七開·玉川先生煎茶圖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為了追求永恆感,金農的藝術有一種濃郁的“回望”的氣質。


金農有一號叫“昔耶居士”,它在金農思想中有重要意義。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金農《昔年曾見圖》,這是一套冊頁中的一幅。左側畫一女子,高髻麗衣,手中抱著襁褓中的孩子,坐在大樹下,目對遠山。圖上題有四個大字“昔年曾見”,小字款雲:“金老丁晚年自號也”,鈐“金老丁”陽文印。這幅畫似有懷念自己亡故的妻子和不幸去世的女兒的意思。昔年曾見,如今不見,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如山前的雲煙飄渺,無影無蹤,此圖中充滿了“未知亭中窺人,明月比舊如何”的嘆息。從畫面題識語看,所謂“晚年自號”,應該就指“昔耶居士”的號。


金農繪畫的“金石氣”(一)

金農 人物山水圖冊 第八開·畫舫空留波照影


“昔耶”,顯然有追憶過去、眷戀過去的意思,感嘆似水流年帶走多少美好的東西!這是金農藝術的突出特點,他的藝術總是帶著淡淡的憂傷。他的《履硯銘》說得好:“莫笑老而無齒,曾行萬里路;蹇兮蹇兮,何乎遲暮!”他的作品體現的美人遲暮的深沉歷史感,就建立在人生之“履”上。


金農繪畫的“金石氣”(一)

金農 人物山水圖冊 第九開·回汀曲渚暖生煙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金農《雜畫冊》,其中有一幅畫荷葉盛開之狀。題雲:“紅藕花中泊伎船,唐白太傅為杭州刺史西湖遊讌之詩也。餘本杭人,客居邗上,每逢六月,輒想故鄉綠波菡萏之盛,今畫此幅,以遣老懷。舟中雖無所有,而衣香鬢影,彷彿在眉睫間,如聞管絃之音不絕於耳也。”


金農繪畫的“金石氣”(一)

金農 人物山水圖冊 第十開·荷花開了


追憶,是對自己曾經經歷的回望。但金農藝術的回望意識有比這寬廣的領域。他常常是回望歷史的縱深,來看生命的價值。他有一幅畫畫芭蕉和一枝燦爛的花束,有詩說:“晨起浥花上露,寫此涼階小品,正綠窗人睡,曉夢如塵,未曾醒卻時也。”生命如朝露,倏生倏滅,但夢中人瞑然無覺。燦爛的筆意中,藏著一種生命哀憐。我很喜歡他的一幅作品,以白描法,畫一枝荷花橫出,別無其他。上題有一詩:“白板小路通碧塘,無闌無檻鏡中央。野香留客晚還立,三十六鷗世界涼。”款“曲江外史畫詩書”,這個落款很奇特,提醒人,他這裡不僅有圖像,還有詩、書法,有書法與荷花所組成的特有空間。三十六鷗世界涼,帶有一種人生的嘆惋之情。


金農繪畫的“金石氣”(一)

金農 人物山水圖冊 第十一開·昔年曾見


其次,金農藝術在時間的超越中,強化現實的遁逃感。


在“昔耶居士”這個號中,所突出的是“昔”與“今”的相對。人必然生活在“今”的世界中,人的種種痛苦和侷限,其實都是由“今”所造成的。“今”給你束縛,刺激你的慾望,使你有種種不平,生種種絕望。金農的藝術,從根本上看,就是從“今”中逃遁的藝術。他有題梅詩道:“花枝如雪客郎當,豈是歌場共酒場。一事與人全不合,新年仍著舊衣裳。”新年仍著舊衣裳,他的思慮只在“舊”中。他的藝術念念在不作“今人”之想。羅聘那幅金農畫像中,金農一副凜然不可犯的樣子,就表現出金農不肯向世俗低頭的精神追求。金農題畫竹語道: “一枝一葉,蓋不假何郎之粉、蕭娘之黛,作入時面目也。”又有題畫竹詩寫道:“明歲滿林筍更稠,百千萬竿青不休。好似老夫多倔強,雪深一丈肯低頭。”他題《冰梅圖》有這樣的話:“冰葩凍萼,不知有世上人。”都是在強調與俗世的疏離。


金農繪畫的“金石氣”(一)

金農 人物山水圖冊 第十二開·山僧叩門圖


這獨立不羈的精神,是金農繪畫的重要主題。他有一幅畫,畫一枝梅花,上有“昔耶居士”,別無其他題識。此四個字似是為這枝梅花作解語,說的是一枝不變的寒梅。又在為“昔耶居士”作註解,這裡有一種高出世表的精神。他有題畫詩說: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茫茫宇宙,何處投人!一字之褒,難逢雅賞,其他可以取譬而不為也。

先名有言曰:同能不如獨詣,又曰:眾毀不如獨賞。獨詣可求於己,獨賞罕逢其人,予畫竹亦然,不趨時流,不幹名譽,叢篁一枝,出之靈府,清風滿林,惟許白聯雀飛來相對也。

世無文殊,誰能見賞香溫茶熟時,只好自看也。

不是獨賞,而是獨立,獨立真實的生命是他追求的目標。

再次,他追求永恆感,還包含著生命安頓的思想。


金農繪畫的“金石氣”(一)

金農 靈芝圖 紙本


他要做“昔耶居士”,不光是執拗地回望,還在於通過古與今的流連,尋覓精神的歇腳地,到不變的世界尋找生命支持的力量。金農的畫,有一重要主題,就是解脫有生之苦。他曾畫一很怪的竹子,題道:“純用焦墨,長竿大葉,葉葉皆亂。有客過而詫曰:‘此嬴秦戰場中折刀頭也,得毋鬼國鐵為硬筆耶?’吾為先生聚鬼國鐵於九州鑄萬古愁何如?”聚鬼國冷鐵,化萬古清愁,他的冰冷的竹子表達的是這樣的思想。他還畫有一種憔悴竹,他說:“餘畫此幅墨竹,無瀟灑之姿,有憔悴之狀……人之相遭固然相同,物因以隨之,可怪已哉。”他不畫瀟灑竹,而畫憔悴竹,無非是要呈現人在“今”世之苦。他有一幅《放魚圖》,畫蘆葦一叢,一人垂釣江上,遠山如黛。有題雲:“此鄉一望青菰蒲,煙漠漠兮雲疏疏,先生之宅臨水居,有時垂釣千百魚,不懼不怖魚自如。高人輕利豈在得,赦爾三十六鱗游江湖。遊江湖,翻踟蹶,卻畏四面飛鵜鶘。”江湖險惡,他要躲到永恆的港灣中去,在“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世界中將息生命。


金農繪畫的“金石氣”(一)

金農 墨梅圖 紙本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