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最能體現書法家功力的書體是哪一種?為什麼?

松風閣書法日講


表現書法家功夫的書體上因人而異的。不同的書法家,由於種種機緣,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專擅。但有三種功夫卻是所以的書法家都必須要具備,也是衡量書法家的功夫的基本的三個條件。

一是對傳統經典書法繼承功夫,也可以說是臨摹和對經典書法的理解,消化吸收功夫。比如米和王鐸等臨摹功夫,一個是靠集字然後化古為我形成自己的書法面貌,而王鐸則是一日臨摹,一日應酬。王鐸流傳下來的不少作品都是臨摹二王的作品,不過他的臨摹並不是照相機式的臨摹,而以創新性的臨摹,很大程度上融入了自己的東西。臨摹或吸收的功夫是書法家的基本功夫也是書法家一生不可荒廢功夫。可以說大書法家都具有這個功夫。我們看王鐸臨摹的《聖教序》,和米芾的作品中許多的字都可以在經典書法作品中找到影子。

二是對書法理論的學習融入到自己的書法實踐中的功夫。比如用筆的技法,結構規律的技法理論,屋漏痕錐畫沙線條形質的追求與表達。好的書法作品都是有經典理論的支撐的。能夠將書法理論融會貫通到創作實踐中,欣賞者也可以讀懂書法作品中的理論的融入。

三是在嫻熟的技法作用下的情感的融入,也可以說是書法家藉助經典作品作品和理論的語言進行創作的功夫。通過創作或創新風格來表達自己審美觀念的功夫。


翰墨書道


我覺得是行草書,《草訣歌》有這樣一句話能夠描述草書的難,“草聖最為難,龍蛇竟筆端”,草書如龍蛇一般,變化多端,讓人摸不著規律,所以最難,這裡指的是大草,也叫狂草。

1、草書的筆法難

草書是五種書體裡筆法最複雜的,它的複雜不在於筆法多,而在於筆法的變化,一幅平鋪直敘的草書並不是一幅好的草書作品,好的草書作品一定要有豐富的筆法變化,跌宕起伏,姿態萬千,書寫草書的時候,毛筆的任何一部分都可能被用到。


而且這種用筆是在高速書寫的情況下來完成轉換的,不像楷書,每寫一筆都可以停下來思考一下。寫草書根本沒有思考的時間,是一個很迅捷的過程,這樣雖然可以出現一些偶然的妙處,但是作品的失敗率比價高,有時候需要寫好多遍才可以寫好一幅草書作品。

2、草書的章法難

草書的章法難在它無行也無列,是一種非常自由的章法,自由的基礎是有一定的度,難就難在這個度的掌握上,過度了容易寫的亂,如雜草一般,寫的不到位章法又太過於死板,想要找到這個度需要長期的基礎訓練和創作的經驗積累。正是因為太自由,才不好把握這個尺度。


3、草書的字法難

草書是漢字的一種簡化符號,基本每一個漢字都代表一個草書符號,這些符號十分簡約,和我們平時學習的楷書也不一樣,需要重新去記憶,因為這些符號太過於簡潔,並不好記憶,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能記住,而且還要時常的複習,不然容易遺忘,就像學習一門外語一樣。

很多朋友可能認為書法五種書體裡面楷書最難,最能體現書寫者的功力,雖然楷書在結構安排上最費功夫,但是在章法和用筆上並不是最難的,楷書筆法相對固定,不像草書筆法充滿了變化,楷書的章法一般都是橫成行,豎成列的,疊好格子就可以了,不如草書那麼複雜。



總的來說,我認為五種書體裡草書最難,也最能體現書寫者的功力,不過想要寫好,哪一種書體都不簡單,草書相對最難。

你覺得呢?你覺得書法的5種書體裡哪種書體最難?歡迎在評論區寫出你的看法。

喜歡書法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不二齋,關注更多精彩。


不二齋


書法體現最為有功力的是那一種書體,為什麼?

最為有功力的是草書體。草書不易。草書須篆書的風骨,楷則的繩墨,及書者的情性,包括秉志情感。缺一都有難以揮灑出草書境界。

草書家少之又少,其書作是線條使轉性來表現書者的心性。是各種書體的核裂變,爆炸性的將點畫誇張發揮到極致。

把各類書體的筆意融匯,爾後貫通成一體,草書線條。但是其貌狀看不出各書體樣子。其實正來自楷則,骨格源自篆之中鋒,且有飛白書的境。飛馳來自意氣風發,古人云草書的筆畫,不能進入其它書體,但是其它書體筆意,草書卻無所不悟。即草書糅所有書體。

草書變化無常,草字存在同一個字有著差異的變化,並且草符具同體不同字。做到草符的精準毫釐不差,實在難,有人認為草書可以隨心而遊曳線條,不顧及草符的準確度,往往書寫字的公母難分。

另外最重要的是筆者用筆臻格否?技巧方面是制約書寫的好壞的關鍵。比如呼應與韻律感,連綿不斷的字字行行,是否筆斷意連之用筆合度。情感表達盎然亦或體現平靜溫和。諸多的草書書寫因素,太多,有人說不到六十不敢寫草書,文徵明一生不寫草字。米芾草字很少瘋癲。因為正經寫草,要有一定的水準,拿出來可以有氣象。否則就是潦草書。

草字由各種線條變化組成,並且能夠將書者的修養、人品、閱歷以及秉性特徵等方面的內容一一表現,表達的境界越深刻強烈,體現藝術境界越高。

由此淺顯的觀點,草字最不易,作品更難寫出,也從而驗證了最具功力的書體。


狂喜淡墨a


有書友問我,書法最體現功力的是哪一種書體?為什麼?

我們要想回答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說清楚到底什麼是“功力”,然後才能去分析書法中最能體現書法家功力的書體是什麼。

功力這個詞很常見。寬泛的說它指的是一種能力。放在多種情境下有多種解釋。比如我們常常見到的武俠小說中,就會常常出現這個詞,這個詞在那個語境下一般指的是功夫和力量。但是在技術領域和藝術領域中,功力往往指的是在技藝或學術上的造詣。

這在中國古代的藝術批評和評論中可以較為廣泛的見到,如清代趙翼在《甌北詩話·查初白詩》中說:

要其功力之深,香山、放翁後一人而已。

近代詩人臧克家在《老舍永在》中稱讚老舍說:

﹝ 老舍 ﹞舊詩寫得很好,有才情,也有功力。

這裡顯然指的是藝術上的造詣。

一般來說,書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書法家的功力如何。

而這個“功力”在前輩書法家的心目中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書法內部的功力,一類是書法外部的功力。書法內部的功力又可以稱之為字內功,主要是書法技巧,書法外部的功力又稱字外功,字外功主要包括與書法相關的文化藝術,比如文學、繪畫、音樂、舞蹈等等。

而書法的“字外功”和“字內功”之間的區分就顯示了書法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字外功中的文化修養部分,另外一部分是字內功中的書法技巧部分。

因此,如果按照書法這兩部分來分類的話,結果就不應該是一個答案。也就是說,書法中最顯功力、最吃功夫的書體,至少應該有兩個答案,但是實際上,如果從書法技巧上來說,字內功又可以細分為好多部分,這些部分也都相應的對應至少一種書體,所以答案是很多的。

我們先從字外功談起,我認為從字外功這一角度來說,草書是很考較學習者字外功的書體。因此草書應該是篆隸行楷草這幾種書體中形式最為自由、靈活,書寫最為狂放不羈的一種書體。

而正因為它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不受限制,可以自由發揮,也就決定了它的書法書寫恰恰是最沒有自由度的,它自由到沒有自由。

所以,草書創作者的好壞,就要看他文化修養水平的高低了。文化修養水平高的,草書自然可以在書寫之中透露學養和氣度,文化水平不高的,自然寫起來就只能胡亂塗抹,以所謂的“豪壯”、“匪氣”見長。

因此草書的欺騙性也正在此。大家都以為草書比較吃功夫。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對等的事實,那就是草書欣賞者同樣也需要十足的功夫、功力才可以做到欣賞草書、鑑別草書的水平高低。

但是一般大眾對於草書不甚瞭解,在生活中實用接觸草書更少,所以很多所謂大型展覽、大型比賽,很多人拿著毛筆在寫草書,其目的就在於草書是一塊遮羞布,可以幫助他們心安理得的獲得人們“讚譽”,而不必理會自己拿不出門面的書法水平。

但真正的草書書寫者一定是需要百倍的努力,再加上較高的文化修養,這樣才可以做到書寫高質量、高水平的書法作品。

從字內功來看,書法的字內功以書寫書法的三個重要技法為主,即筆法、結構、章法。所以,如果從技法這三個部分來說,各自都有較為吃功夫的書體。

以筆法而論,篆書應該是其中比較難的。篆書幾乎每一個筆畫都要求中鋒行筆,尤其是鐵線篆書。篆書筆畫要求流暢而圓美,字形結構較大,書寫起來時常要求懸腕懸肘,所以書寫姿勢、執筆力度等方面講究較多,力求平穩行筆。這是篆書吃功夫的地方。

從結構上來說,隸書和楷書的結構變化多端,隸書瀟灑飄逸,結構扁平穩重,楷書方硬奇譎,筆勢結構奇俏多端,是結構上難度較大的書體。

以章法來說,小楷應該是所有書體中最講求章法的書體。小楷單個字的書寫難度一點都不大,但是小楷難就難在需要章法的支持、配合。章法學不到位,小楷想寫好很難很難,對於小楷來說,章法是比較難的。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其實將篆隸行楷草中的大部分書體都講到了。相比於直接告訴你某一個書體是比較吃功夫的、是比較能體現功力的,我相信這樣全面細緻的分析更有用處。它可以幫助我們查缺補漏。比方說,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在書法的某一個方面能力不足的時候,就可以對症下藥,找到自己薄弱的環節,然後克服掉它。章法學不好,我們可以努力學習小楷,將小楷的章法學透學精,就比較好辦了,其他書體也是如此。

每一種書體都有它可以鍛鍊、提高我們能力的部分,如果你那一部分的能力還不夠強大,好好練習相對應的書體就可以了。


松風閣書法日講


本以為這個問題不是個問題,可誰知看了上面的回答,忽然發現書法的普及任命而道遠,尤其是一些達人、專家的回答。


草書是五體中最難、藝術性最強、最能表達書家性情、最考量作者功力的書體,翻看任何一本書法理論書籍,談到草書,都會有類似這樣的介紹。

網上評論作品時,總有人會說,讓他寫兩個楷書看看。哈哈,這是什麼意思?大約相當於考查一個大學生水平時,先出點小學的題來考考對方。

這裡要說明,並非是楷書很容易,而是從楷書入門,更容易掌握基礎筆法,學習書法的效率更高。

掌握基礎筆法後,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書體進一步學習,當然,也可以在楷書上進一步深耕,但是,絕不是說,要成為一位書法家,首先要成為一位楷書家。

上面說的基礎筆法,這是就技法而言,它是可以通過訓練來掌握和提高的。

但是,書法不僅僅是技法,不僅僅是手上功夫,如果那樣,那和木匠、瓦匠又有何區別?頂多不過只過寫字匠。


書法之所以成為一門藝術,之所以是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最根本的在於其中富含的文化與人性,而這必須要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和文化積澱才可能達到。

草書之所以難,其原因有三:

一、草書必須要有紮實的筆法為基礎。學習草書,必須要有一定的正書基礎,尤其要有一點篆書基礎。有句話,習草不習篆,到頭一場空。


二、草書更加自由,變化多端。初多書法,為何多從唐楷入手,因其法度嚴謹,規律性強,學習起來容易上手。而規律性越模糊,變化越複雜,越不容易學習,不獨書法如此,其他任何學科都是這樣。

三、草書思想性更強。顏氏三稿可以說是這方面的典範,如何將作者的情緒與思想表達在作品中,需要技巧,更需要閱歷與學養。

常見一些退休老幹部,初學書法時,提筆就直奔草書,直喊草書簡單,真是“無知者無畏”,他們那是用毛筆寫字,離書法還差孫猴子一個斤斗的距離。

順便說一下,草書本是由隸書的快捷書寫發展而來,是一種實用字體。但它一產生,就因其自由、抒情而發展成一門藝術,其字跡因難於辨識而為人所詬病,漢代趙壹在《非草書》中就指出它脫離實用,懷疑它行不久遠。

可是,這一懷疑延續了一千多年,草書並未消亡,反而一直受到大眾的喜愛,這已位說明了一切。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書法不是科學,因此所謂真理與謬論往往只是一線之隔。書法沒有真理,只有被接受、被遵守甚至是被吹捧,一代一代延襲下來,於是也就成了真理。比如正書鄙視俗書,書卷氣嘲視江湖體,但究其竟,正書不正、俗書不俗卻是廣泛存在。



楷書通用度最高,因此被視為初級藝術;草書難度最大,受眾最小,被玄乎的吹捧的空間也最大,投機取巧、坑蒙拐騙的也最眾;果真如此嗎?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反問一句,顏真卿的楷書與張旭的草書誰的功力高?術業有專攻,這是典型的關公戰秦瓊。



常聽人說起,誰誰誰的書法好,有董其昌的風味?誰誰誰的書法不俗,學王鐸很像。清朝皇帝炒起了董其昌,日本人炒起了王鐸,在有些人看來,追根溯源,董王二人卻是天下醜書盛行的始作俑者。審美層次不同有時並非是水平不同,而是角度不同。



書法上我們應當敬畏先賢,古人定的規矩法則大多經過歷史檢驗,但也絕不是玉律天條,古人也不是金口玉言、萬莫如是,他們也會有歷史侷限,也會百密一疏。所以,見到有些書法人過分強調,你這個字沒有出處,值得推敲,我想反問一句,這個點畫這樣寫法,總有推陳出新的第一人,這個第一人寫的什候哪來的什麼出處?此等諸君,就是跪古、泥古、食古不化的,中國書法如果始終如此,必然是因循守成、逐漸遺失,必死無疑。只要把字寫漂亮,寫出風格氣象,不悖離大眾的邏輯認同,就是好書法。



書法的功力是書者境界水平的略稱。顏真卿與王羲之,歐陽詢與懷素,書體不同,豈可同日而語?所以,此題本就是個偽命題。抱庸呼籲,堅決反對書法藝術精英化、小眾化的理論觀點,少一點理論上的咕唧,多一點行動上的實踐。理論專家多於寫手,俗書多於正書,書法藝術究竟要往何處走?書法之美應是最大眾的邏輯認同,書法藝術的偉力應在於最廣大的民眾之中。




抱庸詩書


都是高手,我不敢多言。

有幾個想不通的問題想借此機會求教各位老師一下。

一:楷書真是行草書的基礎嗎?

二:楷書是怎麼形成的?是一蹴而就從另外一種書體中跳到楷書的書體上來的嗎?中間難道就真的沒有一點過程嗎?如果說沒有過程,能幫我講一道理嗎?為什麼楷書會有各種各樣的楷體呢?難道是摻和著跳的嗎?如果說有過程,請問,這個過程中的形態是什麼樣子的呢。

三:說"楷書無欺"。請問,其它書體就可以欺嗎?

四:當我們在裡網上相互學習,討論某一家書法的優勢和不足時,為什麼老有一些人非要逼著人家寫一個楷書字傳上來看看呢?並且還惡語傷人。

各位老師,你們認為他們這樣做有道理嗎?

拜託了!本人在此先謝謝了!





楊炳升66


過去人只有完全掌握了,真、草、隸、篆、行五種書體的書寫技藝,才敢稱之為書家。

因為五種書體各具特色,沒辦法相互替代,所以在初學書法時,一般楷書上,下的功夫最多,為的是保證在練其他書體時,少走彎路。

按照這個邏輯,有人說寫正楷最需功力,不把寫書法的18般武藝全掌握,是寫不出好的楷書作品的,這個我完全贊同。

因為楷書中,如果有一筆寫成了敗筆,那就像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在那兒了,想掩飾,絕不可能。

寫行書,草書甚至於隸書,點畫不到位時,下一筆我們能補救,只要熟知字法的原則,有時補救的結果,還會給人以驚喜。

那意思是不是,這三種書體可以不需要下什麼工夫就能成功了?

誤解的人還真不少,有人只看過懷素《苦筍帖》的局部,就敢總結說,原來草書才是更適合推廣的。

於是乎,我們現在經常看到的草書,通篇都是一筆從頭連到尾的S型小線圈,更有高人,那是一橫寫成了小河彎彎,一豎寫成了大河奔流,那點畫呢?越過了高山,越過平原,不知所蹤了。

想象一下,那該是怎樣“帥”的一副作品吧!

要我說草書雖有筆畫上的省減,但它不能脫了形。看看王羲之的17帖,就會明白,寫草書其實更需要書寫者,有紮實的駕馭筆畫及佈局通篇的能力。簡言之,能寫出一副美妙絕倫的草書,才是最據有功力的體現。

如果說寫好楷書,像在平地起高樓;那寫草書更像是建築一個蘇州園林,需要你有更廣泛的知識積累。

當然,前提是你寫的楷書是書法意義上的楷書,你寫的草書是書法意義的草書,而不是意淫出來的四不像。





文德懷遠


最能體現書法家"功力″的"書體"是哪一種?

首先,我認為現實中人們對書法一事只重"技“而忽視"道"。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思維方法和習慣,其弊端在於簡單問題複雜化丶複雜問題簡單化,易入歧義思維,不容易一目瞭然直入真諦。天下本無事,卻往往吵得紛紛揚揚,莫衷一是。

此一問題先說"功力",其實祖宗造字的思維水平是很高的,一個"功″字意思全夠了,作"工"付出能量"力"度,就有效果的顯示,這就是"功"。功不可沒,是成就。功敗垂成,是失敗,前功盡棄,無"功″而返。有效果方見功力。

書體,是書家創作的範式,只提供形體要求,不規定功力付出。所以哪一種書體都沒有功夫含量。都不具備測算書家功力的本性。至於技術難度的差別,那是個似是而非的微量元素,並非考量書家功力的門坎。為之,難者亦易,不為,易者亦難。論技術,僅是點劃而已,一點一劃成就最難。不論何種書體,本具而道生,道是萬法之源。一劃以至萬劃,生生不息,變化之象五花八門,層出不窮。若論書家"功力",要看個人生髮之效果,作品而已,別無旁貸。

真丶草丶篆丶隸丶行,五體皆能者亦非難事,任取一體,精到蓋帽,天下無二,都是"功夫丶能力″。書家是個體勞動,書體為性情偏愛丶各取所需,無高下難易之別。











真空妙有無量壽


答案無疑是草書,尤其是狂草。理由有三:

第一,草書對控筆能力要求最高。

《書譜》裡面有一句話:伯英不真,而點畫狼藉。這句話什麼意思呢?伯英就是東漢的草聖張芝,他主攻草書,創立今草,他有一句名言:“匆匆不暇草書”。有過草書書寫經驗的朋友會有體會,草書寫起來可是比楷書隸書等快多了,但是張芝為什麼會覺得草書要花很多時間,匆忙之間來不得寫。漢末趙壹《非草書》也說:“草本易而速,今反難而遲。”這是因為到了東漢,藝術創作開始走向自覺,開始有人意識到書法應該作為一種藝術創作來追求,而不止流於文字記錄的實用功能。既然作為一種藝術創作來追求,那就不能拿起筆來隨意寫就行,必須有所講究,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寫書法,才能達到當時的審美追求。


在漢末魏晉時期廣大書法愛好者的書寫實踐中,書法筆法逐漸成熟,這種筆法應用於各種書體,包括篆楷隸行草。


黃庭堅在《跋此君軒詩》雲:“近時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筆左右纏繞,遂號為草書可,不知蝌蚪、篆、隸同法同意。數百年來,唯張長史、永州狂僧懷素及餘三人悟此法可。蘇才翁有悟處而不能盡其宗趣,其餘碌碌耳。


姜夔《續書譜》雲: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嘗苟且,其相連處,特是引帶。嘗考其字,是點畫處,皆重;非點畫處,偶相引帶,其筆皆輕。雖復變化多端,而未嘗亂其法度。張顛、懷素最號野逸,而亦不失此法。

張旭狂草《肚痛帖》


包世臣《自跋草書答十二問》雲:後校對《晉書》,見《衛瓘傳》雲:漢興而有草書,不知作者姓名。後之善者,稱杜度、崔爰、崔實:杜氏殺字甚安,而書體微瘦;崔氏甚得筆勢,而結字少疏。張伯英因而轉精甚巧,下筆必為楷則,號匆匆不暇草書,至今寶為草聖。“《索靖傳》雲:靖與衛瓘俱以草書知名,瓘筆勝靖,然有楷法,遠不能及靖。”始知作草如真,乃漢晉相承草法。“

《冠軍帖》傳為張芝書法

由此可知,做草書需要有真書的功夫,張伯英雖然寫的是草書,但是點畫也有真書的功夫。但是自古以來許多人一寫草書就忘記了。黃庭堅的草書功力大幅度提升,是在他見到了懷素的真跡之後,在點畫處更加下功夫,才有了《李白憶舊遊》筆筆渾厚力透紙背錐畫沙的書法效果。

黃庭堅《李白憶舊遊》

除此,光有真書的功夫還不行,草書對使轉要求很高,《書譜》雲: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行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如果沒有了使轉,草書就不復存在。


無論點畫、使轉都在於用筆,點畫寫得好的關鍵在中鋒用筆,使轉要轉得好關鍵在於手腕的控制與揮運。沈尹默《學書有法》中說:“前人往往說,書法中絕,就是指此等處有時不為世人所注意,其實是不知腕運之故。”而人的手指最靈巧,其次是手臂,手腕最笨,最難訓練。如果要草書寫得好,必得下一翻苦功夫練習運腕才行。如果主要靠手指使轉,難以寫出有氣勢的大字草書,如果主要靠手臂,寫出來的線條又不夠遒潤靈動。

第二,草書對創作者的審美要求最高

草書是抽象的藝術,可以欣賞純粹的線條。線條的章法組合如何才能體現美感對創作者的要求極高。怎樣才能創作出變化多端高雅的草書藝術,還必須保持線條的遒潤靈動。其中,線條如何表現出氣勢又是最難,比如下方的圖案,同是畫龍,但是不同時代的龍的線條的氣勢與張力完全不同。

山西大同九龍壁

北京故宮九龍壁

當代書法家王乃棟草書四尺立軸(韋應物《滁州西澗》

第三,草法學習有一定的難度

草書在歷史發展中,逐漸演變為非官方使用文字,一般人不認識草書,需要專門識記。又因草書沒有一定的寫法,存在每個書寫者自由發揮的成分,對於初學者學習草法有一定的難度。草書創作時,隨筆勢而揮運,在草法規範的情況下,草字的結體可以自由發揮,具有較大的創作自由性,這對於創作者的原創能力要求較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