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3年、5年和10年,会发生哪些并发症,如何做到早发现?

爱情小精灵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证”,进一步分,可以分为:上消、中消、下消。

主要的表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疲乏等主要特征的综合症状。

主要是和肺、胃、肾有关,和饮食习惯也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说3年、5年、10年具体会发生哪些并发症?

每个人都不一样的,所以很难有准确的、统一的“答案”。

如果已经发现或者确诊为糖尿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其实早发现,或者早点儿预防反而是更关键。

如何预防呢?

第一、保持适度的运动。

可能有的朋友会问:什么才是适度?

就是运动后,第二天不感觉疲劳为度。

运动的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但是一定是有氧运动,比较舒缓的运动。

特别激烈的运动和无氧运动都不建议去做。

第二、就是饮食了。

多素、少荤、少食、多餐。

第三、就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要熬夜,早睡早起,戒烟、戒酒。

第四、控制体重,特别是腹围。

这些都是我们预防糖尿病的基本方法,也是很有效的方法。

如何提前发现糖尿病

主要有以下这几个表现:

多尿

口渴

体重减轻

容易疲劳

视力减退加快

性生活质量下降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远离糖尿病。健康生活!


舌诊谭中医


我妈妈就是一位糖尿病患者,从确诊二型糖尿病,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年了,一开始口服降糖药物,到现在的注射胰岛素,好在血糖水平控制的还算可以。

前三年并没有明显的并发症,主要是体重的下降,谁见了她都说她瘦了,还有就是很容易感觉到饿,有时候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有可能会感觉到低血糖,好在后面一直比较注意,血糖水平稳定了以后,也就很少出现这种情况了。

如今最主要的并发症就是周围神经病变,她的胳膊经常会疼,有时候腿也会感觉到疼,好像是针扎,又好像是虫咬,也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好转了一些,但是并没有完全消失。

当初发现糖尿病的时候,因为她总觉得自己容易饿,而且还容易口渴,水喝多了就会经常上厕所。一开始没注意,以为是工作太忙太累导致的,后来一直消瘦,一查血糖竟然高到了十五点多,确诊了二型糖尿病。

想要早发现,一定要养成健康体检的好习惯,就因为工作太忙,虽然自己就是医生,却一直没有做好体检,所以才发现的那么晚,如果发现的早一些,可能会控制得更好一些。


妇产科女司机飒姐


说起糖尿病,还是比较关注的,因为我的妈妈就是糖尿病患者,而且从确诊二型糖尿病到现在也有快20年了,甚至妈妈家还是糖尿病的高发家族,妈妈这一辈一共5名成员,只有一个舅舅不是糖尿病了。

糖尿病3年、5年和10年会发生那些并发症呢?

其实糖尿病就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所谓的遗传基因主要是遗传易感性,这一点和抑郁症的遗传是相类似的,对于我而言,因为妈妈的高发家族,加上我的体重,以及我运动很少的行为特点,我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可能要比普通人还要高的多了,所以好像也应该控制一下自己的体重了。

关于并发症,老妈得病快20年,目前正在注射胰岛素,确实也出现了一些轻微的并发症,比如曾经有过眼底出血,在我看来主要是因为那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很不理想。当医生的治不了自己的家人,家人也不会听我们的,反复叮嘱要按时服药,但还是偷偷的更换了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只是说吃了保健品自己的血糖都降下来了,后来证实也是骗人的。

所以在我看来糖尿病的并发症并不是因为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出现的,确实可能出现,但是否出现,以及并发症的严重与否,最主要还是要看血糖的长期控制情况,如果血糖始终控制的很理想,比如通过运动和饮食的方式调整自己的血糖,甚至连药都不用吃。

另外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血管病变,想我妈妈出现的眼底出血就是微血管病变,而大血管病变主要指的是心血管和脑血管的病变。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也就是微血管和大血管的病变,最好的办法就是严格控制血糖。

其实就像我说的,糖尿病和抑郁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有遗传易感性,都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症状,相比较而言我觉得糖尿病更好控制,因为晨起测个指尖血糖就知道血糖的具体数值了。所以既然完全可以通过服药、饮食和运动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血糖,那为什么我们不好好的控制血糖,不管是3年,5年,还是10年,都远离糖尿病的并发症呢。

我不是糖尿病专科医生,但我是糖尿病家属,有问题可以大家一起讨论下,多学些知识总是有用到嘛。


我说精神


得了糖尿病会怎么样?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主的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我们先看看近来历史上哪些人有过糖尿病:

1. 十大元帅之首朱德:做操做了60年

朱德总司令在有二十年糖尿病的情况下活到了90岁的高寿,与他平常爱运动有着很大的关系,他坚持最好的运动就是做了长达60多年、自创的体操,被大家称之为“朱德操”。

2.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写“一笔字”星云大师也有糖尿病,但他每天坚持书法写作。

3.周恩来总理妻子邓颖超: 坚持散步降血糖1953年,49岁的邓颖超被查出了糖尿病,邓颖超在自己的文章中记载,她当时的体重是十年来最高的体重,既然根源从这里来,就从这里治疗。

糖尿病是由什么病因引起的呢!

1.遗传因素 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原因。

糖尿病的表现:

多吃多喝多尿少体重,乏力肥胖

糖尿病有些什么样的并发症?

分为五个方面:

1.心血管病变 心脏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

2.脑血管病变: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脑萎缩等。

3.肾血管病变:主要表为糖尿病肾病.

4.下肢动脉病变: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足

5.眼底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的可以导致眼底出血和视网膜脱落。

我们体内不仅有降血糖的胰岛素,还是升高的血糖 的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二个是相辅相成的。长期的高血糖容易造成酮症酸中毒,那么我把血糖降低点是不是就好些呢?并不是这样的,太低了反不好,血液里面能量太少了,整个人都 没有能量来供应,是会死人的。为什么我会交代有些病人口袋里面准备糖果,就是为了防止低血糖。

如何来判断自己血糖降得过低了呢?

低血糖最早出现的症状有: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麻木和无力,同时有头晕、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错乱等神经症状。继续发展,则出现剧烈头痛、言语模糊不清、答非所问、反应迟钝、眼前发黑、视物。


刀儿匠一李


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陈立夫都是糖尿病,却不妨碍他们活过百岁而且基本没有并发症。关键在于调理方法要得当,给你一些建议,不一定能让你彻底康复,但一定可以让你少走弯路。

糖尿病主要有四种类型,一型,二型,应激型和妊娠期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来自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二型与胰岛素相对不足,高脂血症相关。这里面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应激型糖尿病,又称作特殊类型糖尿病,以前仅特指少量烧伤病人等情况,但是现在发现,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有明显应激反应。大量的应激型糖尿病被错误的归入二型糖尿病,用胰岛素相对不足这个思路来治疗,盲目降糖,过度控制,大量运动,反而令血糖和身体状况恶化。糖尿病一定要先识别糖尿病类型再做对应调理。

很多医生一提糖尿病就说胰岛素不足,胰岛素抵抗,却不理解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只是不断加大降糖药或胰岛素剂量用来降糖,忽略了身体的升糖激素——肾上腺素、胰高糖素的作用,这是不合理的做法。很多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胰高糖素异常升高,或者称为胰高糖素血症,这其实是身体在进行主动升糖动作,在胰高糖素作用下,胰岛素必然受到抑制。

很少有人注意压力带来的血糖影响,但是最新的糖尿病研究已经证实,持续紧张与压力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当我们处于压力状态,大脑为了保证正常运转,需要消耗大量血糖,身体会出现低血糖状况。糖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一旦低血糖情况发生,身体会启动低血糖应激反应,胰高糖素升高,胰岛素作用受到抑制,肝糖元分解出血糖,肌肉中的蛋白质以及脂肪都会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为血糖,提高身体的血糖储备。

如果低血糖情况反复出现,身体会处于战备状态,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拥有最强的升糖作用),持续提升胰高糖素——身体最主要的升糖激素,用来规避低血糖风险,(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险的多,短期的低血糖就会有致命损害)导致血糖居高不下。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警惕可能发生低血糖的情况,每一次低血糖,都会使下一次应激反应更容易出现,也会使血糖储备变得更高。这就是为什么普通人血糖2.8以下才会低血糖,而糖尿病人血糖3.9就会低血糖,有的应激反应严重的人,甚至血糖降到5就会低血糖!

如果日常饮食控制严格,又服用阿卡波糖类“糖吸收抑制剂”,容易造成肝糖原储备不足。缺乏了肝糖原的调节作用,运动或者情绪激动,都极易发生低血糖。有的医生建议节食,建议运动降糖,建议血糖严格控制,却不懂防范低血糖风险,即使口袋放两颗糖,也抵挡不了低血糖对身体的伤害,当你感觉低血糖,伤害已经发生。最危险的是,你可能没有机会拿出口袋里的糖!

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糖对于身体的重要性!一旦糖缺乏,身体进入低血糖状态,即刻就会损及大脑、心脏等重要的器官!高血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长久的高血糖,可能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但是,低血糖却是时刻可以要人命的!

任何人都应该知道低血糖的危险!与高血糖不同,低血糖的危险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呈现,并且,如果低血糖得不到及时解决,身体各个器官都会持续衰竭!比如肝肾功能衰竭,昏迷,蛋白质脂肪被迫通过糖异生转化成血糖,产生大量尿酸丙酮酸导致酮症酸中毒,而这些,也正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与多种日常因素息息相关。医疗对糖尿病的影响只有8%,所以,除了药物控糖,更要从能量代谢,激素调节,甚至细胞营养利用的层面来分析血糖高的各种可能。

怎么判断自己是应激反应导致的血糖高?

要看你有没有下列低血糖症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以及脑功能障碍的表现,初期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躁动、易怒、行为怪异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出现惊厥、昏迷。

如果经常饥饿,心慌,易怒等症状,或者突然血糖异常升高,那么很大可能有应激反应。进一步可以检测肾上腺皮质激素(GC)和胰高糖素含量。

调理糖尿病要均衡营养,全面调理,饮食,运动,情绪,呼吸,放松训练等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不要只注重降低血糖,更要消除低血糖应激反应,避免身体主动升糖。

Vista血糖调理五原则:

第一,调节血脂

我们在北京延庆的疗养院帮助大量肥胖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减肥降低血脂,血糖可以恢复正常。原因在于血脂高的状态,身体利用血糖的效率大打折扣,换句话说,高脂血症患者需要更高的血糖才能满足身体需求,需要做的是降低高血脂而不是降糖。

要注意不要吃大量精致米面类食物,这种食物升糖过快降糖也快,然后过量的糖会转化成胆固醇,这才是血脂高从而影响糖代谢最容易被忽视的原因!

第二,定时进餐

糙米、杂豆、鱼、肉、蔬菜都要均衡摄入。不需要节食,务必远离低血糖状况,杂豆和糙米因为富含纤维素或者直接补充纤维素,可以让糖和脂类缓慢吸收,不会出现血糖和血脂的过山车变化。补充维生素B族,帮助身体正常实现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

第三,筛查应激反应

这一点至关重要!否则身体在急需血糖时会大量释放胰高糖素来提升血糖同时抑制胰岛素作用。导致应激反应的可能情况有:熬夜!长期加班劳累(包括脑力劳动,大脑需要大量的血糖来提供能量),紧张!恐惧或者压力等负面情绪。饮食作息规律,注意休息和放松!很多人都不懂如何放松,即便睡觉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需要学习春山步疗和自我放松导引等放松训练。

第四,注意检测血糖

又不要过于强调低血糖。要明白糖尿病人需要的血糖要高过一般人,只有消除了应激反应和其他原因导致的胰岛素抵抗,血糖自然会回落。如果通过药物调节过低,反而会激发身体调高血糖的动作,加重肝脏负担。

第五,坚持腹式呼吸

缺氧与有氧,糖代谢获得的能量有19倍的差异!很多人呼吸太浅,前半口气还没进去,后半口气已经吐出来了,没有实现气体交换,身体实际处于长期缺氧状态。能量不足也会导致身体主动升糖!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糖尿病人都有疲乏无力的症状。练习吸气时鼓肚子,可以满足足够的氧气供应。足量的氧气可以帮助身体实现正常代谢反应,让能量充足同时减少了对身体有害的代谢废物。

现在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并没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却普遍有疲乏无力等能量不足状况,说明更多的是血糖代谢问题和能量利用问题,一味的降糖只会加重能量不足恶化病情。

最后,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可能至始至终都在制造身体对高血糖的需求,而你所用的药物可能更进一步加快了这种发展趋势,如果你愿意停下来,听一听身体的声音,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你会发现,血糖紊乱状况很容易改变。


之前在疗养院指导慢病康复,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等多种慢病非药物调理方法,都在我的悟空问答,可搜索查看。有血糖问题咨询,可留言。

vista专注非药物调理,给你的全是干货!在悟空的303个回答。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谢点赞关注转发!


vista营养师


糖尿病一向被称为“富贵病”,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富贵病已经十分普遍。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疾病,其本身不一定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但其并发症高达100多种,严重时会造成致命伤害。

有关数据统计显示:

3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46%以上;5年以上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61%以上;10年以上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达98%。

尤其是长期血糖增高或是血糖不稳定的患者,很可能提前出现更多的并发症。

那么,糖尿病人常出现哪些并发症?

1、脑中风:

糖尿病会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导致脑中风,特别要注意的是中风一旦发作,复发率高达70%以上,这对广大的糖尿病患者来讲无疑雪上加霜。

2、心梗:

糖尿病并发高血压者比非糖尿病者高4倍,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时发生心肌梗死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

糖尿病患者还可有特异性的微血管病变,可出现在糖尿病发生前8-20年,这种特异性的微血管病变可促使冠心病及心梗的发生。

3、失明:

糖尿病血管病变会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和老年性黄斑病变等,是直接危害视觉的眼部疾病。

4、肾病:

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65%,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糖尿病肾病占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首位,约为35%-38%。在肾衰透析的患者中因糖尿病引起的占70%-80%。

5、糖尿病足:

大约85%的糖尿病患者截肢之前都有足部溃疡,50%-70%的糖尿病患者截肢时都有坏疽,合并感染者占20%-50%。

一旦截肢发生,患者存活很难超过5-7年,只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避免截肢等严重后果。

身体出现4个信号,提示血糖已失控

1、口腔信号:

糖尿病患者出现牙周感染、牙龈萎缩或肿痛、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甚至脱落等,这些都与长期高血糖导致血管及神经病变、免疫力下降、钙质流失、继发感染有关。

因此,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一定要引起警惕,及早处理,提防并发症。

2、眼睛信号:

当糖尿病人视力下降或是眼前出现黑影时,不可想当然地认为是“年老眼花”,这很可能是长期高血糖引起视网膜病变或白内障所致。

此时一定要去医院检查,排除糖尿病眼病。

3、肢端信号:

糖尿病可导致对称性肢端感觉异常,典型者表现为肢体远端蚁行感、麻木感、针刺感、疼痛感、灼热感等,症状由轻到重,逐渐进展。

到了晚期阶段,病人可出现痛觉、触觉及温度觉完全丧失。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往往提示有周围神经病变。

4、皮肤信号: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全身皮肤瘙痒、毛囊炎、疖痈、皮肤真菌感染、糖尿病性水疱病等皮肤病变,而且往往久治不愈、非常顽固。

当糖尿病人出现上述情况时,要想到这可能糖尿病皮肤病变。

三种方法辅助降糖,糖尿病人要知道

方法一:食物降糖

1、紫菜

紫菜含有丰富的紫菜多糖、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其中的紫菜多糖能显著降低空腹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于饭前食用紫菜,以降低血糖。一般可用紫菜做汤、羹。

推荐菜谱:紫菜肉末羹

2、黑木耳

黑木耳含木耳多糖、维生素、蛋白质、胡萝卜素和钾、钠、钙、铁等矿物质,其中木耳多糖有降糖效果,动物实验表明,木耳多糖可以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黑木耳可炒菜或炖汤,也可作配料。

推荐菜谱:凉拌木耳

方法二:茶饮降糖

1、白谷丁桑叶茶

白谷丁,学名蒲公英,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具有降低正常及致病动物餐后血糖的作用。

桑叶的降血糖作用是通过桑叶生物碱fagomine及桑叶多糖促进β细胞分必胰岛素,而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对糖的利用、肝糖原合成以及改善糖代谢,最终达到降血糖的效果。

两者搭配饮用,降糖效果更佳,也更有利于促进代谢恢复正常,更好地稳定血糖。

2、金麦须茶

金麦须俗称玉米须,味甘淡,性平,入肝、肾、小肠三经,功能利尿消肿,平肝利胆,通乳泄热。

金麦须确实是一款很好的降糖中药。金麦须中的提取物有明显降血糖作用,且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肾病有改善作用。部分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金麦须中的皂甙类物质发挥了降糖作用。

常用金麦须泡水代茶饮,可辅助降低血糖,同时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肾病,效果好。

方法三:穴位控糖

1、降血糖—然谷穴

然谷穴的位置在足内侧,先找到足内踝尖,在其前下方可以摸到一块隆起的骨头,解剖学称之为舟骨粗隆,舟骨粗隆的下方就是然谷穴了。

每天晚上洗完脚可以用拇指用力点揉这里,直到有明显的酸胀感为止。坚持每天按揉然谷穴,可以起到很好的降糖效果。

2、缓解烦渴—鱼际穴

鱼际穴位于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上消跟肺阴不足、肺热有关,表现为多饮,应注重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可以掐鱼际。

鱼际穴属手太阴肺经的荥穴,位于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具有清肺热,利咽喉的功效。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柠小檬要瘦到难以置信


对糖尿病来说,控制血糖虽然很重要,但并非最终的治疗目的,尽可能阻止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才是终极目标。然而,糖尿病人由于机体糖、脂代谢功能异常与障碍始终存在,患病后不可避免地会有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显示:患糖尿病3年后,并发症发生率约为46%;患病5年后,并发症发生率约为61%;而患病10年后,98%的患者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会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对并发症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早发现呢?定期检查是最重要且有效的措施,糖尿病人每年都应当至少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检查,由于糖尿病所有并发症发生的根源是对血管的损害,因此按照对血管的损害可划分为三个大的方面:

周围神经病变检查

这是糖尿病患者最早也是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超源于对肢体远端小血管的损害,往往从四肢麻木、针刺感、烧灼感或是蚂蚁在皮肤上爬等感觉为表现,可每年进行尼龙丝等检查,或是通过肌电图、下肢彩超等判断是否存在远端的神经、血管的损害,这也是发现与预防糖尿病足的主要检查项目。

微血管病变检查

眼底血管丰富而细微,是机体微血管的代表,也是人体中唯一肉眼可见的血管,因此糖尿病人每年都应进行一次眼底检查,比如眼底照相、眼底造影等,是早期发现微血管病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同时,因人体肾脏血管结构与眼底血管类似,经检查如果眼底血管发生问题,则提示肾脏也存在同样的血管病变。

正因如此,糖尿病人每年应进行1-2次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如果异常升高,同时眼底检查血管存在硬化、破裂、出血或有新生血管,则提示有早期糖尿病眼病及肾病发生。早期糖尿病眼病或肾病经干预治疗可以逆转,但任期发展比如糖尿病肾病进入4期尿毒症期则将无法逆转,患者必须依靠透析维持生命。

大血管病变检查

这是糖尿病最主要的致命性并发症,是重点防范的并发症,一般根据检查项目的不同需定期进行检查,比如:

空腹血糖经常检测,理想水平应小于6.1mmol/L,至少应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经常检测,理想水平应小于7.8mmol/L,至少应控制在10.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每3个月查一次,小于6.5%表明血糖控制较为理想,如果超过7%表示治疗方案急需调整,否则大血管损害的风险极高

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每3-6个月检测一次,理想水平应小于1.8mmol/L,至少应小于2.6mmol/L血压应经常检测,理想血压为小于120/80mmHg,至少应低于130/80mmHg男性腰围应控制在85cm以下,女性腰围应小于80cm为宜每年应进行一次颈动脉彩超检查,检查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并通过颈动脉彩超预测评估心脑等大血管病变发生风险及程度。总之,糖尿病是终生病,随病程的延长,并发症的发生不可避免,但积极的干预治疗将可大大延缓并发症发生发展的进程,从而达到同正常人一样的预期寿命。要获得这样的结果,就必须对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才能早干预。

——本回答为西安鼎昂数字货币智能量化全自动炒币机器人(历时收益,数据核对,实况直播)公司整理。


用户769288457696924


糖尿病的并发症与哪些因素有关?

糖尿病并不一定发生并发症。如果空腹血糖小于6,餐后血糖小于8,一般来说并发症几乎没有。如果空腹血糖小于7,HbA1c小于6.5也是可以二十年左右无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主要引发的病因是高血糖,如空腹血糖8到10或者更高一些,可能五年左右会引起其他疾病。糖尿病人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减肥、适当运动、服用降糖药物等方式来控制血糖稳定,如果还希望再活二十年以上应空腹血糖小于7。

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有神经末稍病变、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

1、视网膜病变:最容易发生的神经末梢病变,发病概率最高。开始时视力下降,严重者可以导致失明。初发糖尿病应进行眼底检查,方便以后对照发现病情进展变化。

2、肾脏病变:属于微血管病变。肾功能下降,甚至肾衰。化验尿常规可以帮助早期发现。

3、神经未稍病变:如手指、脚趾麻木,皮肤刺痛等。

4、糖尿病足:大血管病变,如下肢浮肿、脚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

5、高血压,心脏血管病变。

6、由高血糖引起的多种癌症。

但是上述六种,只是高血糖引发的并发症。而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呼吸睡眠低通气综合征,病因不明,此征发病率达百分之七十左右,即糖尿病病人睡眠时低通气时,血红细胞携带氧气量不足即Osahs,在血糖控制很好时也会发生,只是症状有轻有重。最轻的缺氧,一年只有一到二次明显缺氧。一般症状一夜发生十次以上缺氧,引发睡眠中间多次觉醒。严重时经常呼吸中断,无法完成一个九十分钟睡眠周期,并且需要:带呼吸机或者吸纯氧、用制氧机或者需要临时输血提高血红蛋白浓度。因此,睡眠缺氧才是糖尿病人第一影响寿命的并发症,并且无特效药。



汤之铭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慢性病,需要终身携带。正如题目所说,与之战斗三、五、十年乃至终身。而且并发症作为糖尿病的“杀手锏”,是人群健康的重要威胁。伴随着3年、5年、10年等时间的延长,并发症的出现概率会越来越高,并发症的严重性也越来越大,但这不意味着到3年,到5年一定会发生。因此,在这里我主要说说并发症都哪些?该如何及早发现?

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表现在全身微循环的障碍,可以发生在心脏血管、脑血管、眼的视网膜、四肢周边血管及肾脏,也可引起神经病变: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俗称“糖尿眼”;
  • 糖尿病肾病:俗称“糖尿肾”;
  • 糖尿病周边神经病变:下肢、手臂、手指出现剧烈疼痛刺痛、烧灼、麻木感,持续性异感痛,会影响生活品质,睡眠、情绪(焦虑、忧郁);
  • 糖尿病足:俗称“糖尿脚“;
  • 心血管疾病,俗称“糖尿心”;

如何及早发现

  • 自我监测,控制好血糖,及时发现血糖异常

  • 学会体检,尽量包含糖尿病容易累及的器官

  • 提高警惕,了解常见并发症,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如果您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及早就医,定期复检。遵循医嘱,合理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高山话健康


现在的技术糖尿病是完全可以康复治愈的,只是糖友们还不知道这个信息,治愈了就永远不可能有病发症,第二,现在糖友都是被医生吓坏死了第三被管住嘴误导,长期营养不良第四,滥用二甲双胍等西药付作用破坏的不要不要第五糖友们不会吃饭,吃好了就康复了,第六被医生传统观点不能治愈误导,这是大的制药厂控制了发言权,医生专家也在帮忙,为什么?利益害死了人,这就害死糖友了,我昨天看到糖友糖友病发症跳楼自杀,心痛,关注我老陆聊健,教你怎么吃饭,糖尿病就康复了,就这么简单,我去年糖尿病,就没听医生的,留出医院,看看书,自研营养配方,康复自愈了,且我身边的糖尿病都康复了,神奇不,关注我,你的糖尿病就康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