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之《三十六計》第二十五講:偷樑換柱

《三十六計》起源於南北朝,它是根據中國古代豐富的戰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不朽的經典名著,是中國古代兵家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全書共分六章,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 前三章是自己處於優勢時所用之計,後三章是自己處於劣勢時所用之計。每章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清初學者在三十六計中每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痴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

今天我們來講並戰計第一計偷樑換柱,希望大家能真正學到古人智慧的精髓,並用到現實生活中,對自己的事業有所幫助。


中華經典之《三十六計》第二十五講:偷樑換柱

【原文】並戰計·偷樑換柱:頻更其陣,抽其勁旅,待其自敗,而後乘之。曳其輪也。

【譯文】多次變動敵人的陣容,把他的兵力調開,等待他自己敗陣,然後用謀進攻他,好比拖住了車輪,車子就不能運行了。

【解析】偷樑換柱,指用偷換的辦法,暗中改換事物的本質和內容,以達矇混欺騙的目的。"偷天換日"、"偷龍換鳳"、"調包計",都是同樣的意思。在軍事上,聯合對敵作戰時,反覆變動友軍陣線,藉以調換其兵力,等待友軍有機可乘、一敗塗地之時,將其全部控制。


中華經典之《三十六計》第二十五講:偷樑換柱

【古代實例】趙高巧計騙李斯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達平原津(今山東平原縣附近),突然一病不起。此時,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將至.於是,連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傳達秘詔,立扶蘇為太子。當時掌管玉璽和起草詔書的是宦官頭兒趙高。趙高早有野心,看準了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故意扣壓秘詔,等待時機。幾天後,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廣宗縣境)駕崩。李斯怕太子回來之前,政局動盪,所以秘不發喪。趙高特此去找李斯,告訴他,皇上賜給扶蘇的信,還扣在我這裡。現在,立誰為太子,我和你就可以決定。狡猾的趙高又對李斯講明利害,說,如果扶蘇做了皇帝,一定會重用蒙恬,到那個時候,宰相的位置你能坐得穩嗎?一席話,說得李斯果然心動,二人合謀,製造假詔書,賜死扶蘇,殺了蒙恬。趙高未用一兵一卒,只用偷樑換柱的手段,就把昏庸無能的胡亥扶為秦二世,為自己今後的專權打下基礎,也為秦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中華經典之《三十六計》第二十五講:偷樑換柱

【現代實例】取他人之長經營自己

信息傳播速度迅速發展的社會里,先進技術產品層出不窮。一個有頭腦的經營者,眼光不但要向內,牢牢把握自己的經營之船,眼光更要向外,密切注意他人之長,並取而用之,使自己的技術和產品質量成跳躍式地提高,這樣才能使企業永葆青春。在日本,一般不準外資獨資經營。為了發展電子計算機工業,日本曾破例給IBM公司開綠燈,讓它在日本獨資經營,甚至把國內市場讓給它。幾年之後,日本人學到了技術,加上自己的創新,現在日產電子計算機已在很多方面登上了技術頂峰。日本曾處在經濟實力、貿易和科技三項強國的地位,它並沒有放棄其致富之道,仍然堅持大量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尤其在高技術領域裡,引進勢頭有增無減。

中華經典之《三十六計》第二十五講:偷樑換柱

感悟:

現代商戰,表面上是商品競爭,實質是智慧的較量,從製造產品到經營以至佔領市場,無不是人們智慧的結晶,也是主管、科技、管理人才運用其才智的結果,因此也可以說商戰是人才之戰。所以,“偷樑換柱”計在商戰中的應用,就要多方容納、蒐羅和掘取有用人才(包括情報和設施),甚至“偷換”競爭對手陣營裡的“樑柱”之才。

中華經典之《三十六計》第二十五講:偷樑換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