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祀垮台,被抄家的时候,为何隐藏了800多万两银子?

忠肝义胆岳老三


这个题目问的有问题,雍正帝下令查抄老八胤禩财产的时候,老八胤禩怀里还藏着一千万两银票,并不是八百万两。

我们不免有点疑问,那就是当年被几十万两银子逼的卖官的太子,还有为了还账卖家当的老十,甚至整个大清国库交到雍正帝手上时也不过七百万两,老八胤禩的钱到底是哪里来的?

一、

老八胤禩号称“贤王”,但实际上这个称呼在剧中很少被别人喊出,大都是他自己喊出来的。

尤其是到了最后八王议政逼宫失败,老八胤禩被雍正帝赐名“阿其那”,并让老三胤祉连同弘时去抄家,也就在这个时候,老八胤禩进行了深刻反思,深夜,面对自己的家人和奴仆,他说出了一句自我评价:

“我太爱惜自己的名声了,一个贤字,害了我自己,也害了你们呐。”

其实不仅仅对自己人这么讲,对弘时也是同样的说辞:

“八叔这辈子吃亏就吃亏在一个贤字上。”

那么他所谓的贤,到底是指什么呢?

其实他所谓的贤是指两个方面,一个是人心,一个是德望,这也是他一生中极力抓在手中的两点,直到最后被抄家,他才知道,在皇权面前这两样都屁用没有:

“什么人心,什么德望,到头来都是一钱不值!”

实际上,老八胤禩要想夺嫡成功,他根本就没得选,正常情况下,要看圣心,也就是康熙帝的心,可想而知,康熙帝根本就不看好老八胤禩,比如举荐新太子,康熙帝宁可食言,也不认可老八:

“立皇太子之事关系甚大,尔等各宜尽心详议,八阿哥未曾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贱,尔等其再思之。”

实际上这些都不是理由,真正的理由就是康熙帝的唯身份论,也正是这个唯身份论,后来他才升乌雅氏为皇贵妃。老八胤禩悲惨就悲惨在这里,不管他多么努力,康熙帝仍然认为他是“系辛者库贱妇”,既然他生母是贱妇,干嘛你当初还“御驾亲征”人家?

二、

也正是由于老八胤禩在圣心这里没啥希望,所以才把希望寄托到民意上面,而如果他是真的寄托到民意上面,也不至于败的那么惨,关键是他所谓的“民意”是假的,是带水分的。

这一点康熙帝看的透透的,也揭穿了他的假“贤”:

“八阿哥胤禩处处学朕,可他处处学得不像,朕是以宽仁治仁,他是以宽仁收买人心。”

实际上康熙帝说的也不够全面,按照我的说法是,老八胤禩是利用宽仁在敛财!

由此,我们回答了题目上面,要知道康熙帝传位给雍正帝的时候,整个帝国国库里也才不过区区七百万两银子,即使雍正帝兢兢业业执政十三年,也不过留下五千万两银子给乾隆帝。

单一个老八胤禩被抄家的时候就藏了一千万两,这些钱还仅仅是他藏起来的,台面上的还不算,那么老八胤禩到底从哪里弄来这么多钱?

这就是剧中导演埋的隐藏线索,我们再回去细细品味细节,一目了然:

开篇,康熙帝就讲了太子胤礽主持朝政,几个阿哥协助,结果弄成这个样子,所谓的这个样子,就是指国库没钱,那么户部此时归谁管呢?

老八胤禩!

毋庸置疑,在把国库里的钱借出去的同时,老八胤禩必然从中吃有回扣,这也是非常好理解的事情。不然同样的阿哥,每年就那么一点俸禄银子,老十三也不算奢侈,当初魏东亭向他求助,他东拼西凑也不过几万两。老十娘家还非常有钱,也是被逼的前门大街卖家当去了。甚至太子胤礽都被逼的卖官了,可见朝廷的一年几万两的俸禄银子根本就不够花。

他们都不够花,为什么老八胤禩没有借钱,还能拉拢一大批官员呢?

不仅能拉拢一大批官员,还能在大夏天吃冰镇西瓜,还能连同老九胤禟替老十还账?

三、

除此之外,老八胤禩在康熙朝还有几项大的收入:

首先是他的俸禄银子,太子是四万两一年,他少一点,腰斩,两万两总有吧?既然康熙帝这么发放银子,也就证明,正常的花销,一年是花不完的,即使老八胤禩府上家大业大。

其次就是他的产业,在追缴户部欠款的时候,康熙帝曾经给老十算了一笔账:

“你借国库二十几万两银子,干什么去了?每年一万八千两俸银,朕还赐了你一片庄子,钱怎么不够用?”

老十有一片庄子,老八在京城也有一间万永当铺,这间当铺能给老八胤禩带来的收益,必然不会少。产业这种东西不好说,毕竟有皇家身份在这里,京城里的官员也个个都买账,必然能带来不错的效益,至于多少,我想一年一万两总有吧?

再有就是其他官员的孝敬钱了,这种钱也是无数的,至于有多少,我来给算一下账。就用老九胤禟的门人任伯安这一支来算吧,江南巡盐道任伯安掌管,这是一个肥差,后来太子胤礽卖的一个什么盐茶道的官,老大就讲这个官一年能进账十万两银子。这个任伯安聚集底下的盐商也罢,官员也罢,每年要对账后上交老九胤禟一百万两银子。

但是上交的时候往往会带上老八胤禩,毕竟他才是头,或许因为他的“贤”名会导致少收,毕竟八爷党的钱袋子是老九胤禟,那么至少每年老八也能分个十几,二三十万两银子。

这是一项大头进账!

其实还有一些额外的收入,比如自己有庄园,每年租出去也能有一些收入;比如康熙帝啊,雍正帝啊,逢年过节,或者赶上高兴,一激动赏赐一些金银财宝;再比如每年一些官员入京,或者类似于康熙帝开“千叟宴”或者过生日,有些贡品也会经过他手,也会多少扣留一些。

但是任伯安毕竟后来被除,假如那时候老八胤禩就有几百万两银子的话,也真的不至于让老十去卖家当。

那么还有哪个收入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呢?

四、

其实雍正帝即位之后,老八胤禩升任总理王大臣,这才是真正的肥差,在这个任上,老八胤禩捞足了钱。要知道在康熙朝,税收远没有雍正朝多,而且康熙帝又比较睿智,本身国库就亏钱,老八胤禩家中再藏有大量银子,必然风险过大。

而到了雍正朝,尤其是一开始就发生的几件事,给足了老八胤禩捞钱的机会:

首先就是铸钱,毕竟新朝新气象,雍正帝让老八胤禩主持铸钱大业,要求铸的钱要亮晶晶的,要好看,要有面子。

可是这种铸钱的方法弊端太多,用那个二愣子孙嘉诚的话讲,增加了铜的比例,亏的还是老百姓。

当然我们这里就不解释为什么老百姓会亏了,总之汇率不对等,自然就亏百姓了。而老八胤禩除了掌管铸钱的权力之外,他还掌管着税收,这一项收入真的就不是几万两,几十万两能衡量的了。

除此之外,还包括西北的军费,这些钱表面上都是年羹尧花了,实际上,钱事先要经过老八胤禩的手,当然,这种钱或许他不会克扣,但并没证据。

最后弘时跟老三胤祉去抄老八胤禩的家,老八胤禩还跟他俩讲:

“我身上可有上千万两银子,你们要不搜,可就错过机会了!”

“八贤王”不愧是八贤王,说话滴水不漏,也不屑于说假话,可是假话说多了,真话反而没人信了。

就这样,老八胤禩怀揣着一千万两银票,躲过了抄家,并把这些钱分给了自己的下人。从当时众人跪地痛哭的情景来看,老八胤禩对手下人确实不错,也能同心同德,说他是恶人,也不能过于肯定,当初老四江南赈灾的时候,老九老十光想着怎么对付老四了,只有老八问了一句:

“这上百万的灾民过冬怎么办?”

包括后来的西北战事,也是老八胤禩喷老九和老十,别忘了我们都姓爱新觉罗,全力以赴,供粮供钱,最终战事得以成功。

不过胜王败寇,这无话可说,只是不知道,如果雍正帝知道他还藏着一千万两银子的话,会怎么想?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首先,我们看一下800多万两银子是一个什么概念。在康熙皇帝去世的时候,国库里仅仅剩下了700多万两银子。雍正皇帝辛勤工作13年,在去世的时候,才积攒了5000万两银子。800万两银子属于超级巨款,通过追缴欠款的过程,我们能够知道,康熙皇帝在位时期,国库最多只有2000万两银子。老八胤祀这800多万两银子相当于康熙朝全国几年的收入,也是富可敌国的人物。在电视剧中,正值盛夏,老八胤祀在家里用冰块降温。把冰块从冬天储藏到夏天的费用不低,一大块冰的花费足够普通农户使用1年以上。由此可见,老八胤祀其实并不贤明,仅仅是被吹捧了而已。



那么,老八胤祀从哪弄来了800多万两胤禛呢?首先就是依靠做生意获得的收入,老八在京城拥有一家万永当铺,按照老八自己的话说,这家当铺每年能够给自己挣上百万两银子。能够在京城做生意的人都有后就一直台,万永当铺是老八胤祀的财产,普通的地痞流氓当然不敢招惹。那些官员和贵族们,如果需要当东西,自然要给老八面子。依靠老八胤祀,万永当铺可以说是生意兴隆。除去各种开支,大部分利润都上缴给了老八胤祀。其实,仅仅依靠万永当铺,老八胤祀已经是吃喝不愁了。除了万永当铺,老八胤祀还有其他的重要收入。



在电视剧中,江南巡盐道任伯安召集盐商们开会。表示“我们的身后有九爷,还有八爷,其他人都不行。”按照规矩,任伯安每年需要集中盐商们捐款,上缴给老九胤禟100万两银子。既然任伯安能够上缴给老九银子,就肯定也会上缴给老八一部分。因为老八才是整个集团的核心,当然,可能没有每年100万两,但几十万两是没有问题的。这又是一笔大收入,截止任伯安垮台之前,老八每年都能够得到一笔钱。太子胤礽之所以笼络任伯安,也是想得到来自江南的银子。毕竟每年几十万两,对皇子们也是很大的诱惑。



最后就是各级官员们的孝敬,老八组建了庞大的政治集团。集团里的官员们,如果想请老八帮忙办什么事情,肯定会孝敬一番。每个人可能不会孝敬太多,但由于官员众多,老八胤祀能够积累众多的财富。依靠这些钱,老八胤祀在表面上非常的清廉,在家里的日子则非常惬意。与老八胤祀、老九胤禟相比,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属于标准的穷人。在追缴国库欠款的时候,老十三胤祥曾经帮助魏东亭还债。当时,胤祥只能拿出几万两银子,由此可见,胤祥真的没钱。换成老八或者老九,这点钱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雍亲王胤禛成为雍正皇帝以后,开始清洗老八集团,老八胤祀被抄家。当时,老八身上藏了800多万两银子的银票。老八胤祀把这些钱交给了自己的夫人,按照清朝的规矩,老八胤祀垮台以后,福晋肯定要回娘家过日子。为了防止福晋在娘家的日子不好过,老八胤祀留下了大量的财产。如果雍正皇帝知道老八有这么多钱,肯定会勃然大怒。西北的战事越来越大,国库储备银不足,自己为了银子天天焦头烂额。老八胤祀一方面哭穷,一方面储藏了这么多钱,雍正皇帝肯定不会轻饶。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



先纠正一下,是隐藏了1000万两银子。

首先老八可以隐藏高达1000万两银子,其实方法很简单的。但这背后透露出的多层消息,却很是耐人寻味,比如刻画出老八重情重义的另一面,还有当时的吏治腐败,还是很到位的。

下面宋安之就分两步来说说这个耐人寻味的剧情。

一、老八是如何隐藏自己这一千万两银子的

老八用的方法很简单,往往是通过主动出击,来占据主动,而且还是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话语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诸如八王议政失败以后,老八在朝会上就是这般说话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朝会上当着百官是面大声说道:“皇上四哥,兄弟们们就等着你来杀了”。还叫老九老十不要脓包不要求人,然后气冲冲的走了。

看似老八是气急败坏下破罐破摔的这样说,其实仔细想想老八还是很聪明的,通过这种主动出击方法来使雍正投鼠忌器。老八叫雍正四哥,又说道兄弟们什么的,将其上升到亲情上面。如果雍正这个哥哥真的杀了这些弟弟,岂不是真如老八说的那般没有气量了?

所以最后雍正只是抄家圈禁老八他们,并没有对其下杀手。虽然这只是雍正自己的决定,不是因为老八那些三言两语而决定的,但由此可见老八的说话水平还是很高的,喜欢以进为退的保全自己。

到了抄家之际,老八开始再次以进为退了,主动对弘时说道既然是抄家,你们是不是要搜我身呐?

意思是你们赶紧搜我身吧。弘时一愣,想了想说道老八是圣祖仁皇帝的儿子,当今皇上的弟弟,不用搜身的。

老八继续有恃无恐的说道:“我身上可有上千万两银子,你们要不搜,可就错过机会了呐”。意思是你们赶紧来搜啊。

弘时一听,既然不搜的话都说出去了,再搜也不合适,而且老八这个人应该不会这么干的,所以说道“八叔说笑了”。

就这样这1000万两银子,老八是轻轻松松几句以退为进的话便私藏了下来。

二、这1000万两银子背后的深刻寓意

老八私藏1000万两银子背后有两个深刻寓意,第一个寓意在于刻画出老八重情重义的一面。因为老八不只是分给了自己的福晋(妻子)五百万两银子,还将剩下的五百万两银子,全部分给了王府小到奴才太监,大到师爷和管家最起码几十号人,可以说是人人有份。

这说明老八到了最落魄的时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人和陪伴自己多年的奴才仆人。抛开其他不说,光以这一点来看,老八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雍正王朝电视剧对于人性刻画的可谓是淋漓尽致,因为一般电视剧上面,反派就是反派,可以说是一坏到底。而雍正王朝里面的人物整体都刻画的都是相当丰满,包括老八这个最大的反派亦是如此。

虽然老八这个最大反派,九子夺嫡时为了夺嫡心狠手辣,诸如和老十四制造假兵变诬陷太子,还有以死鹰事件来诅咒父亲康熙。雍正继位以后,更是反对新政,为了颠覆雍正的统治是处心积虑。但老八也有着重情重义的一面,在抄家时不忘私藏1000万两来分给家人和奴才。而且更有大局观的一面,西北军事上尽心尽力帮助雍正,甚至搞得老九、老十、老十四他们质疑他,并且拍桌子反对他。就这样老八依旧坚持在西北军事上支持雍正,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大敌当前,共同对敌的大局观。这个大局观的剧情,宋安之以前具体分析过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翻前面看看。

由此可见雍正王朝电视剧对于人物的刻画,有着很高的造诣。诸如老八这个最大反派,也有着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至于第二个寓意就更加耐人寻味了。

我们先来看看老八分这1000万两银子的时候,是怎么说的:“我唯一感到愧疚的是,没有能够在这以前给你们置一份家业。我太爱惜自己的名声了,害了我自己也苦了你们呐,这是我为大家积下来的,一共是一千万两”。

这里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老八之前太爱惜自己的名声来了,所以没有给王府这些奴才太多的钱财,或者不许他们借着王府来狐假虎威的捞钱,所以导致这些奴才没有什么家业。相应的是老八为了名声,也不敢大肆收受贿赂,但是!就这样老八都收到了1000万两银子!

1000万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呢!?

我们就以电视剧结尾那段话来看,雍正继位的时候,清朝国库不足700万两银子。经历雍正在位13年励精图治以后,乾隆继位时,国库已经超过了5000万两。

也就是说老八的财富比雍正刚刚继位时的国库还多,简直是是富可敌国。就以康乾盛世达到巅峰的乾隆时期国库5000万两来对比,老八都拥有国库五分之一的财富,简直是一笔巨款!

而且这还只是老八私藏起来的,老八为了应付抄家,不至于真搜到自己身上,王府肯定还有很多明面上的财产被抄走,算起来肯定不止1000万两银子,可见老八是相当有钱。

这说明什么!?

说明当时吏治腐败!老八这个“贤王”因为名声所累,都收到了1000万两贿赂,钱比之雍正刚继位时候的清朝国库还多。换其他王爷或者那些有权力的朝廷高官和封疆大吏,要贪多少呢,简直是很难想象,可见当时的吏治之腐败,所以也难怪雍正继位以后要刷新吏治。

而且再看看时间,虽然历史上早在雍正三年老八就开始被雍正收拾了,但电视剧中老八可是在雍正十二年才被收拾了。

虽然老八在九子夺嫡时期,光是江南一地每年可以收到一百万两孝敬银子。但老八受名声所累,收受贿赂的事情都由老九出面,收到的钱,老九分一分,再当当八爷党的活动经费,其实也剩不了多少,更何况在刑部冤案以后,八爷党在江南的代表门人江南盐道任伯安被免职,之后每年的一百万两银子,还不知道能不能一定供应上来。

所以说老八这1000万两银子,肯定有一部分是在雍正继位以后收受的贿赂。这说明雍正继位以后刷新吏治并不是多么成功,毕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更何况剧中雍正的重点在于实施新政,所以康熙晚年的吏治腐败情况,虽然得到一定控制,但并没有在根本上抑制或者解决问题。

可以说这个剧情,不只是侧面上刻画出康熙末年的吏治腐败之严重,老八这个“贤王”受名声所累贪的少了一些,都有1000万的天文数字,使大众对于当时的腐败情况有着进一步了解,铺垫出雍正为什么要刷新吏治。

同时时间上更是说明,雍正继位后侧重于新政。所以刷新吏治虽然有效果,但是并没有得到根本上抑制或者解决。

现在大家看明白了这个剧情背后的寓意了吧?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256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雍正王朝》中,八阿哥胤禩被抄家时,将800万两银子的银票藏在身上,而这800万两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

首先,来看一看800万两在《雍正王朝》的剧情中是一个什么概念。


康熙给太子的一年的是俸银是4万两,是所有阿哥里面最高的,更是令康熙朝时期其他官员的俸银所望尘莫及的,即便是到了雍正时期有了养廉银,一品的督抚大员最高也才2万两一年,而即便如此太子胤礽想要通过俸银筹集800万两,不吃不喝要200年的时间;

诺敏在担任山西巡抚期间,向山西商户借钱填补山西藩库的亏空,全部亏空300多万两,而从田文镜清查山西藩库的情况来看,整个山西藩库的真实的存银情况也不过如此,而山西在当时也是富裕的省份。

康熙去世时,给雍正留下的国库存银只有不到700万两,而雍正去世后给乾隆留下的国库存银超过了5000万两,乾隆朝鼎盛时期国库的存银最多也就是6000多万两。


《雍正王朝》剧情还是比较符合当时清朝的历史实际情况的,毕竟南美的白银还没有大规模的流入中国,清朝在雍正时期的通货膨胀也不像乾隆晚年那样严重,银子是非常值钱的。

从上面这一组数据就不难发现,八阿哥胤禩身上藏着的这800万两存银,已经超过了康熙去世时国库存银数目,也相当于几个省的藩库存银之和,在当时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



八阿哥的财富来源渠道众多,除了自己的产业外,还有门人的孝敬,当然,也是沾了不少九阿哥、十阿哥的光。

《雍正王朝》剧中实际上交代了阿哥们获取财富的四种途径:


其一,是康熙按月或者按年发放的俸银,比如太子的俸银一年是4万两,三阿哥胤祉也获得了亲王双俸,这些钱类似与康熙给儿子们发的“工资”。

其二,便是阿哥们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其他产业,比如康熙就曾赏赐给十阿哥一片庄园,让十阿哥自己去经营,而八阿哥也有自己经营的当铺为自己提供财富。

其三,来源于阿哥们自己门人的孝敬,江南巡盐道任伯安曾是九阿哥的门人,每年会召集自己辖属的盐商向八阿哥、九阿哥提供银两赞助,每年的孝敬银子高达200万两。

最后,就是来源于康雍两代帝王的赏赐了,皇帝时不时的赏赐一些银两或者物件,也增加了阿哥们的财富。


八阿哥胤禩在康熙的所有皇子中,出身是最为的卑贱,原因在于其生母良妃卫氏是辛者库出身。但是八阿哥的福晋是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身份非常显赫,并且八爷党中还有两位非常特殊的阿哥,也就是九阿哥和十阿哥,九阿哥是所有阿哥中最有钱的,十阿哥是除了太子之外出身最为高贵的。能与安亲王攀上亲缘,还与九阿哥、十阿哥交好,使得八阿哥胤禩迅速改变了自己的财富状况。

九阿哥、十阿哥属于八爷党的骨干,八阿哥的铁杆支持者,因而他们的门人也将八阿哥奉为领袖,在孝敬本家主子的同时,也会孝敬八阿哥;而九阿哥是八爷党公认的财神爷,几乎八爷党的活动经费都是来源于九阿哥,不需要八阿哥有太多的支出和花费;同时,八阿哥也有自己的经营产业,比如万永当铺,所以,八阿哥也成为了阿哥们中的“富翁”,坐拥800万两的巨额财富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八阿哥铤而走险,与弘时进行了一次博弈,最终将这800万两留了下来,并且分发给了自己的家眷。

在八爷党的逼宫行动失败后,雍正下旨将八阿哥抄家问罪,而负责查抄八阿哥家产的便是之前八阿哥一直暗中支持的弘时,而此时的弘时,为了能够洗脱与八阿哥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亲自监督抄家,还未经请示雍正直接下令放逐了八阿哥的家人,就连八阿哥的管家都不禁说道弘时是“比他老子还毒”。

在这种情况下,八阿哥主动要求弘时搜身,并告诉弘时自己身上有上千万两银子,实际上八阿哥非常清楚,弘时并不会对自己搜身。

一来,弘时毕竟也是整个逼供行宫的参与者,虽然弘时自己并没有暴露为雍正所知,但弘时见到八阿哥胤禩是必然在心理上处于下风,出现唯诺胆怯也是必然;

二来,自己是弘时的叔叔,也曾支持帮助弘时,所以弘时不敢太过于不顾叔侄关系,进而造次搜身,为自己留下不敬长辈的骂名;

三来,弘时虽然急于撇清同八阿哥的关系,澄清并没有与八阿哥交往的事实,但是却不能太过于严苛与不敬,这样只会让人感觉欲盖弥彰,反而暴露自己。

所以,弘时并没有选择搜身,而是同八阿哥胤禩进行了一番长谈,而八阿哥一方面继续鼓动弘时去除掉弘历,另一方面,则为自己争取到了与家人短暂团聚的时间。

也就是在当天晚上,八阿哥将身上隐藏的八百多万两白银分给了众位家眷,也算是对于这些忠于自己的家人们有了一个最后的交代吧。


雍亲王府


在《雍正王朝》中,当雍正帝下令皇三子弘时查抄老八胤祀的府邸时期,老八胤祀身上隐藏着一千万两银票,分给自己的福晋与跟随自己的家奴作为安家费。别说作为皇子的胤祀身上可以隐藏上千万两银票,就是帮助雍正帝登上帝位的年羹尧,官职大将军王的三年时间内,在被雍正帝下令抄家时,列大罪九十二条,第一项罪名就是贪污受贿数百万两银子。雍正帝上台之后,首要任务就是整顿吏治、惩治贪赃枉法,在这种情况下,年羹尧都可以贪污数百万两,何况胤祀在康熙朝历经几十年。

老八胤祀这么多的银子是怎么来的那?本期贝勒从以下几方面给的大家阐述。

首先,老八胤祀作为皇子,本身的俸禄待遇就非常高。

清朝定鼎中原之后,在很多方面都沿袭明朝的制度,在给官员的俸禄方面,待遇非常的低,即使是从一品的文官,一年的俸禄仅仅为一百八十两,武官一年的俸禄为609两。

但是清朝给予皇室宗亲的俸禄却是非常优厚。如下:

宗亲 年俸 禄米 收入(元/年)
亲王 10000两 10000斛 535万
郡王 5000两 5000斛 268万
贝勒 2500两 2500斛 134万
贝子 1300两 1300斛 70万

在康熙三十七年的时候,胤祀就被康熙帝册封为贝勒,后来又晋升为亲王。这样可以核算下,胤祀一个皇子一年的俸禄收入就抵得上一品文官大臣一辈子收入。

另外,清朝皇室有规定,皇子一旦年满十六岁,就必须搬出宫,另立府邸,可以一次性领取白银二十三万两,仅仅是这些安家费,就得让多少官员做几辈子管了。

从清朝给予皇室宗亲的俸禄我们就可以看出,胤祀在康熙朝几十年俸禄就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其次,其他额外的收入,远远超过本身俸禄。

先举个典型例子:和珅在乾隆朝几十年的贪污受贿收入,最后被查抄府邸统计白银达到8亿两白银,抵得上清朝二十年国库收入。作为雍正帝的头号政敌,八爷党在康熙时期,八爷党的势力遍布朝廷内外。作为八爷党的领头人物,自然各种额外的收入会非常多。

孝敬费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曾令下令让雍正帝与老十三负责到江南筹集赈灾白银。当时江浙两省的很多官员都是八爷党手下的人物。其中光江浙省份官员每年孝敬八爷党的费用就数百万两,可想其他朝中官员以及下级官员给八爷党孝敬费收入。

高利贷费用

八爷党利用自己手中权力,让下级官员在民间进行放贷,收取高额的利息,这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产业费

无论是皇室贵胄,还是朝廷重臣,在自己有钱之后,许多人都置办一些产业。如:大量后买农田,租给农民,获取租金。八爷党涉及的产业多了,其中作为赚钱的盐道就被八爷党成员控制这,这块的收入绝对丰厚。

买官卖官

康熙晚年,吏治腐败,加上西北战乱,国库入不敷出,因此出现买官卖官的现象特别严重。八爷党在朝中实力最为强大,朝中多半官员都是八爷党。自然买官卖官这块为八爷党提供重要收入。

贝勒说:胤祀的八百多万两银子,多数都是得来的不义之财,而是建立在八爷党手中权力基础得来的。这样为最终雍正帝即位之后,消除八爷党奠定借口。


梅花三弄说历史


《雍正王朝》的开局阶段,就能看到有人连棺材钱都拿不出,要卖身葬母;有人在灯红酒绿的场所,寻欢作乐;有人在吃冰镇西瓜,还能说几句风凉话。这揭露出当时的一个社会现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胤禩生于“朱门”,从小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物质、信息、人脉、权力……结成一张庞大的利益网,他只用收一收网,就能打捞无数钱财。依附在那张网上的人,只是胤禩的财富“搬运工”。胤禩会依据不同的“搬运工”,对应不同的操作手段。

皇子的正常工资收入对于别人是天文数字,但对于胤禩,可能就是打发别人的零花钱

在清朝,尤其是康熙年间,皇子与臣子的工资收入可谓云泥之别,比NBA里面的顶薪合同与老将底薪的差距还大。皇子长大后,一旦独立开府,就能领取23万两白银,这还仅仅只是“安家费”。

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在批评十阿哥时,透露出他每年的薪俸是一万八千两。十阿哥是贝子,而胤禩在康熙三十七年就已经成了贝勒,后来又晋升为亲王,每年薪俸最少两万。根据历史记载,当时内阁大学士年俸银仅仅215两,年柴薪银144两,合计不到400两。也就是说,皇子一年的工资,基本上就可以抵臣子一辈子俸禄总和。

即便如此优渥的工资收入,也很难支撑皇子们的“阔绰”,有些皇子甚至濒临破产的边缘,比如十阿哥。胤禩平时的花销更大,想靠工资收入存钱,几乎不可能。所以,他必须借助自身优势,多管齐下。

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

当一个人,成为权力中心、信息中心或人才聚集中心时,他想不富都难。

  • 回扣

在胤禛追缴户部欠款前,户部的银子已经被臣子给借空。胤禩长时间监管着户部,里面的各项支出都要经过他批准才能放行。

那些借款人,想顺利拿到贷款,多多少少也要有所“表示”,这是行业公开潜规则。就如同许多资格不够的企业,想从金融机构拿贷款,就必须送“回扣”以寻求通融。

胤禩放出户部上千万两白银,按照关系的亲疏远近收取不同费率的回扣,平均回扣即使三个点,也有几十万两。

  • 办事费

胤禩作为八爷党的党魁,门生故吏遍布朝野,甚至年羹尧都想拜他山头。他手下的臣子,想在考课中拿个“卓异”或者补个肥缺,都要通过他来实现。他自然会先收别人的钱,再来办别人的事。胤礽一次性卖了几个肥缺,就筹集到五十万两。胤禩比起胤礽,贩卖肥缺时间更久,次数更多,数量更大,收入必然更高。

  • 咨询费

胤禩身处权力中枢,掌握的信息更机密,甚至他本人就是信息源。稀缺信息在任何时代都是生产力,一个主意或者商机就能改变人的一生。

所以,许多人想掌握先机,就会去胤禩那里探口风或者让其指点迷津,这就难以避免地支付一笔咨询费。

  • 孝敬费

许多外放官员回京述职或者与京城通关节,按照惯例,都会给京里的王公大臣表达“心意”。最能表达心意的,无非就是金银珠宝和古玩字画。这项收入,连“孤臣”胤禛都半推半就收了年羹尧不少,树大根深的胤禩只会比胤禛更多。

清朝最富裕的地方是江南,这里也是胤禩的小金库。仅仅江南盐商,每年给八爷党输送的财富就高达一百万两;三大织造在夺嫡时,站队八爷,给过赞助费;江南其他的茶商、典当、漕运想在胤禩的地盘做生意,保护费还是要给的。

  • 产业收入

胤禩贵为皇子,自家的田地不说一望无际,最少也能以公顷来衡量。这些田地,他自己肯定不会耕种,大多都会租给汉人种,他只用收天租即可。

京城的万永当铺,就是胤禩的门人开的,当时的金融业来钱速度,不比现代银行差。

综上:胤禩收入渠道多元化,自己也会经营,所以,即使被抄家,依旧可以拿出一千万两白银。

胤禩藏着那些银子,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为了笼络即将被发配的门人,摸黑对手雍正。

秋媚说: 胤禩的一千万两白银,是他多行不义、盘剥百姓的证据。他的富有,并不是他自己创造的财富,而是建立在权力基础上的利益输送。


秋媚读史


先指出一个错误。题主记错了,老八最后藏了1千万两!不是八百万两!

<strong>

先说个题外话,讲讲古代朝廷财政的事。

在我国古代,朝廷没有财政预算这一说。

古代的皇帝其实就是全国最大的地主,他的思维和一般的地主差不多,就是攒钱。皇帝和百官觉得攒钱越多,国家越富裕。朝廷花钱,基本上都是从国库中随用随取。只要不打仗,不闹天灾,国库就有盈余。

例如:汉朝“文景之治”,“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粮食吃不完,都在仓库烂掉。钱多的花不完,穿钱的绳子都腐蚀了。

这样好吗?按照现在的观点,这样不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朝廷作为国家统治者,应该把收到的税赋最大限度的“用之于民”,这样,才最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发展。也是因此,现在世界各国,在做财政预算是,都是照着花光下年的实际收入来做开销计划。像美国这样的,甚至每年都会花超了。

但是,古人的执政水平有局限性,受局限于当时的时代。不明白“藏富于国不如藏富于民”的道理。所以,也不能说古人一味的充实国库就是错的。

那么,清朝一年能收入多少?

顺治时期,清廷的每年收入大约是2400万两。

康熙时期,清廷的每年收入大约是3100万两。

雍正时期,清廷的每年收入大约是3500万两。

乾隆时期,清廷的每年收入稳定到4000万两白银。

1840年,道光时期,清廷的财政收入是4500万两。

1899年,朝廷一年的税收收入超过1亿两白银。

看似不少,但是,清朝的海关收入大都被扣做赔偿款了。

例如:《辛丑条约》后,清廷要连本带息赔偿洋人9.7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也就是说,从1902年开始,光赔偿“庚子赔款”,清廷美年就要支出2500万两。再加上之前的各项赔款和外债,清廷每年共计需要付出4700万两白银。所以,此时,清廷是财政赤字的。

那怎么办?多征税啊,各交通要道、各关口设卡,过路的全部收税。然后,办铁路,将民营的铁路收归国有。。。只要是能挣钱的事,朝廷都干。

1908年,清朝财政收入达到了2亿两白银。

1911年,清廷的财政收入是3亿两白银。

清廷在财政收入最高的时候,被推翻了。

那么,老八胤祀的1000万两是多大一笔巨款?

老八的最高爵位是“和硕廉亲王”,按照清廷的制度,他每年能领到白银1万两,禄米1万斛。康熙以后,禄米减半,为5000斛。

一两白银大约等于现在220元,1万两就是220万元。

清朝一斛约等于现在的200斤,禄米5000斛就是100万斤大米!按照一斤大米2元算,就是200万元。

也就是说,老八每年朝廷给的钱,相当于现在的420万。

老八要靠俸禄攒1000万两,需要大概需要500年!

而在《雍正王朝》中,老八最后分家产时,确实拿出来1000万两!这个金额比康熙死的时候国库剩余还多,当时,清廷国库剩余才只有800万两。他为何能拿出这么多钱呢?

第一,老九门人任伯安等人,每年会向八爷等人共计送去200万两银子!分到老八手里,怎么也有大几十万两。

第二,老八作为王爷,也有自己的庄园和佃户,他也能像地主一样收租子。

第三,老八也做生意,万永当铺就是他开的。

回归正题,老八为何藏匿1000万两巨款?

咱们看老八是如何分配的:

第一,福晋拿一半,500万两。老八这一倒台,福晋就是家里的唯一支柱了。福晋要回娘家,必须有点存款,这样才能保证在娘家不受气。有了这些钱,福晋和孩子在娘家也不用看别人脸色。

第二,另外一半,分给家里的奴才。

单身奴才,每人两千;成了家的,每人四千;家生奴才,每人五千;太监每人六千;管家和师爷,每人十万!

在清朝时期,京城一般人家一年的消耗是1百两和600斤米。按照这个标准,老八分的这些钱,够奴才们下半辈子开销了。他这么做,一是为了自家人和奴才们的生活考虑;二是,给自己留个好名声。不管外面的人怎么说他,自己的奴才会一辈子忠心于他。

老八的做法,跟上海滩大佬杜月笙死前烧毁欠条道理一样,都是为了自己名声。同时,也为了孩子们考虑,给孩子们铺一条好路。只是,杜月笙想让孩子们靠自己努力奋斗,不要去要债。而老八是收买人心,给孩子们留下一片人心。这些奴才要是念他的好,肯定也会好好对待他的孩子们。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导语:作为九龙夺嫡的重要一员的老八胤祀能成为半数以上官员的拥戴上书可不仅仅纯粹是因为一个贤字,还不是能给大家带来利益。所以无论是出于打赏还是收买的手段,钱是万万不可或缺的。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祀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人物,组建了势力庞大的集团,是雍正皇帝的主要威胁。雍正皇帝在自己的皇位稳固之后,开始清洗老八集团。在抄家的时候,老八胤祀身上藏了800多万两银子的银票,并且把这些银票交给了自己的福晋和王府的其他人。

首先,我们看一下800多万两银子是一个什么概念。

在康熙皇帝去世的时候,国库里仅仅剩下了700多万两银子。

雍正皇帝辛勤工作13年,在去世的时候,才积攒了5000万两银子。800万两银子属于超级巨款,通过追缴欠款的过程,我们能够知道,康熙皇帝在位时期,国库最多只有2000万两银子。

康熙给太子的一年的是俸银是4万两,是所有阿哥里面最高的,更是令康熙朝时期其他官员的俸银所望尘莫及的,即便是到了雍正时期有了养廉银,一品的督抚大员最高也才2万两一年,而即便如此太子胤礽想要通过俸银筹集800万两,不吃不喝要200年的时间。

老八胤祀这800多万两银子相当于康熙朝全国几年的收入,也是富可敌国的人物。



老八胤祀从哪弄来了800多万两胤禛呢?


首先就是依靠做生意获得的收入老八在京城拥有一家万永当铺,按照老八自己的话说,这家当铺每年能够给自己挣上百万两银子。能够在京城做生意的人都有后就一直台,万永当铺是老八胤祀的财产,普通的地痞流氓当然不敢招惹。那些官员和贵族们,如果需要当东西,自然要给老八面子。依靠老八胤祀,万永当铺可以说是生意兴隆。除去各种开支,大部分利润都上缴给了老八胤祀。其实,仅仅依靠万永当铺,老八胤祀已经是吃喝不愁了。

除了万永当铺,老八胤祀还有其他的重要收入。

接下来回答老八胤祀为何隐藏了800多万两银子?

电视剧中胤祀私藏800万两银子背后有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在于刻画出老八重情重义的一面。

因为老八不只是分给了自己的福晋(妻子)五百万两银子,还将剩下的五百万两银子,全部分给了王府小到奴才太监,大到师爷和管家最起码几十号人,可以说是人人有份。

这说明老八到了最落魄的时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人和陪伴自己多年的奴才仆人。抛开其他不说,光以这一点来看,老八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第二个意思:老八胤祀爱惜自己的名声。

我们先来看看老八分这800万两银子的时候,是怎么说的:

我唯一感到愧疚的是,没有能够在这以前给你们置一份家业。我太爱惜自己的名声了,害了我自己也苦了你们呐,这是我为大家积下来的,一共是一千万两”。

这说明:那就是老八之前太爱惜自己的名声来了,所以没有给王府这些奴才太多的钱财,或者不许他们借着王府来狐假虎威的捞钱,所以导致这些奴才没有什么家业。相应的是老八为了名声,也不敢大肆收受贿赂,但是!就这样老八都收到了800万两银子!

但是同时老八分给手下的这些奴才,可以说是超级舍得了,即便是在他最落魄的时候,也没有忘记他的家人和陪伴他多年的这些奴才仆人,从某些方面讲他也是一条值得敬佩的汉子。

<strong>


总结:作为九龙夺嫡的重要一员的老八胤祀能成为半数以上官员的拥戴上书可不仅仅纯粹是因为一个贤字,还不是能给大家带来利益。所以无论是出于打赏还是收买的手段,钱是万万不可或缺的。


路之意


我是回望历史,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八百万两,王爷正常收入多久才能凑足?

康熙给太子的一年的是俸银是4万两,是所有阿哥里面最高的,更是令康熙朝时期其他官员的俸银所望尘莫及的,即便是到了雍正时期有了养廉银,一品的督抚大员最高也才2万两一年,而即便如此太子胤礽想要通过俸银筹集800万两,不吃不喝要200年的时间。

八王爷为什么要在雍正即为以后大肆敛财?

当雍正继承皇位后,老八遭到彻底打压,失去了政治上的身份后,金钱已经是他身上最后的底牌,而这个最后的法宝是绝对不能让雍正发现,在雍正不断整治腐败的背景之下,一个王爷手握数百万白银存款简直是犯了大忌,只会在老八的身上多加一条罪名,当然多这一条罪名对于已经翻身无望的老八来说也无所谓,但对于家族分崩离析之后,家族的其他成员来说却是一个可以获得未来生活的重要支柱,所以在八爷的最后时刻,这些银票必须要随身带在身上。

其实笔者一直在想,难道雍正自己预料不到老八会有一笔数目庞大的存款?这一点恐怕是雍正肯定会想到的,但从政治斗争来说,自己最大的障碍已经清除,对于这些细节上的小问题,能闭一只眼还是闭一只眼吧,毕竟雍正不想斩尽杀绝,老八的家人也是爱新觉罗的子孙,未来也需要生活需要安顿,对于老八的财产雍正也没有选择深追究,这也许是这场兄弟之争最后所保留的一点人性。


敛财之道

1、做生意

老八在京城拥有一家万永当铺,按照老八自己的话说,这家当铺每年能够给自己挣上百万两银子。能够在京城做生意的人都有后就一直台,万永当铺是老八胤祀的财产,普通的地痞流氓当然不敢招惹。那些官员和贵族们,如果需要当东西,自然要给老八面子。依靠老八胤祀,万永当铺可以说是生意兴隆。除去各种开支,大部分利润都上缴给了老八胤祀。其实,仅仅依靠万永当铺,老八胤祀已经是吃喝不愁了。除了万永当铺,老八胤祀还有其他的重要收入。

2、以权谋私

其实雍正帝即位之后,老八胤禩升任总理王大臣,这才是真正的肥差,在这个任上,老八胤禩捞足了钱。要知道在康熙朝,税收远没有雍正朝多,而且康熙帝又比较睿智,本身国库就亏钱,老八胤禩家中再藏有大量银子,必然风险过大。

当然我们这里就不解释为什么老百姓会亏了,总之汇率不对等,自然就亏百姓了。而老八胤禩除了掌管铸钱的权力之外,他还掌管着税收,这一项收入真的就不是几万两,几十万两能衡量的了。包括西北的军费,这些钱表面上都是年羹尧花了,实际上,钱事先要经过老八胤禩的手,当然,这种钱或许他不会克扣,但并没证据。

破坏雍正父子关系

可这样的的老八要当了皇上不用说,肯定朝廷风气和财政会进一步恶化。所以康熙才没有用他。但是老八死不悔改一直挑唆弘时的野心。逼宫雍正是弘时和老八的一次联手,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弘时的野心已经被成功的挑起。即使在被抄家的时候,老八也没有放弃对弘时的怂恿。


王二的2020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啥八百万多万两!您这瞅岔气了吧!人家老八身上揣的可是一千多万两,大把的银票,白花花的雪花银哎!

咋说呢?这事他也就是个电视剧的事,历史上可没有这档子事,毕竟一千多万两,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当年康熙留给雍正的国库才八百万两,老八身上就揣了一千多万两,这有点不靠谱。

这事咱只能搁电视剧里边瞅,当不得真,这事导演也只是为了增加的戏剧冲突而已。

用这一千多万两嘲笑老八那八贤王的那个贤字。

为嘛俺会这么说呢?

就这数只能说明老八那可是富可敌国啊!咱不管是瞅电视剧,还是真正的历史,大家伙都知道满清这会的老百姓的日子可不好过,这充其量就是个果腹而已,家里面那缸,是瞅着地里的庄稼放粮。

这粮收上来了,缸里边的粮也见底好几天了。

老八这一千多万两咋来的?这还用问,民脂民膏呗!所以他这贤就贤了当官的和周围靠的近乎的,至于老百姓压根这就探不着。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说了:“拉倒吧!人家老八搁京城里边有当铺,就这一个铺子每年的收益就是一百万两。”

当铺?还一百多万两!俺就问你,这走进当铺的这一多半都是走投无路的主,没走到绝境上,谁进这地。

一白多万两啊!这得多少破衣烂袄啊!这您不能不承认吧!

还有这其他官员的孝敬,光一个任伯安上缴的捐款这就得一百万两,其他的俺就不用说了吧!羊毛还得出在羊身上。

所以您要说老八是清白的,俺第一个就不信,就这路数,他要上了台,这满清只能更坏,没有更好。

那电视剧里边,咱都瞅见了,老八搁大夏天蹲在屋子里化冰降温,单单就这块冰,就这费用就能顶得上普通人一年的消费。

咱反过来瞅瞅雍正和他的好兄弟老十三,俩搁到这帮人里头,这就是标准的穷人。

当年雍正撵着满朝官员的屁股要银子,魏东亭作为康熙的代理人,这家伙欠的钱这堵不上那窟窿眼。

老十三瞅不下去了,自己个掏银子给魏东亭补上,但也仅仅拿出几万两。

作为吃瓜老汉的老八蹲在一边瞅热闹,就等着最后一刻落井下石。而这钱您要是让老八来填,那也就是分分钟钟的事,没啥难度。

所以这事也就反衬了雍正的廉洁,满清这烂摊子就得他这人来,其他人这压根就不行。

咱在瞅瞅。老八拿着一千多万两,都干了啥?五百万留给了自己的老婆孩子,防备他们没钱受人孽待。

剩余的五百万留给了伺候自己的人。

而这会,雍正为了钱愁的脑壳这都有两个大,因为西北这块的战争是越打越大,老话说的好,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西北这块天天的烧钱就不见个底。

而这国库里边已经快见底了,雍正不愁才怪呢?

而这会老八还蹲在雍正的眼跟前哭穷,这就是他的贤。

他隐藏这笔钱,只是为了顾及自己身边的人,最后的一刻都没有忘记给雍正上眼药水,劝弘时早早的干掉弘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