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烧信”秀

年前热播的历史剧《大明风华》中,朱瞻基与自己的叔叔朱高煦对仗,结果仗还没有开打,自己阵营之中的将军们,倒是纷纷写信给朱高煦示好。为了安抚人心,朱瞻基不得已在众人面前演戏烧掉信件,可是等将领们走出营帐,朱瞻基就赶紧跑去火炉中抢救信件。

其实,历史上玩这种烧信套路,借以拉拢人心的,明宣宗朱瞻基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历史上的“烧信”秀

朱瞻基烧信

传说,当年康熙要推行削藩政策,与吴三桂开仗,因为一开始实力不强,所以许多大臣都首尾两端,纷纷给吴三桂写信。

后来,吴三桂被打败了,前方的将领从吴三桂那里收罗了一大堆大臣的书信回来交给康熙,这些书信,一下子变成了那些大臣们的痛处难处。

对待这些私密信息的处理,康熙爷就处理得很好,他找了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召集大家在午门前,一把火把这些书信当众烧个精光,让心里有忐忑的人回家好睡觉。

历史上的“烧信”秀

康熙烧信

说到烧信,历史上最出名的,莫过于曹操。

官渡之战,曹操以2万将士对抗袁绍的11万精兵,曹操的许多部将都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双方相持了三个多月,曹军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就连曹操自己都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

后来,曹操奇袭乌巢,将袁绍军粮草全数烧毁,而后张郃、高览闻得乌巢被破,投降曹操,于是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崩溃,袁绍仓惶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许多金宝锻匹,车帐书籍,都来不及带走。

曹操的亲信在袁军的书册中,查检出了一些书信,都是曹操手下的人暗地里和袁绍私通的证据,于是亲信就把这些东西拿给曹操看,并且建议曹操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

曹操却笑着说:当袁绍正当强盛的时候,我自己都觉得不能自保,何况其他人呢?

于是命令手下之人将这些书信全部焚烧,不再过问此事。

至于那些曾偷偷给袁绍写信的人,自然是大为感动,从此以后死心塌地地为曹操卖命了。

历史上的“烧信”秀

曹操烧信

但历史上第一个玩烧信套路(艺术)的,不是魏武帝曹操,而是光武帝刘秀。

当年,刘秀孤身北上,前往河北招呼,顺道扩张自己的地盘的时候,刚好河北有个算命先生叫做王郎的,假称自己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在邯郸定都称帝,并且得到了西汉宗室刘林和大豪族李育等人的支持,势力很大,经常追着刘秀打。

后来刘秀在信都站稳了脚,开始绝地反击,只用了五个月时间,就扫平了王郎主力大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刘秀便率军攻破邯郸,诛杀了王郎。

在整理各类文书的时候,发现其中有上千封书信,都是刘秀的许多下属与王郎交往密切的文书,刘秀看也不看,就叫人把这些文书给烧了,还说:“令反侧子自安”。

后来,我们便有了成语“反侧自安”。

历史上的“烧信”秀

刘秀剧照

时间又来到了南北朝宋武帝刘裕打天下的时代,这次玩套路(艺术)的是刘裕的弟弟刘道规。

话说当年,西蜀政权的谯纵趁刘裕正在镇压卢循的叛乱,向后秦请兵进伐东晋,并任命桓谦为荆州刺史,进攻东晋荆州,后秦也派遣大将苟林率骑兵南下,与桓谦两军交逼,首尾相应,一度逼近江陵。

因为敌寇势众,再加之荆楚之地多有桓氏义旧,所以江陵的许多士庶纷纷写信给桓谦,报告江陵城中的虚实,想要做内应。

当时负责镇守荆州的刘道规,在打败桓谦之后,缴获了这些投诚的书信,大家问他怎么办的时候,很干脆地叫手下人把这些书信全部焚毁,不再追责。

于是荆州士民,众人大安。

后来,叛军卢循的姐夫徐道覆率兵三万,忽然掩袭到了江陵城边,城中惊哗,一时间谣言蜂起,都说卢循已经攻陷了京都城,特地派遣徐道覆来镇守荆州。

好在江陵的士民因为感念刘道规的焚书德惠,不再生有二心,与刘道规誓同生死,所以刘道规才能够放心地与徐道覆一决高下,并最终打败了叛军。

历史上的“烧信”秀

南北朝战争图

“烧信”秀也不能只在“武帝”们身上发生,后周太祖郭威在四面征伐,为大宋朝廷打基础的时候,也玩了这一手。

当时,李宗贞据河中,赵思绾在京兆谋反,王景崇在凤翔谋反,周太祖郭威亲自将兵讨伐,等到河中平定的谥号,得到许多叛军的文书,其中就有朝中权贵和敌人的交结信件,周太祖郭威很生气,想要一个个按着姓名来查处,这时其从事王溥劝谏道“妖魔鬼怪都是晚上才出现的,现在,太阳已经普照大地了,他们自然会消失。希望您把这些信件全部烧掉,不必记得他们的过错。”

把周太祖对藩镇的讨伐胜利,比作太阳普照了大地,只能说王溥这马屁拍得太有水准。周太祖听了他的话,自然也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当然,那些鬼魅们,自然也就安下了心,洗心革面地为郭威效忠了。

历史上的“烧信”秀

黄袍加身的郭威

有时候,不仅是帝王们,一些大臣名仕,也喜欢向光武帝学习“烧信”艺术。

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让位给李隆基,自称太上皇,改元先天。但李隆基刚刚登基,政权还不稳定,太平公主倚仗太上皇的势力,专擅朝政,想学她母亲武则天做皇帝,经常想要谋害李隆基。

于是李隆基先发制人,发动先天政变,覆灭了太平公主的政权势力。因为当时唐睿宗支持太平公主,在政变的时候登承天楼避乱,当时一起护驾的很多大臣便留在了承天楼,并呈上自己的名帖向唐睿宗表示忠心。

政变平息后,唐玄宗得到了这些名帖,命大臣陆象先进行搜捕,但陆象先却将名帖全部焚掉了。

唐玄宗大怒,欲究治陆象先之罪。陆象先道:“赴君之难是忠诚的表现,陛下以德行教化天下,怎能杀行义之人?我违背您的命令,是为稳定大局,让心怀疑虑之人能够安心。”

唐玄宗听了之后幡然醒悟,便再也没有追求这件事情。

历史上的“烧信”秀

陆象先

还有时候,“烧信”的也不一定非是要安稳别人的人心,有时候,也可以是为了安静自己的内心。

比如唐朝时期有个叫钱徽的官员,被升为礼部侍郎,负责科举考试,于是便有许多人给他递条子,想让他帮忙举荐一些人,其中权势最大的是宰相段文昌和翰林学士李绅,他们都写了举荐信给钱徽,可惜钱徽正直公道、不徇私情,没有理会他们的私荐。

后来放榜,段文昌和李绅两人举荐的人都没有中榜,于是这两人便公报私仇,弹劾钱徽,而后钱徽被贬为江州刺史,一些正直的人都为钱徽抱不平,大家便给钱徽出主意,让他把段文昌和李绅写给他的书信呈给皇上,皇上看后自然会明白事情的原委,这样他就可以洗清冤屈,也不会被贬了。

但是钱徽却表示说:我做事情只求无愧于心,得和失是一样的。做人要修身养性谨慎行事,怎么可以拿私人书信去为自己作证呢?

说罢,心胸坦荡的钱徽,便把段文昌和李绅给他的信拿出来,当众烧掉了。

历史上的“烧信”秀

烧信不过是一场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