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萬眾一心,共抗病毒之時,我們身邊的那些溫暖故事

這一刻,在一線,醫護人員正在捨身忘我地抗擊病毒,黨員幹部正在爭分奪秒地防控蔓延,部分行業正在夜以繼日地生產保供……  

在這萬眾一心,共抗病毒之時,我們身邊的那些溫暖故事

疫情防控不僅僅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更是大家的事大家來做。

勤洗手、戴口罩的小習慣,守護著家庭和社會的大健康,人人都是疫情的防護員。  

在疫情面前,中國人團結、努力、無私,處處都有正能量,這些小故事折射出來的是大胸懷。

相信只要團結一心,我們終將獲得最後的勝利!

  “這是喝過最甜最暖的銀耳湯”  

在這萬眾一心,共抗病毒之時,我們身邊的那些溫暖故事


區交通局公路管理處臨平路政中隊王隊長說,大年初二的傍晚,他與同事收到了一份溫馨又意外的禮物。  “當時,我們在滬杭甬高速臨平出口設置了疫情檢測點值班。”王隊長說,17點左右,兩名女士為十餘名工作人員每人送上一個保溫杯,裡面裝的是熱氣騰騰的銀耳湯。  

“起初以為她們是街道工作人員,並沒有太在意,等工作結束問起才知道,這兩位是普通市民。”王隊長說,“當晚寒風冷雨,但大家心裡都暖暖的,這是我喝過最甜最暖的銀耳湯。”  

當前,路政大隊會同屬地街道、公安、衛生疾控部門,在轄內各個高速路口24小時值守,對外地進入餘杭的車輛人員測體溫。  

“我們要逐一測量每輛車司乘人員的體溫,並登記詢問來處與去向,引導外地籍車輛、疑似人員和發熱症狀人員至指定場所複檢。”王隊長說,室外天氣寒冷,易導致體溫檢測儀失靈,大家就把儀器捂在手心或大衣裡。

  百丈校長做小事懷大愛

  

“路上注意安全,一定要做好防護。”25日晚11點寒風冷雨刺骨,百丈高速公路出口處,百丈鎮中心小學曹校長拿著手機耐心與家長溝通。  

疫情發生後,百丈中心小學通過班級群和家委會群及時告知家長如何防控疫情,排摸異地學生動向,特別是湖北籍6名學生的健康狀況。  

得知湖北籍學生家長說當天要趕回百丈,曹校長立即電話裡再三叮囑對方儘量待在家減少出門。據瞭解,返杭湖北籍學生和其哥哥在餘杭讀書,其父母在百丈一家企業上班。擔心學生家長不聽勸,曹掌華決定親自前往高速出口點協助勸導。  

  防控阻擊戰下的“良渚溫度”  

在這萬眾一心,共抗病毒之時,我們身邊的那些溫暖故事


“您好,請量一下體溫。”在良渚街道西塘雅苑社區入口,一位身穿花棉襖的阿姨為每位進入小區的人員測體溫。她姓呂,是社區的“熱心腸”,垃圾分類宣傳有她,安全巡邏有她,這次疫情防控志願者招募,她第一時間報了名。  

“呂阿姨人特別好,還很警覺,小區有從湖北迴來的住戶,她立馬通知了社區。”西塘雅苑社區黨支部胡書記告訴記者,該社區目前有1100多戶住戶,每兩小時安排一名志願者與保安對進入人員測量體溫。  

良渚街道城建管理辦公室內,30餘人主動報名參與檢查管理接觸性人員及外來人員,下一步街道將與企業、工地、房東簽訂責任書,全力做好物業小區及在建工地的監管工作。同樣放棄休息的還有網格員,他們每日巡查12個農貿市場、6個活禽交易點位,累計發放宣傳單36000餘份。

  “不拜年不聚餐 我們理解支持”  

在這萬眾一心,共抗病毒之時,我們身邊的那些溫暖故事

“年初六的聚餐取消了,跟大家說一下。等後面情況好了,我們再聚。”喬司街道良熟村村民蔣女士通過視頻給親友拜年,並將取消聚會的消息一一告知。  

往年,蔣女士都會擺上五六桌宴請親朋好友,這一慣例已延續了12年。今年,他們原本打算在村裡的家宴中心置辦,可疫情打亂了計劃。  

“23日接到通知後,我馬上聯繫各個村民組長和家宴中心負責人,讓他們一家家通知。”良熟村黨委書記陳建強告訴記者,村民們都很理解支持。  

  五常醫生放棄返鄉請戰在一線  

在這萬眾一心,共抗病毒之時,我們身邊的那些溫暖故事

五常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防保科丁醫生。這個春節,他原計劃回到山東臨沂,陪伴年邁的父母。可在春節前,他主動提出堅守崗位,直面疫情,服從中心統籌安排。  

2013年4月,丁醫生來到餘杭工作,因平時忙於工作,夫妻倆只有春節才能回老家探望父母。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出於職業本能,丁醫生和妻子商量後決定放棄回家。 

 “當前形勢下,我必須留下來。”丁醫生告訴記者,他大學本科學的是預防醫學,目前主要參與對密切接觸者的管理、醫學觀察點的消毒指導、指導醫務人員消毒防護、入戶測溫培訓等工作。  

從年前到現在,丁醫生已連續工作半個多月,他說既然選擇衝鋒在前,便無怨無悔,他的選擇也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前幾天,我和父母通電話,他們讓我不用擔心家裡。”丁醫生說道。

  口罩成年貨 關愛無處不在  

在這萬眾一心,共抗病毒之時,我們身邊的那些溫暖故事

前日晚大雨如注,餘杭隨風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員工接到老闆陳先生的“任務”:為餘杭街道華塢村送1000只口罩。除了華塢村外,“隨風汽車”還向洪桐村、餘杭派出所等共送出30000只口罩。“他們一線人員犧牲休息時間確保大家的安全,我也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陳先生介紹,他開的是汽修廠,工人平日修車需要佩戴口罩,因此廠裡常年囤著口罩。  

俞先生是倉前街道靈源村的一名普通黨員,得知春節堅守在一線的環衛工人口罩嚴重短缺,他想方設法聯繫上生產廠家,購買了6000只防護口罩捐贈給環衛工人。“有了這登門送上的防護口罩,我們更安心了。”收到這份特殊禮物的環衛工人滿臉喜悅。  

在這萬眾一心,共抗病毒之時,我們身邊的那些溫暖故事

“沒有口罩的居民趕緊來領,每人限領5只。”昨日,仁愛公益的義工在仁和街道轄內各個小區保安室都放置了口罩,共計3000只。據瞭解,購買口罩的資金是義工們用愛心捐款湊的。  

“我這兒還有口罩剩餘,數量不多了,實在買不到的朋友可找我免費領。”臨平街道平安辦胡春立前日晚在微信朋友圈發文,並配上兩大箱口罩的照片,當晚就送出300多隻口罩。  

昨日,仁和街道雲會村農貿市場內,前來採購的村民不少,村班子成員為每位經營戶免費發放口罩。當天,街道9個農貿市場共發放875只口罩。臨平街道雍熙山業主李女士準備了約800只口罩,業主可以到物業保安處免費領取。她說:“我有就應該拿出來共享,能幫助別人,我很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